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被改變的就醫方式:疫情之下,患者與醫者如何與時間賽跑?

彈出消息框、詢問病情、回覆患者……春節以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蔡林在日常的診療之外,還一直放不下手中的手機,出於醫生的責任感,他希望通過藉助在線問診平臺幫助到更多患者,為國內疫情防控作出一份貢獻。

一名加入線上問診的醫療專家曾真切地表示,“緩解市民的焦慮、緊張很重要,對於網民的問題,醫生用專業知識及時回覆,能讓市民感到放心、安心,消除疫情引發的心理恐慌。”

風起於青萍之末。回頭看去,在2019與2020的新舊交替之際,這場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共同“戰疫”,改變了我們的過節方式,改變了我們的辦公方式,甚至還改變著我們的就醫方式......

我們多看一位患者,一線醫生就能多休息一會

疫情之下,大眾對於自身以及家庭成員的健康更加關注。但目前線下診療尚未完全恢復,而且非危急重症患者也不建議在此時期來院就診,醫療機構原有的“快節奏”也不得不慢下來,患者不得不等待。

線下診療不再忙碌,醫生們卻更加憂心。蔡林醫生表示,疫情爆發之初,一位外地患者在體檢時發現腫瘤,當時因病情等種種原因未能進行手術治療,和他聯繫約定等年後再行觀察並儘快入院接受手術,如今一個月過去了,患者已經出現了尿血等症狀,表明腫瘤已經發生進展病情加重,“現在特別期盼疫情能早一些結束,也期待患者能夠在當地得到有效的救治”,他不無擔心的說。

被改變的就醫方式:疫情之下,患者與醫者如何與時間賽跑?

其實早在疫情爆發之初,蔡林醫生就已經加入了線上問診平臺,利用下班後的閒暇時間接診,但相比之前,這次他明顯感受到了差別——前來諮詢的患者數量上限一天天在刷新。他表示,對於一部分已經確診但未能及時入院接受治療的腫瘤患者而言,如果錯過治療的最佳窗口期會變得更加危險,目前通過在線問診儘可能地幫助患者分析病情提供指導;而對於經過治療需要定期隨訪複查的腫瘤患者而言,則需要根據具體病情建議適度延期或者需要及時治療續方續藥。

另外根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武漢某三甲醫院急救中心醫生李春在抗疫一線工作時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為不佔用緊張的床位資源,他選擇居家隔離,並在隔離期間堅持為發熱病人提供網上問診。他表示,“為了保證看病質量,醫院限制我們每天最多看50個人,我一上線就調整到200個——以我看急診的量,可以處理這麼多。但沒想到,第一天就超標。第二天,我調整到300個……現在把上限調整成多少,就會有多少患者。打開手機,源源不斷的諮詢請求,手機的運行速度根本跟不上。

疫情之下,其實每一個人都很無助。有正在居家隔離的發熱患者;有考慮是新冠肺炎但還沒經過具體診療;有諮詢表示沒有床位,不知道該怎麼辦;還有諮詢目前狀況下,老人和孕婦該怎麼辦;也有人介紹自己一段時間的出行痕跡,諮詢自己有沒有感染的可能……以前患者在線問診,一般都是上傳病例圖片、隨便打幾十個字,簡單問一下,現在的諮詢普遍是寫幾百上千字。我們可以想象,在屏幕對面,那些五六十歲的人,在手機上花好幾個小時,一個一個敲下這些文字。他們沒有辦法,只能通過這種方式,試圖尋找一點希望。

目前,除了政府部門和醫療機構,不少互聯網醫療企業也在積極行動。根據不完全統計,自1月21日起,共有10餘個互聯網醫療平臺針對此次疫情開展在線義診,跨地域調動醫生超10萬名,提供諮詢人次超400萬。蔡林醫生表示,“我們多看一名患者,患者就少跑一趟;我們多看一名患者,一線的醫生就能多休息一會”。

疫情下重疾患者的磨難,難以想象

《肖申克的救贖》裡說:

“堅強的人能夠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是啊,這世上哪有什麼良辰和平安,不過都是踩在別人和自己的肩膀上。

抗擊疫情,我們看到英雄挺身,逆行而上,鏖戰一線,枕戈待旦,在線釋疑,每一位白衣戰士都竭力在自己戰場上做著努力,為阻擊疫情,更為護衛千千萬萬患者平安。

因為從來都不是隻有一種疾病會要人性命,疾病很多,我們的患者也很多。

“腫瘤患者和家屬們真的很急,這種病根本等不起,擴散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等等可能就控制不住了,也是和時間賽跑的病。定好的治療時間一拖再拖,怎麼能不著急,畢竟不是隻有肺炎一種病會要人命啊。”

在腫瘤等重大疾病治療中,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他們的生命就是在和時間賽跑,治療的延遲或藥物的中斷都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患者一句“等藥救命”道出了多少辛酸與無奈。

被改變的就醫方式:疫情之下,患者與醫者如何與時間賽跑?

據紅星新聞報道,2月初時杜女士從醫院處聽說目前不再接治腫瘤患者時,她既有預感但仍感到恐慌,此前她弟弟剛完成腫瘤切除手術,按照治療計劃馬上要開始化療階段了,但疫情緣故,湖北多家醫院都暫停了對腫瘤病人的收治。“我問了很多醫院,都說目前病區停用,用來接收肺炎病人。”她不知道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多久,弟弟的病情是否會在此期間惡化。

醫院住不進去,患者只能指望醫院儘快恢復功能,“腫瘤患者和化療病人抵抗力差,如果在醫院交叉感染,沾染病毒,後果更加不堪設想”,但問題還不僅僅是醫療機構所表達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兩難處境。一位乳腺癌患者家屬痛苦的表示,妻子確診一年多,現在正是關鍵時期,但辛苦了7個多月的治療方案現在可能不得不放棄了,這種藥物很罕用,在封城的狀態下城市不會有多少存貨,而一旦找不到藥,就什麼療法都廢了。他表示,“癌症治療就是這樣,沒有絕對的對錯,就是一種風險和收益的比較。”

不僅是需要醫生專業的指導,他們還需要救命的藥物。

特殊病人在疫情期間的救治問題,其實一直受到關注。國家衛健委此前已下發通知,要求全國所有醫療單位一定要做好肺炎疫情的救治和其他患者正常醫療需求之間的統籌。不僅要關注到肺炎患者,同時還有更多患者有正常醫療需求。

但囿於資源緊張、轉診困難、交通不便等種種原因,很多等待救治的慢性病、腫瘤患者,不得不面臨著與時間賽跑的境地。

給焦急恐慌患者帶來希望,哪怕一點,也是好的

“說實話,對於出現症狀或腫瘤發展的患者而言,很難依靠在線問診的方式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但是我的回覆如果能給他們一些指導,給焦急恐慌的患者們希望,哪怕只有一點,也是好的。”和蔡林醫生抱有相同想法的醫生並不在少數,醫者們斟酌著申請參與不同的在線問診平臺,希望在此非常時刻對更多目標患者提供幫助。

目前,蔡林醫生在同醫院好友推薦下加入的零氪科技“抗擊疫情 義診來援”在線義診平臺

,能夠協助患者實現從問診諮詢到藥物配送的全流程診療服務。平臺創新零氪互聯網醫院與智慧藥房鏈接系統,患者能夠便捷聯繫到了解自身病史、身體狀況的主治醫師進行諮詢、問診和開具處方,系統會智能對處方單進行審核併發送到患者所在地的鄰客·智慧藥房,藥房藥師根據處方和患者信息將藥品轉入配送體系,並由專人送貨上門。同時患者可以在平臺實時查看藥品配送的進度,接收用藥提醒和注意事項,並且可以在線上向藥師反饋,藥師及時記錄並提供不良反應應對方案,協助養成良好用藥習慣。

被改變的就醫方式:疫情之下,患者與醫者如何與時間賽跑?

“張來喜醫生已幫助患者514人”、“劉穎紅醫生已幫助患者417人”、“趙關心醫生已幫助患者410人”……在義診平臺界面上,相關的諮詢數據在以每秒幾條的速度時時刷新著。伴隨著越來越多的醫生加入進來,更多患者能夠優質的做好自身評估、家庭管理和康復指導,這既是患者的訴求,也是醫者的願望。

2月26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佈的《關於開展線上服務進一步加強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及,應用智能輔助診斷、構建社區疫情智能監測防控體系、發揮互聯網診療的獨特優勢等,藉助線上服務支援湖北早日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由此我們也能體會,做好“線上服務”對於戰勝疫情的價值和意義。

相信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都從來不會缺少同路人,都將被銘記。

從元旦到春節,直至春暖花開的季節,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疫”人們依然沒有看到鳴鑼收兵的跡象。但是我們相信,有全國上下協同一心共同戰“疫”的這股氣在,我們就不會輸!

“冬已盡,春可期,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被改變的就醫方式:疫情之下,患者與醫者如何與時間賽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