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現在的攝影設備和技術這麼好,為什麼畫家不失業?

mouldlion


本來攝影和繪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雖然有著諸多相通之處,卻各有其藝術魅力。不過,攝影和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飛速發展,的確對寫實風格的繪畫領域造成了很大沖擊,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用筆畫畫的方式早該淘汰了?

相比源遠流長的繪畫藝術,誕生至今不到兩百年曆史的攝影藝術無疑是地地道道的“晚輩”。何況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攝影不過是一門技術,主要用來輔助一些畫家的繪畫創作,後來才逐漸融入了很多藝術元素,並且有了很多獨特的藝術表現力,成為了與繪畫並稱為“姊妹藝術”的攝影藝術。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晚輩”,卻有著飛速發展的科技做後盾,在傳統的手繪繪畫方式面前,優勢越發明顯。事實上,現在的攝影只要通過一些後期圖像處理,便可以輕鬆便顯出各種繪畫風格的效果,不過不是仔細分辨原作,達到了幾可亂真的地步。面對這樣的情況,寫實風格的繪畫藝術面臨著被淘汰的可能也並非危言聳聽。


包括陳丹青等知名畫家都曾明確表示過類似的觀點,他們認為在數字圖像技術的衝擊下,用筆畫畫的方式早該淘汰了。就連中央美院的老院長、中國寫實油畫的代表人物之一靳尚誼先生也持相同的態度,他認為油畫作為一個畫種,已經到了被淘汰的邊緣。不過靳尚誼先生覺得國畫的傳統底蘊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力是很難被替代的,因此建議年輕人和繪畫愛好者多去學習國畫。

既然如此,畫家們為什麼還不失業呢?

必須承認,大眾對於傳統繪畫形式的情節很難在短時間內被照片所取代。正如一些手工製作的藝術品其價值要遠遠高於流水線上下來的同類產品一樣,手繪方式的繪畫作品還是有不少很難被完全取代的藝術表現力的。


四川美院副院長龐茂琨先生就堅持認為:“手繪”創作有其獨特性,不論是電腦創作的動漫,還是影像作品,它們與繪畫有著不同的審美需求,觸動人的方式也完全不同。

應該說龐茂琨先生的觀點還是很有代表性的,至少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何在攝影技術的強大沖擊下,傳統繪畫方式還能尋找到生存空間的原因。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恰好我先學繪畫後學攝影,看到這個問題就不請自來通俗的說幾句。

相同點:

都運用光影,構圖,色彩三元素,都屬於造型藝術,都是自己對現實的認知的反饋。

不同點:

攝影作品可以真實細緻的還原畫面,高效快速完成,還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超乎想象的二次創作,複製很方便。

繪畫作品能夠更加主觀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創作空間更大,表達意願不受具體物質的限制

沒有哪一種更好的說法,二者不矛盾,也不會取代彼此,只是看受眾的個人喜好而已。繪畫作品創作的過程漫長,侵入作者長時間的專注,攝影作品記錄瞬息萬變的現實,二者都需要投入最長情的專注。









Art在路上


一個是影像技術一個是印象手繪兩種藝術表達方式。

繪畫始於遠古已記載千年歷史遺蹟。人類隨著文明發展、科技影像技術的進步,攝影技術才誕生。

攝影與繪畫,就成為了一次技術與藝術的碰撞, 二者相互影響, 相互促進。早期的繪畫大多依靠藝術家的寫生經驗進行創作, 受大自然自身條件的限制。攝影與繪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最初的攝影作品是以繪畫語言為參照, 在定格場景與人物組合時脫離不開繪畫的視覺經驗, 從構圖和用光是以繪畫的視角觀察對象。同時, 攝影的出現改變了畫家的繪畫途徑, 並給畫家帶來新的視野去觀察世界, 為創作藝術作品提供了借鑑意義。

一、前言

攝影技術誕生之初, 繪畫已發展成熟。攝影不斷從繪畫藝術中汲取營養的同時, 繪畫創作也從攝影技術得到不少啟示。

二、攝影術與繪畫的發展歷程

(一) 攝影術的誕生

早期, 在中國古書中就有記載, 中國哲學家墨子觀察到小孔成像的現象, 這在他的著作《墨子·經下》中有記載, 為攝影的發明奠定了理論基礎。

到了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 歐洲出現了供繪畫用的“成像暗箱”, 也是繪畫和圖像開始接觸, 真正交集比較深的是1825年尼埃普斯用曬相法在塗有瀝青的石板上製作了《牽馬少年》照片。

(二) 攝影與繪畫的相互融合

據史書中記載, 最早在文字發明以前, 遠古社會人類在洞穴石壁上刻畫各種動物圖形, 如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和肖維特洞穴壁畫, 畫中的物體是以幾根簡單的線條有意識的“創作”出來, 這種簡單的線條構成了有象徵意義的符號, 符號的出現在眾多學科都有重要的意義, 其中在語言、數學、記憶中也許這是當時人類用於計數、記憶的標誌, 裡面包含了更深層次的複雜信息。這是人類最早的抽象畫作。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 繪畫的表達慢慢變成一種模仿。為了力圖模仿的更真實, 畫家會利用一些黑科技幫助他完成畫作。我們從維米爾《倒牛奶的女僕》觀察, 畫面人物非常生動真實, 若仔細觀察有些是肉眼無法看到的, 比如裝麵包的籃子利用的就是攝影相機的對焦效果。最突出的是邊緣性的處理, 人的眼睛盯著物體的邊緣看時是虛的, 而這幅畫的邊緣都被虛化了, 這就說明這幅畫運用了透鏡成像的原理。而成像技術的進步也造就了畫家越畫越像。

達·芬奇說:“鏡子是畫家的老師”, 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三維的、立體的, 若要把一個立體的東西畫下來是非常困難的, 而照相機記錄下來的物體是平面的, 通過相機的截面再把物體以描繪下來就簡單多了。除了攝影技術再加上當時一系列的幾何基礎和光學理論, 依靠這些技術就能畫出非常逼真的作品。西方的藝術就是建立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描繪真實世界。

三、攝影與繪畫的相同與區別

(一) 攝影與繪畫的相同

攝影和繪畫,兩者同屬於視覺藝術, 運用構圖、空間、色彩關係來記錄對客觀物體的感受。同屬於美學範圍, 都能提高各自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作為平面藝術創作, 攝影和繪畫有相似的構成要素和評判標準, 按照美的視覺效果, 以理性和邏輯性的手法進行編排和組合的一種方法。都是在二維空間中如何創造形象, 如何運用構成的形式美法則組織形象與形象之間的關係, 創造出具有強烈形式美感的形象。即色彩構成、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把這三種構成運動得當, 作品就會變得無可挑剔。但如果只是機械的把這三個構成進行疊加, 卻會使得藝術作品缺乏思想內涵和趣味性。

在攝影創作時, 攝影師面對具體的對象, 且對象通常都稍縱即逝。因此, 攝影作品呈現的狀態往往會流於刻板和簡單。基於此, 優秀的攝影作品在構成要素中, 除了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外, 思維構成至關重要。

不過在某些程度上, 兩者都屬於平面藝術, 之間自然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但是, 米勒曾說“照片只能幫助藝術家認識自然, 但不能代替對自然的觀察”。馬蒂斯認為“準確不等於真實”。總之, 攝影和繪畫兩者不能混淆。

(二) 攝影與繪畫的區別

攝影技術普及之初, 對繪畫的影響舉足輕重, 多數藝術家越來越離不開對照片的依賴, 但我在創作中發現照著照片畫出來的作品略顯呆板, 因為不能像用眼睛那樣感知到現實中物體的體積, 以及物體形態中的運動和力量感。

學習繪畫之初, 最先接觸繪畫訓練便是寫生, 由簡單的幾何形體到複雜的靜物或人頭, 一個優秀的老師不會讓自己的學生從“畫照片”開始進行美術學習。寫生教會我們怎樣用藝術家的眼睛去觀察世界。

然而, 攝影和繪畫最大的不同, 便是觀察方法的不同。當照相機記錄下某個場景時, 畫面是幾何的, 平面的, 我們是通過畫面所傳達的我們所熟知的透視關係來獲得空間的, 然而在繪畫視覺中我們觀察時:“我們看到一個運動的物體時, 它在我的視野裡顯得相當大, 因為它會吸引我的關注點。但是某一刻, 如果我的目光慢慢移動, 看向另一邊, 那麼你的臉就會變小”欣賞畢加索這副《法爾內塞公牛》時, 注意到畫中人物運動的手比靜止的那隻手顯得要大一些。再者畢這副《芭蕾舞》作品, 演員的雙手錶現的巨大, 舞者們輕盈的體態顯得極為優雅。他知道當舞者們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運動時, 你會注意到手。因此, 在你看來, 手會大一些這就是繪畫關係。

所以, 攝影是對現實世界的客觀反映, 相對比較公正, 而無法記錄生理感覺上的東西, 繪畫就能做到, 所記錄的事情也就更加感性化, 這種感性與畫家本人是分不開的, 比如:我們看到一個披星戴月地環衛工人, 於是拿起手機把這感人的一瞬間記錄下來, 你會發現, 照片中有一些場景影響你的視點, 他不在是畫面的中心。假如我們用繪畫的方式完成你所見到的場景, 先構完圖之後, 取一些能感染你的部分重點刻畫, 與觀眾產生一些共鳴, 畫中有了一些節奏感, 增加它的趣味性。從這種角度上講, 照片是記錄所有出現在畫面中的元素, 而繪畫更像一種選擇性表達。繪畫, 只是重視你想要表達的, 其他的一切不過是為了主題而襯托用的。

(劉超/四大金剛/臂擱)

四、攝影照片對繪畫的影響

如今網絡技術的發達, 畫家為作品獲取圖片和影像變得十分便捷, 照片成為自己創作的一種工具是十分常見的現象。然而照片對於寫實油畫家猶如一把雙刃劍, 它能協助畫家進行高難度、高水平的創作, 同時也影響著畫家對於畫面的處理缺少藝術感染力。因此, 如何使用照片是畫家在創作中面臨的問題。高科技不斷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藝術家從最初的藉助照片到慢慢的依賴照片, 照片出現之前, 初學者訓練速寫能力, 只能通過記憶和對物體的解剖理解進行創作, 迅速的抓住物體的形狀和動態, 而今的速寫課不再是受條件的限制, 課堂上寫生課變成了畫照片, 學生不再是一鼓作氣的寫生物體, 而是慢慢描摹畫面, 這樣失去了速寫的特點, 甚至有些畫家直接照搬照片的內容到畫面上, 這種對照片的依賴已經讓畫家缺乏對真實事物的情感交流。如今的繪畫表現形式多樣化, 照片對繪畫的作用只是相對的, 也有不少畫家完全脫離照片, 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

小結:攝影和繪畫對於我們雕刻從業者來說是相當於機雕和手工區別也起到相輔相成作用。


匠心道韻


攝影和畫家是不同的兩個行業,他們的社會功能不一樣。在攝影術發明以前,畫家既是藝術創作者又承擔了一部分複製現實的社會工作,比如肖像畫,標本畫,現場畫。攝影術發明以後,由於鏡頭透視成像的天然屬性,攝影理所當然的替代了畫家這些複製功能。何況攝影術的發明本來應該歸功於畫家,他們對事物真實的追求。所以攝影和畫家的社會功能就分道揚鑣了,攝影主要從事複製、寫實方面工業化批量商業化,以客觀記錄為主。畫家主要從事藝術創作方面個性化小批量,以主觀表現為主。在藝術品市場,其二者的差別非常明顯。


麥客藝術


就像現在儘管機器人女友也有了,可大家仍然需要一個有血有肉的真人一樣。攝影設備只是記錄了客觀的現實,儘管有攝影家,也從內心的思想發現不同角度展現現實生活,可繪畫最關鍵還是藝術家本人內心思想的流露,不同的技法展現不同的情緒,攝影是沒法替代的。




琅環藝網


攝影藝術與繪畫藝術同屬於視覺領域的藝術,在較長時間內,人們認為攝影只是美術的一個附庸品,隨著時光流逝,攝影技術的更新,攝影成像陳本的不斷降低,和成像過程越來越便捷,攝影也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20世紀初到20世紀60年代),慢慢被廣泛承認是一項獨立的藝術門類。這兩門兄弟藝術,既有關聯又存在差別,不自覺地在相互撞擊、交叉,表現出多方位的藝術交融。但它們也存在著一定的本質差別:

1.兩者的表現形式不同。正如我們所知道的,繪畫藝術比較偏於理想化,它的採用誇張和美化的藝術處理方法,並且還可以將具體的事物抽象化,可以超越現實的束縛,帶有更多的個人主觀感受。相對繪畫來說,攝影比較注重客觀性和真實感,攝影一般是對客觀的還原創作。雖然繪畫藝術與攝影藝術都屬於表現瞬間的藝術,但是攝影藝術對於把握瞬間能力的要求要遠高於繪畫藝術,並且攝影藝術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但是繪畫則相對自由很多,它有無限大的創作範圍,畫家完全可以隨著自己的心意,在平面媒介上運用自己的感情或幻想,來創作帶有自己情感獨特的繪畫作品。

2.兩者所藉助的工具不同。繪畫藝術對客觀條件並沒有多少要求,只需要畫家手握畫筆和紙,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創作,但是攝影藝術卻沒這麼簡單。攝影的創作必須藉助攝影器材和與其相關的物理儀器,因為這些工具是攝影作品的客觀真實的保證。並且攝影作品還受時間、地域條件的限制,攝影作品是攝影家只能在某個特定的時刻、特定的地點,抓住某個瞬間,真實地記錄某個細節。

米勒曾說曾說過:“照片只能幫助藝術家認識自然, 但不能代替對自然的觀察”。馬蒂斯認為“準確不等於真實”。總之, 攝影和繪畫兩者不能混淆。雖然,攝影技術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給繪畫帶來一種危機(更多的是帶來幫助),但是攝影無法完全替代繪畫,所以畫家不會失業。





閒雲野鶴232933027


現代攝影是現代藝術的源泉,攝影使人們從圖像模仿轉變為圖像真實的表達,帶來了全新的圖像藝術。現代攝影是傳統繪畫的一場革命,對事物的真實表達是傳統繪畫所無法企及的。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是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結晶,是中國獨特哲學思想和審美觀念的結果,其文化性和藝術性是現代攝影所難以逾越的。兩者都屬於視覺藝術類,有相應的藝術表現方式,但又有著各自獨特的色彩,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觀念的轉變,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攝影藝術產生了交融,獲得了更具魅力的藝術效果,兩者存在著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卻又各自保持了獨立的藝術特性的關係。

一、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攝影的特點

1.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特點

氣韻生動、應物象形。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海納百川的藝術包容性,吸取了書法、詩歌、印刷等多種藝術的表現特點。在春秋時期《左傳》記載繪畫應“鑄鼎象物”,能夠反映生活特點。孔子指出線條與顏色是繪畫的重要特徵。南朝著名畫家謝赫指出了繪畫不僅應“象形”“象物”和“隨類賦彩”,更要使畫作通過運筆的技巧達到生動傳神的效果。中國傳統繪畫不僅能夠表達文字無法表達的內容,更能“度其物象而取其真”,使得畫作呈現一股渾然天成的氣韻。有情感投入,有意境之美和有文學內涵,在空間結構中展示其隨意舞動、雖樂而歌的空靈的空間表現力。重視畫作的神韻和內在美是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在畫作的立意上、佈局上,都包含著含蓄、潛隱、虛實結合的傳統哲學思想。在畫作的藝術表達上自然且富有情致,韻味十足的意象表而不露,是傳統思想與社會文化結合的產物。

2.現代攝影藝術的特點

客觀性。客觀性是現代攝影最突出的特點,藉助於科技和先進的設備,通過攝影器材達到對圖像的客觀反映,現代攝影的作品非常具體、真實和形象。客觀的對事物、人物進行形象表達,是藝術的形式美。現代攝影追求作品的空間感、平衡杆和結構比例,力求表現事物、深化內容。隱喻性。現代攝影藝術不僅能夠如同鏡子一般表現事物,還能通過對景物、事物、人物的藝術拍攝,引導欣賞者看到照片背後的信息。通過對某些場景、細節等的拍攝表現出照片深層的意義。直覺性。照片的拍攝在一瞬間發生,是對某個事物運動過程的抓取,通過對典型瞬間的選擇來展示藝術特性。現代攝影由於選擇的空間、時間和器材不同拍攝的作用也不同,抓取到最優的結果才能抓取到攝影藝術的靈魂。

二、現代攝影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影響

隨著攝影器材的問世攝影逐漸成為了人們在人物、景物、事物視覺留存的重要方法,對傳統繪畫的觀念產生了強烈的衝擊。現代攝影的產生使得傳統寫實派繪畫失去了部分市場,然而中國傳統繪畫中以意象派為主,其畫作的關鍵在於內在的思想和筆法運用方面,促使中國傳統繪畫在現代社會中的藝術價值提升。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與現代社會逐漸脫節,傳統的藝術不經過創新也難以得到發展與傳承,現代攝影藝術的精進和發展,其中構圖、顏色運用和光影結合的手法為中國傳統繪畫帶來了靈感,借鑑現代攝影的優秀部分,對傳統繪畫筆法、顏色、構圖,逐漸與現代攝影藝術融合,使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更顯露勃勃的生機。

三、中國傳統繪畫對現代攝影的影響

1.提升了現代攝影的意境美

中國傳統繪畫中所蘊含的“畫中有詩”的意境之美對於攝影作品的意境追求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代攝影作品在學習和借鑑中國傳統繪畫的意境感運用中,也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創造出了“意境派”的攝影流派,更添了現代攝影藝術範圍。通過模仿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條使用、光影調配和色彩搭配,豐富了現代攝影藝術的理論和表現方式,為攝影藝術開闢了更多的發展方向。

2.豐富了現代攝影的人文內涵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有著豐富了文化內涵,繪畫作品不僅是藝術的表達,更是作者文學、藝術修養的體現,是作者對人、對事物、對社會的思考和感悟。例如徐悲鴻的“馬”,空靈飄逸的身形和獨具魅力的筆法,都是作者善於發現生活、記錄生活和領悟生活的結果,只有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才華才能完美展示出心中所想。現代攝影藝術借鑑傳統繪畫的人文精神,注重攝影者本身的文化內涵和個人閱歷,在創作中引用文化之魂來提升作品的格調與內在,增強了藝術的生命力。

四、中國傳統繪畫與現代攝影的藝術融合

1.中國傳統繪畫與現代攝影構圖藝術融合

在構圖方面,現代攝於與中國傳統繪畫對其都非常重視,合理的構圖設計是藝術作品成敗的關鍵。對色彩、層次、線條和光影的運用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其合理的安排,以最佳的藝術形式展現是攝於與繪畫共同的追求。現代攝影有著隨意性、瞬間性和抓取性的特點,在融合了中國傳統繪畫的視覺比例設計特點之後,結合了其開放式的窗戶構圖方法,更加有層次、有呼應的實現了藝術表達。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也逐漸借鑑了現代攝影的構圖技術,改變了其視覺衝擊力薄弱的缺憾,更添其藝術感染力。

2.中國傳統繪畫與現代攝影光影藝術融合

無論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還是現代攝影都離不開色彩和線條的運用,哪怕黑白照片與水墨畫,都通過了光影結合、點線的結合方式創造出藝術作品。中國傳統繪畫由於其顏料色彩種類的限制,對於“光”的表現只能用顏料的繪畫技巧來表達。攝影作品中的“光”則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光,更具真實性,然而現代攝影由於技術的限制,沒有光的參與則無法完成作品,所以現代攝影對於“光”的使用非常重視。現代攝影借鑑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顏色的使用,以顏色來產生光的幻覺,在光度、光質的表現方面更具特色,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也借鑑現代攝影中對於光的表現手法,增強繪畫的氣氛營造,更突出其意境的表達。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是五千年曆史文明的結晶,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傳統審美的產物,是社會文化、歷史和科技發展的結果。現代攝影的發展為中國傳統繪畫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而中國傳統繪畫也帶給了現代攝影更多的靈感,兩者互相融合又獨立發展,豐富了人們的讀圖時代。


微紀錄


本地資訊領域作者破例回答你的這個問題!😄首先,所有藝術都是對現實生活的再創作過程,不管是繪畫藝術,書法藝術,還是歌劇,電影,音樂,攝影.....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會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加入到藝術創作中,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對人生的領悟不同,同一個藝術作品,所表現出的意境更是大相徑庭,更甚者,同樣一幅畫,同樣還是那個畫家,畫一百次也不會找到兩幅一模一樣的,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泰安新鮮事


繪畫和攝影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攝影與繪畫的差異,於當下這個時代,僅是作為藝術的不同表達方式而已。雖然有著諸多相通之處,卻各有其藝術魅力。

攝影的本質嚴格上來說是客觀的。它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抓取方式,我們回想攝影的原理,它的本質是通過鏡頭將客觀世界的光線投射到“暗盒”內,再通過底片(感光元件)來記錄這一切。如果我們把相機後背打開,按住B門,相機裡所投射進來的本身就是這個真實世界的一部分。而我們人類再通過快門和底片實現抓取,做成照片來進行“再現”。

圖像產生的本質發生了變化,它不再是由人來理解這個世界然後進行表述;而是由相機。在這種語境下,攝影活動的本質就變成了人通過有預見性的干預和控制這種圖像產生的過程,來達到表述世界的目的。

而繪畫從技術的特點上來講,不管是無限趨近於現實的超寫實繪畫,還是抽象的表現主義繪畫。其圖像產生的本質都是:人通過感官接收客觀世界的信息-理解並再創造-輸出產生圖像。

這種本質實質上是與文本類似的。

也就是說無論基於哪種畫法哪種表現流派,你所看到的作為繪畫的圖像的本質,都是人的主觀產物。同時也就說明了,繪畫技法的本質就包含了對客觀世界的理解與表述。

也就是說,不管我是在繪製眼前的客觀事物還是在描繪腦中的抽象圖像,本身作為繪畫的技法就有了第一層表達,而畫技所服務的圖像內容則是第二層表達。

總結:繪畫是主管的藝術表現形式,攝影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抓取方式,或者是記錄客觀事物的一種形式





小粉QVO


畫畫不是為了再現,是提升,好的藝術作品都是對現實的再創造,包括攝影藝術,超寫實繪畫一樣,都是對生活的提煉、表達情感,訴說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