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李小龍第二、肉身神話、賀歲片開山始祖,成龍夠格嗎?

香港電影圈流傳一句話:拍成龍大哥的戲,拍一部就可以買房子。

英雄遲暮,傳說不息。

火了近半個世紀的成龍,從最邊緣的小武行變成龍虎武師,又變成“玩命特技”的武術指導、男主角和導演,先後三次闖蕩好萊塢,最終成為紅遍國際的功夫巨星。

李小龍第二、肉身神話、賀歲片開山始祖,成龍夠格嗎?

英倫對決

香港電影新浪潮後的黃金時代總是與成龍的經典聯繫在一起,我們大多數更是看著成龍的功夫喜劇片長大。成龍所代表的,就是時代、情懷、青春、影史等不朽存在。

毫不過譽地說,成龍過去甚至到現在都代表了亞洲電影人在國際市場取得的最高聲譽。

或許正因為成龍是無人超越的奇蹟般的存在,所以,我們常常陷入權威誤區,只要有成龍參演的電影就要把成功歸於他,擁躉他英雄式的成就而忽略其內心秩序的脫軌。

風流情史暫且不提,但他在功夫明星中的地位、成龍風格及賀歲片《紅番區》到底是不是開山鼻祖式的存在,有必要說個清楚。

李小龍第二、肉身神話、賀歲片開山始祖,成龍夠格嗎?

紅番區

成龍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我不想做李小龍第二,我要做成龍第一”。

20世紀80年代,成龍兩次闖蕩好萊塢都以失敗告終。拍完《殺手壕》,成龍接受美國媒體採訪遇到的尷尬和後來外媒分不清楚范冰冰李冰冰很像,那些記者問的問題令人啼笑皆非:你的名字怎麼念?你是李小龍的弟子嗎?你能徒手打碎磚頭嗎?你能表演一下空手道嗎?

當時成龍已經是紅遍亞洲的明星,所有人都對他尊敬有加,可在西方仍擺脫不了李小龍第二的陰影。成龍一度覺得他們像耍猴一樣戲耍自己?

李小龍第二、肉身神話、賀歲片開山始祖,成龍夠格嗎?

李小龍 成龍

事實上在20世紀70年代,成龍是從模仿李小龍起步的,所以成龍早期的作品傾向於將喜劇表演減到最低的程度,粉絲們自然也不會將它們歸為成龍電影。

後來是武術指導出身的袁和平慧眼識珠,看出成龍不適合那類具有叛逆性的英雄,或是英俊瀟灑的正面英雄,他是獨具幽默氣質的平民英雄,捱了打會疼,打不過會跑,有普通人物的喜怒哀樂。

這也是確立成龍風格的基石,李小龍在電影中是打不死的英雄,永遠不會有痛苦的表情,成龍先後拍攝了《A計劃》系列、《警察故事》,走出了“李小龍第二”的陰影。

李小龍第二、肉身神話、賀歲片開山始祖,成龍夠格嗎?

警察故事

再就是賀歲片問題,嚴格來說,說“第一個把賀歲檔電影引進大陸的是成龍”,或是內地賀歲片開山始祖是成龍或馮小剛都不夠準確。

成龍和梅豔芳主演的1995年上映的《紅番區》導演是唐季禮,也是第一部以“賀歲片”的名義進入內地的影片,當年3500萬的票房收入僅次於引進的好萊塢大片《真實的謊言》。

同時,這部電影雖然是香港製作,但從一開始就立足國際市場,影片主要場景設置在紐約,後來在加拿大完成拍攝,很多演員都是老外,對白都是英文。

李小龍第二、肉身神話、賀歲片開山始祖,成龍夠格嗎?

紅番區

1995年在美國上映時,《紅番區》首週末也拿下980萬美元的成績,總共3000多萬美元的票房,成為首部登上美國電影票房榜首位的香港電影,而且還是配音電影。

“香港北漂”的成龍繼《紅番區》後,接連推出唐季禮執導的《警察故事4:簡單任務》(又名《白金龍》)和洪金寶執導的《義膽廚星》等賀歲片,獲得連連叫好。

電影是導演還是演員的藝術呢?第一個把賀歲片引進大陸的是主演成龍還是導演、製片呢?你覺得呢?

李小龍第二、肉身神話、賀歲片開山始祖,成龍夠格嗎?

1998年賀歲檔馮小剛拍攝的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1997年底)上映,開啟了中國內地的賀歲片市場。

成龍和馮小剛關於賀歲片“定性”的計較,其實是香港/國際賀歲片內地上映和內地賀歲片之間的區分。

從根本上評判賀歲片開山鼻祖,許多影評人公認為是1981年許冠文自編自導,許氏兄弟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主演的《摩登保鏢》,當年它以1700多萬港元的票房成績打響了香港賀歲片第一炮。

李小龍第二、肉身神話、賀歲片開山始祖,成龍夠格嗎?

許冠傑 李小龍

關於成龍“肉身神話”這一稱號,算是實至名歸。

成龍功夫片奉行一套“黃金鐵律”,即有動作不殘忍,有笑料不下流。成龍大哥有兩大性格特徵,一是拍起戲來不要命,二是凡事喜歡親力親為。

有人說成龍身上的每一塊骨頭都斷過,那有點誇張,成龍解釋,“我從頭髮尖到腳指頭,身上每一寸都傷過,但我相信這是每一個特技人都有的經歷,不止我一個人”。

90年代拍《紅番區》時,成龍摔斷腳踝,整個腳都翻過來了,打上石膏繼續拍。無聊時就把石膏套上襪子畫成運動鞋。

李小龍第二、肉身神話、賀歲片開山始祖,成龍夠格嗎?

十二生肖:成龍親吻妻子林鳳嬌

2012年拍《十二生肖》時,成龍已經50多歲了,但是很多動作還是要親自上。開場穿著滑輪衣在車底的那場戲,車的速度極快,稍有不慎,動作的方向不對,手就會一下子捲到車輪下被軋到。

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成龍拍戲從來不惜成本,老是拍很久。最典型的例子是拍《醉拳2》,一場十分鐘的打戲,成龍愣是拍了三個半月,創下兩天拍一個鏡頭的記錄。

業內人常常打趣,“拍成龍的片子千萬不要拿片酬,你一定要拿月薪,拿完月薪你就發財了”,拍一部就可以買房子。

李小龍第二、肉身神話、賀歲片開山始祖,成龍夠格嗎?

總之,我們若要評價成龍風格,最好是拋開他20世紀70年代的早期作品,也不要以《紅番區》之後他在美國拍的那些作品,如空洞的《尖峰時刻》及其續集,或是他千禧年在香港拍的同樣平庸的作品來評價。

成龍卓越的肢體喜劇表演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毫無疑問,他拍出過不少頂尖的經典功夫片,有相當廣闊探討的空間。

李小龍第二、肉身神話、賀歲片開山始祖,成龍夠格嗎?

尖峰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