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01. 購於南方,獨特的款識

這是一片片看似平平無奇的瓷片,出自南方。白釉無紋,盈手大小,應該是一個小盤子。修足細膩無沾砂。胎質潔白細膩,白釉略微泛青,白度好,在同類明清過渡期白釉器物中算佳品。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和一般的順治白釉標本對比,這個瓷片要更加瑩潤,修足和胎質也更勝一籌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背面的款識

底部是青花雙方框六字款,赫然寫著“大明弘光年制”六個字,字絕不算好,但很清晰,在過渡期也算細路。可依然淡素無華,全部的新鮮就在於“弘光”兩個字。


要知道,明清鼎革的這段過渡期,大多在瓷器底部書寫寄託款或吉語款: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比如朝代寄託款界的大IP——成化和嘉靖(可以看到圓潤的過渡期修足)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或者是風行大江南北的知名爆款吉語,今天大概是平安喜樂或者一夜暴富

在過渡期那麼多款識中,弘光兩個字是頭一次見,而且顯然是明朝的年號。那麼這個罕為世人所知的年號背後是一段什麼故事呢?


02.明朝被遺忘的部分,大明的1645


在一般的歷史書上,明朝從洪武到最後一個朝代崇禎,並沒有一個叫弘光 的朝代,而明朝的結束時間也被定格在1644年清軍入關。但事實上並不完全如是。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內憂外患,從頭到腳爛了個遍的大明在1644年迎來了他的終點。皇帝在煤山上了吊,李自成的兵在北京呆了四十二天,又被滿人趕了出去。入主中原、橫掃華北的清兵迅速南下,即將到達長江邊。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實際上1644年北京淪陷後,明朝的南方依舊安穩

北京淪陷,皇帝殉國,但大明還得接著開張。好在明朝實行的

兩京制,一個國家有兩個首都。除了國都北京外,還有一個留都南京,其行政機構設置和北京一樣。即使北京那一套中央班底沒有了,南京照樣可以作為大明的首都運轉。且明朝實行的是內閣負責制,雖然崇禎皇帝已經殉國,但負責的臣下仍可以維持政治機構的正常運轉,這也是為什麼南明能迅速恢復運轉的原因。因此留都諸臣需要的只是一個形式上的精神領袖。而現在就差這個皇帝了。


03.八個月的弘光朝

在這年為逃避北方的戰火而湧入南京的,有普通百姓,有從北京來的文武群臣,也有藩王宗親。崇禎的兒女全都在戰亂中失蹤,直系繼承人是找不到了。所以皇帝的人選即將在這些藩王中產生。於是在一番爭搶“擁戴之功”的黨爭後,我們的皇帝,弘光這個年號的主人——明安宗朱由崧上線了。


當時血緣較近、適合繼承大統的明朝宗室中,只有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避居淮安,離南京最近,其餘都離南京很遠。《淮城紀事》記載:“福、周、潞、恆四藩避難,俱泊湖嘴”。因此,在福、潞二藩中選擇一個繼承大統就幾乎是必然事件了。


按血統來說,這朱由崧當是順位第一人,而以東林黨魁錢謙益為首的一眾人,以立賢為名,主張立潞王為帝。但實際上,東林黨早年為反對老福王(朱由崧他爸)繼統和老福王之母鄭貴妃(朱由崧的奶奶)干政,早已和福藩結下不解之仇。為防止朱由崧當皇帝之後會報復,所以對朱由崧登基是極力反對的。


在擁立福王,還是潞王的重大問題上,擁有決策權的史可法優柔寡斷,竟然在兩派之間玩和起了稀泥,提出擁桂的方案,越整越亂。結果讓投機者馬士英夥同武將高傑、黃得功、劉良佐等強行擁立了福王,拿了定策之功,從而把握了朝政。


崇禎十七年夏五月庚寅,福王建監國於南京。

壬寅,福王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弘光元年。

——《弘光實錄鈔》

被這一幫文臣武將送進大明門,放在南京紫禁城武英殿裡登基的,是萬曆皇帝的孫子,他爸老福王是泰昌皇帝的弟弟,他自己是崇禎皇帝的從兄(堂哥)。身份不凡的同時,是個無依無靠、在這裡沒有任何熟人,甚至連子女都沒有的三十七歲男人。

儘管新皇帝有點缺乏經驗,甚至連很多臣子的名字都叫不上來,但南明諸臣的“精神領袖”已經就位。岌岌可危的國家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又奇蹟般地恢復起來。南方地區物資富庶,而且現在也不用像原來那樣供給貧瘠的北方,經濟壓力實際下降了,人心也日漸穩定。可以說,現在就是恢復河山的大好時機。接下來應該會步入正軌、整頓整頓後揮師抗清了吧。

可惜並沒有,弘光一朝,幾乎什麼都沒幹

弘光開朝後,“定策擁立”之爭已經落定,但黨爭還在繼續。也如同諸臣子所設計好的,朱由崧成了被架空的傀儡,沒有任何親信,絲毫不瞭解朝政和臣屬的他只能唯臣下之言是從,大臣說怎麼做就怎麼做。面對黨爭病入膏肓的南京官員,朱由崧確實不知道怎麼處理,他所能做的只是聽從聲音最大的意見。而他自己想幹點什麼也沒人聽他的,還會被東林黨罵“干預朝政”。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朱由崧登基後不久開鑄的弘光通寶,弘光朝的財政除豢養軍隊以外,大部分都耗費於皇帝、宮廷和官僚

他所能做的,也就是混混日子,像以前當藩王時那樣喝喝酒,修修宮殿,還選了三個妃子來生孩子。要麼就只能給以前沒名分的皇帝追尊諡號(如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鈺由於不正常退位而沒有上諡,惠宗和代宗的諡號都是他上的),給不久前死在北京的殉難諸臣平平反。朝政上依賴當時擁立他的馬士英來平衡下東林黨。諷刺的是,面對舊仇未了,現在還處處與他作對的東林黨人,朱由崧還是包容下了他們,就算是罵他"在藩不忠不孝,恐難主天下"的史可法,他也依然委以要職,該幹什麼還幹什麼。

朝廷裡天天不幹正事,在外的軍隊情況也很糟糕,當時的軍隊主要駐紮在長江以北,將領們把守著南京的門戶,站在抗清的最前線。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處於前線的江北四鎮轄地

但弘光朝存在的整整一年內,他們從來沒有主動向清廷進兵,更不要說連聯絡農民軍夾攻清軍。由於收不上稅的朝廷發不出軍餉,搶東西過活成了南明軍隊必做的功課。軍紀能差到什麼程度呢:揚州城內的百姓看到高傑(南明主要將領之一)部下士卒在附近村莊到處搶掠焚殺,紛紛緊閉城門拒絕軍隊入城駐紮。而高傑惱羞成怒,居然下令攻城,上演自己人打自己人的一幕。直到史可法與之反覆磋商,把揚州附近的瓜州作為高軍安頓之地後才肯罷休。

出賣和叛敵則更是普遍的。高傑北上想要陳兵伐清時,路過了睢州許定國的轄地,結果直接被這個通敵叛將設計殺害。清軍南下後,擁有軍隊最多的將領、最應該與清軍對抗的左良玉更是找了個“清君側”的理由,調轉槍口攻打南京。大敵當前,本應保家衛國的軍隊卻向自己人開火,在當時已經成了普遍現象。以至於認真抗清的成了少數,將領們要麼投靠滿清,要麼被叛變的友軍殺死。

軍隊不打仗,文臣在胡鬧,皇帝在鬼混。當所有人都不幹正事的時候,覆亡便是板上釘釘。1645年6月多鐸率軍南下,佔領揚州後,江北諸將叛變的叛變,投降的投降。面對兵臨城下的清軍,東林黨領袖、南明禮部尚書錢謙益選擇開城降清,弘光朝結束。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電影《柳如是》中,錢謙益開城投降的場面

朱由崧兵敗逃亡蕪湖後被叛變的部下抬到了清軍大營。第二年和在他之後被推為監國並主動降清的、“賢明”的潞王一同處死。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南明三帝

弘光之後,各路藩王和臣子依然延續著明朝,但依然改不了黨爭和內訌的“傳統”。之後的明朝還出了兩個皇帝,但永曆帝死後,便再也找不到皇帝的人選。到1683年康熙攻佔臺灣,鄭克塽降清,大明朝至此徹底倒閉。

04.明朝的最後一件瓷器

在這段明亡清興的時期,由於全國沒有統一的年號,所以這個時期生產的瓷器叫做過渡期瓷器。儘管國事糟亂地一塌糊塗,但尚未經受戰火的景德鎮生產依舊活躍。政治的動盪讓御窯場停產,“官退民進”的情況讓景德鎮民窯燒造繁榮一時。與極壞的國事相比,民窯瓷的質量出奇的好,卻少有願意寫本朝年號的瓷器。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過渡期筒瓶,取“一統江山”意

仔細想來,這件器物可以說是明朝最後一件書寫本年年號的瓷器了。

從1644年6月19日(西曆),留都諸臣擁立登基,到1645年5月23日,錢謙益開南京城投降,兵敗被俘。朱由崧一共做了八個月的大明天子。而弘光這個年號由於一年無二號的習慣,更是隻1645年後的這五個多月間使用,因此本器物的製作時間也可以確定在這五個月內。從這片歷史抖落的鱗甲裡,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到些什麼呢?

在大明的1645年,國家失去半壁江山,卻在短時間內恢復起來

新朝伊始,氣象看似一新,而人心實際上依然不齊

大臣們各懷鬼胎,武將們投敵叛國

就連景德鎮繁榮的窯業,成千上萬的民窯瓷器

也罕有願意書寫本朝年號的

公心已失,各種莫名其妙的場面接踵而至

不斷地辜負著人民的期望,也許大明,真的該亡了。


南明遺恨:僅見的弘光款標本 從明朝最後一件瓷器看一段家國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