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湖北遍地愛國義士!聊聊荊楚的家國情懷,荊楚文化歷史談(下)

大家好,我是王從文,這是《王從文侃史》第五期,也是荊楚文化歷史談的下篇。

在湖北抗疫過程中,我們看到許許多多愛國義士,他們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戰疫故事。

湖北作為歷史上的楚地核心,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的最高情感深埋在楚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傳統裡。楚人最富有熱愛家邦、熱愛祖國的傳統精神。

湖北遍地愛國義士!聊聊荊楚的家國情懷,荊楚文化歷史談(下)

一、歷史上,楚地統治階級皆以社稷為重

楚區的君臣以國家為重,楚國的軍事統帥如有覆軍之敗,往往自盡以謝國人。雖貴為公子王孫,位至令尹、司馬,也很少偷生。

楚康王時,令尹襄為吳師所敗,引軍而還,自盡於途中,臨終之際囑咐子庚一定要修築郢城。《左傳》借“君子”之口稱讚道:

“子襄忠······將死,不忘衛社稷,可不謂忠乎?忠,民之望也。”


湖北遍地愛國義士!聊聊荊楚的家國情懷,荊楚文化歷史談(下)

楚君也很以社稷為重,較為平庸以至昏聵的楚君,也不敢做喪權辱國之事。

就好比如,楚共王有鄢陵之敗,臨終前要求大夫在他死後加上“靈”或“厲”的惡諡,即是自己給自己加一個不好的名聲。

又好比如,暴虐的楚靈王聽到政變發生的消息,惶然不知所從,右尹子革建議他逃往別國,他拒絕並說這樣只會自找沒趣,竟隻身走向郢都中途自縊。

又好比如,昏庸如楚懷王,遭秦國軟禁,寧死也不肯以捐棄國土為代價換取一己自由。僅憑這一點,他贏得了幾代楚人的懷念,以致秦末起義楚人擁立的楚王仍稱懷王。


湖北遍地愛國義士!聊聊荊楚的家國情懷,荊楚文化歷史談(下)

更有意思的是,就算是國君,一旦剛愎自用,不聽諫諍而致戰爭失利,臣下也可加以懲罰。

《古琴錄》中關於楚王子無虧以琴言志的軼事,也是上層楚人家國之情的自然流露。王子無虧入秦作人反,常憂憤於隻身異域,有家難歸。在一個月白風清的秋夜,無虧想起了自己寄人籬下的處境,便輕撫木琴,唱了一首催人淚下的歌曲:洞庭啊秋風蕭琴,涔陽啊草木萋萋,我寄身在千里之外,不如咸陽一名布衣。這悲切的歌聲,寄託了一個漂泊於異國的遊子眷念祖國的赤誠之心。


二、植根於普羅大眾中的愛國情懷

不僅楚國的君臣文人士大夫對故國充滿情懷,這種愛國情懷根植於人民之中,這才是楚民族愛國精神生長的真正的深厚土壤。

比如,公元前506年,吳師攻入楚都,楚昭王逃到趙國。有個叫屠羊說的商人,一路侍奉著楚昭王,事後昭王要紿他高官厚賞,他都辭謝了,還是去幹他的老本行做屠羊生意。

又比如,楚辭詩歌的“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便是適應了楚民族這種愛國思想和民族精神的需要,也體現了一種有意張揚的強烈的民族意識。秦末以楚人為主幹的反秦大軍的口號是“張楚”,他們的誓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裡浸透的是楚人對故國的壯懷激烈的緬懷情愫。


湖北遍地愛國義士!聊聊荊楚的家國情懷,荊楚文化歷史談(下)

楚昭王

楚國不乏愛國志士,後於莊子不到半個世紀的屈原把楚人的愛國精神推到了一種最高的典範。屈原的先祖都很熱愛祖國。他的詩作,朱熹在《楚辭集註》裡說是為“念國”而作。屈原詩作反夏詠歎再三吟哦,表達得最為充沛深厚的情感是這一份故國情懷。

湖北遍地愛國義士!聊聊荊楚的家國情懷,荊楚文化歷史談(下)

那是不是包括屈原在內,楚人的愛國都只是愛楚地呢?不,不盡然。請繼續看下去。


三、屈原樹立大中國天下觀

據一些學者的研究,屈原的偉大,不僅僅是他對楚國的摯愛,他的更偉大處,在於他對把諸夏與四夷都囊括在內的大祖國(成曰廣大的國家觀念,也即天下觀,大致是今日範圍的中國)的熱爰,在屈原的思想中,楚國只是大祖國的“南國”。


湖北遍地愛國義士!聊聊荊楚的家國情懷,荊楚文化歷史談(下)

郭沫若以 《天問》為例,指出《天問》中屈原所提的170多個問題大多數是針對整個中國的歷史而記敘而發問的,從而認為“他對於楚國的熱愛,是超過了楚國範圍的”(郭沫若原話)。


湖北遍地愛國義士!聊聊荊楚的家國情懷,荊楚文化歷史談(下)

屈原天問

屈原是憂國與懷民合一。在他的作品中,飽含著對人民的關切與眷戀。《離騷》句曰:“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哀郢》:“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這證明他在流放中和普通人民的血肉關係,可見在屈子心中,民的分量是比君王宗主重得多的。

從此,愛國主義成為楚人後裔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千載而下,“狐死首丘”這一出自楚文化的成語典故所表達的家國之思,成為中國人民葉落歸根的傳統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