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豆瓣上忽然殺出一匹評分高達9.2的人文紀錄片黑馬——《人生第一次》

應徵入伍有多堅定?

分娩鎮痛到底有多痛?

殘障人士的生活有多困難?

離開父母去幼兒園有多焦躁?

決心跟一個人共度餘生有多思慮?

沒有父母陪在身邊成長的童年有多孤獨?

這些問題和故事在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當中,都有收錄,用普通人的視角給觀眾帶來治癒,感動和勇氣。共12集,已經播出到第6集,期待之後的6集,帶給我更多的思考。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一、勇氣是什麼?

《人生第一次》的簡介中寫——洞察人間凡事,體味人生百態。旨在通過蹲守拍攝,觀察不同人群在人生重要節點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學、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進軍營,許多“第一次”串聯起我們人生的重要節點,“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在人間凡事和人生百態中,不知道其他觀眾看完什麼感受,我看完最大的感受是:勇氣貫穿著人生中大大小小的第一次。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從影片當中看,勇氣是順產時候咬牙堅持,是為了新生命付出的血與肉。是送你去幼兒園時候不哭,大步的往裡面走。是父母不在身邊時候,我們悄無聲息的長大。是離開家鄉,嚴苛訓練,保家衛國時候的堅定。是身殘志堅,自己努力賺錢,促進殘健社會和諧發展。是把手交給另外一個人,成為終身伴侶,患難與共。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第一集的“出生”有猜到會拍攝醫院的產科,第二集的“上學”,第四集的“當兵”,第六集的“結婚”也都完全點題,但第三集的“長大

”拍攝了雲南偏遠地區的孩子學習詩歌,讓人有些費解

看過兩遍之後,忽地明白所謂的“長大”。大城市或小城鎮中孩子的長大或許都是一套模式,而偏遠山區的孩子不同,他們的父母大多外出務工,他們年少便懂事,性格內斂不愛說話,不用像大城市孩子那樣被各種補習班和藝術課填滿生活,反而因為沒有通車,週末回家要走很遠的山路,從物質上來看,他們在起跑線上輸給很多孩子。

但精神上,他們並沒有輸。詩歌,便是他們精神的承載與成長。那些沒有父母陪伴的敏感,那些沒有與人訴說的情感,全部都可以寫進詩歌當中。小女孩把寫的第一首詩讀給在廣東的母親,並約定每週寫一首讀給她,她想要跟母親說很多的話,但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就都藏在了詩中,那是她情感表達的密碼。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高考試卷上有一句“文體不限,詩歌除外”,就決定了詩歌不會給分數帶來任何變化,但他們終有一日會走出大山,在陌生的城市中會不安惶恐,會遇見很多困難,但童年時種在心裡的詩歌會給他們心靈上的力量,即勇氣。詩歌把含蓄的文字變成孩子心中的光,照亮人生的道路,贈與他們成長的勇氣。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片子當中有這麼一句話:學了詩歌的孩子,不會去砸玻璃。也許是因為內心有了力量,所以不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二、曾經的勇氣,如今的使命

第五集的“上班”選擇的人群也有些不同——殘障人士,負責配音的韓童生老師說景別在胸以上,看著與我們正常人沒有什麼不同,但拉到遠景來看卻有些悲傷。

“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想要有尊嚴的活著。”

這世上的感同身受都是安慰的話語,沒有一個人真的能瞭解你的內心世界。一個人出生就看不到光明,跟看了十幾年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相比,也許後者更痛苦,因為擁有過又失去

“上班”這集中的王燕釗,高考前突然遭遇車禍,醒來,半身癱瘓,高考結束。也許他曾在教室打鬧,也許他原可以在大學的籃球場上跳躍,但現在連走路都成了奢望。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想我熬不過心理上的轉變。

就像影片最後有個姑娘,說她也曾想離開這個世界,一了了之。但後來通過手機發現,殘疾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闖,交友獨立。一輩子很長,她要為自己活。

他們身上的勇氣跟我們的勇氣還不太一樣,他們已經被逼到絕境,沒有勇氣做出一個選擇就沒有未來的路。他們的勇氣,更讓人敬佩。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看第一集“出生”,總想到一句話——沒生過人,談什麼人生。當然,選擇不生孩子也是一種別樣的人生。只是那些聽過很多故事,讀過很多文章,看過別人生產會要半條命的母親,最後還是決心要孕育一個小生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格外偉大。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十月懷胎生孩子是身體上的痛,呱呱落地之後帶孩子則是心理上的痛。孩子一日一日的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跟母親頂嘴,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與母親叛逆,他要自己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而母親要鼓足勇氣放手,讓他們去闖蕩。因為她的使命不僅僅是護著孩子一世安康,更多的是教他成為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朋友是產科的護士,

產科是醫生對家屬說“恭喜”最多的地方,但她上夜班熬通宵的時候發消息問我:“當初哪來的勇氣選了這麼磨人的專業?你們熬夜追劇,我熬夜照顧小孩。”,她思考自己當護士的意義是什麼,白天和黑夜都在忙碌,日復一日的面對產婦,工資待遇比不上醫生,跳槽都沒地方跳。

但某天深夜,她哄著啼哭的嬰兒入睡,看著她嬌嬌軟軟的面龐,驀地有些明白自己身為產科護士的意義了。不就是給肉體崩潰的孕婦帶去心靈的安慰,不就是見證這些小生命的降臨,不就是守護他們的夢,幫他們驅趕不安的怪獸嗎?

也許每個人感受到的意義都不同,但她找到自己做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做的就不僅僅是工作了,像是帶著使命為產婦和嬰兒保駕護航。

與產科護士不同,幼兒園的老師要面對的是成群結隊的哭包。第二集“上學”看到剛剛進幼兒園的小孩,集體上演媽媽不要離開我的催淚大戲。雖然知道不應該,但看到小朋友哭出鼻涕泡還是有些想笑。這樣的事情,幾乎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也許那時候比她們哭的還慘。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就是克服離開父母的焦慮。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什麼是勇敢?什麼是堅強?應該就是他們坐在小板凳上,一邊哭喊著想媽媽,一邊拿著勺子自己吃飯吧。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他們還小,可以盡情發洩自己的情緒。但照顧他們的幼師則不同,也許當初選擇幼教專業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當她真的成為一個專業的幼師,就要肩負起她的責任。看到她們中午要一邊哄著孩子睡覺,一邊抽空往嘴裡塞一口飯,不知道她們有沒有想過退縮,畢竟這世上的行業千千萬萬。

問一個當了幾年幼師的姐姐,她中途有沒有想過轉行?

她說有,最開始做幼師一個孩子哭,會引起連鎖反應,此起彼伏。一個班二十多個小朋友,感覺每天都待在一個立體環繞無限循環播放哭聲的房間,很頭疼。懷疑過自己到底適不適合當幼師。

但當家長給她發消息說自己孩子回家以後懂事了很多,謝謝她幫忙管教的時候;當看著她們一天一天長大,寒假開學會跑到她身邊說自己長高,是大孩子了,很快就能上一年級的時候,她有些不捨。

有句話叫三歲看終生,送到幼兒園的孩子都已經三歲了,但她們手把手的教她們懂禮貌,給一個個小點點們樹立價值觀,期望這些祖國的花朵有一日成為棟樑。

也許徘徊過,但使命讓她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三、怎麼獲得勇氣?

在成年人的世界當中,工作、通勤、加班很多事情佔據著生活的時間,身邊大都是牽扯利益的同事,兒時一同長大的朋友分散在各個城市,焦慮和忙碌時刻充盈。影片中孩子們交朋友都很簡單——我覺得我很善良,我覺得你也很善良,我能和你作朋友嗎?

他們便成了朋友。這讓我不禁想到成年人的走出舒適圈,當然我們不會像孩子那樣簡單,在複雜的社會中面對問題和新事物,總要思考時間成本以及精力輸出,使人經常猶豫不決。當我需要做出選擇,走出舒適圈時,通常用下面三種方法獲得勇氣,寫以共勉。

1、用“三秒法則”勇敢的踏出第一步。

三秒法則是指在搭訕美女時不能猶豫,必須要在三秒內做出行動,哪怕你只是上前去打一聲招呼,說一句我想認識你,都比猶豫不前要好。猶豫的時間越長,越可能產生接近焦慮,搭訕的成功率就越低。

這世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絕境,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退無可退,但在你有退路的時候,你依然向前拼搏努力,一鼓作氣,才是勇氣所在。

三秒法則是給我們自己一個心理暗示,不要猶豫,三秒內要麼做,要麼不做。就像是拋擲硬幣,如果時A面,就做出哪個選擇,如果是B面,就選另外一個。其實在硬幣剛剛拋起的時候,人心就已經走了選擇。

萬事開頭難,把這個法則用在平常的為人處世上,你做完很多事情會發現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2、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多沉澱多思考。

這裡說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並不是非要你找點什麼事情走進一個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而是在你需要走進一個陌生領域時候,不要那麼猶豫,不要害怕失敗,不要那麼的完美主義。

踏進一個陌生的圈子沒有什麼不好,我們只有這一輩子,即使失敗也是進步。每一次的失敗都是經驗,進步會一點一滴的彙集,而不是一次性吃成胖子,每一次的勇氣都會自我改變內在。

人生閱歷決定個體眼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許不會讓你變成億萬富翁,但經歷過後的思考使人沉澱,你看待事物的深度終歸不一樣。

3、習慣的力量。

紀錄片中有個男孩說他以後想要成為大海一樣的爸爸,有時對兒女吹一陣颱風,有時對兒女風平浪靜,告訴孩子人生並不都是風平浪靜的。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在我們跌跌撞撞長大的歲月時光中,確實會遇見波濤洶湧的困難,但更多是細水長流的生活。細水長流的生活中泛起一個一個的漣漪,是我們面對很多事情的第一次。

比如很多學生第一次國旗下演講,要看著下面幾百個學生朗誦,拿著話筒的手不免有些顫抖。但總有那麼一位學生不管是跟老師說話,還是主持大型校慶活動,總是遊刃有餘。那是因為她從小的鍛鍊,也許她從小學就經歷了第一次國旗下演講,也許她總是外出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從最開始的緊張到現在已經習慣了。

人類是一種適應能力很強的生物,對任何事情勤加練習,最後都可以熟能生巧。你不必一直走出舒適圈,但在自己舒適圈中做一些有難度的事情也是需要勇氣的。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這樣從一個舒適圈跳到另一個圈子會更輕鬆,甚至看起來毫不費力。

從十月懷胎出生,到蹣跚學步,牙牙學語,再到走進教室,徵兵入伍,走進社會,戀愛生子,成家立業,滿頭白髮,最終與這個世界告別,我們都在經歷著大大小小的第一次,願充滿勇氣,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今日積攢的勇氣,來日都是人生的魄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