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牧野之戰:一天內顛覆一個王朝,周武王是如何做到的?我來侃侃吧


牧野之戰:一天內顛覆一個王朝,周武王是如何做到的?我來侃侃吧


前言:牧野之戰,發生在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以少勝多經典戰役。周武王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攻入商王朝的都城朝歌,顛覆了商王朝的統治。然而,一場如此浩大的戰役,絕非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為了這一天,周部落的好幾代人,費了無數的心血……

一、潛龍勿用:姬昌的喜與憂

(潛龍勿用:龍尚潛在水中,養精蓄銳,暫時不能發揮作用)

這是非常晴朗一天,天上沒有一絲雲彩。

屋外炫目的明亮,讓姬昌所處的房子愈發顯得陰暗,一種泛白的陰暗。

姬昌站起來往門外望了一眼,隨即開始在房子裡踱步思考。昨晚所卜的兩卦,讓他喜憂參半。

為了研究上古流傳下來的《易》,十五年前,他花了很大的精力才找人把朝歌國家圖書館裡的《連山》和《歸藏》復刻了出來。經過在羑里這七年的苦思冥想,他終於悟出了其中的奧秘。

按照自己的方法,他昨天卜的兩卦分別是“小畜”與“損”。

“小畜”,以一陰畜五陽,很好地解釋了自己被囚禁在羑里的原因:實力還不夠。密雲不雨,自我西郊,是要讓我在這裡等待時機。再觀天象,月朗星稀,萬里無雲,非常悶熱,一場大雨很快就會到來。密雲已雨,自己很快就可以出去了。這是喜事。

“損”,上艮下兌,山下有水,土壤流失。暗示自己這次被放出去是有代價的,就是要損失一個親人:損弟益兄、損臣益君、損下益上、損己益人。自己能出去,可以排除“損己益人”,“損臣益君、損下益上”基本上是一件事,目前自己部落裡並沒有多少能人,要減損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兒子,那到底“損”的會是誰呢?是真的要“損弟益兄”嗎?

在這麼多兒子中,自己最喜愛就是姬考、姬發與姬旦。這七年中,只有他們三個每年都來看自己,也只有他們三個,一直不遺餘力地為了自己能早日出去四處斡旋。

這幾天,應該就是他們來看自己的日子。姬昌知道,這次來的兒子中,一定有一個人回不去,他心裡很著急,希望這次來的不是他們三個。這令他憂愁。

姬考,溫文爾雅,為人善良,彈得一手好琴;姬發,為人熱情,非常有活力,很得人喜愛;姬旦,為人忠孝,心思縝密,擅於謀略。這三個兒子任何一個損減了,對周部落都是莫大的損失。

如果一定要在這三個兒子中選一個被“損減”,到底選誰呢?


牧野之戰:一天內顛覆一個王朝,周武王是如何做到的?我來侃侃吧

⬆︎牧野之戰地圖⬆︎


二、見龍在田:為了周部落

(見龍在田:龍已出現在地上,利於出現德高勢隆的大人物)

就在姬昌在屋子裡苦思冥想的時候,姬考三兄弟已經到了羑里。

七年了,他們每年都來看望父親兩次。守衛的士兵很同情姬昌的遭遇,也被他們兄弟三個的孝心所感動,眼看他們三兄弟來了,衛兵點了點頭,示意他們進去。

姬考給衛兵行了一個禮,回頭看了看弟弟姬發,姬發一言不發,把兩條鹿腿幹放到大門後面陰涼處。快步跟上了姬考。衛兵們的伙食很不好,鹿腿幹是他們三兄弟每次必帶的給衛兵們的小禮物。

門外的動靜打斷了姬昌的思考。他在案几前坐好,等著兒子們進來。

兄弟三個剛進中屋,一時不適應屋子裡的昏暗。他們憑感覺徑直向姬昌走過去。

向父親行過禮後,姬考走到姬昌身後,把兩塊擋住窗戶的木板拿開,屋子裡頓時亮堂了許多。

“岐伯曾說過,大陽之時必需開門窗以調和陰陽,否則易傷肝腎。”姬考邊說邊坐回父親跟前。

“父親,我們帶來了好消息。”姬考繼續說道。

姬昌“嗯”了一聲,等著姬考繼續往下說。

姬考接著說:“我們在有莘找了幾個難得一見的美女,在驪戎挑了幾匹毛色鮮紅髮亮、雙眼亮如黃金的寶馬,又金重價購得仁獸騶虞、神馬雞斯,用有熊氏的九駟一起拉到朝歌託費仲、尤渾出面獻給帝辛,他終於答應把你釋放。預備明天郊祀之後就讓我們接你回去。”

要說明的是,紂王釋放西伯姬昌的條件除了所謂美女珠寶外,更重要的還有修建靈臺祭祀商人祖先與割地——史載“西伯出而獻洛西之地”。

姬昌面無表情,招手示意兒子們往前坐一點。

姬發見父親聽到消息後臉色沉重,就問:“父親,你馬上就可以回去跟我們團聚了,為何不開心?”

姬昌正想說什麼,卻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

頃刻間進來一個人,他邊走邊說“姬昌,恭喜你明天就可以回去了。”

姬考三兄弟趕快起來行禮。他們聽聲音就知道,這是費仲來要禮物了。

“天子讓我來給你傳話,他說你今天還是罪人,不便與你相見,讓你明天沐浴更衣好,直接去參加郊祀。另外,讓你派一個兒子,今晚代表你出席群臣宴會。我還要去準備郊祀之事,先走一步”。費仲接過姬考早就準備好的禮物,說完這番話就走了。

姬發首先開口,對姬昌說:“今晚我去吧,大哥跟弟弟留在這裡照顧你。”

“不,還是我去吧,父親需要兩位哥哥的輔助,我還小,不堪大任,就讓我去見天子吧。”姬旦著急地說。

姬考正想說話,姬昌打斷了他。大家知道,天子的飯並不那麼好吃,而姬昌知道,這個去吃飯的兒子一定是有去無回。

三個兒子看著姬昌,誰都不說話。

“伯邑考,你去吧”,姬昌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說:“你是我的長子,按道理該你去,何況你性格比較溫和,不那麼容易觸怒天子。”

三個兒子還想說什麼,姬昌示意他們別說話。他心裡也不願意失去兒子,但現在天子無道,接下來天下將有大亂,伯邑考的性格,在亂世中很難帶領周部落殺出一番天地。未來接自己位置的,最好就是姬發,而伯邑考此次不能回來,姬發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接自己的班了。

為了部落,就只好委屈你了。姬昌心裡暗暗對姬考說。


牧野之戰:一天內顛覆一個王朝,周武王是如何做到的?我來侃侃吧

⬆︎殷商遺址⬆︎


三、終日乾乾:周部落的希望

(終日乾乾:整天自強不息,不敢有絲毫大意)

“姬考,你把㻬琈去給尤渾感謝他;姬發,你現在馬上去郊外祭祀臺找一個叫呂尚的人,告訴他明天祭祀結束將有暴雨,讓他趁雨從祭臺西南邊的河裡逃出朝歌。姬旦,你馬上去安排,讓散宜生明天在朝歌西南的河邊接應呂尚。”

姬昌一口氣說完,揮手示意兒子們可以出去了。當兒子們轉身出去的時候,姬昌定定地望著姬考的背影,多想說“你們回去吧,就讓老父親留在這裡壽終”,但想到部落裡還有那麼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他強忍住了,任淚水無聲地滑落。

為了不讓自己陷入悲傷的漩渦。姬昌在腦海理了理自己的思路。

呂尚,是關鍵人物,必須利用好。

呂,是西域的一個小地方。然而呂尚卻來頭不小。他當年是西域各部落都非常尊崇的一個首領,二十年前在西戎被商大軍伐滅後,先被囚禁在西岐,後作為活祭被送往朝歌。因為他天生背部有瑕疵,不能作為祭品,結果就留在了祭臺做奴隸。

早在呂尚被囚禁於西岐的時候,姬昌就知道他是個有著超凡智慧的人。正是呂尚把古老的《易》帶給了姬昌,並建議姬昌與西戎聯合起來,不要再做商王的傀儡,西岐才有了穩固的基礎。

作為商王朝駐守西大門的周部落,一直以來為了滿足商王朝活祭的需要,常年累月代表商王征伐西戎,將俘虜源源不斷地送往朝歌用於祭祀。為此,西岐一直受到西戎的騷擾。呂尚的話,給姬昌很大的啟發,從那時開始,姬昌逐漸示好於西戎,所需活祭,也由西戎送過來,而不必採用征伐的手段使西戎民不聊生。

正是因為自己與西戎的關係越來越好,結果被人誣陷,致使自己陷於囹圄。

《史記·殷本紀》裡說,姬昌因為九侯、鄂侯被紂王殘忍殺害一事而私下裡為兩人嘆息,這事被崇侯虎知道了,於是他向紂王打了小報告。結果,紂王將姬昌囚禁了起來。

如今馬上就可回去了,必需做好對抗商王的準備。此時,更需要西戎的支持,呂尚可以為自己去遊說西戎各部落。

另外,

一旦對抗商王朝,周部落非常需要呂尚這樣能人。一方面,他的部落已經不存在了,會安心在周部落出力以報部落被滅之仇;一方面,他不是周部落部族之人,無論功績多麼卓勳,都不會對自己兒子未來的首領位置造成威脅。

但呂尚是一個奴隸,必需想辦法,不能讓部落的人不服氣,誰也不願意受一個奴隸管理。

想到這裡,姬昌的眼前再次浮現出自己暢想過無數次的周部落的未來。

通過推演,商王朝氣數已盡,周部落能否崛起,全靠自己,姬昌想到這裡,無奈而堅決地嘆了口氣,拿出了龜甲.....未來,一片光明。

牧野之戰:一天內顛覆一個王朝,周武王是如何做到的?我來侃侃吧

⬆︎牧野之戰情景劇⬆︎


四、或躍在淵:前路再無險阻

(或躍在淵:龍或騰躍而起,或退居深淵,均不會有危害)

商郊祀祭臺。

帝辛依然精神飽滿,氣貫丹田。他如洪鐘之聲,在姬昌耳邊響起:“愛卿今日回西岐,我們在此祭拜神靈,保佑我們商王朝堅如磐石。爾等亦要忠心朝廷,兢兢業業,以保子孫萬世恩澤。”

姬昌敬禮回答:“臣屬必當盡力守衛國疆。”

“為嘉獎愛卿對朝廷的忠心,我特意恩准用愛卿之子姬考作為本次祭祀祭品”,帝辛繼續對姬昌說。

就在姬昌低頭含淚致謝,朝廷眾臣紛紛言不由衷幸災樂禍地祝賀西伯候受此殊榮的同時,祭師將姬考押入,手起刀落......

原來,昨日姬考入宮後,帝辛因妲己聞說姬考擅撫琴,就命姬考現場為宴會助興。哪知年輕英俊的姬考把妲己迷住了,央求帝辛把姬考留下教她彈琴,帝辛對妲己當然是有求必應。當晚,妲己乘帝辛沉醉之際,萬般挑逗姬考,結果姬考不但不為所動,反罵妲己“無恥”。妲己由喜轉怒,待帝辛酒醒後,誣陷姬考調戲自己,帝辛於是答應妲己將姬考用來祭祀,並剁成肉醬分食於大臣。

姬昌喝著伯邑考的肉醬,心裡的仇恨無限脹大。但他壓住了悲傷,因為他還有更大的事情要做。

儀式已畢,帝辛宣佈,封姬昌為西伯候,並賜給弓矢斧鉞,代理天子征伐四方。

史載紂王還特意把崇侯虎拋出來當作替罪羊,明確對姬昌說:“譖西伯者,崇侯虎也。”

突然間,烏雲大作,驟風暴雨頃刻而至。

姬昌趁機拜謝帝辛,帶著一眾人等,直出朝歌。

往西,就是回家的路。姬昌仰頭大哭,任雨水沖刷自己的臉龐。他知道,這次出去,自己將再無阻礙。


牧野之戰:一天內顛覆一個王朝,周武王是如何做到的?我來侃侃吧

⬆︎牧野之戰場景畫⬆︎


五、飛龍在天:牧野之戰前奏

(飛龍在天:龍飛上了高空,德高勢隆的大人物必將有作為)

姬昌回到西岐,推演自己命將不久。馬不停蹄地為對抗商王朝而做準備。

在渭水之濱安頓好呂尚後,馬上派他秘密到周邊的部落進行遊說,讓他們加入到反商大業中來。同時,對不肯接受的部落,派兒子姬旦出兵剿滅。

在安排好一切之後,他開始佈置另一件事情:讓呂尚名正言順進入周部落管理層。

在某次打獵之前,他照例當著大夥的面進行占卜,結果卜辭是:“非龍非彲,非熊非羆,非虎非貔,所獲霸王之輔。”

打獵,是部落貴族的一項重要活動,目的是為了增進部落首領與部落各部之間的親密關係。

結果大夥在渭水的北面遇到一個老頭子在河岸上坐著釣魚。大隊人馬經過,他一動不動。大夥有點驚訝,駐足一看,這老頭子的魚線不但沒有垂到水下去,而且還沒有魚鉤。大夥就問他在釣什麼魚?

老頭子回答說:願者上鉤。

大夥更好奇了,坐下來跟他交談,結果被他的智慧打動了,紛紛請求他到周部落去。

於是,姬昌親自出面駕駛車子,把他請回了西岐。

呂尚就這樣開始了輔助周部落的職業生涯

不久,姬昌利用商王朝賦予的權利,西進滅了密須,北上滅了犬戎。並把周部落的都邑從西岐遷到了“程”這個地方。

第二年,姬昌派呂尚與姬旦,攻克黎、邗兩國。這兩個小國在山西高地,可俯瞰商朝京畿平原,屬於商王朝的田獵範圍,已經非常接近朝歌了。

在肅清周邊小國後,姬昌親率大軍攻克了“崇”這個地方。這是崇虎候的地盤,是膏腴之地。拿下崇地之後,不但掃清了周部落東進的道路,還大大增強了周部落的經濟實力。

這一年,姬昌再次遷移都邑,從程遷到了豐邑。

不久(前1056年),姬昌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享年九十七歲。

姬發即位,史稱周武王。

姬發即位後,在豐水東岸營建鎬京,等待滅商時機。


牧野之戰:一天內顛覆一個王朝,周武王是如何做到的?我來侃侃吧

⬆︎鎬京⬆︎


六、亢龍有悔:牧野之戰一日滅商

(亢龍有悔: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了盡頭,必將滅亡)

公元前1045年秋,黃河北岸的孟津,特別熱鬧。

由呂尚率領的5萬周部落精兵,在就駐紮在這裡,做前期的準備。

這一年,離姬昌去世已經11年了。這11年裡,姬發從來沒有忘記父親對自己的期望。是時候準備跟商王朝決戰了。此時,適逢東夷叛亂,商王朝主力部隊在聞太師的率領下,已全部開赴東部平叛。

姬發決定要把所有參與反商大業的人聚集在一起,舉行一場盛大的閱兵,然後進軍朝歌。

陣前動員,是一門技術活。如何讓這些蠻夷能信服周部落就是上天派來替代商王朝的,並且願意毫不畏懼奮勇向前作戰,姬發還是動了些心思。

就在姬發乘船渡河的時候,有一條白色的魚躍入船中。姬發於是用這條魚舉行祭祀:魚屬介鱗類,預示著我們必須以武力去征討;而白色是殷商的崇拜色,白魚入舟就是殷商歸周的意思。

眾諸侯紛紛跪下,感謝神靈賜予他們這次機會。

等姬發過河後不久,突然有一團紅豔豔的火球從天而降,落在姬發的屋子頂上,變成了一隻赤紅的大鳥,叫聲和悅。姬發馬上占卜,神靈的啟示是:紅色是周部落的顏色,鳥代表孝,預示著姬發將完成父親的大業,赤鳥非常喜悅。

神靈再一次的預示,讓各路諸侯更相信周部落是上天選中滅商的首領,深信滅商大業指日可待。他們群情激昂,恨不得馬上就出發。

眼看所有人的情緒都調動了起來,姬發歷數帝辛的昏庸無道、殘害人民的罪狀,鼓勵大家同心協力討伐帝辛。

打進朝歌、打進朝歌......

在一片片歡呼聲中姬發舞動了手中的紅旗,上面畫著的大鳥,展翅高飛。

公元前1046年,姬發親率兵車300乘、虎賁3000人以及甲士4.5萬人,匯合了庸、盧、彭、濮、羌、蜀、髳、微等小國部隊,向東挺進。

一月二十八日,從汜地渡過黃河進入中原,北上百泉,在向東抵達朝歌近郊的牧野。

二月四日,周部落聯軍安營紮寨完畢。

二月五日,周軍莊嚴誓師。姬發再一次義正詞嚴地聲討商王聽信讒言誅殺朝廷重臣、寵信妲己、不理朝政等累累罪行。聯軍深受激勵,鬥志昂揚,誓言在戰爭中赴湯蹈火,絕不退縮。姬發又宣讀了紀律條文並佈置了作戰陣形,要求各部族聽令行事。

這邊周聯軍鬥志昂揚,那邊商王朝驚恐萬分。商王大罵群臣尸位素餐,辦事不力。遠在山東平叛東夷的聞太師帶領的商王朝主力部隊,這時已無法趕回朝歌應戰。無奈之下帝辛只得徵兵,組織抵禦,同時把大批奴隸臨時武裝起來,與朝歌守軍整編成一支70萬人的臨時部隊,由自己親自統率,開赴牧野應戰。

商軍陣勢剛擺好,姬發就對商軍發起總攻。

他命令呂尚率2萬精銳突擊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正面突襲商軍。商軍還未部署周密,就被周軍衝擊,陣腳頓時大亂。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之前從未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戰鬥意志和紀律性都很差,再加上內心僧恨朝廷從前對他們的虐待,並不樂意為之拼命。面對訓兵有素的周精兵疾攻,根本就難以抵擋,遂紛紛掉轉戈矛攻向商正規軍。帝辛儘管體魄健碩,能以一當十,無奈己軍起義反戈,又收不住陣腳,只能盡力招架。

呂尚見狀即調驍將南宮适、洪錦各統5000人馬從左右兩面夾擊商軍。商軍哪能經得住這兩支生力軍的猛攻,終於開始潰退。帝辛知大勢已去,拼命向東殺開一條血路逃回朝歌,商軍70萬部隊瞬時土崩瓦解。

姬發下令乘勝攻打朝歌,親領300乘兵車以及1.5萬精銳加入總攻。周軍將士個個奮不顧身,猛衝商軍。商軍節節敗退,遁入京畿。雙方展開了慘烈的巷戰,以至於鮮血匯流成河,連戰鬥用的木棒都漂了起來。

帝辛看到大勢已去,於當夜躲進鹿臺,燒了一把火,跳到火堆裡自焚了。武王率大軍進入朝歌,百姓們列隊歡迎仁義之師。姬發用黃鉞斬下了帝辛的頭顱,懸掛在大白旗上,告慰在父兄的在天之靈。

次日(前1046年2月6日),姬發在商王朝的宮殿舉行了隆重的革殷受命儀式,正式宣告商王朝的滅亡。取而代之的是周王朝。

從湯到封,商王朝歷17代30王(不包括湯長子太丁),一夜之間告亡。


牧野之戰:一天內顛覆一個王朝,周武王是如何做到的?我來侃侃吧

⬆︎古代戰爭場景⬆︎


戰爭分析

牧野之戰的經典之處,並不完全在於它是一場兵力數量上非常懸殊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而在於這場戰役堪稱完美戰役的典範:一場戰爭所需的所有要素都利用和發揮得那麼的完美!

首先,周部落在經過多年的鋪墊,將這場決戰在還沒有發生之前,就定義為了“義戰”,也就是為了拯救亂世、誅伐暴虐而發動的戰爭。這樣的戰爭,人民不但不會抱怨,反而會視此事為己事,傾全力力去支持。

周部落自己本來就是商王朝暴虐的工具,但周文王姬昌能把周部落的罪孽洗白,並且爭取到了周邊小部落的支持,是牧野之戰能發動的前提。這是一種大智慧。

這就是自我營造有利“天時”。

其次,就是地理上的準備。

為了能在有機會的時候東進,周部落不斷將都邑東遷,周文王將部落重心從西岐遷到程,再從程遷到豐邑,最後周武王再從豐邑遷到鎬京。這一切,看起來都是為了替商王朝肅清叛亂所需。

每遷移一次部落重心,就相當於將戰爭前線往前推移,這不但讓自己後方有更多的空間發展經濟,同時又壓縮了商王朝的生存空間。最後戰爭爆發時,商王朝連個迴旋的餘地都沒有,京畿直接就暴露在周部落大軍面前。

再次,就是廣用人。

周文王從商王朝的亂政中汲取經驗教訓,建立了一套卿士制度,健全了政府機構,積極選賢任能。棄商而去的辛甲、小部落的首領散宜生、鬻子、閎夭、太顛等都是被周文王的人格所吸引過來的。

除了吸引過來的,周文王發現人才,還親自去請,比如姜子牙(呂尚)。雖然說這應該是排練好了的,但卻讓天下人知道,周文王是求賢若渴的。姜子牙這個軍事人才,讓周部落如虎添翼。

另外一些人,雖然不能歸順於周,但也要為周所用。這部分人,靠的就是金錢。每一個帝王身邊的寵臣都不失貪財忘國之輩,費仲、尤渾就是這樣的人。周部落一次次的異動,無不是依靠這兩位奸臣在帝辛面前“美言”,才沒有引起帝辛的警覺。而商王朝的動向,也通過他們源源不斷地流向周部落,讓周武王能把握戰爭的機會。世界上任何一場大戰,情報都是致勝的關鍵。

然後,就是用間。

《孫子兵法》說:“

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意思就是要打好仗,對方里面要有自己人。

商王朝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覷,周武王很清楚。所以,戰爭的分寸必需把握得很好。

發動戰爭的時機,選擇在聞太師東征,商王朝主力大軍不在朝歌之際是最恰當不過的。這樣的機會稍縱即逝。

把握戰爭過程的態勢,則依靠呂尚在朝歌裡的奴隸朋友。預測出帝辛將驅趕奴隸作戰,事前做好策反,讓奴隸們陣前倒戈。這些都是牧野之戰最後能打贏的關鍵因素。

最後,是陣前動員以及戰場戰術的使用。

利用占卜,讓全員深信這場戰爭是神靈許諾必勝的戰爭,讓將士們奮勇殺敵,這種手段。這項工作,周武王可是做到了極致。

而姜子牙採用兩面包抄的戰術,將商王朝正規軍壓縮在一起。前有幾十萬倒戈的奴隸,兩邊有周部落精銳的正規軍,根本沒有辦法實施有效的反攻,商王朝的正規軍根本無法展開有效的反擊,也沒有辦法完全脫離戰場獨自逃回京畿。結果是打不能打,跑不能跑,帶著敵人一起回了家。


牧野之戰:一天內顛覆一個王朝,周武王是如何做到的?我來侃侃吧

⬆︎仿古建築⬆︎


後記

牧野之戰可以說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完美的戰役之一,是後世作戰的楷模。

戰爭,分為“義”戰(拯救亂世、誅伐暴虐)、“應”戰(敵軍侵犯,不得已抗爭)、“忿”戰(因憤怒而發動的戰爭)、“貪”戰(貪圖他國土地財務去掠奪)和“驕”戰(依仗國大人多,向敵人顯示威風)。能調動天下人的是“義”戰,一定能戰勝敵人的是“應”戰。而其它三類戰爭,註定失敗。

如今世界風雲變幻,看似和平的局勢其實暗潮洶湧,我們是愛好和平的民族,絕對不會去挑起戰爭。但我們並不是害怕戰爭的民族,因為中國這片土地在歷史上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戰爭,中國的戰爭智慧可以讓我們抵抗一切來犯之敵!

愛好和平,但不忘戰爭!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本文參考書目:《西周》《中國通史》《史記》《孫子兵法》《中華上下五千年》《易經》

感謝朋友閱讀!


牧野之戰:一天內顛覆一個王朝,周武王是如何做到的?我來侃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