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小說《西遊記》中,唐僧沒有徒弟的話能取到真經嗎?為什麼?

繽紛四季


《西遊記》裡就是唐僧沒有徒弟也能取得真經。唐僧意志堅定,不懼艱難,當知道取經路途遙遠有十萬八千里之遙且有妖魔鬼怪攔路時,唐僧依然發願前去西天求取真經普渡東土眾生。

唐僧的使命似乎就是去西天取經普渡東土眾生的。

在原著裡觀音菩薩上長安尋找取經人,路過流沙河,沙僧對觀音菩薩說:”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閒時拿來頑耍。”

從沙僧的話中可以知道,唐僧前九世都在為取經而努力,加上這一世是十世了。《西遊記》裡妖怪也說了,唐僧是十世修來的好人,吃一塊可以長生不老。從這可以看出,哪怕是被吃了九次唐僧依然堅定不移的取經。

但是第十世不一樣了,即使沒有徒弟唐僧也能取得真經。因為天庭派了六丁六甲和四值功曹,西天也派了五方揭諦和十八護教珈藍菩薩在暗中保護唐僧。可能是吸取了前九次被吃的教訓了。至於孫悟空四兄弟(加上白龍馬)完全是天庭和西天安排下界來渡劫的。如果沒有孫悟空四兄弟,天庭和西天也有可能會安排別的護法或者神仙下界渡劫保護唐僧。

所以,綜合上述,唐僧沒有徒弟也能取得真經。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讀書小院


不能。

縱觀整部西遊記,你會發現唐僧並不是天命使然,而是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的精心設計,流沙河時沙僧也說過“已然吃了九個取經人”。所以證明,觀音菩薩並不是一個好的設計者,足足失敗了九次!沒辦法,最後一次如來佛祖參與了幫助。

一路上,觀音菩薩設計了很多唐僧的助力,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這個都知道就不用多說。其實還有,就是黑熊怪和紅孩兒,但是觀音菩薩起了私心,自己收為了手下。原因就是這兩位戰力不在孫悟空之下。還有一群隱藏人物,四值功曹、五方揭諦、六丁六甲、十八位護教伽藍,總共三十九位護法神仙。佛教可謂是為了取經下了血本。

這些神仙平時雖然不出現,但卻是唐僧性命的最後一道保險。縱然手段可能不濟,可是會通風報信啊!

佛教雖然設計了很多,但總有不可控因素,碰見佛教的妖怪還好說,碰見不是佛教的妖怪就不是佛教的妖怪就得鬥智鬥勇給唐僧帶來很大麻煩。而且就算是佛教妖怪,大鵬不也沒慣著如來嗎?

總之,孫悟空等人在取經路上斬妖除魔,保衛唐僧,同時還擴大了佛教地盤,可謂是戰功累累。沒有他們,唐僧可能在白骨精那就折了,觀音還得再找取經人。

最後說句題外話,唐僧取的經其實在碰見烏巢禪師時就取到了,就是路上唐僧唸的心經。而且唐僧很有可能沒到西天,被金頂大仙取而代之了,唐僧很有可能被孫悟空推到河裡淹死了。當然,只是個人一點小看法,因為我完全不知道這個金頂大仙和擺渡人在全書中有什麼作用,僅僅是為了讓唐僧脫胎換骨?而且這個唐僧不認識通天河,也不記得老龜的囑託,所以,有可能是假唐僧。


打武松的老虎


當然能取得真經,只不過劇本重寫,題目叫《唐僧西域記》。寫唐僧偷渡出關,經過千辛萬苦,甚至在沙漠發生幻覺,出現異域風情,妖魔鬼怪,於是天神派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來解救於他,而他醒來還是孓然一身,來到印度,虛心學習,成為高僧大德,帶了許多真經回國,發揚光大佛教的故事。


興海亭


西遊記是作者杜撰的神話小說,雖是神話卻屬意現實社會,他塑造的取經團隊就是一個社會主要成員的大組合。有帝王(孫悟空),官宦(豬八戒),衙吏(沙和尚),唐僧(勞苦民眾),白龍馬(文化及意識形態),這個組合是組成事物的五行組合,金(孫悟空),木(豬八戒),水(唐僧),火(白龍馬),土(沙僧)。

社會是有組織的,作者把取經寓為人生經歷。只要我們認真看一看《西遊記》唐僧師徒取經圖,就可以看出作者隱喻的秘密。孫悟空手持萬鈞之棒,火眼金睛探視著前方,指引著前進的方向。喻示著帝王、聖君、領袖在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中的指導、領路、領導的洞察、探索和決策作用,生動體現了帝王、聖君、領袖、英雄人物在推動人類社會前進中的貢獻和地位。豬八戒一手持九齒耙,一手拉著白龍馬,緊跟在孫悟空身後。形象地再現了封建社會國家在"王道″統治下的官僚機構依據傳統的、習慣的、封建的文化道德管理民眾的情形。沙僧挑著擔,預示著基層小吏肩負著一頭對上一頭對下層民眾負責的重要你用。唐僧雖然騎在白龍馬上,卻隱喻著廣大勞苦民眾是在帝王、官吏統治下,是在封建的、傳統的、習慣的文化道德規範下生活的社會最底層、也是社會生存的主體。

西遊記把人生經歷比喻為取經,取經之路就是人生經歷之路。如你所問,如果勞苦大眾失去國家機器這個上層建築的管理,成為一盤散沙,能生存嗎!

欲知詳情可讀《也說西遊》山西侯荃著有詳解!











51110759846


現實中的唐僧靠著自己的毅力,降伏種種心魔,在一老猿的協助下,獲得取經成功。可見離開了徒弟們,唐玄奘需要克服的是自己的心魔,八戒貪,悟空。白龍馬嗔、沙僧痴,其實都是玄奘的心魔。

《西遊記》中,這取經團隊中的師徒五人(算上白龍馬)其實是不太和諧的,尤其是孫悟空,一路上與唐僧鬧翻過幾次,甚至狂言若是沒有他保護,唐僧早就被妖怪吃了,表面上看,孫悟空這話沒毛病,畢竟唐僧的確多次被妖精抓去,而且有好幾次都已經不是孫悟空自己能擺平的了,還得請天兵天將,那麼唐僧真缺不了這幾個徒弟嗎?他一個人能取到真經嗎?答案是可以!甚至還可能更輕鬆,原因有兩點。

有人也許要問了,唐僧一個普通僧人,一路上遇上這麼妖魔鬼怪,沒有徒弟,他能搞的定?就憑一句“貧僧自東土大唐來,去往西天取經”人家就會買賬?當然不是,首先咱們確定一點,唐僧是有自保能力的。

支撐他能夠“一人取經”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如來佛祖曾經交給觀音菩薩五件寶貝,分別為錦襴袈裟、九環錫杖以及金、緊、禁三個箍,又特意交代那三個箍是用來降妖的,而另外的袈裟和錫杖是要交給去西天取經的僧人的,也就是給了唐僧。那麼這兩件寶貝有什麼功能呢?原著中是這樣形容的:“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也就是說只要是穿了袈裟、拿著錫杖,妖魔鬼怪是肯定是拿唐僧沒法子的,兩件法寶生效的條件就是這求經之人得內心堅定,對於這一點,唐僧是完全符合的。

那你又要問了,那為何在有了這兩件法寶之後唐僧還經常被妖怪抓去?這就要提到另一個原因了,正是因為有徒弟在,他得考驗徒弟,於是才沒用這兩件法寶,其中那袈裟還一度讓黑熊精偷去。說這唐僧乃如來二弟子金蟬子轉世,原著稱他乃是因為“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說白了,比起他的幾位徒弟來說,他這罪狀不值一提,若是開點小差就要被貶下界,只怕天庭的人都會不夠用了,與其說讓他取經是為了讓他贖罪,不如說是“引導幾個徒弟去修佛”,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也是他“普度眾生”中的一部分。

孫悟空是石頭裡蹦出來的,犯的是大鬧天宮的罪,而另外兩位呢,一個是天蓬元帥,一個是捲簾大將,被貶下界後居然成了妖精的模樣,小白龍原本是個龍,也給整成了馬,為什麼同樣被貶的唐僧還是個得道高僧?所以蠢哥猜想,如來不過是隨便給唐僧安了個罪名,目的就是為了讓他普度這幾位走入歧途的徒兒。所以唐僧取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與其說是考驗他,不如說是考驗他的幾個徒弟。也就是說或許沒有這幾個徒弟,唐僧壓根就不會遇上這麼麻煩事,再加上自己有幾件法寶護體外加通關文牒,或許反而還能更加輕鬆的取到真經。


盛世國學


這個問題其實在原著是有答案的。取到真經其實只是一個目標結果,而取經的過程遠比取經本身更重要,用佛家的話來說,是一個證道、成佛的過程!

我們知道在收服沙僧的時候,沙僧親口說過,他已經吃了九個取經的和尚,唐僧是第十個。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觀音的指點,沒有孫悟空的保護,唐僧就成為了第十個了。這從側面也說明了一件事,取經的事情其實一直都在發生,並不是只有唐僧一個人。而之所以唐僧能取到真經得成正果,毋庸置疑,是因為收了四個徒弟,並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


而如果沒有徒弟,不要說八十一難了,恐怕還沒走出兩屆山,就已經被老虎吃掉了。當然,你也可以說唐僧的背景強大,畢竟是如來的第二大弟子。但是無論怎樣,很明顯,取經的真諦都是在於歷劫,否則孫悟空一個筋斗雲就解決了。求取真經的基本規則就是唐僧不能被三位徒弟用法力帶著走,必須徒步。

也正是這個基本準則,讓眾多的妖怪有機會一親“芳”澤。再加上渲染一個“唐僧肉”可以長生不死的極大誘惑,致使很多妖怪都願意以身犯險試一試。否則以孫悟空的臭名遠播,又是個打不死的怪物,誰願意惹他誰是傻子。這樣一來,這十萬八千里的的取經路,恐怕還真難湊滿九九八十一難。

但是有了基本準則和唐僧肉的誘惑之後,就不一樣了。就連白骨精這種道行甚淺的妖怪都想要試一試了,因為不試,恐怕也活不長了。

說了這麼多,都是因為建立在唐僧有三位神通廣大的徒弟的基礎上。否則,遊戲一開始就over了,故事就沒法開始了。如來要傳經,派個弟子隨便找個弟子找個法子,送到東土去就行了。但是取經的目的是什麼?本來就是要弘揚佛法,擴大佛教的影響力,這麼輕易送人,人家恐怕都不一定會要。所以才有了書中開頭的李世民到地獄走一遭的故事,才會讓大唐的人篤信佛法,才會讓人明白佛教的威力。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三位徒弟的一路降妖除魔,擴大佛教影響力,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這個真經是百分之百不可能取的到。說句題外話,事實上,當唐僧師徒到達了西天,這件事就已經完成了,如來的目的已經達成了,給不給真經已經完全不重要了。

你想,若不是燃燈佛祖,他師徒三人恐怕已經將那無字真經帶回到唐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