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廣東人心中的“馬爾代夫”,竟然還是美食天堂!

一般意義上的粵西是指湛江、茂名、陽江三市,北部是海拔高達一千多米的雲開大山,南部則是壯闊無垠的南海。粵西可謂廣東民系最複雜的地區,集齊了粵、閩、客三大族群於一身,因此方言眾多,美食也是不盡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廣東人心中的“馬爾代夫”,竟然還是美食天堂!


有自媒體稱,“粵西高鐵開通後,廣東人哪還要出國看海,每站皆是馬爾代夫”。雖然誇張,但在粵西人心目中那就是“馬爾代夫”。陽江、茂名、湛江每一站,都有靠海的地方,這裡的海岸線可不就是心目中的“馬爾代夫”嗎!(只要心中有沙,哪裡都是馬爾代夫!)

廣東人心中的“馬爾代夫”,竟然還是美食天堂!


不僅如此這裡還是“吃貨天堂”。各種海鮮管夠,還新鮮。但別忘了,這個神秘的粵西,還隱藏著很多讓人心心念唸的粵西小吃呢。

01

灰水粽

可能很多人常見的粽子是三角形的,但是粵西的粽子是長條狀的,第一次見的時候感覺非常神奇。在粵西,有人把它叫做“古棕籺”,毫不誇張的說,一條古棕籺就頂三個普通的尖角粽子!吃完1條正餐可以不用吃了! 因為它是用很多糯米、豬肉餡做成的。

廣東人心中的“馬爾代夫”,竟然還是美食天堂!


餡料,切成細長條狀的豬肉,加上芝麻或綠豆粉調味醃製。製作時用勒古葉折成插兜狀,把泡過的糯米放在粽葉插兜中,弄起一條凹坑,再擺放餡料(有的會加一條蔥葉),再把泡過的糯米鋪上壓實,用另幾條粽葉包裹,用水草捆紮,放在煲中蒸煮三到五小時。

這種手藝如今很多粵西地區的大媽還會,估計以後會比較少見到了。

02

艾籺

我們常聽說潮汕的“粿”,其實粵西的“籺”和它差不多。粵西人對籺是很有情懷的!尤其是化州地區。

廣東人心中的“馬爾代夫”,竟然還是美食天堂!


艾籺有甜餡和鹹餡,甜餡主要放了肥肉、白糖、椰絲、花生、芝麻等,而鹹餡則用新鮮蝦仔、新鮮蘿蔔絲、生蔥,或鹹蘿蔔碎加肥肉、芝麻、花生。這種籺的工藝雖繁雜,但口感綿逸,而製作用的田艾,本身就有著可以清除體內雜物、塵埃,去膩化積,養身健體,並有避邪氣、驅寒毒的功效,承載著粵西的傳統習俗,深受粵西人歡迎。

03

薯包籺

薯包籺,又稱姨包籺,從清朝至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為粵西特別是茂名高州地區群眾最喜愛的街頭小吃之一。

廣東人心中的“馬爾代夫”,竟然還是美食天堂!


薯包籺的餡一般有豬肉粒和花生,也可放點蝦米。有蕃薯粉特有的爽脆滑口,加上熱湯浸泡,入口但濃而不膩,特別誘人。

但它的做法有點複雜,單是紅薯粉的過濾和沉澱就要花上幾個小時了。用煮沸的開水與紅薯粉攪拌搓成粉坯,後做成一個個形狀與古中籺差不多的籺,外面包裹上冬葉,再放進蒸壓煲煮熟。

04

簸箕炊

簸箕炊也是廣東省粵西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在茂名地區的電白、高州、化州、以及湛江各區都非常受歡迎!

廣東人心中的“馬爾代夫”,竟然還是美食天堂!


簸箕炊,是在一種類似簸箕的炊具上淋上一層薄薄的米漿,蒸熟,再淋一層,再蒸熟,如此循環做成的,因為“炊”在粵西白話裡有蒸的意思,所以叫“簸箕炊”。

簸箕炊白白厚厚的一塊,但入口細膩、很有彈性,軟滑但不黏牙,有大米的米香和醬汁芝麻油等鮮香,各種味道交融在一起,在口腔裡綻放,讓人難以忘懷!

05

陽江豬碌腸

陽江人的早晨,就是被手裡的"豬腸碌"呼喚起來的;宵夜之餘,深夜那份孤寂也被"豬腸碌"填得滿滿。

廣東人心中的“馬爾代夫”,竟然還是美食天堂!


陽江豬腸碌以整張粉皮作皮,裡面包裹了豆芽,粉皮軟中帶韌,吃的時候撒上一層芝麻和蔥花,也有人喜歡淋上牛腩汁或者燒鵝汁,然後再把緊實的豬腸碌切成小段,配上甜辣醬,口感豐富。

06

撈粉

撈粉在廣東每個地方都會有,信宜也很多,但是茂名的電白撈粉卻以獨特美味,一舉成為了粵西出名的小吃。

撈粉當然是粉皮很重要了,它的粉皮很講究。電白撈粉是人工用石磨磨出米漿的,純手工製作。做出來的撈粉色白、晶瑩,雖不加任何餡,但吃起來細嫩、皮薄,軟滑、味香,不斷碎,但不粘結。撈粉一定要用醬料調味!讓爽滑的米粉更入味。

廣東人心中的“馬爾代夫”,竟然還是美食天堂!


在粵西,除了撈粉,還有腸粉。和華輝拉腸不一樣,他們的腸粉就叫腸粉,是捲起來的,獨創各種餡料,比如放韭菜再撒點芝麻……

這些美味的小吃,你一定要去到粵西才能嚐到原汁原味,很多傳統手藝正在慢慢失傳。這些粵西人習以為常的小吃,是家鄉味道的載體,牽動著每個粵西人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