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沒明白這個道理之前,千萬別輕易讓娃學樂器

之前寫了音樂訓練對孩子智力影響的潛在好處《為 》。

收到很多媽媽都的留言諮詢,問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幾歲適合學某項樂器啊?

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聊聊,很多父母準備讓孩子學樂器/特長這件事。

1

我跟娃爸一直有讓寶寶學鋼琴的打算。

不過遲遲不敢開始,是因為,樂器不同於其它,試錯的成本太高,而且練習的過程較難、較枯燥,需要每天都練習,需要孩子強大的自律能力,也十分考驗親子關係。

但一直拖著又怕錯過學樂器的最佳時機,我們也是糾結的很。

直到前段時間跟曾經教過我鋼琴的前輩聊天(我20多歲的時候學過兩年鋼琴),我問她,這個年齡學琴合適了嗎?最佳年齡是多大?(嗯,跟麻麻們後臺的留言一樣一樣滴。)

她笑著搖頭,告訴我:

學琴的最佳時機從來都不是年齡。

我見過不少琴童的父母興致沖沖報了鋼琴課、買了鋼琴,娃沒彈幾個月,就表示不喜歡,這麼小的娃,又沒什麼強大內驅力,想要繼續,只能靠家長push。

但是逼著學,首先對親子關係是極大的破壞,最重要的是,有可能讓娃小小的年紀就憎恨上這門課程。

盲目的開始,極大可能會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

嗯,這個道理我自然懂,可是,還是需要時機的啊。

前輩反問我,你為什麼20多歲的時候突然想學鋼琴了?動機是什麼?

我認真的思索了一番:我哪裡是20多歲才突然想學鋼琴?

我分明是少女時期、懵懂之後就萬分羨慕電視電影裡那些會彈鋼琴的女生,長頭髮、白色連衣裙、端坐在鋼琴前,一臉恬靜地彈奏,在我心中簡直就是白月光一樣優雅的存在。

在那時心裡就種上了想要學琴的小火種,無奈當時課業繁重根本沒有機會,只等成年之後,有了錢,有了閒,才自己圓了當初的少女夢。

前輩繼續問我:那你決定學琴之後,有覺得練琴的過程很枯燥嗎?

我繼續認真回憶了一番:沒有啊,好像完全沒有。

那時候每天可以在琴行練一個小時,我下班之後顛顛跑過去,剛好趕上關門前的最後一個小時,每次都練到最後一個,要琴行裡的夥計催著才肯走。

這是我好不容易才掙來的實現小時候夢想的機會,我還不牢牢把握住?我只嫌每天練的太少哩!

沒明白這個道理之前,千萬別輕易讓娃學樂器

2

但是前輩這兩問題,我立馬就懂了。

我懂了兩個道理:

1、為什麼孩子學東西比大人“費勁”。

因為他們沒有大人的自覺性。

自覺性從何而來,絕對不是逼來的,如果孩子自己沒有生出主觀能動性,全靠家長推,那麼大人跟孩子都會很累。

2、真正的“興趣”,從來不是苦的。

就像成年的我練琴,明明這件事依然是枯燥的,但我並不厭倦,因為心中有目標、有期待。

我想學的第一首曲子是《夢中的婚禮》,“想學會”這個目標生出的強大動力,足以讓我忽視過程中的枯燥,我願意從幾個月最基礎的識譜、指法開始,我願意日復一日的犧牲休息時間跑去琴行練習,因為我知道我最終想要的是什麼。

小時候有句詩“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曾經信以為然,以為學習就是苦的。

長大之後,做了很多事,學了很多東西之後才幡然醒悟,這句話絕對是騙人的,真正有目標、有意願的學習從來不是苦的,或者雖然苦,但是你是覺得苦也願意、累也欣然的,否則完全沒有興趣整日覺得苦哈哈能學好啥?

就像我問過身邊很多學霸,他們從來沒覺得學習是一件多麼苦的差事,可能偶爾覺得煩、覺得累,但從整體基調來看,他們都不討厭學習這件事。

讓孩子學樂器,甚至是學任何一門特長也是如此。

家長的鞭策監督是其一,因為孩子的自覺性和毅力沒有那麼強,在這個年紀他們需要一些敦促,但是孩子自己的意願才是前提,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教育應當是順水推舟,而非逆流而上。

沒明白這個道理之前,千萬別輕易讓娃學樂器

3

迴歸到學樂器這件事,準備讓孩子學樂器之前,你給孩子做了足夠的音樂啟蒙了嗎?你給孩子足夠的憧憬了嗎?你讓孩子體會到了演奏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了嗎?

很多父母都沒有,他們只是覺得,4歲了、或5歲了,年齡到了,就把孩子帶過去學吧。

那些孩子身穿禮服、優雅彈奏的憧憬只是屬於父母的,孩子體會到的,只有枯燥的練習,無聊的音符,繁雜的琴譜。

所以,才會有很多孩子學不了多久就放棄。

沒明白這個道理之前,千萬別輕易讓娃學樂器

所以,你大概明白了我想表達什麼。

在娃正式學琴之前:

1、我先幫她建立了自己的憧憬:

我給她看了很多關於鋼琴的的影視作品,也看了很多同齡孩子的演奏視頻,我沒有說教,只是幫她描述了畫面,“看這個姐姐穿著白紗裙、戴著皇冠,端莊地坐在琴前,真的好優雅啊,她是不是很像公主?”我相信她看到了其中的美好,我希望能激發出她一種嚮往。

2、我燃起了她的興趣:

我試著帶她彈琴,教她看譜,讓她通過簡單的曲子體會手指操縱琴鍵,音符從手指傳出的驚喜。

比如她有段時間總是哼唱《Marry had a little lamp》,我跟她說,其實她能把這個曲子彈出來,邊彈邊唱信不信?

她自然是不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但那天下午我花了15分鐘的時間給她講明白了4分音符和全音符,告訴她彈奏的基本技巧,然後讓她試著看譜子彈奏,她聽到《Marry had a little lamp》的曲子就真的這樣從她手裡流淌出來時,驚喜可想而知。

於是當天她自己花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去反覆練習這兩行曲子,直到再沒有中斷、流暢無比,達到她自己覺得滿意的程度,然後拉我跟爸爸過來看她表演。

3、我滿足了她演奏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等她練會了幾首簡單的,回姥姥家,或者去朋友家,我隨時給她帶上自己的“樂器”,讓她展示一番。

親朋好友濾鏡下的誇獎,自然是最易“助長”成就感的!

姥姥一句:我家寶寶怎麼這麼會彈琴?

表弟一句:姐姐彈得好好聽,我還要聽一個!

這些對於娃來說都是積極的正向反饋。

至此對學琴的興趣大增。

沒明白這個道理之前,千萬別輕易讓娃學樂器

接觸各種特色班以來,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但凡把一個喜好以課程的形式開始,孩子都會有些牴觸。

所以,學樂器這件事,父母單方面的推著走絕不是良策,只有孩子真正在心裡喜歡了,在年齡上也有一定的自律能力了,再開始正式的教學授課才是較好的選擇。

那麼在那之前,我認為兩個方面是父母可以做的,一是選擇一個門檻低的樂器讓孩子愛上音樂, 二是先培養好寶寶堅持枯燥訓練的能力。

腦門兒一熱開始學很簡單,但在那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準備好了嗎?孩子準備好了嗎?

此文不只適用於樂器,它適用於報名任何一門興趣班之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