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換了五次老師,影響成績,學校應負什麼責任?

有話要說886


想多了,你想讓學校怎麼負責?

再讓你孩子學習幾年嗎?

這種事情首先作為學校也是不願意折騰的——設身處地想想,老師願意不斷地換班嗎?跟學生一樣,老師沒等把每個孩子都瞭解全面了結果被換走了,換到另外一個“服務器”去“代練”去了,如果說換到一年級還好點,這屬於“練新號”,如果是中途接班的話,說真的,一個老師一個風格,讓老師去適應學生顯然是不顯示的, 但是讓學生適應自己又何嘗容易呢?

這一點是我幾乎沒見過的有人提到的事情——因為大家往往只會去關注“孩子”、“家長”怎麼看,卻根本無視老師怎麼看。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老師早就受夠了這個班,沒人願意帶……

這事兒也是有的吧?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問題學校不知道嗎?或者說學校的管理者不知道嗎?

顯然,他們也是知道的!

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這麼做?

這裡面幾乎最主要的原因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比較常見的換老師原因:

1、教學需要。

有些學校高年級的時候往往會換一些在高年級經驗豐富的老師,這些教師基本上不會從一年級開始去接班;

2、人事變動。

教師離職、產假、病假、工作職能調動、輪崗等等原因也會導致教師的工作不能繼續而需要作出調整。比如我孩子的之前一位老師,能力突出,一個人帶了一個年級的所有班的課,但是後來提到中層,事情、任務都多了,很顯然,她已經不能夠再帶整個年級的課程了。那麼必然就會出現有的班不得不換老師的情況。再比如還是我孩子的之前的以為老師,人家水平確實高,但是代課老師,受制於各種管理以及待遇等問題,帶了一年人家就跳槽了,這種情況我們也要換老師。還有不是我們班的但是是幾乎全校很多班都會遇到的問題——教師生孩子的問題。不管是一胎還是二胎,你總不能不讓人家生吧?所以這期間還是要換老師……

3、平衡資源。

這點可能是很多不是圈裡的人很難留意到的問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新一年級一般都是新老師來帶,但是完全都是新老師來帶顯然是不行的,整團隊各個科目最少需要2-3名(具體人數需要根據班級總數來定)有經驗、有能力的老教師進行搭配才會更好。這樣的老帶新才會提高整個團隊的戰鬥力。

而結合“1”中所說的,往往高年級的老師極少會下來帶一年級的,那麼這個時候中年級的老師就會被抽調到一年級去——你不想被抽調,試問哪個班想呢?

當然,也有希望的,畢竟有個別老師的能力可能是已經不適應更高年級的需求了——這不是說這位老師不行,也有可能是因為經驗、閱歷的問題!比如說新教師,在她們帶1、2年級的時候顯然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年級越高對他們來說就會越吃力,這種事情不是單靠自己努力就足夠的,還是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才行的。

4、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我不知道大家所在地區怎麼樣,反正我們這裡情況是比較嚴重的,缺教師!

走的比進的多,而且進的也大都是代課教師。

我不是說代課教師不好,認真負責的肯定還是多數,但是畢竟人家“更自由”……

我見過因為缺教師缺的嚴重學校安排體育老師當班主任結果家長各種不滿、找學校談判的事情……

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都說教師待遇好,那麼為什麼一直缺教師?是因為認為的控制編制、人數呢,還是相當教師且條件不錯的人少了?

我個人認為兩者應該都有吧。

想讓學校負責你孩子的學習成績這事兒別想了

除非你能夠證明你們孩子的老師在其代課期間出現明顯的違反師德、不認真教書等行為,否則只要這位老師履行了自己的職責的話,你根本是沒辦法要求學校負責的,因為你沒有依據啊!

沒有依據你讓學校怎麼負責?

舉報教育局,教育局問問學校,學校說“工作需要,不然你給我們多安排點教師吧……”,教育局會跟學校說“這個班很特殊,你們要特殊對待!”嗎?

所以別惦記這事兒了。

說真的,那些說自己孩子在學校出現意外了學校要不要負責的問題比你這個還有“理”呢,畢竟那種情況多少還存在一些學校管理上失職的可能性,而你這種情況明顯的屬於“工作需要”……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很多事情是否一定是壞事是說不清楚地,我倒是更願意相信——那些把孩子成績不好的責任歸結到頻繁換老師的父母們,他們的孩子成績即便是不換老師也一樣好到哪裡去的!

我不是太惡毒了,我這麼說是有我的道理的:

1、孩子是學習的主體,小學階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比學校教育更加重要,而學校教育相對而言影響力是整個孩子學習生涯中影響力最低的階段。

2、縱然是一年一換老師,老師們的要求尤其是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的要求都是大差不差的!我們學的是什麼?難道因為老師換了,我們就不要過去的正確方法了?不要過去的好習慣了?然後重新再來一遍嗎?事實上你從第一個老師開始這些事情就已經可以開始了,而後面的變化不過就是隨著孩子不斷暴露出來的問題你和孩子的老師一起去更好的解決罷了。而關於學習的問題,其實在學校裡有啥?

除了認真聽講、認真寫作業還有啥是影響學習的?真正影響孩子學習的其實是在家裡的那些時間的學習效率!

這點你想過嗎?

3、如果我是你,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會問這樣的問題:孩子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換了五次老師,非常擔心會影響成績,請問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幫助孩子?”這就是我們之間(或者說是兩類家長之間)的本質不同——我們可以發現問題,但是更能去解決問題;而你們往往只是能夠做到“發現問題”……這種人還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孩子成績好是孩子聰明、是遺傳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都是別人的錯!

4、舉個打臉的案例:有這麼一個班,一個學期換了4位老師,注意哦,是一個學期!然而怎樣?人家家長開始也是去學校找,後來一看學校的困難的確也是沒法解決,後來人家乾脆就主動參與孩子的學習,最後期末考試人家班級年級第二!等到了最先交他們的老師休完產假回來之後,這個班繼續保持各種優秀——這才是真的

“老師在不在都一個樣……”可是你能發現孩子們沒有退步的原因背後是什麼嗎?

長期不換老師並不是一件好事兒,頻繁換老師自然也不是一件好事,這兩者都會存在利與弊的問題,而具體到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時候,這種矛盾可能就會更大了!在這個時候,大家覺得是哪些父母問“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和父母問“學校應負什麼責任”的家長,哪種家庭的孩子你認為他們優秀的可能性會更大呢?

我個人認為是前者。

這是因為我認為前者一直都是在不斷地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會給孩子帶來各種提高,而後者往往表現出來的則是“找藉口”,當他們的孩子也把自己的一些問題歸結為“都是換老師換的”時候,他們的生活可能就真的習慣了“找藉口”而不是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

總結:找學校負責人這事兒別想了,學校有一萬個理由告訴你、告訴教體局他們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建議你多跟優秀的家長學習學習,我不信你孩子班上的同學們都會因為換老師而“影響成績”,這裡面的原因絕對不僅僅是“孩子聰明”,我倒是更願意相信是他們的父母是“別人家的父母”……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頻繁的換老師,是校長的無奈之舉,班主任老師管不了學生,學生不聽話。不可避免地影響學習成績。責任怨誰?我認為班主任老師學生兩者兼之。怨班主任管理無能,怨學生不服管教。2002年8月,我調到葉家小學任教,擔任五年級數學,校長給我講,接手的這個班是全校最亂最差的班,調皮搗蛋,打仗鬥毆,曠課去縣城打遊戲的,不學習的不少,不好管,經常老師上課上不下去,把老師氣走了。為管學生班主任氣哭了好幾次,光班主任換了四個。班級成績鎮八個學區倒數第二,真拿這個班沒治了。我聽後,主動接了這個班的班主任。我就不信,就是塊兒石頭:也要融化它。從此,我利用晚上、星期天對有劣跡的學生進行家訪,瞭解情況,同時零距離交流談心,上課專讓那些搞小動作的不認真地聽講的學生回答問題,爬黑板做練習題,回答不上來做不對,不挖苦不打擊,耐心輔導,課下又叫到辦公室,講道理擺事實。放學後,又留下幫助輔導功課。我從沒打罵過學生,我的認真負責的行動,感動了學生。他們漸漸改變了惡習,把精力用到學習上了。主動找你問題,班風正了,同學們勁往一處使。短短兩年時間,小六升初中,我班的成績全鎮第一。你們說還怨誰?!


用戶4914623910009


我是2000年左右上的小學,我們學校的做法是每個老師只能教固定的年級,比如四年級的老師只能教四年級,所以我們每一年都換老師,甚至我們學校因為生源太少被迫和其他學校合併。

我感覺這個學校不應該負責任。

1.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歡的老師,這個同學喜歡的別的同學可能不喜歡。學校沒辦法保證讓每一個同學都滿足。

2.因為老師離職或者懷孕這些客觀因素,學校不得不更換老師。我們小學四年級換了三個數學老師。每次換老師我都更有信心了,我認為學校肯定給我們換了個更好的老師。

3.老師不是決定孩子成績的唯一因素。既然能在學校教學,普遍都是具備教學的能力,可能有的部分同學接受不了,但是這個要學生去適應老師。畢竟老師不能跟一輩子。

我個人比較喜歡換老師,比如三年級的老師四年級不交我們了,那麼暑假作業完全不用做了,開學都不是一個人了,肯定不會檢查作業的。


腦袋大脖子短


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到現在三年級語文老師班主任換了一次,數學老師已經換了四次,然後我們班現在數學年年倒數第一,而且現在這個數學老師經常生病住院,然後就來代課老師,我們班裡家長不齊心,都好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樣,我們幾個家長也找過校長沒有用,說現在師資緊缺,她們也沒辦法,沒辦法就把別的班不要的老師給我們了,這個老師就是前面的班級家長群體簽名不要這個老師,然後派到我們班了,現在才發現有個好老師有多麼重要,我家孩子語文一直可以達到90分以上,數學才70多分,我是眼睜睜看著孩子從一年級一年低十分的速度下降的,我們班就那十來個年齡大一點的孩子能保持九十分以上,從二年級已經有不及格的了,四五十分的都有了,才三年級啊,孩子好多都沒有搞懂,我們家長天天在家又打又罵,教不到點子上,不瞞你說,我們數學老師是體育科班出身的,就是以前是體育老師現在在教數學[酷拽][酷拽][酷拽]


太熟了不好下手


我們小孩現在上二年級已經換了二次語文老師也是班主任,聽說三年級三科老師都有可能換、如果是一個好的老師換了真的可惜、我們英語老師雖然年輕但負責任、語文老師作為班主任、四十歲了還生了老二請了個保姆幫她帶白天心思根本就不在小孩身上,只要放學了手機就是關機或暫線,作為班主任又是帶二年級的小朋友孩肯定班上事多,而且上課教學質量也不好行教得好簡單就是拿書念,根本不指引小孩更深一步的思考,和她提意見,她還在辦公室公然把教學任務推給家長,說我們這幾個老師上班6點要出門坐多久的車來到學校、這明顯就是說我們老師很累管不了,試問一下在深圳這種地方上班哪個不是坐一個至二個小時的車,難道上班都混日子,難怪深圳的教育比不上老家就是有這種老師混日子,這次我們班就去學校找校長下學期一定要換掉她,簡直不配作老師,所以說好的老師大家太喜歡了對小孩也是一盞指明燈,差的老師也是害了小孩,經常換老師學校還是有責任、肯定管理不行,我們學校也是公立的,但領導也是有些混日子的,在深圳要找好的學校不容易呀,得去名校


海底的貝殼ye


直接告訴你,換老師跟學生成績沒有直接的關係。從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吧,我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我換了三個學校,語文和數學都換了六個老師,但是我在小學的成績能一直保持在班級裡前五名,我小學一年級數學老師只是一個小學畢業生而已,我數學一直保持第一,升學考試(我們九十年代初上初中需要考試)也在全鎮前五名,考上理想的學校。現在社會正規的學校裡,上崗的老師絕大多數老師都是接受過正規師範教育或者培訓的,老師基本都能按教學大綱要求完成教學工作,學生成績有天賦的成分,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老師引導和家長用心輔導能幫孩子更好完成學習。所以你不能把學生成績不理想怪罪於換老師,也許換老師對學生學習有那麼一點點影響,但是影響不大,更多的是學生本人和家長的責任。


睜眼看今天


別說學習了我感覺現在的學校太不負責了。我孩子初一。體育課自由活動,手摔斷了,老師送到鎮醫院。醫院沒人。又叫到辦公室等家長。家長來了才僱車送到縣城的。孩子白白痛了一個小時。直到現在校長都沒有一個電話問一下哎!只叫出院了自己去保險公司報。好想他們一點責任都沒有。


點支菸想靜靜啊


我其實一直不覺得換老師會和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什麼必然的聯繫。況且,是全班同學成績都不好,還是隻有個別孩子出現了這種情況?

說起來,我們家的孩子不光還老師,還換洲,換國家,換學校呢,哈哈。

而且,不管是以前在日本,還是現在在美國,孩子們的老師都是每年都換。學生升一年級,老師依然在原來的班。

不僅僅是換老師,連同學都會打散重新分班。為的就是讓孩子們結識更多的朋友,鍛鍊適應能力。

尤其是日本小學,不光是同年級的孩子們都要打交道,跨年級的孩子們也互相認識。午餐時間,高年級孩子會照顧低年級的學弟學妹。運動會的時候,全校分成兩個大組進行比賽,而不是班與班,年紀與年紀的比賽。

在美國,雖然不像日本那樣強調集體。但是每天中午的休息時間,幾個年級的孩子都會在一個操場上玩耍,互相之間都很熟悉。

現在,兩個孩子已經在美國上了三個年級。女兒換了三個班主任,兒子則換了五個帶班老師。因為除了學前班時的老師很穩定,沒出任何意外。兒子一年級的時候,他的班主任生孩子休產假期間,有一個代班老師。今年開學前,新的班主任因為交通意外住進了醫院,於是又安排了一個代班老師。所以,算下來已經有了五個班主任老師。

雖然同學和老師都在換,可是我家的兩個孩子適應的都還不錯。困難肯定會有,比如和好朋友分開啦,新同學裡有自己不喜歡的啦,等等。不過,孩子們都很喜歡老師,也都非常願意去上學。

所以,若說換老師就一定會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我實在不能苟同。小學階段其實沒有真正的學習跟不上,只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基礎就可以了。


木橋故事


肯定影響,頻繁換老師學生不習慣,就象運動員頻繁換教練一樣,換來換去到比賽時間了,還沒有互相適應,沒磨合好,您說比賽結果會怎樣,這是管理不付責任的表現,我兒子高二,一年換好幾個數學老師,影響成級非常厲害,親身體驗,好容易來個好的,今天又要換,班主任昨晚上發微信告訴家長,意思是想讓家長阻止,不說了家長該到學校集合了


手機用戶5963148129


這個問題本身是一個缺乏依據的結論,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換五次老師,這和學生的成績有必然聯繫嗎?

學校各年級有各年級的老師,這是很正常的事,一般學校也都會這樣安排,並不是這樣安排的學校,學生成績就很差。

記得我自己上小學的時候,也是每個年級都是不同的老師,但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數十年後我兒子上小學,也是一年一批不同的老師,我兒子的成績一直是年級第一名。

實際上,孩子學習成績更多取決於父母,家庭教育好的孩子成績好,家庭教育差的孩子成績差。學霸們一般都是父母比老師教的更多,在出生後就開始教,在幼兒園時期,孩子就被教育得很有學習興趣,到小學一二年級時,孩子就學會思考和自學,到三年級的時候,孩子就學會自己收集課外信息,自學能力已經很強。

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首先要反思家庭教育問題出在哪裡?而不要馬上把責任推給老師,因為家長如果沒有教好孩子,孩子就只能在學校裡學習了,與別人的差距就是這樣形成的。因為學霸們三年級開始對老師就沒有絲毫的依賴性,小學課本看看就能把作業做得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