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單反會被淘汰嗎?


單反會被淘汰嗎?我的觀點是,單反一定會被淘汰!

與單反相對應的是無反,而無反的出現與快速發展,將會逐步取低單反的地位,並將單反推向全面的淘汰!以下我們詳細分析一下無反的優勢與侷限!


一、結構簡化,不僅小巧輕便,更易於設計進化


單反與無反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反光鏡與無稜鏡的這一整套光學取景器在無反上徹底去掉了。而這是決定機器大小的很重要的一塊。因由於機構複雜,要提升快門、對焦等,往往要對整個機構做大的調整。因此單反的研發節奏相對是較慢的。你看5D系列,基本四年出一款,而索尼a7系列,兩年一更新。


無反由於結構簡化,體積和重量也更輕了,這在消費級無反裡是很明顯的,只是專業級無反要考慮握持感和裝上鏡頭後的協調性,因此並不會在體積和重量上做較大調整,但比起同級的單反還說,還是要輕便些的。


二、取景器的不同造就了功能差異


單反採用光學取景器,取景無時滯,而無反採用電子取景器(EVF)目前來說還是有時滯的(就是電子成像與同一時間的景像存在時間差)。所以在體育攝影領域,目前還是高端單反的世界。

而由於無反的這一改變,使其測光、對焦等功能實現,都與單反略有不同,由於其去除了一個干擾因素。因此在對焦上,更加精確,所以很多鏡頭在單反上存在跑焦,但接在無反上,就完全不會出現跑焦現象。


另外EVF上實現了曝光模擬與景深模擬,讓無反的拍攝體驗象手機一般直觀,更容易拍攝到好的照片。


三、無反可重新設計鏡頭卡口與數據傳輸體系


索尼是最早拋棄單反的,而佳能和尼康在其最新的全幅無反上,也重新設計了鏡頭卡口,不僅是增長了卡口,還為其設計了全新的電子觸點,以實現更大的數據帶寬與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


無反與單反更明顯的一個差異是法蘭距的變小。法蘭距的變小使得鏡頭的設計更加容易,且更容易得到畫質更好的鏡頭。


另外由於短的法蘭距,使得無反可以通過轉接環來轉接單反鏡頭。這讓無反的使用兼容性大大提高,相當於無反天然擁有兩套的鏡頭群。


四、不得不提的無反缺陷


我們在第二點說過取景器的時滯問題。除此之外,由於無反的電子化程度更高,對數據傳輸的依賴更高,無反的可靠性下降。此外,耗電量普遍是大於單反的。一個電池單反拍1000餘張照片無壓力,而無反可能500張就是比較好的成績了。

此外無反經常出現死機現象,也讓無反的可靠性降低。


五、總結


從上面的分析看,無反與單反的差距,應該是代差。且無反的這一些缺陷,未來也將逐步解決。


無反代表未來已經毫無疑問,取代單反只是時間問題,我個人預測五年內,無反將取代大部分的單反,特別是消費級單反。而專業級單反由於可靠性的要求,會讓其壽命更長些。但無反取代單反無可逆轉!


野馬攝影


就單反相機未來會不會被無反或者叫微單所淘汰的問題,就和手機拍照功能最終會不會淘汰相機一樣,道理很簡單,看你怎麼給相機功能定位。

談談我的看法,大概率的說不會,最終會專業人士用單反,一般家庭用無反或者叫微單,說無反或者叫微單輕便,請問鏡頭沒有質得創新,一套設備下來輕便在哪兒?更別說單反相機的瞬間反應以及長續航時間了,一個忙於拍攝的攝影師時刻擔心沒有電了,還不得焦慮症(笑)?我認為將來誰能在鏡頭上有質的創新,誰就能擁有相機的天下,我到是很看好尼康的發展,一個340qf鏡頭才七百多克,一個556pf鏡頭才一千四百多克,相比於相機上減少的那點兒重量,不是一目瞭然嘛!


萍蹤無跡


單反正在失落,未來必微單。










用戶98381639742


這個話題討論很久了,但是真不好說。要看技術創新了,如果哪天AI戰勝人腦,不要說淘汰單反,可能AI的測光對焦比人類眼睛更快更準。(娛樂勿噴)





布衣攝影俠


全世界所有新聞記者都用無反之日,或許是單反相機淘汰之時。


喀秋莎39444571


現在正在被微單取代!發展是有代價的,相機業務的整體下滑!沒有壓力別人不會傷筋動骨,手機攝像現在非常牛勢,再過三四年手機攝像光學能力煥然一新突飛猛進,我都在想是否用華為!用了蘋果我才知道,兩個牌子都是大神!


蒼朗58876989127


無反逐步切分單反的市場而且越來越大是一定。無反輕便、可以通過轉接環在各家鏡頭之間轉換,單反則做不到。完全取代單反的不一定是無反,可能是更新的技術。目前看來除鏡頭無法縮小之外一切皆有可能。


湘啡悠遊


佳能要推出R1了,看來肯定是要淘汰。


鑄劍為犁666


會減少,但不會淘汰。就跟數碼相機沒有淘汰膠捲機,單反也沒淘汰旁軸一樣。


宇瞰乾坤


短期不會淘汰,中期岌岌可危,單反相機的存在,只是在取景上還依賴傳統光學技術,現在看電子取景技術發展很快,中期(五到十年)完全可能超越光學取景。單反維持存在的原因就是用戶大量積累的鏡頭,不過也就是堅持到二十年,再往後也不能說沒有,就是少數懷舊者的收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