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修譜前期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Andy31010


您這個修譜,指的可是修家譜,族譜?

因為文革,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國的家譜文化已經被很多人遺棄了。尤其是新興城市,資源城市等,很多都是人口遷徙,還有大學畢業在新的家園安家立業等,忘記,丟棄了家譜,認為這些沒有什麼用。造成了,很多人最多知道自己的父親,祖父,曾祖父。那麼曾祖父的祖父是誰都不記得。有個成語叫 數典忘祖 講的就是這。

首先我們要儘量廣泛蒐集足夠的資料。這要儘量聯繫分佈在各地的本族成員。一般至少要上溯五代。五代是最少。一般族譜記載的第一人,往往是本族已知的往上數的最有成就,地位最高的。比如某王室宗親,某大將軍,某地的地方官等。我們要儘量把可查的幾條枝脈的宗親,主要指男性,他們的來龍去脈儘量搞清。父母是誰,娶的是誰,生的子女都有誰。如果有人取得較大成就,譬如做了官,當了兵,立了功等。亦要寫入。本族因生存等原因外遷的,亦要儘可能知道他們的去向,並記載。最後,本族已故人員,都葬在哪裡,也要寫進來。

本族娶來的女性,如有重大功績,比如生養幾個兒子,全部成才,亦要重點列傳。

本族出生的女性儘量寫清嫁到誰家去了即可,女性嫁出生育的子女,寫入男方家譜。

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誌、族譜)之一,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和作用。 

先輩雲:“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說,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標誌,人區別去禽獸,在於他們對於有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某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讓個家族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管漂泊多遠,總是忘不了自己的家鄉,因為那裡埋葬著他們的祖人。是家族生生不息的一種傳承的文化,精神,祖訓。中華數千年來,人們有著他自己祖宗的事蹟記錄下來傳給後人的習慣,這就是譜,只要有了譜書,凡族人有關的人和重要的事,譜上都有記載。當然我們多記載好事,某人做了見不得人,違反族規家訓比較嚴重,人神公憤的事,也會被開除宗族,不把這人編入家譜。做事 不靠譜,說的就是這。

家譜有一定的編寫體例,主要記述家族的歷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變遷、居地遷徙、婚姻狀況,家族成員在科貢、官封名諡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蹟(包括著述),家族的經濟情況和興衰變化,以及家族的喪葬、祀典、族規家法等,因此,家譜是一種能夠比較真實反映歷史面貌、時代精神、社會風尚的載籍,歷代學者都把譜系之學看作是一門重要的學問,是史學的組成部分。


雅趣邢軍


修譜,是一項系統工程。修好一次族譜,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組織、經費、編輯。修譜的最終成果是編纂出族譜。所以,組織者最關注的莫過於編輯。

首先,成立組織。

組成本家族家譜編纂委員會,人員由各支房負責人組成,制定一個完整的計劃和一個切實可行的工作步驟。成立編輯班子,主編對整譜構思一個整體思路,然後進行分工,大家共同努力編纂好家譜。

其次,廣泛宣傳。

1.起草一份致全體族人一封信,內容有:編修家譜的意義和目的;編修家譜的內容和重點;編修家譜的時間、步驟和方法;對族人的希望和期待。

2.起草一份徵集資料提綱,內容有:

①本家族世系人物資料,家族每個人的譜名、字號、出生年月日時、學歷、職業、職務、職稱、事蹟、婚娶,配偶姓名、岳父名字、屬幾女、生幾男幾女、子女名字、住址。已故的人,卒歿年月日時、享年、葬址。

②世錄、傳記:活人為錄,死人為傳。無論是從政、從軍、從商、從企、從文、從醫以及其他行業,成績突出者,先進、優秀、模範、英雄等稱號獲得者都應以傳或錄入譜。

③本家族的文史資料、如老家譜、碑文、墓誌、牌匾、祖塋、牌坊、人物傳記、家族傳說、老契約書、老房地照、老照片、褒獎證函、以及文物等的原件、影印件。

④族人的書法繪畫、題詞、詩文等資料。

3.印製一份族人登記表,內容包括:譜名、字號、學歷、職業、職務、職稱、事蹟、生庚、婚娶,配偶、子女、住址等。

上述材料,在第一次召開會議時,發給每一戶族人。

第三,收集資料。

按上述要求,各支房派人入戶,宣傳,釋疑。同時,分支房召開族人座談會,個別走訪,進一步加強宣傳、收集資料。

第四,撰寫家譜。

1.整理老譜內容。先確定老譜內容的取捨範圍,再將保留的文章進行整理:繁變簡,加註標點符號,改正錯別字、異體字。

2.各支房整理普查資料。根據徵集的資料和族人登記表,撰寫每一位族人的簡歷和以傳或錄入譜的優秀人物事蹟文稿。

3.根據老譜所載源流,蒐集和參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儘量將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證詳細和清楚,撰寫序言、源流考。

4.編定所有內容,初成譜稿。編排內容大致如下:序言,凡例,歷次修譜序言,歷次修譜人員名單、捐款人名單,姓氏源流,字輩,世系,傳記,文獻資料,後記。

第五,編委審稿。

首先,對全稿逐篇閱讀、研討;其次,進行重點審議、討論。然後,請語文水平較高的人從語言文字等方面進行把關。最後,主編審定、統稿。

第六,付印分發。

定稿後送印刷廠付印。成書後,按支房、按名單分發譜書。譜書發放後,還有些後續工作:如成立家族聯誼會,建立族史館,開展家族聯誼活動等。

盛世修譜,家譜族譜作為與國家史志、地方史志並稱為重要歷史載體,編修的意義極為重大。




陳沐椿風水命理


答:我參加過我們村,林氏宗譜修譜工作,修譜前期主要做好如下幾點準備工作:

(一)成立修譜委員會,書記任修譜委員會主任,委員會里設定主編和副主編兩人,選定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作為修譜委員會顧問,委員會設委員若干名。

(二)主任的主要工作是,號召孝子賢孫捐款售集資金,作修譜的經費,因為,修宗譜是一項功德文化,不能用集體的錢,完全靠孝子賢孫來捐贈的錢,來支撐修譜工作。

(三)主任和主編,要起草修譜章程,宗譜社會調查表,並且要通過修譜,委員會討論後,進行層層宣傳發動工作。

(四)各個修譜委員會委員,要分片劃方,把責任落實到每個人,進行有證有據的社會調查。

(五)在規定的時間裡,把委員們的社會調查,信息表集中收回,交給主編打印成草稿表,再通過修譜委員會討論審核,對討論有異義的信息,再次進行社會調查落實,這樣就形成了,宗譜修善工作中的初稿。

(六)初稿定好後,看看融資捐款工作進展如何,如果是資金沒有問題,你就可以找印刷廠家,進行排版印刷了。

總之,我認為修譜前期要做的準備工作,大體上主要有以上六點。


老頭156934080


古人云:"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意思是說,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標誌,人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於有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庭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個人不管漂泊多遠,總是望不了自己的家鄉,因為那裡埋葬著他們的先祖。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人們有著他自己祖宗的事蹟記錄下來傳給後人的習慣,這就是譜,只要有了譜書,凡與族人有關的人和事,譜上都有記載。

在正式修家譜之前,您應該準備三大工作!

一、綜合範圍:要點是新編還是續修。是宗支家(族)譜,還是宗支內一房或多房家譜。確定始祖。主要內容及輯錄“深度”,可根據本資料所述及能籌集經費綜合考慮。

二、人員範圍:一般老譜入子(含媳)不入女。如今女、女婿均可入譜。稱謂用詞統一,只按輩份、房次順序錄入。但對以下事項應注意:

1.本姓男性配偶,凡1950年前,有幾房配偶凡有生育的均入譜,但原配有無生育均入譜。1950年後結婚離異有生育的應入譜,但註明離異。凡同父異母、同母異父均要註明子女由誰所生。凡此類情況均按順序排列記入。事實婚姻按婚姻關係對待。重婚子女應入譜。

2.婚外本姓子女,是否入譜按當事人意願。

3.本宗支內抱養可稱“過繼”,對“過繼”者,兩房均記,但註明從哪房到哪房,本父母名下為出繼,過繼父母名下為入繼。對“過繼”者的後人世系列入入繼房。從外宗支羅姓或從外姓抱養的稱“抱入”。屬外姓抱入的如當亊人要求,可註明原姓氏。外姓抱入的,如本房要返祖姓的,應同意。從本姓抱入外姓,要返祖羅姓的,表示歡迎,一視同仁入譜。

4.新編譜子女順序排列,最好均按出生時間順序排列。

三、個人信息主要內容:個人信息是編輯“世系”最重要數據,更是傳世的主要內容,所以,從準備階段開始就應十分重視,統籌考慮,個人信息內容是衡量家譜編修深度的重要環節。也是為後人留下尋祖的唯一個人信息。簡、祥差距很大,其輯譜工作量也大不相同。如開始定位不當,中途再全面補充內容,會造成更大工作量。有條件的,宗支人口不多的,個人信息內容儘量全一些,深度細一些。

本人姓名(帶字輩的族名)、常用名、父之第×子(女)、出生時間、出生地、居住地、學歷、職業,已故者亡故原因、時間,安葬地,配偶父母姓名、配偶姓名。從長至幼,逐個記入所生子女名字、性別。其中:出生、亡故時間,要記明年月日時(辰)。出生地、居住地、已故者安葬地,川內、縣內的要記縣名、鎮(鄉)、村、組及小地名,川外的還加省、市名。本人或全家幅照片等。凡出外落業安家後無信息者按出外時知道的情況儘量記載。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先人只能留給後人知識,精神財富,思想財富,留給他們祖宗的品德,兒孫們才有生財之道,才能發跡萬貫,這些都溶聚在我們的譜書之中,只有把這些留給他們,才能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後人。






凝祥聚瑞


我的外公曾經有幸參加過其家族的修譜工作。正式工作開始前宗族的老人會召集大家開個會,與會的一般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宗族輩份較高的人員(這部分人不一定是老人)比較有社會地位的宗族成員,宗族的大學生等等。大家聚在一起尋根問祖議定事項流程,然後選出幾個類似委員會的角色進行監督協調,管理,修譜工作。定下各自的工作以後大家各司其職而後展開工作,修譜期間所產生的經費又宗族成員共同承擔(一般修建祠堂會有餘款)有的之前就有族譜的(外公家便是這種情況)中間斷帶了大家各自發揮自己的能力去探訪然後年輕的大學生執筆,選出來的老人負責監督,審核。外公家族最早追溯到宋代明清時期由福建遷徙至江西新餘。清末民初由於動盪族譜失蹤了,抗日戰爭結束後族譜又失而復得原來是當時的老村長(也叫組長外公家整條村都姓廖)擔心被盜就將先人的祖傳物件藏了起來並且臨終的時候才說出來安排其後代死守秘密等到社會太平了再拿出來,那個年代很多族譜祖傳物件都被當成古董文物搜刮到賣了很多還是家族內部人員監守自盜。所以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擔當。

好在缺的只是民初及抗戰建國初期哪一段,修譜的時候很多人還活著所以族譜還算是較為完善





Dota2米拉娜


修譜包括創譜和續修,二者內容的涵蓋有著很大的不同。

家族原來沒有譜或者有譜而散失者需要創譜。創譜就是修譜的第一次的開始,族內有關的譜諜問題一切都沒有前例可循,只能從頭開始,千頭萬緒,紛繁複雜,修譜前的準備工作大致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項:

一、始祖的確立。

始祖的確立,既定了譜中上溯的時源,也同樣確定了譜諜所覆蓋的範圍,是修譜中至為關鍵的首要。

二、譜中同族的覆蓋範圍。

範圍的大小,決定了修譜工作的份量。一支,數支?一村,數村?範圍越大,工作量越大,所需的人力物力越大,是需要未雨綢繆的。

三、各種原則的制定。

各種原則,統稱凡例,是家譜修制過程中修譜人員所必須遵守的原則和法規。它包括:修譜的目的、範圍、時限、格式、術語、入譜的資格、續修的時限、人物和藝文錄記的標準以及恩榮、節孝和耆壽的標準等。

四、輿論的宣傳和發動。

輿論的宣傳和發動是修譜工作中一項看似軟性卻十分重要的硬性工作。把我們修譜的意義和目的,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在事前廣泛地宣傳下去,達到族眾中的人人皆知,提升了認識,統一了思想,修譜中就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有效地規避一些意外事情的發生。

五、以上四項是修譜前必須充分準備的工作,有的也可在修譜當中逐步的充實和完善。至於譜序、家訓、行輩派字、世系名單的採訪和編輯以及後勤的保障,都是修譜中的正常工作,按部就班的進行即可。

至於家譜的續修,那就相對的容易多了,在不斷充實和完善的基礎上,率由舊章即可。





王兆林0309


修譜是一個蒐集家族信息量比較大的“工程"!人云:"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意思是說,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標誌,人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於有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庭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個人不管漂泊多遠,總是望不了自己的家鄉,因為那裡埋葬著他們的先祖。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人們有著他自己祖宗的事蹟記錄下來傳給後人的習慣,這就是譜,只要有了譜書,凡與族人有關的人和事,譜上都有記載。

在正式修家譜之前,家譜國際研究院知名修譜師就為您講述修譜前的3大準備工作!

確定修譜的範圍和主要內容 一、綜合範圍:要點是新編還是續修。是宗支家(族)譜,還是宗支內一房或多房家譜。確定始祖。主要內容及輯錄“深度”,可根據本資料所述及能籌集經費綜合考慮。

二、人員範圍:一般老譜入子(含媳)不入女。如今女、女婿均可入譜。稱謂用詞統一,只按輩份、房次順序錄入。







傳基文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於族譜的認識早已不只是著眼於宗族尋根這條單一線上了。除了在歷史考古上提供重要史料貢獻以外,在社會人口、社會經濟學及基因與遺傳病學……等等越來越多的現代學科研究領域,也在不斷地被引入。同時,修立宗(家)譜是個相當浩繁、系統的工程,需要相當的時間精力及財力作為支撐來保障其後續工作的開展。本人沒接觸過這方面的工作,不敢裝大,這裡僅就個人認識說幾句:

一、首先你修譜的初衷是什麼?出於人文情懷,還是其他?如果不是出於情懷,我個人以為,大可不必去幹這個活。意義不大,很可能最後出力不討好——包括討自己的好,也就是幹了活而不被自己認可。

二、治史的態度,準備好了沒有?什麼是治史態度?就是治良史,治信史的態度。

三、社會是發展的,人際倫理也是在不斷髮展的。新社會新時代的倫理關係如何去把握,比如:嫡庶、過繼、外姓抱養(抱入、抱出)……這個是很考驗識略的。

不管怎麼說,最後還是要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上:你修譜的目的是什麼?

學識有限,不敢妄說,見笑了!


打雜的老魯


最重要的是發起人要官高位顯、德隆望尊。否則,你為光宗耀祖做了什麼貢獻?

你憑什麼讓別人把資料和錢交給你?你怎麼證明自己不是為了騙人家的錢而打著修譜的旗號集資?

你無權無德又有何臉何資格挑這個頭?


然後是徵求家族的意見,不計名投票。贊成的人如果沒超過2/3,就不要做這事,出力不討好,還沒有任何意義。

其實三代之上最多不過五代,你根本沒見過,甚至連名字都不知道,不如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才是你祖宗希望看到的。


如果上述條件都符合,那就開始公選籌備小組,進行統計、收費、聯繫宗親和印刷廠工作。其它也沒什麼要準備的了


猛哥厲史


1、首先整理好,所需要的材料。

2、再根據人丁傳承輩分名字,象樹支分叉一樣,一代一代按順序排列,再按輩分分戶整理,把戶主和配偶、子女大小輩分一一排列好,如果有單身或已死亡的,只記其名字即可。

3、可以在族譜中,記錄祖輩的遷移情況、為某朝某代做貢獻的人物、祖先的祖墳葬在何地,墳立何向等一一記清楚。

總之,在修譜前,必須準備好所需要整理的資料,越詳細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