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何謂“大洋”?一塊大洋能買什麼.....


我說民國人見的錢多,不是指他們富有,而是指他們見過的錢的種類非常多。

【袁大頭】


在民國,這四種銀元被親切地稱作“大洋”。


【龍洋】


4、【鷹洋】


從時間上看,糧食價格越到後來越貴,大洋的購買力也就跟著越來越低。例如同樣在北京,1915年一塊大洋能買20斤麵粉,到了1925年,就只能買12斤麵粉了(據孟天培、甘博的調查報告《二十五年來北京之物價、工資及生活程度》)。


雖然大洋的購買力隨著地域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但終歸屬於“值錢”的硬通貨,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什麼地點,不管是誰,只要幾十塊大洋花出去,一定能買到一大堆好東西。


以五四時期曾經跟魯迅齊名的反禮教鬥士吳虞為例,他有妻有妾,有幾個女兒,有四個僕人和一個老媽子,一家十幾口人,在成都市區過小康生活,一個月下來全家買肉買菜只花22塊大洋就夠了。


後來他來到北京,在北京大學做教授,請蔡元培、胡適、周作人、顧頡剛、錢稻孫等同事吃飯,在王府井大街東華飯店大擺宴席,魚翅、鮑魚等名貴菜品應有盡有,一頓飯也只花了25塊大洋再後來吳虞去上海旅遊,晚上入住英租界最豪華的酒店“遠東飯店”,要了一所高檔套房,每天房費才5塊大洋。


民國前期,北大的教授生活優裕,家家都僱聽差、僱保姆,甚至還僱廚子、僱車伕,全部算下來,一個月無非只要花上30塊大洋的工錢(仍據吳虞日記)。



魯迅在北京阜成門西三條衚衕買下第二所四合院以後,把母親和原配夫人朱安都接過去住,並僱了三個老媽子侍候她們,每個老媽子除管吃管住以外,每個月的工錢只花兩塊大洋(詳見拙著《民國房地產戰爭》第三章,上海三聯書店2012年版)。這說明大洋的購買力確實很強,也說明那時候老媽子的收入確實很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