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潘金蓮寧可嫁給武大郎也不給財主當妾,後來為什麼變了?

潤楊閬苑


潘金蓮與西門慶捱光並毒殺武大郎的故事,《金瓶梅》與《水滸傳》的大致情節都差不多,不過也有幾處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西門慶和潘金蓮的結局,他們在《金瓶梅》並未被武松殺死,此外,潘金蓮個人轉變也略有不同,且看她嫁給武大郎的經過。

《金瓶梅》中,潘金蓮九歲就被賣到王招宣府裡當歌姬,十五歲才轉賣給張大戶家,十八歲時被張大戶暗中收用,後來主人婆知道後苦打潘金蓮,張大戶賭氣之下將潘金蓮白白嫁給武大郎,但還是經常暗中與潘金蓮廝會,張大戶死後,潘金蓮開始勾引浮浪子弟。

《水滸傳》對潘金蓮嫁給武大的經過描述則相對簡單,只說潘金蓮原是一個大戶人家的使女,大戶要對她下手,她不肯而告主人婆,大戶眼見不能得手,記恨之下才將潘金蓮白白嫁給武大郎,而潘金蓮出嫁後嫌武大短矮猥瑣,不會風流,就開始偷起漢子來。

後面潘金蓮勾引武松以及與西門慶勾搭成奸的情節,兩書基本相同,都是潘金蓮見武松不上鉤而誣陷被他調戲,武松被迫離開獨住,然後叉竿失手打到一段捱光故事。

兩書對比,《金瓶梅》的潘金蓮被養成模式更加合理,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潘金蓮身不由己,很早就成為心理扭曲的問題少女,因此才有了嫁給武大郎後的各種放蕩行為。

而《水滸傳》的潘金蓮卻是前後變化太大,早年拒絕大戶似乎是個貞女,嫁給武大後又立即成為蕩婦,中間缺少必要的過渡和交代。

推究潘金蓮的變化,很多人將責任推給無辜的武松,認為潘金蓮是因為遭到武松的無情拒絕而因愛成恨,後來才會移情別戀到西門慶身上,但六甲番人認為這是看多了瓊瑤阿姨的小說才會如此想像,如果單就《水滸傳》而言,潘金蓮的轉變是在嫁給武大郎後武松到來之前。

《水滸傳》的潘金蓮早年是不肯將就的女子,雖身份低微,卻有底線有原則,敢拒絕男主人的糾纏,二十餘歲才被迫嫁給武大郎,而此後之所以會與一班浮浪子弟廝混,原因想來還是在武大身上,武大實在無能,身體無能,養家餬口也無能,潘金蓮失望之下便有了各種想法,在缺乏約束的情況下開始墮落。

而武大看似佔了天大便宜,白得如花似玉的美人,還賺了些房奩,但仔細想想,這其實不過是禍端之始,一個守著金山銀山的孩子,又怎擋得住一夥強盜來襲?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六甲番人


歷史悄悄話悄悄告訴您答案。

潘金蓮從未變過,或許她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渴望愛情的傻女孩,後來被愛情迷惑了雙眼,才犯下命案!當然在古代小說描述中這就可能成了另一種說法。

潘金蓮是被迫嫁給的武大郎

潘金蓮為什麼嫁給武大郎有兩種說法:

《水滸傳》原著中表明潘金蓮原是一小小地主家的婢女,因為長的頗有姿色,所以天天受到地主的騷擾。金蓮沒忍住就和地主的老婆說了,這個地主比較懼內,被她老婆一陣狠削。地主這個氣啊,心想老子拿老婆沒辦法,治你這個小丫鬟還不手到擒來。於是物色了最沒本事、長的最挫的武大郎,倒貼了嫁妝,把金蓮嫁給了她。

《金瓶梅》中所述是地主與金蓮天天廝混,地主婆娘知道了,逮著地主一頓臭罵,又把金蓮關起來百般迫害。地主要保護金蓮,又想著以後私通方便,所以挑了沒本事、長的醜的武大郎,倒貼房子、票子,把金蓮嫁給了他。之後,逮住機會就跟金蓮在武大郎家廝混。


上述兩種說法,潘金蓮都是被迫的。不管她是不想與地主廝混,還是與地主廝混被發現,這兩種情況潘金蓮都是在一個被動的立場,一個地主家的婢女,她根本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命運!

潘金蓮與武大郎間沒有愛情

在上述論證中我們知道,潘金蓮嫁給武大郎的時候,地主家倒貼了嫁妝。武大郎又不傻,自己不是高富帥,是個典型的矮矬窮,人家為什麼把一個黃花大閨女嫁給自己,為什麼還會倒貼嫁妝呢?所以武大郎肯定是知道這樁婚事是有問題的……

可是大郎還是選擇了接受,那麼我們只能這麼猜測了,大郎不是看上了金蓮的美色就是看上了地主家的陪嫁!

潘金蓮嫁給武大郎之後的生活是被虐待蹂躪還是被厭惡冷淡,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武大郎肯定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她的。


潘金蓮不管是一個套圖富貴勾搭地主的勢力女還是一個維護自己節操的貞烈女,被迫嫁給這樣一個人是肯定不會與他發生愛情火花的……

鍾情才俊,為愛殺人

潘金蓮與古代的大多懷春少女一樣,都幻想著自己有一個英雄才子般的郎君。並且她也受夠了在地主家或者跟著武大郎的這種被迫無奈、渾渾噩噩的生活,所以她無比渴望的去貼近自己的愛情夢想!

當看到孔武有力的形象時,她心動了。所以她有意無意中去靠近武松,武松是一個正直禮信的英雄好漢,就算看上潘金蓮也不會去幹與嫂子偷情這樣的事情。潘金蓮的愛情火苗被正直禮信澆滅了……


當潘金蓮在鼓搗窗子時因為一根掉落的支桿看到了西門慶,在王婆的牽針引線下與西門慶勾勾搭搭。在西門慶身上潘金蓮找到了自己的愛情,西門慶人品確實差,但是剛剛認識西門慶的金蓮看到的或許只是西門慶的英俊瀟灑。

後來在西門慶的甜言蜜語下,潘金蓮漸漸迷失了,整個心都被西門慶填滿,整天想的就是怎麼與西門慶在一起更長時間。在西門慶的教唆下,潘金蓮下定了決心,想著殺死了武大郎,自己在西門慶的運作下也能夠不被追罪,就可以整天跟著西門慶了。


所以猶豫再三,潘金蓮還是在西門慶與王婆的慫恿下下了殺手,後來武松為兄報仇,手刃仇人,我們不再闡述!

整體看來,歷史悄悄話更傾向於潘金蓮只是一個封建社會渴望愛情的純真少女。無論她敢愛敢恨還是抵抗欺凌,都是受到他人的逼迫。後來潘金蓮不守婦道,狠心殺夫,是不是很有可能是她對自己悲苦命運的一種抵抗,對愛情憧憬的一種努力呢?

歷史悄悄話期待與您共同探討,歡迎大家留言、關注!


以史勵人


我想,一切應該都是源於“夢想”。

潘金蓮自幼就沒了父母,她是由哥哥嫂嫂帶大的。後來被轉賣給了張大戶。可以說,這一切都是被別人安排的,自己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權力,也沒有可以反抗的能力。

雖說古代女子講究三從四德,可也並不是,就連一點兒說話的權力都沒有。大多數平常百姓家,都可以做到夫妻舉案齊眉的。

所以潘金蓮想要自由,至少自己的命運應該由自己掌握一次,哪怕只有一次。

可是上天實在太愛捉弄她了。嫁給了武大郎後,夫妻間除了相敬如賓,就再也沒有其它了。這個男人老實的簡直就是窩囊,在本地被別人嘲笑、欺負,無奈之下他們搬家了。

到了新的地方,為了不再惹起別人的注意,潘金蓮只好整天躲在家裡。這對她來說,家和牢房已經沒有區別了。她渴望的自由的夢想破滅了。

然而,當她萬念俱灰的時候,西門慶出現了。這個高富帥,又點燃了她對生活的希望和自由的嚮往。所以她變了,她要為了自己的命運再努力一次。


毛驢兒談歷史


《水滸傳》中的潘金蓮和武大郎是兩個主要的配角,一個是古代大戶人家的侍女,姿色不錯,亭亭玉立,一個是走街串巷賣燒餅的,又矮又醜。如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武松後來的怒殺西門慶、潘金蓮,最終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其實,關於潘金蓮為什麼會嫁給武大郎,在歷史傳說中一直有很多版本,而其中的兩個版本比較可靠。

第一個版本就是《水滸傳》中所描述的,潘金蓮是一個大戶人家的侍女,老爺看上他了,想要納她為妾,但是潘金蓮不願意做小妾,她一心想成為大房,於是便向老爺的正室告密,想讓他們夫妻間出現矛盾,然後再讓老爺把正室休了,自己能夠得償所願。而這件事被老爺知道了,姥爺頗為憤怒,為了報復潘金蓮,他經過幾番打探,找到了當時全縣城最醜最矮的武大郎,最後不但沒有讓武大郎花一分錢,還給了武大郎一大筆的嫁妝費,就讓潘金蓮嫁過去了。

另一個版本是歷史傳說:歷史上本就存在真實的武大郎,他和潘金蓮郎才女貌,武大郎並不賣炊餅,而是中年中了舉人,最後官拜七品,而潘金蓮也不是蕩婦,而是知州的千金,兩個人恩愛白頭,生有四子。

我們單講《水滸傳》中的這個版本,潘金蓮當初之所以會嫁給武大郎,只因為自己的身份地位低微,老爺的一句話就能決定她的生死去留,所以老爺安排她嫁給武大郎,她也只能尊從。

另外,武大郎雖然又矮又醜,但是家庭卻很殷實,在現如今的擇偶市場中,也算是搶手貨。

比如武大郎在市中心有房子,而且是商住兩用的二層小樓,沒有房貸,這也間接說明武大郎的炊餅生意的火爆,算是一個小有成就的民營企業家。

再比如武大郎吃苦耐勞,早出晚歸賣炊餅,卻從來不讓潘金蓮多幹活,只需要在家幫著燒炊餅就行,其餘時間打扮的漂漂亮亮出去閒逛就行,這也讓她間接認識了王婆。

再比如武大郎的弟弟武松不但是打虎英雄,更重要他是一名縣城衙門裡的都頭,都頭這一職位雖然只有在軍隊中才有此官職,旁人喊武松都頭只是接軍中稱謂表示尊敬,而這一職位放在現在,就相當於公安局的刑警隊長或是治安大隊隊長,算是個副科級幹部,武松年紀輕輕就任此職,以後的仕途不可限量,而武大郎這個當哥哥的以後自然“朝中有人好辦事”。

所以多金+小有權勢,別說在古代,放到現在也是很有市場的,潘金蓮後來之所以背叛武大郎,皆因為相貌問題,試問哪個女人不愛帥哥?更何況是潘金蓮這種頗有姿色的女子,現在“小鮮肉”那麼有市場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更何況這個帥哥不是“一窮二白”吃軟飯的,也有很強的物質基礎,而且她和武大郎沒有孩子,感情基礎就沒有那麼穩定,最重要的是她和西門慶上了床,再加上王婆的慫恿,最終導致她毒死了武大郎。

其實她算得上是生不逢時,生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只有男人能一紙休書將女人趕回家,女人卻無法主宰自己的婚姻,而要是生在現代社會,只需要去民政局領一張離婚證就可以了,但再仔細想一想,現在仍時不時爆出謀殺親夫的案子,也不知道這些當事人的腦子是怎麼想的。

以上就是我對於“潘金蓮寧可嫁給武大郎也不給財主當妾,後來為什麼變了?”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啟迪文摘


月淡風青,為你解迷。《水滸傳》裡的潘金蓮其實是從一而終的,不過這個一是她自己。就是說潘金蓮只聽從自己的內心。也就是說,他沒變過。

潘金蓮在《水滸傳》中先後經歷了五撥兒男人,如果武大郎也算一撥兒的話。她就一個原則:我得願意。

第一波兒。大戶人家的大戶。

大戶要纏她。注意是“纏”,不是“納”,更不是“娶”。潘金蓮不是胸大無腦的人,主子只要胡鬧,並不想給名分,玩弄之後,沒準怎麼處理掉呢。頗有顏色的她,又是正經人家出身,雖是小門小戶,好歹清白。退一步說,即使主子良心發現,答應收她作個小妾,她上面還有個主人婆呢。這種丫環轉成的小妾,在大戶家沒有依靠,更不可能隨心所欲。金翠蓮的事蹟在當時應該不是個例。再有就是,大戶可能長相上也不盡如人意。心思縝密的潘金蓮想到一個萬全之策,向主人婆告發。

沒頭腦的大戶賠了金蓮賠妝奩,把她嫁給了武大,那個三寸丁谷樹皮。

第二波兒。武大郎。

嫁給武大郎,有點出乎意外。對潘金蓮來說,卻是一個勝利。首先,不用再顧忌大戶的糾纏。武大好歹是個生意人,老實本分,不挑眼。也算個金主吧。自己原來是個使女,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關鍵是,從此以後,潘金蓮掌握的自己的命運,翻身做了主人。武大也有自知之明,敬媳婦兒如神明,給了潘金蓮極大的自由。她終於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了

第三波兒。浮浪子弟。

武大很忙,晚上發麵,早晨和麵蒸炊餅(蒸餅,大致類似饅頭)。由於身高所限(不足一米五),潘金蓮又不幫忙(從武松回家可以看出來),所以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這一通活兒就夠武大忙得了。蒸完炊餅收拾收拾就該出門賣餅了。這樣,勤快的武大就給精明有理想的潘金蓮騰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她就有了各種愛好,踢個蹴鞠,蕩個鞦韆,放個風箏,打個陀螺,踢個毽子,當然最擅長的還是偷些漢子。(他倒無般不好,為頭的愛偷漢子)由於她的這個愛好,武大家白天差不多門庭若市了。得著的,的不著的,就在武大家門口普及推廣潘金蓮的光榮事蹟。


第四波兒。武松。

人要臉,樹要皮,谷樹(榖樹,構樹,褚桃樹)皮也要皮。名聲不好聽,搬家。炊餅商也是商,有錢。就搬到了陽穀縣。武大還是發麵和麵賣炊餅。潘金蓮卻要吸取經驗了。不能那麼招眼了,理想也許要收斂些,加上初來乍到,還是轉入地下的好。英雄武松武二郎這是回家了。自古美女愛英雄,肥水不流外人田。關鍵的時候,還是俗話好用。拿定主意,她瞄上了武松。“據著武松,大蟲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氣力。說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來我家裡住?不想這段姻緣卻在這裡!”隨後一番言辭,讓武松搬回家住。誰知那婦人是個使女出身,慣會小意兒。年方二十餘歲,頗有些顏色。整天一人在家無聊。潘驢鄧小閒,男人沾花惹草的五樣本錢,她也有三樣。一家人,談錢就見外了。剩下一樣,想必武松會有的。所以,她覺得穩操勝券,神不知鬼不覺,可以拿下武松,低調的奢華一把。誰知,武松英雄氣概,頂天立地,怎能幹出那樣禽獸不如的事兒?交杯酒沒喝成,反而惹惱了武松,搬回了衙門。

第五波兒。西門慶。

在王婆子向西門慶兜售泡妞秘籍“潘驢鄧小閒”換取棺材本的時候,潘金蓮已經是個中高手了。所以,一路走來,對手戲配合的絲絲入扣。王婆的十分光順利進展。後來武大捉姦,西門慶慌作一團,她能冷靜的支招,就悄悄的暴露了老司機的身份,相比之下,西門慶也就是個二把刀。給武大服毒後,冷靜得出奇,用被子捂住,武大死後,找王婆處理後事一絲不亂。整個過程冷靜自然,一條過。咔都不用咔的。最後兩人雙宿雙飛一另一個世界,也是潘金蓮理想的昇華。換句話說,潘金蓮已經到了人生的巔峰,還在乎這個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嗎?

潘金蓮經歷了五撥兒人,一步一個腳印,從大戶到西門慶,一步一步走到最後,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西門慶雙宿雙飛在那個世界。她自豪地說:“我從未改變過,我就是我,一團追求自由的焰火。”


月淡風青


潘金蓮是一個女人,而且還是一個大戶人家的使女,在理論上來說,她就是一為奴為婢的人,完全是她主人的附屬品,一能走路的活財產而已,是沒有選擇的權利與自由的。

只有弄明白了這個關鍵點,才能清楚潘金蓮之所以嫁給武大郎,並不是她願意的,也不是她所能選擇的,而是上天的安排,上天安排的最大嘛!真是萬惡的舊社會啊。

一朵鮮花就這樣插在牛糞上了。

在《金瓶梅》與《水滸傳》裡,潘金蓮嫁給武大郎的原因是不一樣的。

《金瓶梅》裡,潘金蓮如楊柳般的水性,在她還是少女時,就已經有了,因為她與張大戶揹著張大戶的娘子偷食,使得張大戶的身體迅速的虛弱了下去,因此事發,在母老虎張大戶娘子的威逼下,張大戶為了方便與潘金蓮繼續偷歡約期,索性就把潘金蓮白送給了租他房子住的租戶武大郎做老婆。

而《水滸傳》中,潘金蓮楊柳般的水性,是在遇見西門慶以後,才具體爆發出來的。水滸傳中,張大戶看上了潘金蓮的美豔,一次趁機老婆外出吃宴席的機會,欲對潘金蓮霸王硬上勾,不想被潘金蓮溜了,而且潘金蓮還把這事告訴了張大戶的娘子,張大戶的娘子本是一母老虎,這事一發,張大戶對潘金蓮更是能看不能吃了,因此懷恨,為了報復潘金蓮,就把她白送給了武大郎。

不管是為了方便苟且偷歡,還是因為報復,潘金蓮最終嫁給武大郎,對她來說都是一悲劇,而且是無法選擇、還必須得接受面對的人生悲劇。

潘金蓮美貌,這自不用言說,而且多才多藝、能言會道、聰明伶俐。況且,她並不是一個沒有夢想;對美好沒有追求的人。

這一點,在她遇見打虎的武松時,所產生的心理活動可以佐證。

遇見儀表堂堂、人才出眾的武松,潘金蓮暗想道“若能與這樣的人做一場夫妻,為人也不枉一世了。”

身為人妻,卻有這樣的念頭,這裡世人常常只看到潘金蓮的不守婦道,卻忽略她的遭遇與命運對她的不公,確實有點兒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意思。

在水滸傳中,潘金蓮自出場,嫁給武大郎,直到遇見西門慶,潘金蓮都算得上中規中矩。

雖然沒有嫁到一個如意郎君,大抵也算快要人認命了,頗有點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從清河縣搬到了陽穀縣,直到遇見武松,才喚醒了她埋葬在內心的某種對命運的不甘。

之後再遇見西門慶,中了王婆的十面埋伏的偷情之計,才使得潘金蓮在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謀殺親夫,香消玉損。

確實令人可憐可嘆可恨亦為之可惜。


月夜扁舟


你問潘金蓮為何不願嫁給財主做妾?那是因為潘金蓮不傻!

其實金蓮是深攜了時勢禮制下的存亡之道,是權衡取輕的明智選擇!

如與財主為妾,年輕美貌的她,將註定要陷於女人之間的群鬥,使自己深陷於弱勢困境下的悲慘生活。為了爭得婚姻與生活中更多的權利和地位擁有,女人和女人之間的鬥爭烈度往往是以萬劫不復而長痛。而嫁於武大,對這個醜陋郎君的完整擁有和家財的掌控而言,可是隨心願的多!嫁於武大,是選擇與男人鬥爭,而這注定要輕鬆容易的多!

而正是因為武大的醜陋和懦弱,又讓潘金蓮久久未能沐浴到,純正漢子的雄壯與野性。壓抑中,潛意識裡積累了太多的強烈渴望,只到她面對打虎英雄小叔子時,就有了那柔情萬種、羞答答的眼神……!而這又被武二郎那冰冷的眼神和一聲“嫂嫂”迎頭澆了一盆涼水,失望和憤怒此時全都變成仇恨的種子……!

西門慶的出現,雖然使潘金蓮有了乾柴烈火的對撞,誰知,這復仇的恨確反而更濃烈了,這就有了“大郎:起來把藥喝了”的毒命宣言。

潘金蓮變了!她要毀滅這一切……!因為她的愛,早已傾瀉給了武松,而西門大官人,只是個沾了葷腥、背了時的大頭鬼!


牧牛農夫


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每一個有正常思維的人都會有需求、有理想、有慾望、有幻想,只是這些追求會受制於現實條件而已。在人的一生中,隨著生活條件和環境的改變,所追求的目標也在不斷地改變中。並且每個人對已實現的目標和已得到的東西都不會太珍惜,追求的永遠是未得到的東西。

潘金蓮在給給財主家當小妾的時候,她衣食是無憂的,那時她年紀尚小,對男女之事也只是應付而已,如同初學吸菸者,吸不吸都無所謂。但此時,她面對的最大困難就是財主原配大太太的迫害,經常受到大太太的辱罵和毒打,這讓她非常痛苦。此時她追求的唯一目標就是自由!

所以她寧願嫁給猥瑣的武大,也不願意繼續當小妾。因為武大可以給她渴望中的自由。

但後來,金蓮在武大給予她的自由、寵愛和基本衣食保證的生活環境中,她追求的目標改變了。此時她追求的是浪漫、愛情和性歡愉。於是,她在王婆的撮合下,出軌西門慶。


上策視覺


在電視劇《武松》當中,潘金蓮選擇嫁給武大郎,雖然是出於自願,但貌似更多還是順從母命,一定不是她內心的真實。

也就是說,潘金蓮嫁給武大郎,懷揣的是一種報恩心態,因為武大郎為了從青樓當中贖她不惜賣掉了自己的房子。

對於這樣的“大恩大德”,潘金蓮家人以及年少的潘金蓮真的是無以為報,也只能以身相許。

起碼來說,這樣選擇的結果,也總比給財主當小妾要強。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社會當中,妾的地位畢竟還是卑微,即便是自己嫁個有錢人,嫁給高門大戶也改變不了這個現實。

而嫁給武大郎,雖然同樣會讓年輕貌美的潘金蓮受一些委屈,但總歸武大郎是個本分的老實人,是值得託付終身的人,是能夠對其明媒正娶的人,也是能夠一心一意全身心對她好的人。

武大郎這個人,老是老了點,醜是醜了點,但他的心可是閃閃發光的。

只是,對一個女人來說,愛情永遠是她心中的一個夢,一個無法放逐的瑰麗的夢!她無時無刻、隨時隨地都琢磨著要將夢想化為現實。

很多時候,女人心中的愛情理想,不是看一個男人心有多好,人有多善,而更看重的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感覺,比如兩情相悅,比如情投意合,比如心有靈犀。

所以,潘金蓮到最後為什麼會變了?因為,在她的內心深處一直燃燒著一團愛情之火,而這團愛情之火,在武大郎那裡怎麼也燒不起來。

為此,時間長了,潘金蓮肯定會很煎熬和鬱悶,只要這團火在她內心一天沒有熄滅,她就會隨時選擇移情別戀,或者紅杏出牆,這是遲早的。

仔細想想,這很正常,也是人性所在。每個人都是一個慾望體,有太多的渴求不能釋懷,除非能夠做到自我超越,但這需要刮骨療毒般的修煉。

這個世界上,最難的就是超越世俗的慾望,讓自己做到無慾無求。

嚴格來說,潘金蓮嫁給武大郎之後,並不能完全用變心來解讀。事實上,她嫁給武大郎那會恐怕壓根就沒愛過武大郎啊,與其說潘金蓮變心,不如說她違心更準確。

總之,不管怎麼說,潘金蓮這個女人,可能她是她所生活的那個黑暗時代的犧牲品,雖然有她可憐可悲的一面,但也有她可恨的一面,有她個人明顯的人性弱點。

千百年來,她已經成為一種負面象徵,不守婦道女性的象徵,從而不斷警醒女人要做個自愛、自立、自強的好女人,而不要做一個忘恩負義,不守婦道,讓人鄙視的壞女人。

-END-

我的情感公號:山哥聊情感


山哥聊情感


《水滸傳》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受到我們的愛戴,這部小說被翻拍成了電視劇,我想大家對《水滸傳》的瞭解大多是通過電視劇,不僅形象的展現了情節和畫面,通過看書去了解的人應該是很少的。

水滸傳中的潘金蓮


水滸傳中的潘金蓮西門慶大家應該也是印象比較深刻的,在《水滸傳》中大家會想為什麼以潘金蓮的美貌雖然沒有辦法加入一個大富大貴之家,到也不至於會嫁給武大郎這麼個又矮又醜只會賣炊餅的人呢?當時潘金蓮為一個大財主家裡面的丫鬟,這個財主腦滿腸肥也是一個有錢的主,他就看上了潘金蓮,想要潘金蓮做妾,沒想到潘金蓮竟然不從,硬氣起來。那這個財主可就十分的生氣啊,古代的主人是有決定丫鬟的生殺大權的,這個財主就將潘金蓮找了一個夫家。

武大郎

這個夫家便是武大郎了,所以潘金蓮嫁給武大郎也是機緣巧合。武大郎雖然不中看但是還挺中用,古代像丫鬟是很少能找到夫家的,因為男尊女卑嘛,潘金蓮雖然嫁給武大郎確實是有點顯得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但是我們在電視劇中也瞭解武大郎沒有什麼大錢,每天靠賣炊餅為生,但是也終究是一個很好的歸宿了。可是這個潘金蓮生活之中過於清閒,這個武大郎啥事也不讓她做,難免因為無聊的需要去找點樂子,這一出去認識了西門慶,西門慶相比武大郎來說既有實力又帥氣,也難免會心動。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



其實對於武大郎來說,他自己的確是一個好男人,用我們現在的標準來評判,什麼事也會為媳婦去做,哪怕自己沒有啥能力也不會讓媳婦受苦,但是錯就錯在他整天去賣炊餅,也讓潘金蓮過於閒,這一來二去可不得發生點什麼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