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百年古塔中傳出哭泣和唱戲聲,專家弄清真相後向古塔鞠了一躬!

一部纏綿悱惻的《西廂記》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愛情故事。雖然書中的二位主人公是虛構的,但是作者所描寫的二人相遇的普救寺卻是真實存在的。普救寺位於今永濟市蒲州鎮西廂村的塬上。初建於唐朝武則天時期,1986年重新修建。一部《西廂記》使原本無名的普救寺從此聞名天下。寺中建有以崔鶯鶯之名命名的方形鶯鶯磚塔,也叫舍利塔。而最早建於唐代的鶯鶯塔在明嘉靖三十四年中的一次強烈地震中震毀,因此留存至今的鶯鶯塔是明代時期所後建的。

百年古塔中傳出哭泣和唱戲聲,專家弄清真相後向古塔鞠了一躬!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文物保護部門曾對鶯鶯塔風化的塔身進行了若干月的修復工作。而根據相關媒體報道:當時的工人在修復鶯鶯塔的過程中總會聽到塔身頻頻發出來的陣陣哭聲。但是工人到塔身中尋找哭泣的人,卻怎麼也找不到。況且鶯鶯塔在修復期間,是禁止外面的無關人員進入塔身的。因此塔身中發出來的神秘哭聲,成為了當時工人心中解不開的恐怖謎團。

百年古塔中傳出哭泣和唱戲聲,專家弄清真相後向古塔鞠了一躬!

而除了傳出哭聲外,有一天晚上吃完晚飯的工人坐在塔旁休息,這時塔身中突然傳出來十分清晰的夾雜著敲鑼打鼓的唱戲聲。此後幾天每天晚上塔身中都頻頻發出敲鑼打鼓的唱戲聲。但是自始至終塔身中是空無一人的,因此這一奇特現象嚇壞了修復古塔的工人。後來有關專家考證清楚真相後,居然專門走到古塔面前並鄭重的向古塔鞠了一躬,這是為何呢?

百年古塔中傳出哭泣和唱戲聲,專家弄清真相後向古塔鞠了一躬!

據專家介紹:鶯鶯塔中頻發出的哭泣和唱戲聲,其實是和古塔塔身存在的科學精密的回聲機制有關。而這個回聲機制就是中空塔身四周的牆壁、複雜的塔簷結構。它們具有吸收,反射和擴大音量的作用。這個作用的距離可以達到塔身以外的2.5公里處。因此距離塔身不遠鄉鎮上的人們發出來的聲音也會被塔身四周的牆壁和複雜的塔簷結構吸收,反射和擴大出來。

百年古塔中傳出哭泣和唱戲聲,專家弄清真相後向古塔鞠了一躬!

所以工人聽到的哭聲和唱戲聲只不過是塔身對遠處聲音的反射放大。如此精妙的回聲機制自然是我國古人的傑作。這個回聲機制雖然現在沒多大用,但是在古代則可以派上大用場。那就是可以竊聽到不遠處敵方軍隊的動靜,從而瞭解敵方軍隊的下一步動作。因此專家在考證清楚發聲的真相後,出於對古人高超智慧的崇敬,由衷的向古塔鞠了一躬。您的一個關注,小編的工資就能漲五毛,拜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