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三國二十四戰將如何排名?

古月0905


00

莊生荒谷

剛剛 · 文化領域創作者

三國戰將單兵作戰能力排名,神魔級如諸葛亮、左慈、于吉等除外。

本人見解為主,不抄襲。

第一名,兀突骨。

南中烏戈國國主,身高丈二,肋生鱗甲,以生蛇惡獸為飯,騎象,趙雲不敢與戰。後來魏延奉諸葛亮將令誘敵,均是一沾即走,大敗而逃,雖雲誘敵詐敗,也見其實力非凡。此人單挑能力勝過呂布、趙雲等一籌。

第二名,呂布。

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曹營六大將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圍呂布,呂布都能全身而退。

第三名至第三十一名,

其中大將武藝大多在伯仲之間,常因環境而受影響,故總而錄之。

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姜維、夏侯霸、諸葛尚、文鴦、許褚、典韋、曹彰、夏侯惇、龐德、張遼、夏侯淵、徐質、鄧艾、孫堅、孫策、太史慈、甘寧、程普、黃蓋、顏良、文丑、張任。

第三十二名至四十四名

魏延、關平、關興、張苞、李嚴、張郃、高覽、文聘、韓當、周泰、淩統、陳武。

根據小說《三國演義》,不是電影、電視劇、遊戲等。











莊生荒谷


關於三國24名將排名,有句流傳甚廣的口訣(順口溜),即: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

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根據此口訣,可知排名如下:

1、呂布-無敵溫侯狂戟飛

2、趙雲-子龍槍神人更美

3、典韋-古之惡來稱典韋

4、關羽-關公武聖高地位

5、馬超-西涼馬超沙場威

6、張飛-蓋世猛將惟張飛

7、黃忠-老將黃忠出神箭

8、許褚-虎痴許褚怕過誰

9、孫策-強悍孫策霸正氣

10、太史慈-太史力翻江東水

11、夏侯惇-血膽英雄屬元讓

12、夏侯淵-千里奔襲昌亭侯

13、張遼-文遠名震逍遙津

14、張郃-張郃驚得敵膽碎

15、徐晃-亞夫之風屢建功

16、龐德-龐德抬棺死不畏

17、甘寧-甘守願為錦帆賊

18、周泰-周泰救駕濡須口

19、魏延-鎮守漢中有文長

20、張繡-一代槍神封宣威

21、顏良-驍勇河北為名將

22、文丑-勇冠三軍命也悲

23、鄧艾-鄧艾奇襲功葛偉

24、姜維-大智神勇贊姜維

從榜單上來看這二十四名將中,不屬於魏蜀吳陣營的有呂布、顏良和文丑,張繡是後來降的曹操。

剩下的二十人裡,魏國的五子良將中只有三人入選,分別是張遼、張郃與徐晃,加上夏侯惇、夏侯淵兩兄弟及典韋、許褚兩侍衛,再加與關羽大戰的龐德,還有後生鄧艾,一共八人。

蜀國的五虎大將都在,加魏延和姜維,共七人上榜。

孫吳方面,小霸王孫策、太史慈、甘寧、周泰共四人入選。

此排行集合了魏、蜀、吳絕大部分名將,相對而言,比較客觀。


金卯刀007


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黃忠、許楮、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 二張徐龐甘周魏(張遼、張頜、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 神槍張繡與文顏(張繡、文丑、顏良), 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 打末鄧艾與姜維。



第一名:呂布

他手持方天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縱馬挺戟,號稱“飛將”。他,囂張,霸道,充滿殺氣,無比嗜血,南征北討,攻無不取,戰無不克,它的光芒一度使中原大地戰粟,使天地動容。他,幼而習文,長而演武。上陣使一枝方天畫戟,寸鐵在手,萬夫不當,片甲遮身,千人難敵。無論是從任何角度來評論,呂布首席猛將挑大樑的寶座始終是無可爭議的。與其說虎牢關一戰,三英得以揚名,不如說呂布從此奠定了三國第一猛將的位置。關、張二人,兩位萬人之敵奮力合擊三十回合沒有從呂布處討得半分便宜,三英的合圍中全身而退毫髮不傷,這等武藝放眼江湖,無有出其右者。以至曹操那句“呂布非一人可勝”成為了著名論斷。也使呂布每次遭遇都被眾多一流猛將群毆的悲慘命運。袞州一戰,典、許、夏侯兄弟、李、樂、六位曹軍主力戰將共同圍剿呂布,依然無法傷其毫髮,無愧於三國第一猛將的稱號!但是呂布的命運並不太好,他的一生在三國曆史的天空像一顆流星一樣劃過,並沒有最終成就一番事業。最後,困守下邳,城破人亡,一代猛將,就此終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也成了千古絕唱,但是呂布的精神卻並沒有消失,不信你聽,現在虎牢關上還有戰鼓之聲,那是呂布的軍神之音!



第二名:趙雲

從磐河橋兩次救助公孫瓚,子龍揭開了一生英雄史詩般單騎救主的序幕,無論是劉備或者是其他的將領,在被大兵包圍的危急關頭,總有一員大將,彷彿天神下凡,手起一槍,某某落馬,殺散圍兵,力挽狂瀾,他就是——常山趙子龍。這個常山真定人,一出場就是單槍匹馬鬥文醜,後來單槍匹馬殺裴袁紹佔山寨,汝南單騎挑高覽,又單槍匹馬闖曹營,保諸葛祭周瑜,保劉備娶老婆,單身劫江奪後主,即使七旬還孤身力殺五將。在當陽長阪一戰,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左手龍膽右手青釭,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視八十三萬曹軍如無物,令曹軍聞趙雲大名喪膽,這一戰也讓趙雲的名聲達到頂峰。然而,真正彰顯其英勇的應該是曹劉的漢中爭奪戰,當時黃忠與張著被大兵圍困,趙雲縱馬持槍,殺如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一杆銀槍,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頜,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與之迎戰。張頜當年藐視張飛,敢於張飛正面死戰。而徐晃在樊城保衛戰中,孤軍深入,竟獲全勝,二人均是膽略過人的魏國名將,遇到趙雲,竟然怯懦不敢與之爭鋒,足見趙雲武藝絕倫,書中一大遺憾便是趙呂二人沒有交過手,不然可見個高低。“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衝開長阪圍,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應得顯神威。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一語道盡,無須再言。

第三名:典韋

典君可謂三國之真悍將,出場時既逐虎過澗,80斤雙戟不比青龍刀輕幾斤,而況雙手各持40斤所耗之力比雙手共持82斤大的多了。眾軍士夾持不定的大旗,典韋一手執定旗杆,立於風中,巍然不動。曹操謂之:“此古之惡來也!”夏侯惇薦典韋給曹操時說:“„„„„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所謂“手殺”,古時指赤手空拳,既典韋赤手空拳殺死數十人。空手打死數十人的概念比手持武器要強悍的多了!典韋更會飛戟殺人,戰呂布時,保護曹操,取短戟十隻在手,敵離身只有五步時,轉身飛戟殺之,一戟一人墜馬,並無虛發,後挺一雙大鐵戟衝殺進去,郝,曹,侯,宋四將不能抵擋,各自逃去。驟馬衝鋒,猶如虎式坦克一般,令敵人望風披靡,為人壯猛任俠,曾為鄉人劉氏報仇,殺人出市,人莫敢近。在短暫的一生中,四次憑藉勇猛,救了曹操的性命。臨死前一戰,雙戟被偷,睡夢中聞得金鼓喊殺之聲,便跳起身來,卻尋不見雙戟。時敵兵已到轅門,韋急持步卒腰刀(普通短刀)在手,只見門首無數軍馬,各挺長槍,搶入寨來。韋奮力向前,砍死二十餘人。馬軍方退(注意,這時典韋是步行的,殺的二十餘人全是馬軍!用一把腰刀步行殺二十餘馬軍!!什麼概念,不說你也應該知道了。),步兵又到,兩邊搶如葦列。韋身無片甲(注意,身上沒鎧甲的!!),上下被刺數十搶,尤自死戰。刀砍缺不堪用,韋即棄刀,雙手提著兩個軍人迎敵。(什麼概念,就是一手提著一個人做武器„„)擊死者八九人。群賊不敢近,只遠遠以箭射之,箭如驟雨。韋猶死拒寨門,怎奈寨後張繡已入,一槍挑起韋后背,乃大叫數身,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入者。


第四名:關羽

有人說他有名無實,號稱無敵而非無敵,然而,卻沒有人去否認其人的勇猛確實是萬人之敵。只一個回合斬殺董卓手下頭號猛將華雄,官渡之戰誅殺顏良文丑,當時文丑正在追殺徐晃,氣勢正盛,關羽躍馬揚刀截住廝殺。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逃走,關公馬快,腦後一刀,斬於馬下。文丑也是百萬軍中斬將奪旗的勇將,曾經於趙雲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不到三個回合就恐慌,足見關公威勢之盛,在下邳一戰,徐晃與許褚聯手合擊,卻被關公奮力殺退。關羽晚年遇到了戰鬥狀態良好的白馬將軍龐德,一百回合下來,二人精神倍長。龐德不由感嘆“人言關公英雄,今日方信矣”。後又用計水淹魏七軍,生擒主帥左將軍于禁,前部先鋒龐德,乘勝圍攻敗退樊城的魏徵南將軍曹仁,一時威震華夏。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最後被封為“蓋天古佛”,“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民精誠綏靖佑贊宣德關聖大帝”。在舊時上演關公戲曲時,有許多規矩:如扮演關羽的演員在演出前10天要齋戒獨宿,薰沐淨身;出場前要給關帝像燒香叩頭,在後臺殺雞拜祭;演員要在盔頭或者前胸掛有關帝像的黃表附,演出結束要用此紙拭臉,並拿到關帝像前焚化,以示感謝關帝的庇護等;在演《走麥城》時,更要臺上臺下燒檀香、點蠟燭。據說如果違犯禁律,關帝就會顯靈,演員要出事故,戲園要出亂子。清廷皇宮演戲時,每臨關公出場,帝、後、妃都得離座走幾步,然後才能坐下看戲。一些有損於關帝形象的劇目,如《斬熊虎》、《怒斬關平》、《關公辭曹》等,宮廷及京城的著名戲園皆禁止上演。而現今也有對演關羽的演員有不少禁忌,如當演員上了妝後,不可大笑、有邪淫,其他人看到上妝後的關羽也不能舉動失儀。

第五名:馬超

獅盔獸帶,銀甲白袍,是他那永恆不變的標記。槍法如狂飆,招數狠辣,槍槍奪命,武藝超群,飛揚跋扈,世人稱“白虎星君轉世將”。他被羌、胡之人視之為“天神”。十七歲從軍,二十歲就大破郭援威鎮河東。潼關一戰,起兵十萬反對曹操,將曹操打得“割須棄袍”,狼狽逃跑。八九回合戰敗於禁,上將張合竟然在其手下走不過二十回合就敗下陣來。五子良將戰敗其二,而且是八,九合,二十合!李通出迎,超奮威交戰,數合之中,一槍刺李通於馬下。(李通乃曹操手下的一員大將,曾經倚靠他擋劉表,數合便被馬超刺死,注意,這不是偷襲,也不是突襲,而是真刀實槍,面對面的硬碰!馬超即使有爆發的理由,可這要有絕對實力才能辦到)。與曹洪戰四五十回合,曹洪刀法漸亂,氣力不加。(曹洪號稱防守能力超強,血氣方剛,刀法純熟,而且肩負阻擊馬超救曹操的任務。所以這也是曹洪的顛峰狀態,結果是四五十合,可以想象,要按一般情況也是就十餘合!馬超的武藝明顯有西域粗曠的風格,夠快,夠狠,夠“偏”相比中原武術而言,估計曹將也是吃了這個虧)。神威天將在潼關顯示了顛峰實力。後幸有許褚英勇,擋其鋒銳,二人大戰了二百三十餘回合不分勝負,只是在混戰中許褚手了點輕傷,曹操評曰:“馬超不減當年呂布之勇”。馬超從此威震潼關,少年得志。後在綿竹遭遇張飛,殺得天昏地暗。後投降劉備陣營,被封為五虎大將之一,不過卻是有名無實,因為馬超這個人的名氣實在太大,這在當時的劉備陣營裡是誰都比不了的,因此馬超在劉備陣營得不到劉備重用,在孤獨和壓抑中走完了自己悽惶的後半生。綜觀馬超的一生,讓人不能不為這個才華出眾而又際遇窘迫的將軍扼腕嘆息

第六名:張飛

燕頷虎鬚,豹頭環眼,身高八尺,脾氣暴躁,粗中有細,重情義,勇如一國,敵號萬人。這是一個極度藐視呂布的剛烈猛將。在徐州,動不動就衝呂大喝“決戰三百回合”。終於尋著了一個機會,搶奪了呂布五十匹戰馬,惹得奉先大怒,二人酣戰了一百餘回合,不分勝負,由此可見,正常狀態下,張飛與呂布武藝差距甚微,殺得性起,丈八蛇矛狂戳亂撅,令人甚難招架。呂布偷襲徐州,明知道張飛酒醉,卻不敢過分相逼,可見忌憚其狂野好戰之甚,關羽與紀靈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張飛出場,不倒十個回合大喝一聲,刺紀靈於馬下,武藝對比之間,孰高孰低一目瞭然,想馬超顛峰時期,與張飛大戰總共二百餘回合,最後連陰手暗錘都用上了,也奈何不得張飛,翼德之勇,貨真價實,老張獅吼功又是一絕,聲音之巨曠古絕倫,如萬馬奔騰,似狂雷在耳。長坂橋上挺矛大喝,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曹操再也挺不住了,回馬而走。要知道張飛面對的是曹仁、李典、夏侯敦、夏侯淵、樂進、張遼、張合、許褚和八十三萬大軍!就這氣勢已經凌駕於呂布之上。“長坂坡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猛張飛一名,千古流傳。

第七名:黃忠

黃忠的箭法舉世公認,號稱“箭神”。能開三石之弓,他的箭術,是三國裡獨一無二的,百發百中,箭無虛發。在老年時期表現活躍,有勇有謀,智勇雙全,常常獨當一面,與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齊名。作戰時不顧年邁,身先事卒、勇冠三軍。奪西川戰鬥中總是衝鋒在前,奮勇殺敵,屢建奇功。在三國演義裡描寫在關羽的顛峰時期,與黃忠首戰一百合不分勝負。二戰時因黃忠馬失前蹄被掀於地,關羽饒過黃忠。三戰時黃忠感恩,只用箭射中關羽盔纓,充分顯示了他百步穿楊之能。書中之意,當時黃忠若要取關羽性命,亦非難事。三國演義中黃忠箭法如此了得,可堪稱三國第一人。雖然比箭法呂布能“轅門射戟”、趙雲能江上射帆,但沙場上可用箭取上將性命的,非黃忠莫屬。出場的時候已有六十高齡,有此勇力實在罕見,不知道其身強力壯之時,關羽是否能與他大戰一百回合。跟隨劉備入川,征戰益州,在川中戰鬥中攻打雒城時斬殺劉璋將領鄧賢,挫敗泠苞,解救魏延。龐統死於落鳳坡後黃忠再次解救魏延,領兵殺出重圍。定軍山戰役,一馬當先,猶如天崩地塌之勢。夏侯淵措手不及,被黃忠趕到麾蓋之下,大喝一聲,猶如雷吼。淵未及相迎,黃忠寶刀已落,連頭帶肩,砍為兩段。”黃忠以七旬之齡斬了“虎步西北”的夏侯淵,令曹操肝腸寸斷,黃忠自此聲名大震。不知道黃老將軍練的功夫是不是屬於道家一派,越是年歲大越是功力深。當初長沙之戰老將軍是不是功夫還沒練到家?所以關羽才能與之戰平?一般人到七十別說上戰場,就是在家能生活自理也算不易(三國平均年齡三十歲左右)。可就是這個老傢伙,看準時機,緊摧跨下馬,倒提鳳嘴刀,狂如下山猛虎,猛似出水蛟龍,天崩地塌,轟雷震天,刀劈夏侯淵為兩斷。“妙才”成了“斷才”。從此定軍山就有了白髮傳說。黃忠活到現在一定是壯陽藥的最佳代言人。

第八名:許褚

和典韋一同統率著曹操的親衛隊“虎衛軍”。綽號“虎痴”。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這是一個極為典型的實力派戰將,可以說是殺出來的名聲,一生與頂尖高手的顛峰對決,僅僅敗過一次(就是那次喝的酩酊大醉,被張飛一槍扎傷的倒黴經歷),與趙雲大戰三十回合,呂布大戰三十回合,潼關之戰碰上了號稱有“呂布之勇”的馬超,面對前兩天剛有顛峰表現的馬超,許諸作為武將的血怎能不沸騰?於是他的顛峰時刻也爆發出來了。許諸力大刀沉,打起仗來仗著個“猛”字可以說無往不利。問問倉亭十面埋伏時的“十數將”就知道他有多厲害了。可這次的對手和以前不一樣。只見他對自己的狂攻招招都招架住了,並且在五十回合後開始反攻。這傢伙槍法如狂飆,招數狠辣,槍槍奪命。許褚心想,自己肩負著曹將的所有希望,張合敗了,于禁敗拉,李通死了。自己要輸了就徹底的敗了。所以他使盡平生所學,拼死相鬥。這一拼命發現對方也難以招架。就這樣雙方大戰了三百合。最後許諸卸了盔甲,渾身筋突。可是對方似乎有使不完的招數。許褚抓住機會奪兵器和對方較力。精明的主公曹操看出了他的劣勢,派兵混戰,這才算打成平手。許諸裸衣鬥馬超,虎痴之名傳天下。又與典韋殺了整一個白天,均不分勝負,數度救曹操於危難之中,其實,他的好兄弟典韋因為喝酒先丟雙戟又送性命,已經給他早早敲響警鐘,無奈頭腦簡單,記性也差,一世英明幾損在張飛手中,足夠其反省一生了

第九名:孫策

一杆霸王閃獨戰東南地,打下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綽號“江東小霸王”。年紀輕輕既興王伐夷,掃蕩江東無人敢居於孫策之上。年少輕狂,為人最不喜別人超過自己,用兵如神,似飄逸蕭灑的快劍,當覺察利刃至時,已見血封喉。曹操畏其善於用兵,曰:“獅兒,謂難與爭鋒”。挾死一將,喝死一將,威震江東,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三江靖,名聞四海香。八神亭與太史慈戰了幾百合不分勝負,可以說孫策平江東也就這場打鬥是值得人期待的,二人的對決從長兵器到短兵器,空間從馬上到步下,最後成了肉搏。《搜神記》記孫策殺死於吉,此後,每一獨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惱火。這次調治箭傷剛有起色,引鏡自照,又見於吉立在鏡中,回頭看,不見於吉,如是再三。孫策摔破鏡子,奮力大吼,傷口崩裂而死。以致英年早逝,也真讓人嘆惋。故有詩評曰:“雖能斬仙道,未得平四方”。

第十名:太史慈

東漢末年江東軍團名將,東萊太史慈,一出場便匹馬單弓射死數十黃巾餘黨,衝出北海之圍,自少已十分好學,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弦不虛發,及至神亭,在神亭演出了一場顛峰對決,太史慈獨與一騎小卒同遇上孫策,當時孫策共有十三從騎,皆是黃蓋、韓當、宋謙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懼上前支身與策大戰,奮勇莫當;孫策也不含糊,不要別人插手,單打獨鬥,孫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馬,更攬得太史慈繫於頸後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搶得孫策的頭盔,結果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戰了幾百合不分勝負,兩人武力基本相近,直至兩家軍隊並至神亭,二人才罷戰解散。(這場對決做秀的成分居多,因此影響了名次,但這不妨礙這段佳話在江東的流傳)。英雄惜英雄,不打不成交,太史慈最後歸順了孫策,跟從孫策討伐麻保賊,有一賊於屯裡城樓上毀罵孫策軍,並以手挽著城樓上的柱子,太史慈便引弓射之,一箭貫穿手腕將手牢牢釘在反釘在城樓之樑上,圍外萬人無不稱善,(太史慈的射術確是史上有名的,是真正的神射手)。曹操聞其威名,向太史慈寄了一封書信,寓意太史慈應當向其投誠,其見重如此,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一生助孫策孫權橫掃江東,在江東,子義被叫做“名將”,縱觀三國,也只有張合與太史慈常常被人叫做名將。

第十一名:夏侯惇

獨目蒼狼,冷漠的眼神,不羈的挑釁,以麒麟牙為武器的高速攻擊,魏國的軍神,曹操帳下最驍悍的一員大將,綽號“盲夏侯”。以性格剛烈有勇氣而出名,少習槍棒,武藝過人,14歲時,跟從老師學習,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師,夏侯惇就殺了那個人,與高順軍相遇,挺槍出馬搦戰,高順迎敵,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敦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敦不捨,亦繞陣追之。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敦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撥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槍搠透面門,死於馬下,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與關羽戰40合不分勝負,與呂布大戰若干回合,全身而退,與袁術交戰,作為先鋒,一槍刺死袁術大將橋蕤,彷彿洪荒巨獸一般的狂野,令人戰慄的驍勇。

第十二名:夏侯淵

文武雙全--夏侯淵,不用說這位仁兄的能力當列前矛。夏侯惇族弟,與曹操是連襟,相對於族兄夏侯惇而言,夏侯淵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軍事將領,擅長打運動戰,所以當時軍中流傳著一句話,“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性格剛烈,勇力過人,他的軍事指揮藝術中最絕的一招就是神速,善於速戰速決,懂得棄強攻弱,用兵靈活,率兵四處征討叛亂,破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戰功卓著,又隨曹操平馬超,滅張魯,又破楊秋、劉雄、梁興、韓遂、宋建等,屢立奇功。張飛奮盡全力才殺退,定軍山之戰戰黃忠20合不分勝負,(以我來看,按當時的情況來看,當時年已七旬的老黃忠是絕對不可能砍了妙才的,畢竟善於奇襲,行軍神速的夏侯淵將軍不是SB,若不是蜀漢郭嘉法正設計,還不知誰能出的了定軍山呢)。這位為曹操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悍將,也不會因為最終戰敗身死而失去他在三國軍事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無愧於“妙才”二字!

第十三名:張遼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張遼武勇過人,善用長槍、金戟,武功高強,又謀略過人,多次建立奇功。還有著武將少有的突出的語言才能。觀其一生,膽氣蓋天,謀略精深。劉備在撤退時遭張遼追擊,關羽與張遼交過手,未能擊退張遼,致使一半人馬被阻於城內。故關羽對張遼評價甚高,可惜毛本中將劉備關羽那一萬軍馬的損失一筆抹去了。張飛與張遼交手,也未能擊退張遼,由此可見張遼是高手之列,與太史策60合不分勝負,說明張遼武功在太史慈附近,與淩統戰50合雖佔優勢但“不分勝負”,說明武功還是略低於關羽張飛。他最著名的一仗是合肥一役,“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其勇可比當年常山趙子龍長坂一戰。他大呼:“雁門張文遠在此”!一直衝到孫權麾下,以孫權這等一代豪傑,尚且只有“走登高冢”,不敢應戰。這一仗,直殺得東吳人人膽寒,十萬大軍頓時沒了士氣。孫權圍城十日,見事不可為,引兵退走,這還沒完,張遼並不滿足守城的勝利,他要擴大戰果,率諸軍追擊,幾次差點活捉孫權,典型的以少勝多,威震逍遙津,名揚天下。曹丕登位二年的時候,親自在洛陽召見了他,並詢問當日合肥戰況,稱讚他是“古之召虎”。合肥之戰後,他一直屯兵陳郡,遏制孫權。他病了的時候,孫權都不敢少動,孫權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其威風如是。吳國有嬰兒不肯睡覺並哭鬧,其母教訓之:再哭,張遼來了!嬰兒立止哭泣。

第十四名:張合

先是袁紹手下的河北四庭柱,後又成為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三國馬超在身負血海深仇的情況下出場首戰3合敗張合,有網友做出如下點評:馬超身負殺父之血海深仇,“咬牙切齒”,臨陣心態屬於極端心態,因此更有可能採取冒險速勝戰法。從張合這個角度來看,面對一個殺紅了眼的對手,也很有可能招數上還未山窮水盡,意志和膽氣上先自輸了--張合想想也覺得冤呀,馬超啊馬超,是丞相殺了你父,你跟我拼什麼命啊,我才不和你拼命?故平等狀況下兩人交手,馬超20合敗張合應該還是合理,趙雲戰張合,10數合張合氣力不加撥馬回走,緩上一口氣後還要再戰。曾在銅雀臺上大演花樣射箭,箭法高超人稱“神射手”。能使張合列為第14位的戰例是張飛第二次單挑張合:先四五十合,後張合一直死戰到百十餘合,可以理解為110餘合,也沒全敗,只是因戰場形勢不利才遠引的。到了後三國幾乎已沒人可於張合作對比,連諸葛亮都感嘆張合勇猛無敵。

第十五名:徐晃

曹操最信任優秀戰將之一,武藝過人,使用大斧,IQ值也頗高,文武雙全,箭法了得,有“百步穿楊”之稱,曹魏政權的開國元勳,被顏良20合殺敗(顏良是頂級高手,20合敗給他也不丟臉,張頜在趙雲馬超面前也就能戰十多合吧,夏侯敦還十合敗給呂布呢)戰許褚50合不分勝負,戰前,曹操雖然暗自欣賞徐晃,但並沒交代許褚不許殺死或打傷徐晃,所以兩人的50合平手是公平的,戰關平40合不分勝負,連曹操都贊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第十六名:龐德

後人尊稱“白馬將軍”一代名將。最早期的勇猛見於潼關之戰,馬落陷坑.龐德步行殺出重圍,還順手救了韓逐.曹操攻打漢中時候,他代表張魯出戰,在以許褚領銜的車輪戰中,大展身手,得到了曹操帳下虎將的一致誇獎。關公盛名之下,獨龐德不服,與其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最終反手一箭,射傷關羽於兩軍陣前(別說暗箭傷人啊,畢竟是在正面衝鋒中使用的攻擊方式之一)給了當時不可一世的關羽狠狠一擊

第十七名:甘寧

甘寧暴躁記仇,少有氣力,好遊俠,為人勇猛剛強,忠心耿耿,勇往無前,頭插鳥羽,攜弓帶箭,身佩鈴鐺,四處游來蕩去。當時,百姓一聽鈴響,便知是甘寧到了。建安十三年歸吳,大有作為,曾破黃祖據楚關,攻曹仁取夷陵,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百騎襲曹營,孫權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智勇雙全,戰功顯赫,仗義疏財,被人們稱做常勝將軍。在與孫權交戰時曾射殺孫權部將凌操,並在此後與黃祖的戰鬥中擒殺黃祖,濡須之戰時百騎劫曹營,夷陵之戰時身患重病,但仍堅持前往前線,與五溪番王沙摩柯的隊伍遭遇,被蜀國蠻將沙摩柯一箭射中額頭,此後逃到一棵大樹下坐著死去。宋代時,甘寧被封為神只,南宋時更加封“昭毅武惠遣愛靈顯王”,在一些小說作品中被稱為“吳王”。

第十八名:周泰

周泰“東吳猛虎也”。膽氣絕倫,初與蔣欽遭世亂,聚人在洋子江中,劫掠為生。孫策平江東時,孫權被山賊圍攻,近衛兵皆陣亡,惟有周泰奮不顧身,救出孫權,身中十二刀,差點戰死。在討伐黃祖一戰有功,後與周瑜、程普拒曹操軍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曹操出濡須,周泰勇戰擊退曹操。與韓當聯手戰平許褚,10合砍死五溪番王沙摩柯。

第十九名:魏延

智勇雙全,勇冠三軍,為人孤高,善養兵卒,勇猛過人,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有的書籍甚至將魏延代替馬超,成為五虎上將之一員。從戰功和能力來看,魏延有勇有謀,而且戰功卓越,見識超群。曾經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襲長安“子午谷奇謀”,但未被採納。在後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較矜高,有些叛逆性,他跟隨劉備入川后表現突出,得到劉備器重,屢次被委以重任,諸葛亮北伐時期,魏延作為諸葛亮的左膀右臂,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二十名:張繡

“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短”。他是被《三國演義》與《三國志》遺漏的名將,試問二十四名將的槍神張繡武藝會差嗎?張繡被封作宛城侯,人稱“北地槍王”,使一杆虎頭金槍。張繡是武術名家童淵的大徒弟,趙雲的大師兄,戰宛城時由胡車兒偷走典韋的雙戟,然後得以槍挑典韋,他的“百鳥朝凰槍”威震天下。後來與趙雲大戰三百回合,被趙雲的七探蛇盤槍殺死,從此趙雲成了真正的槍王。《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並沒有這樣的描述。這是從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所記敘的。

第二十一名:文丑

文丑未參加關東聯軍,使袁紹頗為華雄的猖狂而嘆息。紹計逼韓馥,謀奪冀州,關純欲行刺,文丑斬之。磐河一戰,文丑連敗數將,十餘合戰敗公孫瓚,差點擒獲公孫瓚,十餘合戰敗公孫瓚(呂布曾數合擊敗公孫瓚,文丑戰鬥力還是比呂布低一些),說明文丑武力比呂布也差不了多少,和少年趙雲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隨後與顏良為先鋒,擊公孫瓚,平定河北。曹袁交兵,先鋒顏良攻白馬被斬,文丑領軍為其報仇,據延津挑戰曹操,卻中餌敵之計而軍亂,文丑挺身獨戰,射退張遼,30餘合擊敗徐晃,說明文丑武力低於顏良。追擊中正遇關羽,戰不三合,心怯欲走,被關羽趕上斬於馬下。

第二十二名:顏良

當年徐晃在楊奉手下時,與許褚大戰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然而,白馬一戰,二十回合便敗在顏良手中,其武藝高強,可見一斑,然而勇者勇矣,就是太有些缺心眼,當關羽橫眉豎目衝殺過來時,明顯是要來玩命的,顏良還想在兩軍陣前,生死懸於毫髮之刻,與武聖攀談,先天智商的不足導致命喪黃泉,也使得起排名遠遠落後於關公。

第二十三名:鄧艾

滅蜀的罪魁禍首,具有超強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戰姜維數十餘合平手,戰文鴦50合平手,其偷度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在生活中能與將士同甘共苦,在作戰中又能身先士卒,種田時手執末耜,陰平道上,他以氈自裹,推轉而下。正因為他能處處作出表率,部隊才上下相感,莫不盡力,取得一系列的勝利。被人喚作“鄧侯”。但他卻有個弱點,雖善於作戰,卻不善自保。最後導致艾與其子身首異處。連在洛陽的餘子也被誅殺,妻子和孫子也被髮配到西域

第二十四名:姜維

他是繼臥龍之後的麒麟,諸葛亮北伐事業的完美繼承者,蜀漢第五代執政大臣。在後三國中姜維就是諸葛亮的智慧+趙雲的武藝+周瑜的俊美的完美結合,幾乎就是傳說中的完美。在有弓無箭的情況下仍能抓住郭淮射來的箭,反過來射死他。首次出場便戰退了蜀漢大將趙雲,(雖說趙雲當時年齡已不小,但可以戰退趙雲的伯約怕是第一個)第一個把諸葛亮打的縱馬逃竄的人。九伐中原,降李簡部、斬魏將徐質、破大敵王經,一時挫魏國之威。


雲隱追夢


1. 呂布

這個毫無爭議,戰鬥力爆表。



2. 馬超

“金呂布,銀馬超”,但是有些人認為趙雲該排第二。請看一個數據:穰山之戰趙雲30餘合擊敗張郃,潼關之戰張郃20回合不敵馬超。


3. 趙雲

蜀國的第一大將,關鍵時刻總能夠力挽狂瀾。



4. 關羽

斬殺了諸多名將,武力值也是槓槓滴。



5. 張飛

可以和呂布大戰一百多回合的人,連呂布都有點怵張飛。



6. 典韋

一員悍將,眾軍士拿不起的大旗,典韋一隻手就可以。



7. 顏良

顏良可以20回合擊敗徐晃,試問三國有幾人能做到?



8. 黃忠

黃忠主要由於年齡的原因,三國演義中他62歲高齡和關羽大戰一百餘回合來看,他年輕的時候一定更加厲害。



9. 孫策

江東小霸王可不是蓋的,打下江東六郡八十一州。



10. 許褚

和呂布趙雲馬超關羽張飛典韋徐晃等人都打過,實力派戰將。



我只對自己認為的前十進行排名,其他你們隨意哦😊


歷史地理小藝


1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2趙雲,一身是膽,常勝將軍。

3典韋,曹操保鏢,被譽為“古之惡來"。

4關羽,戰績輝煌,單刀赴會。

5馬超,“前表呂布,後表馬超。”

6張飛,最接近呂布的猛將。

7黃忠,是老當益壯的武將。

8許褚,曹魏軍中武力巔峰。

9孫策,“小霸王”孫策成名戰。

10太史慈,與孫策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

11夏侯惇12夏侯淵13張遼14張郃

15徐晃16龐德17甘寧18周泰19魏延20張繡21文丑22顏良23鄧艾24姜維

除呂布,張繡,顏良與文丑不是三國。剩餘蜀國7名,魏國9名,吳國4名。






德行天下崔


《三國演義》描述的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東漢末年戰火紛飛的一段歷史,名將輩出,最為後世津津樂道的就是三國中的武將排名。關於武將排名各個版本都有,其中流傳最廣的當屬毛“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鏽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這份排名公平嗎?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1、呂布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溫侯呂布排名第一是最沒有爭議的。什麼我部悍將劉三刀,上將潘鳳之類的就不提了,虎牢關呂布一人硬剛關羽、張飛不分勝負。另外,三國演義第十二回中,呂布一人獨戰魏國六員猛將(典韋、許褚、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全身而退,可見呂布之強悍。此外轅門射戟中也可看出呂布箭術相當了得。

2、趙雲 趙雲的戰績不必多言,一身是膽,在三國演義中更是常勝將軍的存在。趙雲的巔峰之戰當屬長坂坡,單身獨騎衝殺曹操大軍,七進七出,斬殺曹魏將領五十餘員。漢水殺得性起,以至於嚇退張頜徐晃二人,無奈單挑戰績太少,只有擊殺高覽值得一提。

3、典韋 典韋是曹操的貼身保鏢,在三國演義中被譽為“古之惡來”。可惜南陽張繡一戰,窩里窩囊地就死了,一輩子也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戰績,只有他的最後一戰最為壯烈。

4、關羽 關羽在三國演義中戰績輝煌,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關羽與敵將交戰時前三刀極為兇猛,足矣秒殺很多非一流猛將。三刀過後若是砍不死,那就得打一會了。斬顏良誅文丑是關羽巔峰戰績,斬顏良誅文丑可能有赤兔馬快、偷襲的嫌疑,但是二哥實力還是相當的強悍。

5、馬超 “前表呂布,後表馬超”,曹操說“馬超不減呂布之勇”,馬超的戰績是含金量最高的,大戰許褚200合,略佔上風,又大戰張飛200合。馬超既能打持久戰,又有爆發力,比如八九合敗於禁,20合敗張郃;獨挑韓遂5個部將,殺死2個;獨挑楊阜兄弟8個,殺死7個。可以說馬超的技能是最全面的,排第5有些靠後。

6、張飛 張飛排名第六,個人認為有失公允。張飛實力決不下於關羽、趙雲縱觀三國,敢於屢次挑釁呂布,並指著呂布鼻子大罵“三姓家奴”的只有三爺張飛。虎牢關時,張飛、呂布都正值壯年,張飛與呂布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在徐州時,張飛和呂布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張飛應該是最接近呂布的猛將。

7、黃忠 黃忠是老當益壯的武將,長沙100合戰平巔峰關羽,並且有機會有拿手的箭術射殺關羽。這也充分顯示了他百步穿楊之能,當時黃忠若要取關羽性命,亦非難事。三國演義中黃忠箭法如此了得,堪比呂布“轅門射戟”。

8、許褚 許褚是曹魏軍中的武力巔峰,征戰英勇,人稱“虎痴”。許褚最光輝的時刻就是馬超戰曹操時,在陣前怒視馬超,讓馬超不敢輕舉妄動,並且第二天約戰馬超,打了200合幾乎平手。並且許褚30合平周泰韓當聯手。

9、孫策 “小霸王”孫策成名戰:一霎時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皆呼孫策為“小霸王”。擊殺的兩人名叫於糜、樊能,這兩個人到底實力如何我們不清楚,估計也就是悍將劉三刀的水平。因孫策從未與魏、蜀一流以上高手單挑過,排名如此靠前,難有證據。

10、太史慈 太史慈和孫策之間有一場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由此看來太史慈與孫策實力相當。此外,太史慈與張遼大戰七八十回合不分上下。張遼武藝雖高,善於統兵,但其單挑實力達不到超一流武將水平。

10、夏侯惇 獨目蒼狼,冷漠的眼神,不羈的挑釁,以麒麟牙為武器的高速攻擊,魏國的軍神,曹操帳下最驍悍的一員大將,綽號“盲夏侯”。

11、夏侯淵  夏侯淵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軍事將領,擅長打運動戰,所以當時軍中流傳著一句話,“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性格剛烈,勇力過人,他的軍事指揮藝術中最絕的一招就是神速,善於速戰速決,懂得棄強攻弱,用兵靈活。   

13、張遼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張遼武勇過人,善用長槍、金戟,武功高強,又謀略過人,多次建立奇功。還有著武將少有的突出的語言才能。觀其一生,膽氣蓋天,謀略精深。   

14、張郃 先是袁紹手下的河北四庭柱,後又成為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三國馬超在身負血海深仇的情況下出場首戰3合敗張郃。

15、徐晃  曹操最信任優秀戰將之一,武藝過人,使用大斧,IQ值也頗高,文武雙全,箭法了得,有“百步穿楊”之稱。   

16、龐德  後人尊稱“白馬將軍”一代名將。最早期的勇猛見於潼關之戰,馬落陷坑.龐德步行殺出重圍,還順手救了韓逐.曹操攻打漢中時候,他代表張魯出戰,在以許褚領銜的車輪戰中,大展身手,得到了曹操帳下虎將的一致誇獎。   

17、甘寧 甘寧暴躁記仇,少有氣力,好遊俠,為人勇猛剛強,忠心耿耿,勇往無前,頭插鳥羽,攜弓帶箭,身佩鈴鐺,四處游來蕩去。當時,百姓一聽鈴響,便知是甘寧到了。

18、周泰 周泰“東吳猛虎也”。膽氣絕倫,初與蔣欽遭世亂,聚人在洋子江中,劫掠為生。

19、魏延 智勇雙全,勇冠三軍,為人孤高,善養兵卒,勇猛過人,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有的書籍甚至將魏延代替馬超,成為五虎上將之一員。   

20、張繡 “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短”。他是被《三國演義》與《三國志》遺漏的名將,試問二十四名將的槍神張繡武藝會差嗎?張繡被封作宛城侯,人稱“北地槍王”,使一杆虎頭金槍。   

21、文丑  文丑未參加關東聯軍,使袁紹頗為華雄的猖狂而嘆息。紹計逼韓馥,謀奪冀州,關純欲行刺,文丑斬之。   

22、顏良  當年徐晃在楊奉手下時,與許褚大戰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然而,白馬一戰,二十回合便敗在顏良手中,其武藝高強,可見一斑。

23、鄧艾  滅蜀的罪魁禍首,具有超強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

24、姜維  是繼臥龍之後的麒麟,諸葛亮北伐事業的完美繼承者,蜀漢第五代執政大臣。在後三國中姜維就是諸葛亮的智慧+趙雲的武藝+周瑜的俊美的完美結合,幾乎就是傳說中的完美。

除去呂布、張繡、顏良文丑不屬於魏蜀吳三國,剩餘20名將中,蜀國有7名,魏國9名,吳國4名。


詩詞與美文欣賞


一、呂布



他手持方天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縱馬挺戟,號稱“飛將”,論武力值是當之無愧的三國24名將之首。無論是從任何角度來評論,呂布首席猛將挑大樑的寶座始終是無可爭議的。與其說虎牢關一戰,三英得以揚名,不如說呂布從此奠定了三國第一猛將的位置,可惜空有一身武力,終究是敗在了計謀之上。

二、趙雲



趙雲這個常山真定人,一出場就是單槍匹馬鬥文醜,後來單槍匹馬殺裴袁紹佔山寨,汝南單騎挑高覽,又單槍匹馬闖曹營,保諸葛祭周瑜,保劉備娶老婆,單身劫江奪後主,即使七旬還孤身力殺五將。在當陽長阪一戰,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左手龍膽右手青,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視八十三萬曹軍如無物,令曹軍聞趙雲大名喪膽,僅次於呂布之下的人物。

三、典韋



典韋可謂三國之真悍將,出場時既逐虎過澗,80斤雙戟不比青龍刀輕幾斤,而況雙手各持40斤所耗之力比雙手共持82斤大的多了。眾軍士夾持不定的大旗,典韋一手執定旗杆,立於風中,巍然不動。在短暫的一生中,四次憑藉勇猛,救了曹操的性命。臨死前一戰,典韋僅用腰刀對陣地方騎兵與步兵,並殺死三十餘人,最後在亂箭中被偷襲而死。出場雖短,但位列第三位。

四、關羽



有人說他有名無實,號稱無敵而非無敵。然而,卻沒有人去否認其人的勇猛確實是萬人之敵。只一個回合斬殺董卓手下頭號猛將華雄,官渡之戰誅殺顏良文丑。在下邳一戰,徐晃與許褚聯手合擊,卻被關公奮力殺退。關羽晚年戰龐德,一百回合下來,二人精神倍長。龐德不由感嘆“人言關公英雄,今日方信矣”。後又用計水淹魏七軍,生擒主帥左將軍于禁,前部先鋒龐德,乘勝圍攻敗退樊城的魏徵南將軍曹仁,一時威震華夏。是如今三國24名將中名氣最大的一人!

五、馬超



獅盔獸帶,銀甲白袍,是他那永恆不變的標記。槍法如狂飆,招數狠辣,槍槍奪命,武藝超群,飛揚跋扈,世人稱“白虎星君轉世將”。他被羌、胡之人視之為“天神”。

六、張飛



燕頷虎鬚,豹頭環眼,身高八尺,脾氣暴躁,粗中有細,重情義,勇如一國,敵號萬人。

七、黃忠



黃忠的箭法舉世公認,號稱“箭神”。能開三石之弓,他的箭術,是三國裡獨一無二的,百發百中,箭無虛發。在老年時期表現活躍,有勇有謀,智勇雙全,常常獨當一面,與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齊名。作戰時不顧年邁,身先事卒、勇冠三軍。

八、許褚



和典韋一同統率著曹操的親衛隊“虎衛軍”。綽號“虎痴”。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這是一個極為典型的實力派戰將,可以說是殺出來的名聲,一生與頂尖高手的顛峰對決,僅僅敗過一次。

九、孫策



一杆霸王閃獨戰東南地,打下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綽號“江東小霸王”。年紀輕輕既興王伐夷,掃蕩江東無人敢居於孫策之上。年少輕狂,為人最不喜別人超過自己,用兵如神,似飄逸蕭灑的快劍,當覺察利刃至時,已見血封喉。


十、太史慈



東漢末年江東軍團名將,東萊太史慈,一出場便匹馬單弓射死數十黃巾餘黨,衝出北海之圍,自少已十分好學,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弦不虛發。

十一、夏侯惇



獨目蒼狼,冷漠的眼神,不羈的挑釁,以麒麟牙為武器的高速攻擊,魏國的軍神,曹操帳下最驍悍的一員大將,綽號“盲夏侯”。

十二、夏侯淵



夏侯族弟,與曹操是連襟,相對於族兄夏侯而言,夏侯淵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軍事將領,擅長打運動戰,所以當時軍中流傳著一句話,“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性格剛烈,勇力過人,他的軍事指揮藝術中最絕的一招就是神速,善於速戰速決,懂得棄強攻弱,用兵靈活,率兵四處征討叛亂,破昌、徐和、雷緒、商曜等,戰功卓著,又隨曹操平馬超,滅張魯,又破楊秋、劉雄、梁興、韓遂、宋建等,屢立奇功。

十三、張遼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張遼武勇過人,善用長槍、金戟,武功高強,又謀略過人,多次建立奇功。還有著武將少有的突出的語言才能。觀其一生,膽氣蓋天,謀略精深。

十四、張合



先是袁紹手下的河北四庭柱,後又成為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三國馬超在身負血海深仇的情況下出場首戰3合敗張合。

十五、徐晃



曹操最信任優秀戰將之一,武藝過人,使用大斧,IQ值也頗高,文武雙全,箭法了得,有“百步穿楊”之稱,曹魏政權的開國元勳,被顏良20合殺敗,戰許褚50合不分勝負,戰前,曹操雖然暗自欣賞徐晃,但並沒交代許褚不許殺死或打傷徐晃,所以兩人的50合平手是公平的,戰關平40合不分勝負,連曹操都贊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十六、龐德



後人尊稱“白馬將軍”一代名將。最早期的勇猛見於潼關之戰,馬落陷坑.龐德步行殺出重圍,還順手救了韓逐.曹操攻打漢中時候,他代表張魯出戰,在以許褚領銜的車輪戰中,大展身手,得到了曹操帳下虎將的一致誇獎。關公盛名之下,獨龐德不服,與其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最終反手一箭,射傷關羽於兩軍陣前給了當時不可一世的關羽狠狠一擊。

十七、甘寧



甘寧暴躁記仇,少有氣力,好遊俠,為人勇猛剛強,忠心耿耿,勇往無前,頭插鳥羽,攜弓帶箭,身佩鈴鐺,四處游來蕩去。當時,百姓一聽鈴響,便知是甘寧到了。建安十三年歸吳,大有作為,曾破黃祖據楚關,攻曹仁取夷陵,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百騎襲曹營,孫權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智勇雙全,戰功顯赫,仗義疏財,被人們稱做常勝將軍。

十八、周泰



周泰“東吳猛虎也”。膽氣絕倫,初與蔣欽遭世亂,聚人在洋子江中,劫掠為生。孫策平江東時,孫權被山賊圍攻,近衛兵皆陣亡,惟有周泰奮不顧身,救出孫權,身中十二刀,差點戰死。在討伐黃祖一戰有功,後與周瑜、程普拒曹操軍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曹操出濡須,周泰勇戰擊退曹操。與韓當聯手戰平許褚,10合砍死五溪番王沙摩柯。

十九、魏延



智勇雙全,勇冠三軍,為人孤高,善養兵卒,勇猛過人,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有的書籍甚至將魏延代替馬超,成為五虎上將之一員。從戰功和能力來看,魏延有勇有謀,而且戰功卓越,見識超群。曾經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襲長安“子午谷奇謀”,但未被採納。在後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較矜高,有些叛逆性,他跟隨劉備入川后表現突出,得到劉備器重,屢次被委以重任,諸葛亮北伐時期,魏延作為諸葛亮的左膀右臂,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二十、張繡



“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短”。他是被《三國演義》與《三國志》遺漏的名將,試問二十四名將的槍神張繡武藝會差嗎?張繡被封作宛城侯,人稱“北地槍王”,使一杆虎頭金槍。

二十一、文丑



文丑未參加關東聯軍,使袁紹頗為華雄的猖狂而嘆息。紹計逼韓馥,謀奪冀州,關純欲行刺,文丑斬之。磐河一戰,文丑連敗數將,十餘合戰敗公孫瓚,差點擒獲公孫瓚,十餘合戰敗公孫瓚(呂布曾數合擊敗公孫瓚,文丑戰鬥力還是比呂布低一些),說明文丑武力比呂布也差不了多少,和少年趙雲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隨後與顏良為先鋒,擊公孫瓚,平定河北。

二十二、顏良



當年徐晃在楊奉手下時,與許褚大戰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然而,白馬一戰,二十回合便敗在顏良手中,其武藝高強,可見一斑,然而勇者勇矣,就是太有些缺心眼,當關羽橫眉豎目衝殺過來時,明顯是要來玩命的,顏良還想在兩軍陣前,生死懸於毫髮之刻,與武聖攀談,先天智商的不足導致命喪黃泉,也使得起排名遠遠落後於關公。

二十三、鄧艾



滅蜀的罪魁禍首,具有超強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戰姜維數十餘合平手,戰文鴦50合平手,其偷度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二十四、姜維



他,是繼臥龍之後的麒麟,諸葛亮北伐事業的完美繼承者,蜀漢第五代執政大臣。在後三國中姜維就是諸葛亮的智慧+趙雲的武藝+周瑜的俊美的完美結合,幾乎就是傳說中的完美。在有弓無箭的情況下仍能抓住郭淮射來的箭,反過來射死他。首次出場便戰退了蜀漢大將趙雲,(雖說趙雲當時年齡已不小,但可以戰退趙雲的伯約怕是第一個)第一個把諸葛亮打的縱馬逃竄的人。九伐中原,降李簡部、斬魏將徐質、破大敵王經,一時挫魏國之威。


易經八卦奇門遁甲


歷史上民間有種說法,那就是在給三國英雄排順序的時候: 一呂二趙三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 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 打末鄧艾和姜維。據說這是毛主席排得。事實上,三國第一流名將往往有爭議,比如呂布典韋趙雲馬超關羽張飛,這幾個應該不相上下。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這幾個很難決出誰是NO1。

  其一,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一出場就是滿堂彩:董卓未及回言,呂布飛馬直殺過來。董卓慌走,建陽率軍掩殺。卓兵大敗,退三十餘里下寨,聚眾商議。卓曰:“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上的戰場,居然是同時與關張三人對壘: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

  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

  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裡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從此,劉關張與呂布名揚天下。

  其二,趙雲:常勝將軍趙雲一出場就和袁紹手下大將文丑廝戰,最為精彩的就是當陽橋救主:趙雲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屍,便將土牆推倒,掩蓋枯井。掩訖,解開勒甲絛,放下掩心鏡,將阿斗抱護在懷,綽槍上馬。早有一將,引一隊步軍至,乃曹洪部將晏明也,持三尖兩刃刀來戰趙雲。不三合,被趙雲一槍刺倒,殺散眾軍,衝開一條路。正走間,前面又一枝軍馬攔路。當先一員大將,旗號分明,大書“河間張郃”。雲更不答話,挺槍便戰。約十餘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背後張郃趕來,雲加鞭而行,不想趷躂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張郃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張郃見了,大驚而退。

  其三,典韋:這個人更厲害,出場時既逐虎過澗,80斤雙戟不比青龍刀輕幾斤,而況雙手各持40斤所耗之力比雙手共持82斤大的多了。眾軍士夾持不定的大旗,典韋一手執定旗杆,立於風中,巍然不動。曹操謂之:“此古之惡來也!”夏侯惇薦典韋給曹操時說:“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所謂“手殺”,古時指赤手空拳,既典韋赤手空拳殺死數十人。空手打死數十人的概念比手持武器要強悍的多了!當時軍中口號雲:“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演義上說:韋方醉臥,睡夢中聞得金鼓喊殺之聲,便跳起身來,卻尋不見雙戟。時敵兵已到轅門,韋急持步卒腰刀在手,只見門首無數軍馬,各挺長槍,搶入寨來。韋奮力向前,砍死二十餘人。馬軍方退,步兵又到,兩邊搶如葦列。韋身無片甲,上下被刺數十搶,尤自死戰。刀砍缺不堪用,韋即棄刀,雙手提著兩個軍人迎敵。擊死者八九人。群賊不敢近,只遠遠以箭射之,箭如驟雨。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後賊軍已入,韋背上又中一槍,乃大叫數身,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入者。可謂壯哉!

  其四,馬超:操出馬於門旗下,看西涼之兵,人人勇健,個個英雄。又見馬超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手執長槍,立馬陣前;上首龐德,下首馬岱。操暗暗稱奇,自縱馬謂超曰:“汝乃漢朝名將子孫,何故背反耶?”超咬牙切齒,大罵:“操賊!歉君罔上,罪不容誅!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仇!吾當活捉生啖汝肉!”說罷,挺槍直殺過來。曹操背後于禁出迎。兩馬交戰,鬥得八九合,于禁敗走。

  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李通出迎,超奮威交戰,數合之中,一槍刺李通於馬下。超把槍望後一招,西涼兵一齊衝殺過來。操兵大敗。西涼兵來得勢猛,左右將佐,皆抵當不住。馬超、龐德、馬岱引百餘騎,直入中軍來捉曹操。操在亂軍中,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操就馬上急脫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操驚慌,掣所佩刀斷其髯。軍中有人將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聞知,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後人有詩曰:“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愴惶脫錦袍。劍割髭髯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可見錦馬超浪得虛名。

  其五,關羽:關羽大戰顏良,堪稱經典:操引兵十五萬,分三隊而行。於路又連接劉延告急文書,操先提五萬軍親臨白馬,靠土山紥住。遙望山前平川曠野之地,顏良前部精兵十萬,排成陣勢。操駭然,回顧呂布舊將宋憲曰:“吾聞汝乃呂布部下猛將,今可與顏良一戰。”宋憲領諾,綽槍上馬,直出陣前。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

  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魏續曰:“殺我同伴,願去報仇!”操許之。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慄然。最後關羽出戰:關公起身曰:“某雖不才,願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張遼曰:“軍中無戲言,雲長不可忽也。”

  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拴於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如入無人之境。河北兵將大驚,不戰自亂。曹軍乘勢攻擊,死者不可勝數;馬匹器械,搶奪極多。關公縱馬上山,眾將盡皆稱賀。公獻首級於操前。操曰:“將軍真神人也!”

  由此觀之,排呂布為第一,沒有異議;至於第二,非典韋莫屬,當時人也說:人稱溫侯戰三英,虛晃一槍終棄戰。世謂子龍救小主,步行怎把幼君扶。拼將一死存奸雄,勇絕還贊古惡來。至於趙雲,未遇名將而已。關羽張飛乃呂布手下敗將,馬超三國後期小呂布而已也。

  趙雲縱馬正走,背後忽有二將大叫:“趙雲休走!”前面又有二將,使兩般軍器,截住去路:後面趕的是馬延、張顗,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都是袁紹手下降將。趙雲力戰四將,曹軍一齊擁至。雲乃拔青釭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湧泉。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卻說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一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可留姓名!”雲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洪回報曹操。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因此趙雲得脫此難;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後人有詩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眼示君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黃忠、許禇、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張遼、張郃、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張繡、文丑、顏良、鄧艾、姜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