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通航戰“疫”展本領 轉“危”為“機”促升級

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上午,一架中信海直通航公司B-7005直升機出現在渤海灣一處錨地海域上空,它的任務是緊急運送“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上發熱病人的咽拭子樣本。

載有3706名旅客和1100名船員的“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原本預計停靠天津港,但發現有15名旅客出現發熱症狀,遊輪上還有148名湖北籍旅客,疑似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下令遊輪暫不進港,由專家、醫護人員登船取樣,再由直升機護送樣本上岸進行檢測。兩小時後,樣本成功送達天津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15時30分,實驗室檢測樣本結果全部為陰性,疫情警報順利解除。在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直升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協助天津市進行了迅速有效地應急處置,成功避免了類似“鑽石公主號”的嚴重後果。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作為“民航兩翼”之一的通用航空也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充分發揮了運行靈活性高、保障要求較低、作業項目覆蓋廣、無人機應用範圍廣等優勢,成為應急物資保障的逆行擺渡者、疫情防控的空中鋼鐵衛士。

多措並舉開“綠燈” 助力通航高效飛

疫情暴發以來,民航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各項要求,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統一部署下,精心組織開展通航抗疫工作。

2月14日,民航局頒佈《關於發揮好通用航空在疫情防控中作用的通知》,要求民航各單位高度重視發揮通航作用,開闢通航抗擊疫情 “綠色通道”。全國通航企業積極響應,協助各地疫情防控指揮部、政府相關部門、公益組織、企業和醫務部門執行醫療物資轉運、人員運送、空中消毒滅殺、空中巡查、電力巡檢等任務,開闢了通航抗擊疫情的新戰線。

截至3月7日,全國共有140家通用航空企業使用939架航空器執行了326次疫情防控任務,累計飛行2248.49小時、6891架次,運送相關人員62人次,運送各類藥品和物資87.2445噸,開展航空噴灑作業3153次,執行空中巡查任務903次,執行空中拍照作業453次、空中廣告作業640次。其中在湖北地區全國共有43家通用航空企業使用124架航空器在湖北地區執行了68次疫情防控任務,累計飛行487.78小時、496架次;運送各類藥品和物資77.685噸,開展航空噴灑等作業91次。

“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為讓通航更加高效地完成應急保障任務,在民航局的指導下,民航各地區管理局、民航單位紛紛開闢“綠色通道”,用簡化飛行計劃審批程序、加強機場地面保障、優化加油結算方式、爭取燃油收費的優惠政策等,為通航快速便捷飛行提供巨大支持。例如,中國航油華東公司率先為轄區內各機場和簽約通航企業抗疫飛行提供“先加油,後結算”的保障服務,並給予每噸燃油優惠100元的特殊政策。民航局《通知》下發後,中航油更是將“先加油,後結算”做法推行至全系統,並對執行疫情防控任務的通航飛行活動給予燃油收費優惠。另外,民航局還明確通航企業執行的疫情防控任務按照《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執行,為通航企業率先解決“錢”的問題,免除其後顧之憂。

為暢通信息傳遞渠道,加快通航企業響應速度,民航局委託中航信西安凱亞公司進行相關信息平臺的搭建。2月16日,通航企業參與疫情防控統計功能上線。2月18日,“通用航空備勤值守信息平臺”正式啟用,實現通航應急力量“7×24”全天候備勤值守。2月19日,民航中南地區局管理開發的“疫情防控通航氣象服務平臺”上線,免費向在中南地區參與救援的通航企業、通用機場、民航單位以及相關機構提供氣象保障服務。

通航企業展擔當 精準多元戰疫情

2月6日,武漢病毒研究所急需向位於安徽合肥的中科大運送第一批核酸檢測試劑,以加快檢測技術相關產品研發進度,而這種核酸檢測試劑的包裝時效性只有24小時。湖北楚天通航一駕大棕熊B-10HF飛機承擔了此次重大任務,從荊州沙市機場起飛前往武漢,並於次日將核酸檢測試劑安全送達合肥。上海金匯通航多次執行湖北省應急廳疫情防控任務,為武漢協和醫院、黃岡、鄂州、隨州等地運送防護服、口罩、呼吸機、消毒液等救援物資。各通航企業與地面交通聯動,確保物資第一時間精準投送到各醫療機構,為搶救重症患者提供有力支持。

在抗疫任務中,通用航空空地協同、運通融合,構建起了高效的立體物流網和快速空中救援網,以“小批量、多批次、高頻次、點對點、時效高”的優勢,將急需、關鍵醫療物資快速運輸和精準投送到戰疫一線。同時,在地面中斷、海島地帶,有效突破地面限制,充分發揮空中救援“生命線”功能,運送各類應急醫療、防護物資。截至目前,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高效協同,共計完成了2.6萬餘噸疫情防控物資的運送。

據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運輸所副所長張兵介紹,在前一階段疫情防控中,截至3月3日,通航作業地域相對集中於疫情最嚴重的湖北地區,佔到了全國全部作業任務的21.78%,中南地區作業任務佔比22.23%。

張兵介紹,無人機的廣泛參與也是此次通航抗疫的一個顯著特點。從企業數量看,執行疫情防控任務的140家通航企業中,無人機企業有99家,佔比達到70.71%;從航空器數量看,917架航空器中有780架無人機,佔比高達85.06%。 無人機在全國各地的城市和鄉村建起了“天眼傘兵陣”,以小巧靈活的特點實現了豐富的場景應用,在全國通航作業中,空中巡查任務佔到了62.7%。比如多地無人機對社區居民“喊話”的場景就在網絡上“爆紅”;攜帶紅外探測器的無人機,能夠快速完成大量人員的體溫測量工作,在避免人員感染的同時實現智能化數據傳輸,節約人力用來部署在更重要的工作環節;2月6日,浙江迅蟻一架白色無人機將5份送檢標本從浙江省新昌縣人民醫院運至縣疾控中心,搭建了全國首座抗疫“城市空中運輸橋樑”。

在抗疫任務中,往常以播灑農藥為主要用途的植保無人機擔當了全國各地防疫消殺工作的“超級神器”,消殺任務佔到全國通用航空作業任務的20.3%。相比於人工消毒,無人機更高效、更精準,用於疫情防控也更為安全,成為殺滅病原、切斷疫源傳播的有效手段。同時,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施工工程中,6架照明無人機成為施工主力照明系統的有力補充,每架可以照亮6000平方米,持續照明10小時,耗電量低且抗風能力強,可根據需要自由變換角度和位置,實現立體照明,其優越的節能和穩定性很好地適應了工地夜間施工環境。

多方聯手 助力通航轉“危”為“機”

此次疫情對部分地區通航發展造成較大影響,對通航製造業、通航企業和通用機場運營等通航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均產生連鎖負面效應。部分民營中小企業受此疫情的影響,資金壓力加大,經營風險加劇。據悉,從1月下旬到2月中旬,民航中南、華東地區的通航飛行量同比減少近1000小時,約佔全國通航飛行小時總減少量的75.1%。

針對這一“危”“機”並存的形勢,民航局運輸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在確保通用航空業自身防疫的同時,應急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應大力推動提升通用航空公共服務比例,著力促進通用航空在當前防疫、後續應急,提升公共治理能力方面的新突破、新升級,實現轉“危”為“機”。

2019年,應急管理部頒佈並實施了《我國應急救援航空體系建設方案》。在此背景下,各部委正積極落地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通航應急救援戰略,制定具體方案,定期督辦重點任務,加快形成有效救援力量。特別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不少通航企業表示存在一些信息不對稱的困難,呼籲國家層面能夠建立統一的通航指揮協調機構,以便高效完成領受任務,同時加快完善通航應急救援管理標準,編制完善航空應急預案,明確應急響應流程、責任部門及關鍵崗位職責,制定救援物資儲運、救援力量調配機制,完善應急評估機制。

張兵表示,通過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方政府加強了對通航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功能的認識,也積累了更多實戰經驗,下一步可以加快推動重點地區公共衛生應急保障體系與通航基礎設施、應急力量佈局一體化,推動通航和5G、物聯網等技術融合發展,實現城市治理從“地面扁平化”向“空中立體化”邁進,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另外,針對通航企業因為疫情影響產生的實際困難,張兵建議,應急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及民航單位要持續加強動態監測和評估,不斷優化相關資金支持政策、企業信用評價工作,加大對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通航企業和通用機場的表彰獎勵和扶持力度,切實加大對通航應急救援和通航企業的支持力度。中國航協通航分會、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和駕駛員協會、北京商務航空協會等各行業協會也積極表示,將繼續發揮好橋樑紐帶作用,號召動員會員企業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同時也將積極爭取商業保險機構對參加疫情防控任務的企業的投保優惠政策,為通航抗疫企業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支持。(《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趙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