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潮汕古寨:揭陽仙橋仙槎古寨


潮汕古寨:揭陽仙橋仙槎古寨


揭陽榕城區仙橋街道辦事處槎橋村古稱西川,又謂東洋,宋始祖楊繪公因疏議王安石免役法而貶職,神宗熙寧七年甲寅(1074年)竄嶺表蕩再入潮,基創浮嶼於東洋,為楊氏入揭之首,清康熙乾隆邑志載:“未有揭陽城,先有槎橋鄉”。楊氏宗祠被揭陽市列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據原揭陽縣仙橋鎮槎橋鄉《楊氏族譜》記:“槎橋鄉(今揭陽市榕城區仙橋街道辦事處槎橋村)創於北宋熙寧七年(1074)”,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楊氏始祖楊繪(1032~1116),生於1032年,字元素,號先白,諡肅軒,綿竹(今屬四川)人。卒於111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26歲中戌科進士,累任開封府推官、翰林院院士、司諫、御史中丞、中順大夫。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參議政事,議行新法。楊繪卻極力反對,先後多次上疏,言及新法弊端,奏請恢復舊法,觸怒皇上,遭貶謫流所。來海陽縣官溪都(今榕城區仙橋、梅雲一帶)定居,從而創建槎橋鄉。楊氏一支在此繁衍生殖並蕃遷潮汕各地。楊繪被潮汕大多楊姓居民尊為始祖。比南宋紹興十年(1140)在榕城建置的揭陽縣城要早幾十年。槎橋村有一座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的古寨—仙槎,它是潮汕平原的古民居中一種集生活與防禦於一體的寨堡式建築群落。迄今有近600年的歷史。更可喜的是,仙槎古寨雖經長達近6個世紀風雨的侵蝕,但其建築格局、寨門、圍牆、宅院、巷道,甚至連建在多個寨門上的更樓都較好地保存下來,並保存有為數眾多的文化古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