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著作,誕生兩三百年來熱度不減,回顧87版《紅樓夢》,匠心製作,畫面華美,對“國風”的渲染尤獲點贊。

古琴這件樂器在劇中出場不多,但一提到,必然成為了宣傳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也是古代文人雅士、閨閣雅緻少女必不可少的標配,這些人彈琴的風雅總是讓我們著迷,一挑一勾之間,天籟盡出,一吟一猱之間,古典韻味自現,琴人合一的狀態更是美妙無比的風景。

在87《紅樓夢》中,有那麼兩場戲,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為了撫琴不惜去音樂學院“深造”。

今天,我們不妨來談一談戲中/書中這古琴。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1、古琴與古箏的區分

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書。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古之八雅,是文人墨客日常生活的雅趣。劉禹錫的“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文中的素琴,就是古琴。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古琴,又稱“七絃琴”、“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位於“琴棋書畫”之首。為了區別與其他琴類,才有了現在的古琴。

很多人很容易把古琴認成了古箏,其實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首先,外表上的區別:

古琴琴身以獨木所成,中間掏空形成一扁長形音箱,琴面繫有七根弦,故古稱"七絃琴"。

而古箏則由三塊板構成,分別是框板、面板和底板。最早的箏為5根弦,戰國末期發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紀60年代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所以從外形上古箏比古琴大了不少。

其次,產生的年代不同:

古琴在堯舜時期就已經出現,距今有四千多年曆史。而古箏又稱“秦箏”,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古畫中的古琴

第三,音色、音域不同。

古琴入心:古琴的音量較小,音色沉厚古樸,能使人靜心放鬆。

古箏悅耳:古箏音量較大,音色相對明亮華麗悅耳。

第四,演奏方式不同:

弦數的不同也決定的古琴與古箏的演奏方法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古琴的彈奏,多稱為“撫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絃。而古箏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絃,彈出旋律和掌握節奏,用左手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絃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

最後,曲譜不同:

古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代後稱為“減字譜”。

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古畫中的古箏

以上的不同,也造就了兩者學習難度不同,古箏的弦數更多,所以學習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古琴相對簡單。但古琴更講究意境,這隻能靠悟性了。

作為傳統音樂文化的代表藝術,古琴和古箏是民族樂器中的瑰寶,有著悠遠的歷史、豐富的曲目和厚重的文化積澱,被譽為"中國的鋼琴"。這兩種琴現在在很多古裝影視劇中出鏡率很高。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琴與箏各有千秋,藝術本無高低貴賤之分。在藝術的世界裡,永遠有著純粹的審美和觸及人心的力量,可以讓人暫時忘卻混沌的濁世。 ​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2、陳曉旭為戲學古琴

熟悉87版《紅樓夢》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段“黛玉撫琴”的片段,那一段可以說是寶玉和黛玉之間精神交流的一個場景。

書中林黛玉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陳曉旭雖然才幹優長,但從來沒有彈過古琴。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按照劇本的設計,黛玉撫琴時,陳曉旭要彈奏一曲《高山流水》向坐在對面的寶玉傾訴心聲,黛玉是以琴為媒介,尋找愛情。可情到深處琴絃斷,寶黛二人從各自的思緒當中回過神兒來,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段戲。

當時有兩個解決方案,要麼找替身來拍,要麼不拍撫琴的特寫,以免露出破綻。陳曉旭不同意。

而且她很好學,所以第二天她就到中央音樂學院找了一位老師要學琴。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老師聽說陳曉旭對音樂一竅不通,卻要彈出曲子,還是“高山流水”的時候,非常驚訝。只有兩天時間,沒有別的辦法,於是他們商量了一下,只學其中的一小段。老師彈了幾節,陳曉旭學了幾節,全靠死記硬背。

幸好在紅樓培訓班的時候,專家教過演員們琴譜,陳曉旭能得懂琴譜,加上她冰雪聰明,勤學苦練,兩天後,陳曉旭就可以憑藉記憶彈奏出來,至少在在指法上,完全看不出任何破綻了。

到拍攝黛玉撫琴的時候,導演王扶林說:“怎麼樣,不會穿幫吧。”

陳曉旭胸有成竹的說:“中央音樂學院深造畢業的,還能錯嗎。”接著,她順利地完成了這個場景的拍攝。

可以說,拍攝87版《紅樓夢》那三年裡,陳曉旭為了演好黛玉付出了所有。力所能及之處,要做的更好。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3、書中與戲中古琴的作用

在程高本紅樓夢中,高續的八十六、八十七、八十九回中,都出現了有關古琴的情節。

《紅樓夢》第86回為:受私賄老官翻案牘 寄閒情淑女解琴書,之前從來沒有聽見黛玉撫琴的寶玉,偶然見到黛玉看如同“天書”的琴譜,便一時興起,向黛玉請教學琴。

黛玉說:“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的上頭,在林石的裡面,或是山巔上,或是水涯上,在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氣血平和,才能與神合靈,與道合妙。”

黛玉的一套琴論,卻正脫胎於明代楊表正《琴譜合璧大全》中所謂“十四宜談”之說。古人對彈琴的環境相當看重,也十分講求儀式感。

如此繁瑣的規矩聽得人也是涔涔汗下,難怪寶玉說:“我們學著頑,若這麼講究起來,那就難了。”彈琴不在於形式,而是一種心境,琴從心發,情隨音起,自有其趣。當然,這一段寫的是續寫者的問題,並非黛玉之問題。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此外,黛玉還善於將自己作的詩詞合入琴曲中,在第87回中,面對深秋觸景生情,感懷身世,應和寶釵送來的詩賦,賦詩四章,“借他《猗蘭》《思賢》兩操,合成音韻”,“可歌可彈”。

古其實琴在最初都是和歌詠配合起來彈唱的。現存最早的琴歌曲譜是宋代文人姜夔創作的琴歌《古怨》。

在寫到黛玉和詩譜曲的時候,又講到寶玉在惜春那裡看妙玉下棋。妙玉回櫳翠庵不認識路,寶玉帶路,過瀟湘館,聽見黛玉在彈琴。寶玉雖然是黛玉的知音,但是他對琴曲不甚瞭解,所以妙玉為寶玉解琴,實則也是在解釋給讀者聽,這是續寫者的巧妙安排。

情緒到達高潮時,琴絃斷了。

關於黛玉撫琴這一情節,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出現的是《流水》,陳曉旭扮演的黛玉坐著撫琴,寶玉站著在旁聆聽,黛玉的表情逐漸凝重,當出現黛玉眉頭緊蹙的特寫時琴絃斷了。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絃斷人亡,會扶乩的妙玉已經隱隱有所意識,《紅樓夢》書中,黛玉彈奏琴曲時絃斷,作者沒有給出黛玉的任何表情,卻描寫了妙玉的激烈反應——起身就走。

這一段是寶黛愛情的一個轉折點,黛玉撫琴到最後音絕絃斷,也象徵了寶黛愛情的悲劇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第89回又寫到了琴,寶玉在瀟湘館看到黛玉小時候練琴的小古琴。黛玉再提“知音”,卻沒能喚醒木石前盟。不過這段關於“斷紋”的描寫,暴露了續寫者在古琴認知上的一個盲區。

不過高鶚的續寫中對琴的描寫其實也算亮點之一,同時使得黛玉的清雅氣質得以進一步表現,在情節上也推動了故事的發展。也讓更多的人通過“紅樓”認識了古琴。

黛玉鬼才無琴豈非減色?且琴音如“情語”,只求知音。

黛玉悲秋撫琴,心情淡而遠,神情抑而鬱,似知大期之日不遠矣。真個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紅樓夢》中優雅閨秀的標配:古琴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小銀子壁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