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犹太家庭培养出无数精英的亲子沟通方法,值得学习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在全美选出50位获得卓越成就的成功人士,和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向他们寄去一封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

有两封不同的回信谈及了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犯人写到:

当时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弟弟抢先: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妈妈听后不太开心并责备了他:“好孩子不能总想着自己,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

于是我灵机一动,迎合道:“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好的留给弟弟吧。”妈妈非常高兴,亲了我一下,并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了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成功人士写到: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

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做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大苹果!”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因为沟通的不到位,犯人的妈妈本想教孩子孔融让梨,却误让孩子学会了撒谎。父母与孩子的日常交流,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犹太家庭培养出无数精英的亲子沟通方法,值得学习


01

电视上曾有这样一句广告词:50年前,我们沟通一个城市,如今我们沟通一个世界,2008我们沟通一个梦想!

美国高校的一项研究发现:孩子与父母的聊天频率越高,孩子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越强。

因此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高效的利用有效聊天来教育孩子呢?家长们不妨试试“海沃塔”聊天法。

海沃塔(Havruta)的英文释义接近fellowship:陪伴式平等的交流,是犹太家庭得以培养出无数精英的聊天方法。

犹太人人口虽仅有1600万人,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2%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获得概率远高于其他各个民族,概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

犹太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他们非常注重教育,在孩子一岁半时就会对他们进行记忆训练。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冯诺依曼等众多闪耀历史的犹太人,都经过“海沃塔”家庭教育。

简单理解,海沃塔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意识的聊天模式,每天固定时间通过问答、对话,讨论来研究一个话题或问题。把平时聊天深度化,引入头脑风暴,提升孩子的思辨能力。使得父母和子女的交流更具含金量。

02

普通家庭也会与孩子进行聊天,但与使用海沃塔聊天的精英家庭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精英家庭注重“有意识”聊天、深入话题。但普通家庭的聊天通常情况下逻辑、条理并不清晰,不注重孩子的理解、感受。

比如犯人的母亲,只是单纯向孩子摆明道理。没有注意孩子关注重点“说谎才能得到想要的”是否和自己想要教育孩子的“懂得分享”一致。以后也没有对“学会分享”这个教育理念进行加深、重复刻画。

孩子其实能懂得很多东西,因此我们不能有:没关系,他(她)还小,不懂的想法。我们与他们的沟通不一定非得是浅显、幼稚的。适当对孩子进行逐渐深入的话题,即便他现在还不明白,但他会留下印象,随着成长参透。

2006年,布兰迪斯大学发布一份对“海沃塔”的研究报告,《海沃塔学习理论》(《A Theory of Havruta Learning》)。提出了“海沃塔”的三个核心:倾听与表达,探索与聚焦,支撑与挑战。

犹太家庭培养出无数精英的亲子沟通方法,值得学习


03

倾听与表达

很多父母对待孩子时,难免会出现网络上曾经流行的思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从而忽视孩子的诉求。海沃塔研究认为,倾听的要点在于保证内外的双重安静。最好的表达是开放式的提问。

我们在与孩子沟通中,要有一个固定时间,专心聊天。要关掉自己内心的“吐槽弹幕”,好好关注孩子在说什么。

比如在商店看见一个猴子玩具,孩子出声道:“妈妈(爸爸),看猴子。”你瞅了一眼,又贵又丑,“我没钱,不好看,我们不买哦。”其实孩子接下去的:“为什么和动物园里的不一样呢?”被你忽视或者堵了回去。

这时,我们应该先不着急发言,听孩子想说什么,让孩子“多说一点”,然后采用开放式提问,如“你觉得为什么呢?”“你喜欢它吗”,增进孩子的参与度,让孩子发散思维,愿意说出更多他自己的想法,不论对错。

探索与聚焦

我们常常会有感觉,跟孩子聊天,聊着聊着就偏到“外太空”去了,而且孩子还能气得我们不想再聊了,完全不记得是为什么而聊天了。这种是不对的,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主导话题走向,不被思维过于发散的小孩儿带走。

聚焦就是关注一点,探索便是围绕这点,发散可能性。

我们要进行有营养、有逻辑的聊天。孩子思维是跳跃性的,也可能会钻牛角尖,好动的孩子容易被别的吸引。这时便需要父母主导干涉,使他的注意力回到交流主题中。

犹太家庭培养出无数精英的亲子沟通方法,值得学习


支撑与挑战

我们与孩子讨论到激烈之时,便需要各方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复的验证、完善。就如辩论赛的正反方一样,根据对方的辩论,提出自己的新的扩散的支撑点。

在海沃塔中,支撑与挑战都是由父母帮助一起完成的,并不是“甩手掌柜”只负责提出话题或一昧否定,与孩子争吵,而是循循善诱的引导,帮孩子找到理论依据,用提问帮助孩子思考:什么不完善,忽略了什么。

作为父母刚开始使用海沃塔时,不免觉得费心、累。但其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时间长了,便会发现与孩子能聊的东西多了,也形成了这个聊天思维习惯了。

亲子间的沟通不是简单的聊天,懂得聊天的父母才是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好父母”!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