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國志》譯文 翻譯:魏書·高柔傳


《三國志》譯文 翻譯:魏書·高柔傳


高柔傳,高柔,字文惠,陳留郡圉縣人。父親高靖,曾任蜀郡都尉。高柔留在家鄉,對同鄉人說:“如今英雄並起,陳留乃四面受敵之地。曹將軍暫且佔據兗州,但他本就有一統天下的圖謀,不可能安守而不行動。而太守張邈首先在陳留郡得了自己的利益,我惟恐災變就要在最近發生,想與各位一起出去躲避。”眾人都認為張邈與曹操關係很好,高柔又年輕,並未在意他的話。高柔的堂兄高幹,是袁紹的外甥,在黃河以北召高柔去,高柔帶著族人跟從了他。此時適逢高靖在西州去世,高柔冒著艱難險阻到蜀地去迎喪,一路上兵寇縱橫,歷盡磨難,三年後才回來。太祖曹操平定袁氏,任命高柔為菅縣縣長。縣裡的人都聽說過高柔的大名,有幾個行為不正的縣吏,也因此躲避起來。高柔開導說:“過去邴吉為政時,官吏曾經有過失,他都能夠容忍。何況如今這幾個官吏,對我並無過失,召他們回來復職。”這幾個縣吏回來後,都深為感激,自覺改過,成為好的縣吏。高幹投降曹操後,不久又在幷州反叛。高柔自己投歸曹操,曹操想借故殺掉他,就任命他為刺奸令史。高柔執法公允得當,官司中沒有滯留的案件,曹操又徵召他為丞相倉曹屬。曹操準備派鍾繇等人去討伐張魯,高柔以言規諫,認為現在倉促派遣大軍,西邊有韓遂、馬超,他們會以為這是衝著自己來的,將會煽動他們叛逆,應該先招撫邊輔地區,這些地方平定後,漢中地帶就可傳檄而定。鍾繇入函谷關,韓遂、馬超果然反叛了。魏國剛建立,高柔任尚書郎,轉任丞相理曹掾。曹操下令說:“說到治理和安定社會的教化,應以禮義為首位,匡正亂世的施政措施,以刑罰為先導。所以舜流放四個兇族,任命皋陶為卿士;漢高祖消除秦代苛刻的刑法,讓蕭何制定法律。丞相理曹掾高柔見識高明,公平恰當,深明法令典章,勤勉謹慎地努力吧!”演奏軍樂的官員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依舊法,軍隊出征而軍士逃跑者,要將其妻兒老小投在獄中拷問至死。

  曹操擔心這樣還是不能制止逃亡,更加重了刑罰。宋金的母親、妻子和二個弟弟都被抓到官府,主管官員奏請將他們全部殺掉。高柔陳述說:“士卒逃離軍隊,實在可恨,然而我聽說這些人中常有後悔的。我認為就應該寬恕他的妻兒老小,一來使這些逃賊忐忑不安,二來可以誘引他們產生回返的心思。先前的處罰,已經斷絕了他們回返的願望,再次加重刑罰,我唯恐如今在軍中的兵士,看見一個人逃跑,處罰株連全家,就會帶著全家一起逃跑。看來,這種重刑並不是制止逃跑,而是助長了逃跑。”曹操說:“對!”立即停止處罰,不殺宋金的家人,蒙受不殺而活下來的人很多。高柔被任命為潁川太守,後又回到洛陽任法曹掾。此時設置了校事官盧洪、趙達等人,秉命窺察群臣微小過失,高柔規諫曹操說:“任命官員,分配職守,讓他們各自有主管的事務。如今設置校事,這不是上面領導對下面的官員不信任的作法嗎?而且趙達等人屢屢以自己的愛憎擅自作威作福,應該檢驗懲治他們。”曹操說:“你對趙達等人的瞭解恐怕還不如我。要能夠偵視揭發而且辨別眾官所做的事情,派賢人君子去承擔這項工作,那就不可能做到。過去叔孫通任用很多盜賊,是很有道理的。”趙達等人後來貪求財利的事情被發覺,曹操殺了他們向高柔道歉。魏文帝曹丕登基後,任命高柔為治書侍御史,賜給關內侯的爵位,又轉職加授治書執法。民間屢屢有誹謗的謠言,文帝非常痛恨,一有傳謠言的人就殺,獎賞告發的人,高柔上疏說:“如今傳謠言的就殺,告發的就獎賞,這既使有過失錯誤的人沒有改正自新的機會,又將使兇殘狡詐之徒誣陷欺騙的惡習逐漸地滋長,實在不是用來消除奸偽、減少訴訟的治國之道。過去周公作誥命,稱頌殷代有功德,全然不顧小人的怨言。


《三國志》譯文 翻譯:魏書·高柔傳


  在漢代時,太宗劉盈也廢除了制裁誹謗謠言的法令。我認為應廢除制裁誹謗謠言、獎賞告發的法令,以隆盛上天養育萬物的仁德。”文帝沒有馬上聽從,而相互誣告的人越來越多。文帝於是下詔書命令說:“有敢於告發別人誹謗的人,以他告發人的罪名給他治罪。”於是,誣告的現象就消除了。校事劉慈等人,在黃初年間最初的幾年中,檢舉了官吏民眾中邪惡不正有罪行的人以萬計,高柔都請求分清虛實再進行懲罰,其中犯法不重的人,不過罰款而已。

  黃初四年(223),高柔升遷為廷尉。魏國初建時,三公沒有什麼事務,又很少處理朝政。高柔上疏說:“天地因為四季而有收穫,國家元首因為有大臣輔助而振興政治;成湯倚仗伊尹的輔佐,周文王、周武王依靠周公、姜子牙的力量,到了漢初,蕭何、曹參兩人一起以國家元勳的身份相繼成為高祖、惠帝倚重的相國,這都是明王聖主在上任用賢臣,在下盡力輔助的事例。如今三公都是國家的棟樑,為民眾所仰慕,而今卻被置之一邊,不讓他們執掌國政,各自安閒地保養高尚的志節,很少有進言獻策的,這實在不是朝廷崇奉任用大臣的思想,也不是大臣輔佐人君,盡職盡責的辦法。古時候國家有疑難問題,官員們總是按一定秩序,在一處討論解決。今後,朝廷中有什麼疑難問題以及刑罰大事,應該經常諮詢探問三公。三公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上朝日子之外,還可以適時請進朝中,議論國家政事的得失,廣泛地講清事實,也許能夠有益於啟發帝王,弘揚國家的教化。”文帝讚許並採納了他的建議。文帝因為過去的舊怨,想違法地殺掉治書執法鮑勳,而高柔堅持己見,未聽從文帝的詔命。文帝非常惱怒,召高柔到尚書檯;派遣使者秉承皇帝的旨意到廷尉府,讓人將鮑勳拷打至死,鮑勳死後才遣送高柔回自己的官府。魏明帝即位後,封高柔為延壽亭侯。此時博士都從師受業,高柔上疏說:“我聽說遵循先王之道、重視學術,是聖人宏大的訓誨;褒揚禮樂典章、崇奉儒學,是帝王明曉的道理。漢末國家傾頹,禮樂典章被破壞,雄爭虎鬥,戰爭頻繁,致使文人學士不受重視。太祖曹操剛興起時,憂患的就是這些事情,在治理亂世方面,讓各郡縣一起設立教學之官。高祖曹丕即位後,就進一步發展這一事業,恢復興建學校,每州都設有考核制度。於是天下學士,再次受到正規的學校教育,重新實行祭祀的各種禮儀。現在陛下執掌國政,能夠發揮您的聰明才智,推行偉大的計劃,將先帝的法度發揚光大,即使是夏啟、周成王的繼承前業,也實在是無法超過您。然而現在博士都通曉經術、修整品行,可國內精選人才、升遷官員又限定不超過縣長一級,恐怕這不是用來崇奉顯揚儒術,鞭策激勵懈怠懶惰的方法。

  孔子說:‘提拔好的有才能的來教誨,沒有才能的就加以勉勵。’所以楚國禮待申公,文人學士銳意進取;漢代尊重卓茂,士大夫競相仰慕。我認為所謂博士,是將道義集於自身,以儒家的六經為宗旨。應該根據他們學業和品行的優劣,分別對待,不拘常規來安排官職。尊崇倫理道德的教化,用以勉勵學者,使教化弘揚光大。”魏明帝採納了他的建議。後來明帝大建宮殿,百姓勞役繁重;又大選美女,填塞後宮;而後宮的皇子連連夭折,還沒有繼承人。高柔上疏說:“吳、蜀這兩個敵人奸詐狡猾,暗中偷偷地練兵習武,謀劃挑動戰事,毫無停止之意。我們應招集訓練將士,修繕整治兵器鎧甲,作好一切迎戰準備。而近來修造宮殿,上上下下不勝勞役之苦,如果讓吳、蜀瞭解了虛實,就會合謀,再次一同來拼死,實在不能忽視啊。過去漢文帝憫惜資財,不營造小小的臺榭供自己娛樂;霍去病憂慮匈奴的禍害,沒有閒暇來考慮修建府第。何況如今所損失的並不只是百兩黃金這樣的小費用,所憂患的也並不只是北狄這樣的小禍害呀!可以簡單裝修好已建的宮殿,用來舉行朝會和宴會。讓修造者回去務農。


《三國志》譯文 翻譯:魏書·高柔傳


  等吳、蜀平定了,再逐漸地修繕。過去軒轅因為有二十五個兒子,帝位才能傳之久遠,周王室因為有四十個姬姓諸侯國,所以周朝的年代很長。陛下聰慧賢達,深究事物的義理和人的本性,而近來皇子接連夭折,又沒有感應生兒子的祥兆。百官們無不抑鬱悲傷。按照《周禮》上所說,作為天子,后妃以下有一百二十人,嬪嬙已經很多了。我聽說如今後宮后妃嬪嬙的數目,或許還超過這個數,皇上後嗣不昌盛,恐怕就是這個原因。我認為可以好好地選擇美女,以滿足妃嬪的數目,把其餘全部送回家。育精養神,專心靜氣地生養皇子。這樣的話,子孫眾多的徵兆就會來臨。”魏明帝答覆說:“我知道你忠誠老實,內心牽掛著王室,常常能夠直言無隱,其他事也已知道了。”當時禁止去天子苑囿中狩獵的法令非常嚴厲。宜陽縣典農劉龜私下在禁區內射兔,功曹張京將此事告訴了校事。魏明帝隱匿了張京的名字,把劉龜抓來投在獄中。高柔上表請求魏明帝說出告發者的名字,明帝大怒說:“劉龜應該處死!他竟敢在我的禁區狩獵。將劉龜送到廷尉處,廷尉就應該拷問他,為什麼還要打聽告發者的名字,難道我是胡亂抓他的嗎?”高柔說:“廷尉,是天下最講求公平的官吏,怎麼能夠以皇上的喜怒來毀壞法律呢?”再一次上奏表,言辭深明懇切。

  明帝醒悟了,告訴高柔張京的名字。高柔立即回去審訊,劉龜、張京兩人各當其罪。當時的制度規定,官吏遇上喪事的,一百天後都要開始工作。有個司徒吏叫解弘的父親去世,遇上軍隊有行動,命令他前去,他卻以生病為由推辭不去。明帝下詔書惱怒地說:“你又不是曾參和閔損,為何辯稱因過度哀痛而身體有病呢?”催促趕緊抓獲解弘,要將他拷打至死。高柔見解弘身體非常虛弱,確實有病,就上奏表陳述這件事,認為應該寬恕解弘。明帝於是下詔說:“解弘果真是孝子,寬恕他吧。”當初,公孫淵的哥哥公孫晃,為他的叔父公孫恭到京城做人質。起初公孫淵還沒反叛,公孫晃幾次向魏明帝陳述了他想反叛的情況。等到公孫淵陰謀叛逆時,魏明帝不忍心在街市斬殺公孫晃,想把他投在獄中殺死。高柔上疏說:“《尚書》中說:‘用懲處來討伐他的罪行,用德行來表彰他的善舉。’這是帝王制度清明公正的法則。公孫晃及妻兒與叛逆者是手足親情,實在是應該斬首示眾,不讓遺下後患。而我私下聽說公孫晃先前幾次主動陳述公孫淵準備叛逆的情況,雖然是叛逆者的同族,而究其實質,還是可以寬恕的。說到孔子解脫司馬牛的憂愁,祁奚解脫叔向的過失,在過去是優美高尚的義節。我認為公孫晃如確實陳述過公孫淵的情況,就應該寬恕他的死罪;如沒有陳述過,應該在街市當眾斬首。現在進不發佈赦免他的命令,退又不公佈他的罪行,關押在監獄中,讓他自殺,周圍觀察此事的國家,有的就對這種舉動產生疑惑。”明帝不聽,最終還是派人送給公孫晃以及妻兒黃金的粉末,讓他們吞飲自殺,賜給棺木、衣服,在自己家中入殮殯葬。此時,在禁地宰殺鹿的人都要被處死,財產沒收充公,有能夠發覺並且告發的人,給予豐厚的賞賜。高柔上疏說:“聖明的帝王治理國家,無不發展農業,節儉用度,積蓄資財。

  農業發展了,則糧食屯積,用度節儉則資財蓄存,蓄存資財屯積糧食而依然憂患,這是從沒有的事情。在古代,一個農夫不耕作,就有人因此受飢;一個婦女不織布,就有人因為她而挨凍。最近以來,百姓要服眾多的徭役,種田的人已經減少,加上近來又有了狩獵的禁令,群鹿侵害作惡,殘食秧苗,處處為害,損失已無法估量。

  百姓雖然設障防備,但力量有限,無法抵擋。以至於滎陽周圍幾百裡,年成不好顆粒無收,百姓的命運,實在令人同情。如今天下生財之道很少,而因為麋鹿受損失的又很多。一旦發生戰爭,或遇上凶年災禍,將無計可施。陛下應該察覽先代聖明君主所想、所惦記的是什麼,體恤耕種勞作的艱難,放寬百姓們耕種的範圍,讓他們得以抓捕麋鹿,這樣就消除了禁地,那麼百姓們得到長久的利益,也無不歡欣鼓舞。”不久,護軍營士竇禮出營後沒有回來。軍營裡以為他逃走,上表說要追捕他,收他的妻子盈和兒女為官家奴婢。盈接連到州府,呼冤為自己申訴,沒有人來察看過問。於是她又申訴到廷尉處。高柔問道:“你憑什麼知道你丈夫不會逃跑?”盈流淚回答說:“我丈夫年少時就獨特超群,與眾不同,奉養一個老太太,當作母親,侍奉恭謹孝順,又憐愛兒女,撫慰看顧從不遠離,他不是輕薄狡詐不顧家室的人。”高柔又問道:“你丈夫與別人有怨仇嗎?”回答說:“我丈夫很善良,與別人沒有怨仇。”又問道:“你丈夫與別人在錢財上沒有互助交往嗎?”回答說:“曾經借錢給同營軍士焦子文,讓他還,他一直沒還。”這時焦子文正好因為一件小事被關押在監獄中,高柔去見焦子文,問他所犯的罪行。焦子文回答完後,高柔又問道:“你是不是曾經向人借錢了?”焦子文說:“我自知貧困,從不敢向人借錢物。”高柔看到焦子文臉色都變了,就說:“你過去就借過竇禮的錢,怎麼能說沒有?”焦子文對這件事情敗露很驚訝,應對語無倫次。高柔說:“你已經殺了竇禮,乘現在的機會趕緊承認服罪。”焦子文於是叩頭請罪,坦白自首了殺害竇禮的經過,以及埋藏屍體的地方。高柔便派遣吏卒衙役,按照焦子文所說的地點掘地尋找,立刻找到了竇禮的屍體。

  明帝下詔書恢復盈母子為平民,向全國發佈告,以竇禮的事情為戒。高柔在廷尉官位上二十三年,轉任為太常,十幾天後又升為司空,後來又改任司徒。太傅司馬懿上奏請求免曹爽的大將軍職務,皇太后詔令徵召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佔據曹爽的軍營。司馬懿對高柔說:“你成為周勃了。”曹爽被殺後,高柔晉封為萬歲鄉侯。高貴鄉公曹髦即位後,晉封為安國侯,轉任太尉。元帝曹奐即位後,增加高柔的食邑,與以前的共為四千戶,前後封他的兩個兒子為亭侯。

  景元四年(263),高柔九十歲時去世,追諡元侯。孫子高渾繼承爵位。鹹熙年間(264~265),開始設五等爵位,因為高柔等人在前朝有卓著貢獻,改封高渾為昌陸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