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奇葩說:離婚要不要等到高考後?正方23票勝出的背後,是父母的愛

文|夢夕辰

高考,一直都是家長和考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


它關係到考生第一次人生選擇,


與家庭的第一次分離,


常言說:三分考,七分報,


志願填報,不僅僅意味著一所學校,一個專業,


它與考生未來的職業息息相關!


關注 ,為你揭開高考志願填報的神秘面紗。


01


《奇葩說》第六季中有一期的辯題是:決意離婚的夫妻,要等到孩子高考結束麼?


這一期的辯論比較特殊,更準確地說,是觀眾有一些特殊。


現場100名觀眾,有一半的觀眾是叔叔阿姨,他們選擇的持方是要,而另一半觀眾是年輕人,他們選擇的持方是不要。


辯論伊始,正方49票,反方51票。


奇葩說:離婚要不要等到高考後?正方23票勝出的背後,是父母的愛


在辯論一開始,除了上場辯論的兩個隊伍中,有一隊是天然正方,羅振宇的隊伍,其餘導師包括嘉賓都選擇了反方,就是不要等。


反方一辯是一名老師,她站在老師的角度上,看待一個沒有感情的婚姻,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與其演戲,不如分開。


她講的慷慨激昂,拿出學生的案例,有理有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但是第一輪辯論結束,她就只贏了1票。


看著意志堅決的叔叔阿姨,詹青雲說到:這種場景像極了我每次想要跟我媽說點心裡話就很難很難跟她表達的感覺。


奇葩說:離婚要不要等到高考後?正方23票勝出的背後,是父母的愛


這句話,讓我們所有人深思。


你是否也有這種感覺,只要是父母認定的事,只要是父母覺得為你好的事,無論你說什麼,都有一種不在一個頻道上的感覺。


反方三辯肖驍更是代表了一個孩子,想跟父母說幾句話。


父母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孩子無權剝奪父母的幸福,父母已經為了孩子付出那麼多了,為什麼孩子就不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一想。


然而,他的這些觀點,並沒有讓在場的父母改動票數。


就連李誕中途都換了自己的持方,他說:不是因為大家的辯論讓他動搖,換了持方,而是從節目開始到現在,反方的票數從未低於過46票,給他的壓力。


奇葩說:離婚要不要等到高考後?正方23票勝出的背後,是父母的愛


父母是如此的執著,只要是涉及到孩子的事,他們就異常清醒,卻也分外糊塗。抱著為你好的態度,哪怕將自己都犧牲了,也覺得無妨。


這樣的愛,貴重卻也沉重。


02


所以,這期的辯題,哪是一道婚姻題,分明就是一道教育觀念題,老一輩父母和年輕一輩父母教育觀念的差異。


為什麼反方能贏,這道題還沒辯的時候,從現場觀眾的分佈來看,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因為反方字字句句都打在了父母的心上。


席瑞6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切身說出每年過年要把日子對半過,每家分一半的無奈。


奇葩說:離婚要不要等到高考後?正方23票勝出的背後,是父母的愛


好像,從他的話語裡,父母就看到了那個6歲的小男孩兒,他的無助,他的痛苦,他的彷徨,沒有哪一個家長能夠忍受自己的孩子,也受此痛苦。


儲殷教授更是憑藉著自己打過200多場離婚案的經驗,將一個14歲的孩子在面臨法官問是跟爸爸還是媽媽時的那種冷漠表達的淋漓盡致,弄得在場許多人淚如雨下。


奇葩說:離婚要不要等到高考後?正方23票勝出的背後,是父母的愛


最終,正方以72:28的絕對優勢勝出。


我們很多人都是在這種中國式父母的愛中長大。


這種愛,有時讓我們喘不過氣來,有時又讓我們心疼不已,曾經無法理解,父母為了子女放棄自我的心理,真正的體諒是自己為人父母的那一刻。


我們總是在父母漸漸老去的時候,才學會了溫柔,悔恨自己當初為何將所有的壞脾氣都給了他們。


我們總是很難去體會那一份愛,卻從來不知,父母愛我們愛的如此辛苦。


他們也難過,他們也痛苦,但他們還是為了子女,就忍了一輩子。


03


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不是因為不愛,反而是因為太愛了,只不過不知道如何表達。


父母表達愛的方式是說: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


奇葩說:離婚要不要等到高考後?正方23票勝出的背後,是父母的愛


子女表達愛的方式是說:誰讓你為了我好,你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都是想為彼此做些什麼,但說出來的話,卻如此傷人,傷人傷己。


那是兩代人的差距啊,只有站在彼此的立場和角度去想問題,才不至於如此南轅北轍。


我們總嫌棄父母跟不上這個時代的潮流,嫌棄他們走的太慢,我們去看世界,接觸新鮮事物,認識新的人,父母卻一直在原地,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奔跑,而是他們不敢,他們害怕我們受傷時,回過頭來,沒有人在原地等我們。


他們是唯一的那個願意包容我們所有壞情緒、壞脾氣,接受不那麼完美的我們的人啊。


我們總說不忘初心,初心,初心,論這片心,誰都沒有父母做得好。


從我們來到世界上的那一刻,直到現在,以致今後,他們那份愛我們的心從未變過。


只不過,我們瞭解的太慢,也太晚。


04


在給高中生做報考的時候,我的要求一定是家長和學生一起來的。


避免父母和子女之間溝通不及時,以及選擇偏差。


很多父母習慣性地為孩子做選擇,比如什麼專業適合你,什麼職業適合你,從來沒問問孩子,喜歡什麼。


他們習慣性地回答是,他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問也是白問。


高中生當然對於自己的未來還沒有很完全的規劃,但是問的意思不是問一句就結束了,而是溝通,商量,探討,分析,哪個更適合,更喜歡。


奇葩說:離婚要不要等到高考後?正方23票勝出的背後,是父母的愛


其實無論是親子關係,還是其他的親密關係,矛盾的衝突更多在於溝通不及時,溝通會解決80%的問題,不是強詞奪理,不是得理不讓,而是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


愛,是一把鋒利的武器,適當,雙方幸福,不當,兩敗俱傷。


就像這道辯題一樣,正方多像孩子跟父母說的話,如果你不幸福了,不必為了我強忍著,我可以理解你的選擇,也尊重你的決定。


而反方多像父母和孩子說的話,只要你好好的,多麼辛苦我都願意。


所以你看,誰付出的更多呢?永遠是父母啊,但愛不是綁架,永遠不要說出那句,當初我為了你,犧牲了什麼,親子關係中最怕的就是這句。


05


其實只要一提到中國式父母,話題就顯得很沉重。


《奇葩說》不僅一次辨過跟父母相關的題,每次聽完都感觸良多。


在外面過的不好,要不要打電話告訴父母?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父母提出住養老院支持嗎?等等。


這些關於父母的話題,讓我們滔滔不絕,但又讓我們欲言又止。


但是歸根結底,其實沒必要愛的那麼沉重,就像詹青雲說的,只有自己開心,才能讓別人也開心。


家庭氛圍很重要,只有父母開心了,子女才開心,同樣只有子女開心,父母才開心,所以,照顧好自己,讓自己開心快樂,就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我想這才是這期辯題要帶給我的思考。


夢夕辰,教育學碩士,高考報考志願填報師,學業規劃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特殊教育教師,一直在提升自己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