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汪曾祺於人生通透後的大悲憫心

《大淖記事》是汪曾祺在80年代發表的作品,雖然年代已比較久遠,但是常讀常新,餘韻悠遠。

初讀《大淖記事》,只是覺得好,無端的好,卻一時說不清好在何處;重讀《大淖記事》,依然覺得清新自然,美不勝收。

《大淖記事》| 汪曾祺於人生通透後的大悲憫心

汪曾祺的這個小說篇幅不長,也就一萬多字,故事很簡單。故事中的主角們都是社會中的小人物,也可以說是社會底層人物,汪曾祺也總喜歡寫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和家長裡短。

就寫作初衷,汪曾祺曾這樣說過:"我的小說有一些是寫市民層的,我從小生活在一條街道上,接觸的便是這些小人物。但是我並不鄙薄他們,我從他們身上發現一些美好的、善良的品行。於是我寫了淡泊一生的釣魚的醫生,'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的歲寒三友。"

雖然汪曾祺的小說簡單自然、樸實無華,但能從小說中底層人物的小,展現出社會的大。就像《大淖記事》,它整體上是一種去火氣,去感傷,追求恬靜、淡泊的審美格調,但是細細品讀,卻能從中讀出很多東西。整個作品呈現出舒緩優美的敘述姿態,若要用一個字來評價概括的話,那就是"美",風物美、人情美、人性美。

1. 風物美

汪曾祺的小說之所以被稱之為"詩化小說",這與他不注重寫人物、寫情節,卻很重視寫意境、寫感覺有關。在《大淖記事》中,汪曾祺就用大量筆墨介紹了大淖這個地方的地理風貌和風土人情。

汪曾祺在開頭就鋪墊了一個大舞臺,"這地方的地名很奇怪,叫做大淖。"這個可能源於元朝的名字,不像個正兒八經的名字,是那麼的若不經意。"淖,是一片大水。說是湖泊,似還不夠,比一個池塘可要大得多,春夏水盛時,是頗為浩淼的。"這個叫大淖的地方不大不小,有水,風景也是很美的。"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紅色的蘆芽和灰綠色的蔞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綠了。夏天,茅草、蘆荻都吐出雪白的絲穗,在微風中不住地點頭。秋天,全都枯黃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頂上去了。冬天,下雪,這裡總比別處先白。化雪的時候,也比別處化得慢。河水解凍了,發綠了,沙洲上的殘雪還亮晶晶地堆積著。"這裡四季分明,交織著紫、紅、綠、白、黃等多種明媚、鮮亮的顏色,隨四時自然變化的沙洲美景像是一幅幅動人的風景畫。

《大淖記事》| 汪曾祺於人生通透後的大悲憫心

汪曾祺以大淖為中心,慢慢向四面八方伸展著、發散著,讀者跟著他的筆觸把這個地方瀏覽了一遍。西面有"雞鴨炕房",有"坐在樹樁上負曝閒談"的人們,有"毛茸茸,挨挨擠擠,啾啾亂叫的小雞小鴨";東面有"一座漿坊","漿過的衣服,穿在身上會沙沙作響","附近還有幾家買賣荸薺、茨菇、菱角、鮮藕的鮮貨行,集散魚蟹的魚行和收購青草的草行",有"田疇麥壠,牛棚水車";南面"有一座漆成綠色的木板房",原本是輪船公司……除去賣東西的,這裡還住著一群外來的講義氣的錫匠。

尋常事物在汪曾祺的筆下呈現出一種美感,富有一種詩意。這些尋常事物為後續的故事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

2. 人情美

這裡不僅風景美,連風土人情都是美的。

這裡的人,都為討生活而奔波勞碌,"這裡的人,世代相傳,都是挑夫。男人、女人、大人、孩子,都靠肩膀吃飯",他們什麼都挑,稻穀、磚瓦、石灰、竹子、桐油……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天有活幹,掙得不多,也餓不死。

《大淖記事》| 汪曾祺於人生通透後的大悲憫心

雖然生活不易,但是他們都很滿足,把清苦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有吃的,有消遣便知足了。"一到飯時,就看見這些茅草房子的門口蹲著一些男子漢,捧著一個藍花大海碗,碗裡是骨堆堆的一碗紫紅紫紅的米飯,一邊堆著青菜小魚,臭豆腐、醃辣椒,大口大口地在吞食。他們吃飯不怎麼嚼,只在嘴裡打一個滾,咕冬一聲就嚥下去了。"他們吃飯的樣子讓作者也發出感嘆,"看他們吃得那樣香,世界上再沒有比這個飯更好吃的飯了"。

逢年過節時,他們有著更大的樂子——打錢,滾錢。"這種古老的博法使挑夫們得到極大的快樂。旁觀的閒人也不時大聲喝彩,為他們助興。"他們過著貧窮、辛勞而又不乏快樂的生活,在匱乏的物質生活中,保持著充分的精神自由。

在汪曾祺筆下,這裡的姑娘、媳婦們很美,個個"生得頎長俊俏,濃黑的頭髮上塗了很多梳頭油,梳得油光水滑……她們的髮髻的一側總要插一點什麼東西。清明插一個柳球,端午插一叢艾葉,有鮮花時插一朵梔子,一朵夾竹桃,無鮮花時插一朵大紅剪絨花。"她們女人味十足,雖然像男人一樣赤腳穿草鞋,但是"腳指甲卻用鳳仙花染紅",走起路來,像是婀娜的柳樹隨風擺,"風擺柳似的嚓嚓地走過,好看得很!"這種純樸、自然、清新之美撲面而來,讓人不覺莞爾。

《大淖記事》| 汪曾祺於人生通透後的大悲憫心

她們獨立自主,風風火火,"像男人一樣的掙錢,走相、坐相也像男人。走起來一陣風,坐下來兩條腿叉得很開。她們嘴裡不忌生冷,男人怎麼說話她們怎麼說話,她們也用男人罵人的話罵人。打起號子來也是'好大娘個歪歪子咧!'——'歪歪子咧……'"。

她們葷素不忌,任性灑脫,"沒出門子的姑娘還文雅一點,一做了媳婦就簡直是'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要多野有多野。"她們可以為了打個賭,大白天就脫了衣服撲通撲通跳到河裡洗澡;她們還敢扒男人的褲子……。

這裡的習俗也不同尋常,"這裡人家的婚嫁極少明媒正娶……媳婦,多是自己跑來的;姑娘,一般是自己找人。他們在男女關係上是比較隨便的。姑娘在家生私孩子;一個媳婦,在丈夫之外,再'靠'一個,不是稀奇事。這裡的女人和男人好,還是惱,只有一個標準:情願。有的姑娘、媳婦相與了一個男人,自然也跟他要錢買花戴,但是有的不但不要他們的錢,反而把錢給他花,叫做'倒貼'。"

總之,"這裡雖是城區和鄉下的交界處,但是這裡的一切和街裡不一樣","這裡的顏色、聲音、氣味和街裡不一樣。這裡的人也不一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風俗,他們的是非標準、倫理道德觀念和街裡的穿長衣念過"子曰"的人完全不同。"

《大淖記事》| 汪曾祺於人生通透後的大悲憫心

這些風物人情組成了如今的大淖,又圍繞著大淖各各蔓延開去,鋪展出一片片風情,而種種風情又反過來豐富了這個大淖世界。

3. 人性美

汪曾祺花費大量的筆墨描寫了大淖的風物美和人情美,就是為了突出這裡人的人性美。《大淖記事》的主題還是寫了一個愛情故事,一個似悲劇又不是悲劇的愛情故事。美輪美奐的風景圖,自由隨性的風俗人情,之前如此深鋪厚墊,為男女主角的兩情相悅提供了依託。

男主角是淖西的小錫匠,叫十一子,長得聰明又好看,"挺拔廝稱,肩寬腰細,唇紅齒白,濃眉大眼"。女主角巧雲更是一個美人,"瓜子臉,一邊有個很深的酒窩。眉毛黑如鴉翅。長入鬢角。眼角有點吊,是一雙鳳眼。睫毛很長,因此顯得眼睛經常是眯皠著;忽然回頭,睜得大大的,帶點吃驚而專注的神情,好像聽到遠處有人叫她似的"。因為太美,她在門外結網時,"就有一些少年人裝著有事的樣子來來去去";她買東西分量比別人多;她看戲也有人讓座,看戲的人都不看戲了,都去看她了。

《大淖記事》| 汪曾祺於人生通透後的大悲憫心

這倆人相識、相處,直到相互愛慕,但誰也沒捅破這層窗戶紙,就"像一片薄薄的雲,飄過來,飄過去,下不成雨。"

在情節講述中,巧雲與十一子的相戀相愛是整部小說最美的部分,其中敘述墨淺情深、紙短情長。巧雲落水,十一子相救和十一子重傷,巧雲深情看護等章節令人感動。

巧雲不慎落水,被十一子救出,本來可成就一番好意,但十一子跑了。不曾想,意外發生了,這讓一個惡棍得了巧,這個趁虛而入的惡棍便是保安隊的劉號長。

巧雲喜歡十一子,但是被劉號長破了身,她心裡亂糟糟的。但是"她沒有淌眼淚,更沒有想到跳到淖裡淹死",因為"人生在世,總有這麼一遭",而且"她還有個殘廢爹",她為了她爹也得好好活著呀。不然能怎麼辦呢?"拿把菜刀殺了他?放火燒了煉陽觀?"不可能的事。她只是"非常失悔:沒有把自己給了十一子。"十一子和巧雲的事,鄰居們都知道了,"姑娘、媳婦並未多議論,只罵了一句:'這個該死的!'"

無論是巧雲,還是鄰居們,都沒有對這件事糾纏到底。對巧雲來說,有什麼理由要痛不欲生呢?一心向生、向愛才是正確的選擇。對鄰居們來說,只是可惜巧雲這麼個如花似玉的姑娘被一個惡棍破了身,其他再沒什麼了。

要是在大淖以外的地方,發生這種事就未必如此雲淡風輕了。

"巧雲"們要麼以死明志,要麼揹負汙名痛苦一生。而其他人呢,往往會成為施虐者的幫手,對"巧雲"等不幸的女子落井下石。所以,住在大淖的那些任性又野性的女人與滿口仁義道德卻一肚子男盜女娼的"文明人"相比,不是活得更舒展自在嗎?這不就是人該有的生活態度嗎?這裡的風氣比以外的地方更差?確實"難說"。

《大淖記事》| 汪曾祺於人生通透後的大悲憫心

後來,當劉號長得知十一子和巧雲的事,自覺失了面子,便糾集一夥人將十一子打成重傷,差點失去了性命。錫匠們和巧雲用尿鹼把他救了回來。十一子喝尿,巧雲也喝了一口。汪曾祺說,"不知道為什麼,她自己也喝了一口。"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巧雲表明的一種態度:

不管這個男人如何,她願意同生共死。喝一口尿怕什麼,哪怕是毒藥,她也跟著喝,她的男人喝了,她就陪著喝。十一子死過一回,巧雲也死過一回;十一子被尿鹼救了回來,巧雲也被尿鹼救了回來。

淖西的錫匠們很講義氣,他們要為十一子討公道,"錫匠們上街遊行","遊行繼續了三天","第三天,他們舉行了"頂香請願"。他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終於,公道討回來了。

發生這樣的事之後,鄰居們是什麼反應?"東頭的幾家大娘、大嬸殺了下蛋的老母雞,給巧雲送來了","挑夫,錫匠,姑娘,媳婦,川流不息地來看望十一子。他們把平時在辛苦而單調的生活中不常表現的熱情和好心都拿出來了"。她們這麼做,是為這兩個人驕傲,為他們之間不離不棄,威武不能屈的真情所感動。真情,是每個人都向往的、渴望的,無論他是誰,他在哪種地方。

巧雲再一次"活過來"之後,她成人了,苦難讓她堅強起來。"巧雲沒有經過太多考慮,把爹用過的籮筐找出來,磕磕塵土,就去挑擔掙'活錢'去了。"她挑起了家庭的重擔,汪曾祺讚歎道:"她從一個姑娘變成了一個很能幹的小媳婦。"巧雲此刻是溫柔的,也是剛強的。十一子也是如此,為了心上人,打死也不求饒。終於,

他們之間的雲彩下成了雨。

《大淖記事》| 汪曾祺於人生通透後的大悲憫心

《大淖記事》中故事的筆調溫柔多情,意境優美恬淡,在自然平淡的敘述中折射出人性的風采。大淖人們的日常生活充滿自由和快樂,他們在感情方面更是順乎人的自然本性,敢愛敢恨。他們不受世俗戒律的束縛,敢於承擔生活的重負,不懼強權暴力的威脅,勇於追求真摯的愛情。

4.對人世的大悲憫心

汪曾祺一生坎坷,歷處時代大變遷的風頭浪尖,心靈上困頓苦悶,身體上勞心勞力。他深深體悟到人生之苦難是與生俱來的,他曾道:"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頓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就算是居住在自由的大淖世界中的人們也同樣受著人生之磨難。苦難是人類生命中的本然,無法避免,但關鍵問題是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人生,面對人生中的諸多苦難。

讀罷《大淖記事》,就會發現,最讓讀者不能忘懷的不是那些人生中的苦難和打擊,而是居住在大淖土地上的人們所秉持的態度,那就是隨遇而安,苦中作樂的生活姿態。

汪曾祺作為一個經受過生命大苦難的作家,他看透了人生的本質,他對在塵世間受苦的人們懷著一顆大悲憫心。"把生活中真實的東西、美好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人們,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增強對生活的信心、信念。"這是他寫作的最大目的。

他的筆,寫就的重點不是生活中的醜惡和困苦,而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那就是超脫、樂觀、優雅的心態。這也是人們對待生活應有的姿態。

而這種姿態,與他走過歲月之後沉澱出來的通透,通透之後對人世對生活的大悲憫心,關係尤大!

《大淖記事》| 汪曾祺於人生通透後的大悲憫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