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啥意思?準確嗎?

壟上花開煙雨濃


打雷就意味著會有降雨,降雨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能夠及時給農作物補水有利於農作物豐產豐收,補給不及時農作物的生長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古代社會的時候,人們開展農業生產活動大多都依靠經驗,實踐經驗能夠告訴人們農事生產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俗語就是古代勞動人民總結經驗的載體,人們將大量的經驗融入到俗語中,從而更加快速的被人們接受,也會更易於流傳給後世。

“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這句俗語和農業生產有很大的聯繫,暗含不同時間打雷下雨農作物是否豐收的關係。正月的時候北方地區是極少打雷的,有很多地區還會下雪。如果在正月的時候打雷,就意味著有可能會出現極端天氣。二月的時候氣溫回升,這段時間降雨的頻率會大幅度增加,北方地區打雷下雨的次數相比過去的一段時間會有明顯提升。通過以上的解讀,想要徹底理解俗語中想表達的內容就非常簡單了。

正月的時候,北方地區氣溫還比較低,這個時間段下雨會導致農作物出現凍傷現象,農作物會因此減產,“人堆堆”指的是飢餓導致的人口死亡。二月的時候,各種農作物都開始恢復生長,這個時候下雨剛好符合農作物的生長需求,能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從地理的角度來看,我國的國土面積遼闊,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不同,農作物的生長狀態不一樣,下雨帶給農作物的影響會有差異。正月或者二月下雨在不同地區對農作物的促進作用有差異,不能一概而論。

在北方地區,這句俗語是非常有道理的。正月的時候,農作物大部分都在休眠階段,氣溫會非常低,下雨以後極易導致凍害;二月的時候,農作物都開始生長,氣溫回暖,它們大多需要充足的水分和營養物質來促進生長。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對農作物在不同階段的需水量應該是非常瞭解的,乾旱或者洪澇對農作物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要合理的補充水分,避免農作物的生長出現各種問題。

在如今社會,人們農業生產的條件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先進的生產條件能夠滿足各項生產需求。即使真的出現不利生長的因素,也能夠有效的解決,比如常見的人工降雨、修建大壩等都是改善自然條件的措施。對這句俗語要辯證的對待,既要看到古代人民在農業生產中做出的努力,也要看到俗語的不足,忽視了農業生產的地域性問題。不管怎樣,都要為古代勞動人民的實踐探索精神點贊,正是有他們的努力,我國的農業才能生生不息的發展。


老農民說事


今年2月4號就已經立春了,咱們老話說滴好,一年之計在於春,現在這幾天白天的氣溫越來越高,路邊有很多藍色的野花也開始綻放。不過現在疫情比較嚴重,村子都封了,所以整天在家窩的我都漲了十斤肉了。不過在下午吃飯的時候,突然天空中打了一個雷,而且聲音特別響,當時把我老婆直接嚇一跳,筷子都掉了,這個時候我爸就說了一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

當時老張還一愣,不知道什麼意思,就問我爸這話什麼意思?後來我爸說“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正月裡打雷的話,意思是今年的收成會不好,而二月打雷的話意思是今年收成會很好。但是老張還是非常不理解為什麼正月打雷會和今年收成不好有關係?所以我就上網查了一下這句話,還真發現了一些道理,自己也想通了。

在網上這句話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甕堆”,一起更加清楚易懂。那麼下邊我就簡單的給大家說一下這句話該怎麼樣正確的理解:

“正月打雷人堆堆”意思今年收成很差是因為和雷電的形成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初中課本都學過,知道打雷是天空中兩個大的雲朵互相撞擊、碰撞產生的聲音,而閃電則是碰撞的兩個雲朵帶走不通電性的雲朵互相碰撞之後引起的放電作用。雖然正月裡是冬去春來的時候,但是事實上我們北方很多地區這個時候雪還沒化呢,天還很冷,這個時候我們還主要受到西伯利亞冷氣流的影響。但是打雷意味著冷暖氣流交匯,因為只有冷暖氣流交匯才會產生大風,風會吹著雲飄動,才有機會讓雲碰在一起產生雷電。因此實際上說的是暖空氣上流,意思是正月裡面天氣會很暖和了。

按道理來春暖花開是好事啊,實則過早的春暖花開對農業來說卻是災難,因為正月裡氣溫太高,小麥油菜就長的特別快,尤其是油菜,我今天去田裡看了一圈,有的都抽薹開花了。但是我們搞農業的都知道,越是正月裡暖和,接下來就越容易出現倒春寒,油菜、小麥長的太快,一遇到倒春寒,小麥和油菜就會被凍死,那麼自然今年收成就不會好。如果是二月裡才打雷的話,意味著暖氣流回流的就晚一些,那麼一方面小麥油菜緩過勁的時候晚一些,萬一遇到倒春寒就不是那麼怕了,同時二月暖空氣才慢慢迴流,遇到嚴重倒春寒的概率也低很多。

與此同時,最近到了小麥打農藥的時候,打了農藥最怕下雨,而打雷就意味著下雨。所以在我看來,還是我們老祖宗厲害,簡簡單單的一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就把一年的收成好壞總結的很到位。反正我現在是特別佩服我們老祖宗,也希望這次抗擊疫情當中,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中醫能大顯身手,畢竟五千年的文明不是吹出來的。


老張談三農


現在的氣候越來越反常,正月打雷應該說是不尋常,可現在畢竟已經立春了,就是打雷也應該算是春雷,好歹也能說得過去。更稀奇的是數九寒天也打雷,去年冬天冬至以後,我很清楚的記得有一天傍晚打了一個很響亮的冬雷。記得當時那個雷聲響過以後,人們都感到很震驚,立馬有人就在群裡討論開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老天這是怎麼了?大冬天的響起了雷聲,一個冬天不下雪,難道這是要下冬雨嗎?還別說,去年一個冬天不停的下著冬雨。




一些上了年紀的農村老人說,這天氣簡直是太反常了,大冬天的本該下雪不下雪,卻下起了雨,而且還打雷。冬天打雷預示著明年的年頭不太好。冬天打雷就跟夏天飄雪一樣不正常,都是有違季節性。不知是不是巧合,轉過年來,所有人就都遇到了“大事”。

正月打雷人堆堆,意思就跟冬天打雷的意思差不多,也是說當年可能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年頭。過去農人靠天吃飯。如果趕上年頭不好,有可能糧食欠收,農人沒有飯吃,就有可能出現餓死人的狀況。因為正月雖然已經立春,可正月還仍然是在數九,只要沒出九,就證明還是冬天,所以正月打雷的意思跟冬天打雷異曲同工。


二月打雷麥堆堆,這意思很明顯,就是說如果在二月聽見打雷聲,就證明今年的小麥會是大豐收。這裡說的二月打雷,當然是指農曆的二月,也就是陽曆的三月份。陽春三月早已經是春天了,春雨貴如油,如果能在3月份打雷下雨,那是最好不過了。所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說的就是三月的雨來的正是時候,給田地裡的麥苗喝足了水分,麥苗就象吃飽喝足的嬰兒一樣,白天晚上的迅速拔節長高。

有了春雨的滋潤,夏天的小麥一定是個好收成,農村場院裡的麥子成堆。我覺得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靈子


今年2月4日春天已經開始了。俗話說,春天是一年的計劃。現在白天的溫度越來越高了。路邊有很多藍色的野花。但現在疫情比較嚴重,村裡都關門了,所以我在窩裡一整天增加了十斤肉。但是當我在下午吃飯的時候,突然天空中響起了雷聲,聲音很大。當時,我妻子被嚇了一跳,筷子都掉了下來。這時,父親說:“雷人第一個月扎堆,雷麥子二月份扎堆”。

當時,老張還在發呆。他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所以他問我父親這是什麼意思?後來,爸爸說:“正月打雷,正月打雷,二月打雷,今年收成不好,二月打雷,今年收成好。”。但老張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正月打雷與今年的收成有關?所以我上網查了這句話,真的找到了一些真相,我想出來了。

網絡上還有另一種說法:“正月雷人骨堆,二月雷牛甕堆”,這句話一起說起來更清晰易懂。接下來我就簡單介紹一下如何正確理解這句話:

“正月雷人堆”是指今年的收成很差,因為它與閃電的形成密切相關。我們從初中課本上了解到,雷聲是兩大雲團在天空中相互碰撞產生的聲音,而閃電則是兩大雲團碰撞帶走相互碰撞的非電雲而產生的放電效應。雖然第一個月是從冬天到春天,但事實上,中國北方許多地區在這個時候並沒有融雪。天氣仍然很冷。此時,我們主要受到西伯利亞空調流量的影響。但雷聲意味著冷暖空氣的會聚,因為只有冷暖空氣的會聚才會產生強風,而風又會吹走雲層,所以雲層有可能相互碰撞產生閃電。所以事實上,這意味著第一個月的天氣將是溫暖的。

根據這個原則,春天開花是件好事。事實上,早春開花對農業來說是一場災難。因為第一個月的氣溫太高,小麥和油菜長得很快,尤其是油菜。今天,我去田裡看了一個圓圈,有些正在抽薹開花。但眾所周知,在農業上,第一個月越暖和,秋天越可能寒冷。油菜和小麥長得太快。一旦遇到嚴寒,小麥和油菜就會凍死,所以自然,今年的收成不會好。如果二月份是雷聲,那意味著暖氣的迴流時間要晚些。一方面,當小麥和油菜生長緩慢時,就晚了。萬一晚春天冷,就不那麼害怕了。同時,2月份的暖空氣迴流緩慢,晚春出現嚴重寒冷的概率要低得多。

同時,最近在小麥施用農藥時,農藥最怕下雨,打雷就是下雨。所以在我看來,這是我們的祖先擅長的。一句簡單的話,“一月打雷,二月打雷”概括了一年的收穫。不管怎樣,我現在特別敬佩我們的祖先。我也希望在這場抗擊疫病的鬥爭中,我們祖先留下的中藥能夠展示出自己的本領。畢竟,五千年的文明還沒有被吹滅。


一般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啥意思?準確嗎?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說起這農村俗語,我就想起了我奶奶,因為是農村人,父母經常出門打工,只有年底回來,我們通常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小時候就經常聽奶奶說些村裡流傳的老話,從小就耳濡目染,弄得我現在自己都可以隨口說幾句俗語老話,也可以很簡單的瞭解其中的意思,畢竟這積累下來的俗語基本是都非常簡練、概括。就像題主所說的這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到底說得是什麼意思呢?準確嗎?下面我就簡單的和大家一起討論討論我的看法!



一、可能的理解

簡單的看到這句話來說,就是與天氣氣候條件有關的說法,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明如果正月裡天氣有打雷的氣候的話,那麼今年就會不順,不吉利,而二月打雷下雨的話,就會滋潤萬物,對收成有好處。


由此之外,“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我想大家都知道,古時龍王是控制打雷下雨的,而正月裡龍王是要休假的,這樣正月打雷的現象是罕見的,二月打雷下雨才是祥兆,慢慢的大家也就認為正月打雷是不吉祥的現象。當然這只是一個民間故事,說的和這句俗語的意思比較貼切,沒什麼依據,大家瞭解下就好。

二、我的認識

經過我查閱相關的一些資料,瞭解到正月打雷的現象確實比較罕見,但也只是自然現象,不必過於擔心,因為正月處於冬季與春季的交接處,而今年冬季的氣候比較溫暖,溫暖的氣流上升遇到北方突然的強冷氣流後會形成雷陣雨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雷打冬”,但畢竟春冬季的氣溫還是較低,雷雨天氣會造成降溫,以造成部分農作物有凍害影響,不利於越冬管理,而農曆二月已經進入到暖春時了,農耕大面積開始,一場春雨有利於耕耘,農作物也會長得更好。



所以,總得來說,打雷是正常的現象,只是人們對其的認識不同,農曆正月打雷比較罕見,所以才會讓人感覺不吉利,但總歸是說法,大家瞭解了就好,不必過於迷信,相信科學,依靠天氣預報,不違農時才是最主要的。


對此,你們有什麼其它不同的看法或意見?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哦!


冒藍火的小農民


很多人都害怕打雷,覺得閃電霹靂雷不長眼,萬一被劈到還挺恐怖的,也確實見過有被雷劈死的,所以在農村老人們都說,打雷下雨要分時候,如果冬天打雷就很不好,就如同六月飛雪,不吉利是很不好的兆頭。還有老話說“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這話又是啥意思呢。


正月打雷人堆堆,意思是說,正月裡打雷是氣候異常的表現,會死很多人。這氣候跟人有什麼關係呢?這其中的關係大了,氣候異常莊稼生長就會受到影響,正月裡打雷,這一年基本上就會有大旱,老話說“正月雷聲發,大旱一百八”,過去農民都靠種地養活一家老小,大旱天氣地裡顆粒無收,人就得被餓死,所以就會形成“人堆堆”。我長這麼大沒有印象冬天裡打過雷,聽奶奶說,她小的時候,有一年剛過正月十五,就聽見打雷,結果這一年收成特別差,正常應該是農曆二月份之後才會有雷雨天的,正月裡打雷實屬異常。


二月打雷麥堆堆,意思是說二月份打雷是好事,麥子堆成垛,吃都吃不完。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龍抬頭後打雷下雨是正常,這一年風調雨順莊稼大豐收,是人們最樂得其見的了,平日裡可能覺不出來糧食蔬菜有多重要,總覺得只要能掙足夠的錢,那麼就可以享受好的生活,經過疫情這麼一折騰,發現有錢有時候都花不出去。現在有錢的人很多,但是如果想買口罩,去普通的藥店花多少錢也買不出來,因為全部都售空,有的時候排很長時間的隊到超市去買菜,排到自己的時候菜賣完了。這個時候才發現有糧有菜心裡不慌。


現在農業技術越來越發達,受自然氣候影響相對小了一些,但是氣候對莊稼的產量還是會有的,去年從春天開始就一直特別乾旱,莊稼地裡種的玉米都已經乾的不長葉子了,蘋果樹也缺水嚴重,導致果農們只有摘除果子來保樹不被旱死。所以說大家還是希望風調雨順,這樣不管莊稼還是果樹都可以有好的收成,農民們的腰包也可以鼓一些。

如今正月打雷也不至於餓死人成“堆堆”了,但是我們要提高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不要成為大自然的包袱,可持續的搞發展,這樣才能永續發展。


一品小十六


民以食為天。我國是農業大國,吃飯問題一直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與城市群眾生活方式不同,農村農民一般是自給自足,但在目前我國農業現代化程度還不高的情況下,地裡莊稼的收成如何,很大程度還取決於天氣狀況,過旱過澇都會影響糧食產量。為此,老輩人很早以前就懂得觀天種地,並積累了較多的實踐經驗,以通俗易懂的俗語老話記錄下來。

以這句天氣與糧食產量的農村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來說,它告訴人們“打雷”這種天氣現象與糧食產量的關係。

老輩人認為,一年四季的晴雨冷暖變化是一種能量釋放的交替過程。該冷不冷不成年景,該熱不熱跟著捱餓。以冬季為例,筆者家住西南小城,記得小時家鄉的冬季能看到幾場雪景,記憶中基本年年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村裡大爺解釋說“因為十幾年前冬天都很冷,冬季雨水又很少,越冬前土地都會翻耕一遍,使得地下的蟲害都會被凍死”。

正月打雷人堆堆

雖然,在正月裡已經是立春了,但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還是比較低。在氣候上,依然呈現出低溫、少雨的特點。若正月裡出現了打雷,這是不正常的氣候現象,打雷一般伴隨下雨,而這應該是二、三月份以後才有的天氣情況。因此,正月打雷表明,正月裡的氣溫提前升高了。這很可能會給農業帶來兩大影響:1、地下的蟲害提前出來,啃食莊稼作物;2、可能出現倒春寒天氣。

在過去耕種管理技術欠缺背景下,如果農業生產遇到了“天災”,帶來的損失是比較大的,很可能造成糧食減產甚至絕收。因此,老輩人總結出“正月打雷人堆堆”,意思就是,若是正月出現了打雷等異常天氣,很有可能會造成這年的糧食欠收,因為吃不飽飯而餓si的人成...堆。

二月打雷麥堆堆

一般來說,農曆二月是公曆的三、四月份,此時是莊稼旺長的時期。以栽種冬小麥來說,三、四月一般是它的返青起身、拔節抽穗期,在此期間充足的水分是關鍵,此時若是打雷下雨既能減少農民人工灌溉,還保障了小麥等農作物生長的水分需求,對小麥的增產是有很大幫助的。

因此,“二月打雷麥堆堆”,意思是說,如果在農曆二月打雷下雨,冬小麥的麥穗壓得是一堆堆的。這說明了小麥豐收了。

總結:
這句農村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總的來說是有道理的。它揭示了天氣現象與糧食產量的聯繫,尤其是在過去那種“靠天吃飯”的年代裡,風調雨順對於農業生產是非常重要的。簡單地“打雷”現象,道出了與農業生產的聯繫,這也反映了老輩人的智慧。


鄉鑑


“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這是農村老俗話,什麼意思,準確嗎?這要是擱以前很早很早的時候,應該是準確的,因為以前的農業社會,人命運,天註定!但是現代社會講這話,沒有意義。至於原因,下面我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在古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也許是經過很多代農民總結出來的經驗,總結而流傳得之。正月,在傳統意義上來說,尚屬寒冷的冬天,冬天是不打雷的。一般打雷下雨,都是開春之後的春天才有。這有個古老的說法,就是掌握人間雨水天氣的是龍王爺。而龍王爺也跟人間百姓一樣,是需要過節的。每年的正月初一,龍王爺昇天到天宮過節,二月才返回人間。如果正月打雷,掌管雨水天氣的龍王爺得提前結束假期,自然心裡不愉快,會給人間懲罰,要麼施以乾旱,要麼施以雨災。從而導致人間收成不好,甚至多地絕收,導致人間無糧吃,死者無數。

這個說法在古代是有傳播意義的,因為古代水利建設不發達,排洪設施不完善,遇到乾旱或水災時只能聽天由命,人類做不了主。但是當今社會不同了,無論是水利設施的建設,還是排洩設施的建設,都是比較完善的。即使按照古人的說法,龍王爺發怒而施以乾旱或水災,我們都有相應的解決辦法。乾旱時,水庫排水或抽水就可以澆灌農作物,解除旱情;水災時,排洪溝渠或河道就可以排出滾滾洪水,解除水患。

因此,我們理解“二月打雷谷堆堆”就不再難了,二月時龍王爺已經返回人間,打雷下雨是正常之事。風調雨順的,農作物繁茂生長而增產豐收,形成稻穀堆堆的壯觀場景。“正月打雷人堆堆”的悲劇是惹了龍王爺生氣而給人間處罰,導致餓死無數人的悲慘局面。當然,這是古代封建迷信的說法,實際上人間哪有龍王爺存在?我們是現代人,自然不信迷信的那一套。但在我們今天,水利與排洪設施發達,對乾旱與水災都有相應的解決之道,自然在當今社會,這句古俗話只能當作談料而已,不可信之。


種植天地


農諺是人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通過對自然的深入觀察和思考,總結出來具有一定實踐指導意義的言語,所謂“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也是一句農業生產諺語,不過這涉及到農業生產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古代農業生產受到的天氣條件的影響幾乎是決定性的,風調雨順那自然五穀豐登,糧食的供給就有保證,人民生活和朝廷的發展就有保證,如果出現水旱災害,那對農業生產的破壞作用幾乎就是致命的,必然導致糧食減產甚至絕收,對當地人民的生活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正月裡也就是新春佳節期間,正是臘盡春回的時節,是天氣逐漸轉暖的時節,這個時候如果出現打雷的現象,那就說明節令不正常,春天是春風送暖,冰雪消融,萬物復甦的時候,這是一個生髮的季節,而不是瘋長的季節。

如果這個時候打雷,說明天氣的回暖過猛,以至於直接從春季跨到了夏季,天地萬物還沒有從寒冬的凝滯中甦醒過來,就要投入火熱的夏季了,這對於動植物的生長都不利。

植物還在萌發階段還沒有長到足夠的強壯,就打雷了,把冬眠的動物都叫醒,結果這些沉睡了一個冬天,飢腸轆轆的動物走出冬眠的洞穴,發現大雪還沒有化盡,植物還正在萌發,沒有吃的食物,只好去啃食嫩草,這必然造成對這些植物生長的破壞,而那些食肉動物,則會因為食草動物太少和天氣太冷被凍餓而死。

農作物也會因為天氣轉暖的迅猛而受到影響,輕則糧食減產,重則顆粒無收。古代的朝廷救濟體系不完整,賑濟災民的制度不完善,一旦出現大的饑荒,往往就會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

而且很多饑荒都是伴隨著瘟疫等次生災害發生的,這樣的多重的災害相互疊加,對人類社會的危害就會成倍擴大,造成更多的人口死亡。

再加上古代封建社會歷來都有利用賑災的機會貪汙、私分、挪用賑災款物的陋習,朝廷下撥的極為有限的錢糧,也很難真正送到饑民手裡,即使送到了也是經過層層扒皮後所剩無幾的錢糧,更多的時候就是開粥廠,只是給饑民一頓吃不飽餓不死的稀粥,這些粥也是貪汙、盤剝之後的剩餘產品。

所以大饑荒往往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也就是所謂的人堆堆。

二月裡打雷就基本正常了,農曆的二月有兩個節氣,一個是驚蟄,一個是春分。驚蟄的意思就是把蟄伏的動物驚醒,讓它們走出冬眠的洞穴,開始一年的新生活。用什麼驚醒這些冬眠的動物呢?春雷,雷聲滾滾,把天地間冬眠的蟄伏的動物都驚醒,這時候草木已經長得很茂盛了,食草的、食肉的動物出來都有東西可吃,時節又進入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嶄新輪迴。

這時候打雷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預示著這一年有個好的開頭,這一年大致就是風調雨順的一年,因為風調雨順所以糧食會豐收,豐收的糧食都一堆一堆的堆在麥場上,給人們帶來的是豐足生活。


小小嬴政


農民種田,能不能豐收全看天氣,天氣好,年景就好,天氣差,就會欠收。因此千百年來,農民對天氣都特別重視,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天象,更是重點觀察對象。比如說打雷,什麼時候打雷,打的什麼雷,人們都做了大量的觀察,並將打雷後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記錄下來,用一兩句膾炙人口的俗語總結出來,流傳後世。

像我們這,正月二月打雷時就常有人說: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1、正月打雷人堆堆

正月裡天氣還比較寒冷,氣候也比較乾燥,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一般是不會打雷的。因為只有在天氣變暖變溼,比如說二月二龍抬頭,或者六月天這種環境下才會出現打雷。所以,當正月打雷時,老一輩人就會覺得不是一件好事,這年的收成會出問題。

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正月打雷,說明天氣已提前變暖變溼,那些原本應該在冬天被凍死的蟲子會逃過這一難,並提前醒來,在暖溼的環境下大量繁殖,隨後影響春夏農作物的生長,造成糧食欠收。古時候可沒有什麼農藥、殺蟲劑之類的,很多時候只能眼睜睜看著莊稼被糟蹋,收不上糧,到了秋冬季節餓肚子。

2、二月打雷麥堆堆

二月二,龍抬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到二月份的時候,都會響起震天雷。這是一種正常天象,說明冬春兩季已順利交接,天氣變暖變溼,自然也容易打雷,順帶著雨水也多了起來。這個時候的雨,在農民眼裡那可是比油還貴,因為冬小麥這個時候正處於返青的關鍵時期,雨水足夠了,就能長勢茂盛,豐產豐收。

在古人看來,這些春雨正是二月時打雷帶來的,所以二月打雷,在人們眼中就是一種吉兆,接著就有了“二月打雷麥堆堆”這一說法。

這句俗語通常是在北方流傳,南方說這個的比較少。一個是南方春天來的早,天氣變暖變溼也早些,正月裡打雷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對農作物的影響有限。二個就是這句話本身的問題了,說什麼二月打雷麥堆堆,要知道,南方一般都是種稻子,可沒幾個種麥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