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中考數學可以用一句詩來形容:

落花有意隨流水,而流水無意戀落花。

中考題大部分是基礎的考核,初中生只要完成對概念的理解,基本題會做,便會在100分左右。

此文比較長,建議家長學生看此文的方式為:

  • 對於家長:解答過程可以看看自己會的,便可跳過,直接看最後一部分即可。
  • 對於學生:建議完整看完,反思自己為何學不好。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中考加油,你一定行的!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計8題,每題3分共計24分)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選擇1-5題

題目(1):整式計算公式的考察,只需記住公式即可,答案選:(C).

題目(2):增長率的考核,課本書已有相關例題,答案選:(A).

題目(3):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考核,記住口訣“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間,大大小小無解”,此題比課本書上的例題還要簡單。答案選(B).

題目(4):明白眾數、平均數、中位數(一定要按大小順序排列)、極差的概念即可,答案選:(C).

題目(5):記住結論也可以(k>0,b<0,一次函數過一、三、四象限),或者直接畫出草圖,均可得到正確答案

(B).

小結:1-5選擇題,不要孩子理解,只需要記住概念會用即可!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選擇題目6-8題

題目(6):此圖為一個圓柱體的三視圖,根據圓柱的體積公式(底面積乘以高),即可得到答案(A).

題目(7):考察對稱圖形概念,最笨的方法每個白色方塊試一下,也可以得到正確答案是:(C).

題目(8):A答案,看圖像與Y軸的交點,交於正半軸,則c>0,交於負半軸則c<0,因此A正確;B答案,直接利用對稱軸公式,即可得到答案B正確;C答案,看圖像與X軸的交點(2個△>0,1個△<0,0個△=0)D答案,當X=-1時,Y=a-b+c,則函數過(-1,a-b+c),可知在第三象限,即有a-b+c<0,所以D選擇錯誤。

|小結|:第8題對你是多麼的善良啊,生怕你選不對,把可以直接判斷正確的三個選項(A,B,C)設置出來,即使D你不會,也可以做對此題。因此8個選擇題,一個孩子只要把課本熟悉,便會做對!


第二部分:填空題(每題3分,共計24分)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填空題9-12題

題目(9):此題為分解因式,利用公式即可(切記一定要分解徹底),答案為“m(m+n)(m-n)”.

題目(10):定義題,根據題意畫出圖像,即可得到答案“3分之根號5”

題目(11):最為簡單的整式的乘法,化簡(a-2)(b-2)=ab-2(a+b)+4,即可得到答案“2”.

題目(12):此題為一道利潤率相關的題,利用公式(售價=成本*(1+利潤率))或者直接利用方程(0.7x=80×(1+5%))均可得到標籤上的價格為“120元”.

|小結|:前4題就是課本書上最為簡單的概念,孩子沒有理由做錯!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填空題13-16題

題(13):此題可以利用(圓錐的側面積=扇形面積)來計算出圓錐的底面圓的半徑等於2,從而得到圓錐的高為4倍根號2;也可以利用(扇形圓心角=(圓錐底面圓的半徑÷扇形半徑)×360)可以更快得出底面圓的半徑,從而解決此題.

題目(14):如圖,梯形中面積相等的三角形有3對,這是很多小學生都應該知道的,答案為“3”.

題目(15):讀題清晰即可

因為:等腰△的周長為32且AD是高.


可知:AD+CD=16


又因為:△ACD周長為24


便可得到:AD=8。

題目(16):最後一道填空題,顯得比較清晰(陰影部分面積=等邊三角形面積-內切圓面積),知道等邊三角形的邊長為2,便可求出等邊三角形的面積與內切圓的面積,答案為"根號3減去3分之π);另一個方法是利用平時的總結(等邊三角形面積為4分之根號3乘以邊長的平方,等邊三角形的內切圓半徑為6分之根號3乘以邊長),便會很快得出答案。

|小結|:填空題這8道題,孩子掌握基本概念,稍加利用便可做全對!

第三部分:解答題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解答題:17-20題

題目(17):簡單計算公式的考核,一步一步解答即可,答案為“3倍根號3”.

題目(18):分式方程的解法,這道題應該比課本書上的例題簡單(注意:分式方程要檢驗),答案為“x=7/3,經檢驗x=7/3是方程的解”.

題目(19):把(2,1)帶入兩個函數即可得到兩個函數表達式(y=x/2與y=2/x),第二問聯立這兩個函數方程便可得到B點的座標為(-2,-1).

題目(20):根據題意畫出樹狀圖即可,答案為“5/16".

|小結|:回顧前20道題,幾乎是基本概念的考察,考試做到這裡,如果不錯,也就及格了(72分).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解答題21-22

題(21):這個是統計的題,便不再多說,許多小學生應該也可以解答!

題目(22):考察直角三角形一個性質(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知道這個性質,便可輕易解答,詳細過程(略)。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23題一道幾何題

題(23):第一問,根據題意寫即可(在△ABC中,∠BAC=45°,則∠ABC=67.5°,又AB是直徑,故∠AEB=90°,從而∠ABE=45°,所以:∠ABE=22.5°,便解決了問題).

第二問:做輔助線(連接AD,由AB是直徑,便可知AD⊥B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便可得到:BD=CD)

|小結|:做證明題就是一個“散”,把條件散開,看那些與結論接近即可!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二次函數的題

題(24):前兩問可以歸結為一問(當x=0,求出y,便可得到C點的座標;當y=0,求出x便可得到A,B的座標,便可解決第一問。而第二問,在第一問的基礎上,知道了OA,OB,OC的長度,利用勾股定理便可解決)

至於第三問:由於二次函數的對稱性,只需要P點的縱座標與C相同,即可解出。

|小結|:到這裡總分已達100分,除了24題第三問,不能課本上找到類型的題,其他的均可找到!

第四部分:壓軸題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壓軸題之一:25題。

壓軸題(25):此題兩個難點,一個是題長讓人害怕,另一個不清楚求什麼。

求的是什麼呢?


是A′到AB的距離,把A′到AB的垂線段A′E做出來。


再利用條件,便可知道A′E=B′M/2,而B′M=H′C。


此題便可輕易解決掉。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最後一題(26題)

題目(26):動點問題抓住兩個核心問題,一個是路程與時間是什麼,另一個是圖中的線段如何用變量來表示。

第一問:MN運動到AB中間位置即可.

第二問:M、N兩點對四邊形MNQP不影響,就看P、Q即可,顯然P、Q有三種情況(同在AC上,分別在AC、BC上,同在BC上)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解答過程(簡寫)

第四部分:中考數學的“118”現象。

  • 1

中考數學中有1成題,確實需要一定得思考,主要集中在壓軸題中。

  • 1

中考數學中有1成的試題,是用來減慢考生的速度的,例如填空的第8題,與解答題中的第21題,但是這類題平時學會總結,考試也會很快做出來。

  • 8

中考數學中有8成的題與課本息息相關,只要課本熟悉,概念清楚,便會做對。

中考數學裡的“118”現象,家長如知曉,孩子學不好便有了招

中考118現象

藉助“118”現象,對於初三的孩子,現今成績依然不理想的孩子,老師給與兩個方案:

  • 方案(一):立馬把初中的概念理解一遍(可以藉助互聯網,參考書).
  • 方案(二):建立信心,認真做一套題,完全的理解,然後把這套題背下來,給家長講出來(不看試卷),你就會發現數學真沒有那麼難。

因此作為家長的你,知道孩子數學(數學上不了90,滿分120)不好的原因了吧,就一個字“懶”,你對付他的招就是:天天抽他的概念,就這麼簡單,家長的困惑便會少很多!


|小竹子老師|:中高考數學研究者,分享美與快樂,望大家關注!

|關於本文的說明|:本文為個人原創,望勿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