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貿易政策的重心發生了從主張自由貿易到尋求所謂公平貿易的變化。
特朗普強調的“公平貿易”,是以美國國家利益最大化為核心價值取向的,並非著眼維護全球共同利益,與其他發達國家提倡的公平貿易有本質區別。這是我們討論當下中美貿易分歧的一個基本判斷,也是我們必須擦亮眼睛的地方。
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的“美國優先”原則更多聚焦中國,將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作為推進公平貿易的首要任務,並已採取多項措施,導致中美貿易戰呈現局部多點爆發之勢。
2017年4月,特朗普指示美國商務部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進行調查。美國商務部已於2018年1月11日和19日分別將上述兩份報告提交白宮,特朗普將在4月11日和19日之前根據報告分別做出決定。
2017年8月,特朗普政府開始就知識產權議題對華開展301條款調查。
2017年11月上旬美國商務部發布新版《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報告》,系統分析中國經濟體制政策特徵,論證中國“國家的經濟作用及其與市場和私營部門關係存在根本性扭曲”,認為國家過度干預賦予中國經濟不公正競爭力,導致中美貿易不平衡等問題,呼籲施加壓力督促中國解決。
進入2018年,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1月12日,美國貿易代表(USTR)辦公室發佈《2017年惡名市場非定期回顧報告》,將全球25個在線市場和18個實體市場列入“惡名市場名單”,其中就包括了淘寶網和北京秀水市場等9箇中國市場。
1月19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報告稱,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放棄了有利於市場化改革的努力,不僅加強了對市場活動的控制,還為外資競爭設置障礙。該報告判定,世貿組織沒有充分的機制來“糾正”中國的做法,中國離市場經濟國家越來越遠,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個錯誤。
1月22日,特朗普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評估,對進口洗衣機和太陽能電池或電池板加徵保護性關稅。
1月30日,特朗普在年度國情諮文演講中強調,美國已經結束了數十年以來的“不公平貿易協議”——這些協議犧牲了美國的繁榮,帶走了美國的公司、工作和財富。特朗普宣稱,“經濟投降”的時代已經結束,從現在開始,美國將努力解決“壞的貿易協議”,並談判新的協議。美國尋求的貿易關係將是公平和互惠的。
2月14日,美國商務部公佈初裁結果,對進口中國的鑄鐵汙水管道配件徵收109.95%的反傾銷關稅,認定中國對美出售的這類商品價格較公允價值低68.37%到109.95%。發佈上述初步裁定後,美國商務部將指示美國海關與邊境管理局,基於初步反傾銷稅率向進口中國鑄鐵汙水管配件的進口商徵收現金保證金。美國商務部定於6月28日左右公佈上述鑄鐵汙水管配件反傾銷調查的終裁。
2月16日,美國商務部公佈了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的國家安全調查(“232調查”)報告,認為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嚴重損害了美國內產業,威脅到美國家安全,據此建議總統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實施關稅、配額等限制措施。
2月22日,美國商務部宣佈對進口自中國、斯里蘭卡、泰國的橡皮筋產品發起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至此,自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美國商務部已發起102起“雙反”調查,數量增加96%。
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情緒也波及中國對美投資項目。2018年開年,螞蟻金服併購美國速匯金(MoneyGram International)失敗,華為與AT&T分銷協議等投資合作項目被叫停,預示著美國或將在中資企業在美投資方面進一步設限。另據《美國貿易內情》報道,美國正在考慮針對中國設立“對等投資制度”。
特朗普政府實施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措施不會在美國產生積極效果,因為這樣做首先會提高進口商品的價格,從而降低美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其次並不能直接創造就業,相反可能會減少就業機會。
中美在全球生產體系中的分工位置並不激烈衝突,且各自貿易統計方式有異。近年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增長主要來自於強勁的經濟復甦勢頭,也即進口需求的顯著回升。美國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其貿易政策的變化可以將進出口從一個經濟體轉向另一個經濟體,但不大可能從整體上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
中國海關公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對美出口額較上年增長12%,達4297億美元;自美進口額增長15%,達1539億美元;中美貿易額為5836億美元,同比增長15.2%,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4.2%。儘管中國在2017年為削減中美貿易逆差做了大量努力,包括“百日談判計劃”和2530億美元的經貿大單,但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仍增長13%,達到2758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2月6日公佈的最新統計顯示,2017年美國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較前一年飆升12.1%,達5660億美元,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其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9%,也高於2016年的2.7%。這意味著特朗普政府旨在縮小貿易逆差的“美國優先”政策徹底失效。美方統計顯示,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增加了8.1%,至3752億美元。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研究顯示,中國市場支持了美國260萬個工作機會,至少4000億美元的市場。
美國加強對華貿易、投資設限是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政策大方向下的基本方向,表明其對華經貿政策由鷹派主導的佈局已經基本完成,負面跡象將在2018年更多表現出來。特朗普政府這樣做一方面是出於更深刺激美國經濟復甦的短視需要,一方面是主打“民粹牌”以轉嫁中期選舉年不利的國內政治現實的考慮。特朗普政府將中美貿易問題與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表現掛鉤也加劇了兩國貿易摩擦的風險。
2018年是美國中期選舉年,共和黨選情並不看好,極有可能失去國會參議院的控制權,特朗普政府事實上已經提前進入“半跛腳”狀態,在經貿、朝核等涉外事務中逞強以穩固、召喚支持者基本盤的需求進一步上升,越是臨近11月美國中期選舉風險越高。
但中美經濟利益的深厚交融度決定了全面的貿易戰仍可避免。中國手中也握有反制美國對華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的多張有效牌,中國央行也可能利用其資產負債表作為對美槓桿。貿易戰一旦全面爆發,沒有贏家,只會導致中美雙輸,世界經濟復甦受累,造成投資凍結、成本上升等問題。
中國顯示出反擊特朗普政府貿易壓力的意志,已就美國對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實施的新關稅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2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反傾銷、反補貼立案調查。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擴大的局面仍有管理餘地,但協調兩國經貿關係的緊迫性空前高漲。
在經濟領域,人們日益意識到,過去那種中國依靠美國市場大興出口創匯、美國依靠中國儲備打白條消費的模式難以為繼,彼此合作紅利正加速消耗,雙方實有必要坐下來以更認真的態度探討如何進一步調整各自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以開創新的合作紅利的問題。
相關媒體已經廣泛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將於2月底至3月初訪問美國。相信此訪將在2017年7月中美全面經濟對話基礎上提升兩國經貿政策的協調水平。
中美經貿摩擦擴大的趨勢對中國既是壓力也是動力。面對美國的“公平貿易”壓力,中國應主動做出調整以緩解風險。有關措施可包括,結合國內擴大消費結構調整適當降低某些進口產品的關稅,加快2017年11月“百日談判計劃”成果和總額2353億美元經貿大單的落地工作。同時完備反制清單,利用WTO多邊規則積極申訴,聯合其它對美貿易順差國及贊同維護全球化大局的國家,組成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統一戰線”。
當下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很快,就業年齡人口卻在下降,產業創新迫在眉睫,而產業創新又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應把中美經貿摩擦造成的壓力轉化為深化自身改革的動力,加緊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積極增加出口附加價值。
正如李克強總理1月31日同來華正式訪問的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舉行中英總理年度會晤時所說的,當前世界經濟出現復甦向好的積極勢頭,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共同高舉自由貿易大旗,推進經濟全球化;沒有自由貿易作為前提,公平貿易便無從談起。
中國經濟正在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與世界各經濟體更多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是明智之選。中國有必要借勢推進國內改革進程,堅持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這不僅是為了拓展中國產品和裝備的全球銷售市場,也可以起到制衡美國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傾向的作用。
2018/2/27
閱讀更多 一知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