01.30 一篇帶你瞭解“蜜蠟”正確“等級”劃分的文章

蜜蠟可以說是這6年中價格“跳水”最嚴重的的珠寶品類了,早在2014蜜蠟就披著一抹神秘的“雞油黃”外衣成為了文玩界的翹楚,當時的雞油黃風波以“黃”跟“大”來進行渲染,無比豪放的“土豪”氣息席捲了近一年的時間。後來當整個文玩市場冷靜下來以後人們也意識到了這東西的產量也太高了,哪有說的那樣稀少,簡直買完了這塊明天店家還會上一塊一樣的,永遠的層出不窮,更有甚至發現自己一年前買回來的“檸檬黃”最後也變成了所謂的“雞油黃”,終於這個矇騙國人的“雞油黃”騙局漏了餡。



其實正常來講,所有的淺黃色蜜蠟最後的結局都是“氧化”成為雞油黃,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如果是檸檬那種偏淺黃色的還好,氧化成雞油黃後可以按照“升值”來計算,但如果當初當“白蜜”買的黃白料最後也變成了“雞油黃”豈不是虧大了!所以真正瞭解蜜蠟的品類劃分是很有必要的,以下便給大家講解以下蜜蠟到底是以什麼“品級”來劃分的。



首先要明瞭一點就是蜜蠟跟琥珀是一種東西,不過根據內部“琥珀酸”的含量高低才分成了蜜蠟與琥珀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如果“琥珀酸”含量低於4%則成為透明的金珀,4%-8%為金絞蜜狀態,而高於8%就變成了濃厚的不透狀蜜蠟。而目前還有很多人大肆用“琥珀酸”來炒高蜜蠟的價值,如盤玩蜜蠟後“琥珀酸”會深入人體起到抗氧化、延緩衰老、抑制體內雜菌生長等等功效。其實你到藥店去買那些“提純”的琥珀酸直接口服效果會更好,不僅價格低廉,其一粒起到的功效恐怕遠遠高於你盤玩一輩子的蜜蠟身體的吸收量。



閒話說多了,讓我們迴歸到蜜蠟的等級劃分上,排除金珀和金絞蜜後在無雜無裂的前提下雞油黃其實是“墊底”的。不管檸檬黃還是什麼其他淺顏色的黃最後的歸宿都是氧化成“雞油黃”,所有當年熱炒的雞油黃蜜蠟不過是一個噱頭罷了。比雞油黃等級高的是“雞油紅”,對於很多新手來說應該是沒聽過這個分支,其實雞油紅顏色更為深沉,為紅褐色,當然要區別出哪些“焦皮料”。等級再高一些的是“絞花”這裡包含了攪白花跟去年炒得火熱的“妖孽”,當然根據其分層色系的濃厚程度各人還是喜歡白和棕紅攪在一起的系列。當然蜜蠟中最高級的莫過於“白蠟”,隨著近期大眾審美的提高這種白蠟價格也是水漲船高,頗有居高不下的趨勢。但白蠟好壞的考量方式也有很多,比如白度、濃度、瓷都、密度等等。



其中起決定因素的是白度和瓷都,咱們先說這個“白度”,首先蜜蠟之所以會有白蠟的出現是因為密度低才走白,但密度低就伴隨著一點就是“糠”。而發糠的料子表明會佈滿細小的孔洞,長時間盤玩後人體的汙垢會深入其中,造成表皮“走髒”。這種密度很低的白蠟一般做成雕刻件和擺件比較好,不適宜盤玩。但白蠟中還存在一種“高密度”的白蠟,這種蜜蠟兼顧了白與密度,擁有很好的瓷都,所以叫“瓷白”。如果感覺比較模糊回家看一下白瓷飯碗就知道瓷白大概是個什麼樣子了,絕對不僅僅是表明拋光後的光亮,而是那種由內而外的油潤。



當然最後還要說一句,收藏沒有公式,其中只是按照稀有程度進行了劃分,自然雞油黃中也有極品,白蠟當中也有次品。真正品質上的高低還要靠各位的眼光以及審美去分辨。蜜蠟不同於其他彩寶,即使你不去管它扔至在角落中,等多年後你掃去其拂面的灰塵後會驚喜的發現仍然美麗動人,並增添了一絲厚重的氣息,這也是如今很多老蠟傳世的原因。


一篇帶你瞭解“蜜蠟”正確“等級”劃分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