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歷史智慧:無中生有,沒事找事的背後,其實充滿了詭計陰謀!

說一個沉重的話題!人類社會從來都是遵循叢林法則,人類也自覺不自覺的形成了生物鏈排序,弱肉強食,優勝劣汰。小至兩個人,大至兩個國家,無不如此。強大的一方要維持強大,就要不斷的蠶食弱小的一方,弱小的一方,就要一方面遠離天敵,一方面使自己變得強大。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就是上述場景。

歷史智慧:無中生有,沒事找事的背後,其實充滿了詭計陰謀!

說楚國在邲之戰中,戰勝了晉國,國威顯赫一時。晉國損兵折將,顏面掃地,不久之後,楚國令尹孫叔敖因病去世,晉國捉住機會,趁機發兵小小的打擊了一下鄭國,算是給自己挽回一絲顏面。消息傳到楚國,楚莊王於是召集群臣,商議怎麼應對。

公子側進言:楚國最親善的國家是齊國,而侍奉晉國最堅定的,非宋國莫屬。如果我們興師伐宋,晉國援救宋國都忙不過來,哪裡還敢和我們爭奪鄭國?

熟悉春秋的朋友們知道,春秋中期的歷史,就是晉楚爭霸的歷史。這兩個國家,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反正始終是彼此不服,找到機會就要幹一架。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國家,在地緣方面,也算是風馬牛不相及,中間隔著諸如鄭國、宋國這樣地處中原的國家。所以晉國、楚國這兩個超級大國每次幹仗,幾乎都是圍繞著鄭國或者宋國這兩個國家的歸屬問題展開,因此這兩個國家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主戰場,成為晉楚爭霸的犧牲品。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鄭國、宋國因為地緣問題,是春秋時期最難混的國家,天天面臨著戰爭的威脅,歸順晉國,楚國就來打;歸順楚國,晉國就來打。無休止的戰爭,嚴重的影響了鄭國和宋國自身的發展。從這個層面來講,地緣是影響國家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啊!

歷史智慧:無中生有,沒事找事的背後,其實充滿了詭計陰謀!

所以,當晉國再次攻打已經歸順楚國的鄭國時,公子側提出了攻打宋國的建議,藉此來緩解晉國對鄭國的攻勢,變相的救援了鄭國。這一招並不新鮮,我在文章 中,已經講述分析。

但這裡面有個問題,楚國和宋國近年來並沒有什麼摩擦,不能無緣無故的攻打宋國啊!

於是楚莊王問:用什麼理由出兵討伐宋國呢?

公子側說:這個簡單,齊國屢次派使者來訪,我們楚國還沒有進行過回訪呢!如今,我們不妨派一個使者去出使齊國,出使齊國必然要經過宋國,我們不給使者發放通關文牒,看宋國怎麼辦!如果宋國不計較,那就是怕了我們了,他日您進行會盟,宋國必然不敢推辭!如果宋國因為我們沒有禮貌,侮辱我們的使臣,我們就以此為藉口,出兵揍他!

楚莊王:派誰去呢?

公子側:派申無畏去最合適,申無畏得罪過宋國!

申無畏曾經在一次國際會議中,親手殺掉宋國前國君的貼身僕從,可以說是宋國的全民公敵!

楚王表示同意!

歷史智慧:無中生有,沒事找事的背後,其實充滿了詭計陰謀!

這個場景熟悉嗎?有沒有感覺似曾相識?

1、這個世界上,做什麼都是需要理由的,即使是強者要欺負弱者,也要找一個理由!實在找不到理由,甚至可以說,就是看你不順眼!記得那個笑話嗎?老虎看見兔子戴帽子,就打他一頓,理由是,誰讓你戴帽子了?第二天老虎看見兔子沒戴帽子,又把兔子打一頓,理由是,誰讓你不戴帽子了?

2、楚國要打宋國同樣需要理由。他的做法狠毒,出使齊國,經過宋國,不給通關文牒。這就是在挑釁,看你宋國咋辦。不計較,就是認慫,計較就是較真,較真就打你!而且偏偏還派了一個和宋國有仇的人做使者,把挑釁變得赤裸裸!楚國這樣做,就等於把宋國逼入絕境,難以選擇。

這樣的事,很常見了。申無畏,可以說是有去無回了,是一個註定的炮灰。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充當過申無畏這樣的角色呢?我覺得,出主意的公子側,肯定和申無畏有私仇,才會出主意讓申無畏去送死!

申無畏會聽從安排出使嗎?如果出使,宋國會怎麼抉擇呢?咱們先想一想,該日我們揭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