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少林寺系列电影的特有标签与模式演变

千年古刹,武林圣地,只要一提到少林寺,这三个字总能让人有无尽的遐想,也能联想到不少的电影作品,自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走红之后,数之不尽的以少林寺为主题的影片不断亮相,而在这些影视作品的推动之下,如今已逐步形成了“少林电影”特有的模式,原本位于河南嵩山的这一处寺院也演变为武侠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本期武侠影话社就带大家解读一下武侠世界中关于“少林”的电影标签是如何扩展演变的。

少林寺系列电影的特有标签与模式演变

少林寺

一、少林寺——武侠电影中毋庸置疑的侠义之地

最初的少林寺只是位于山间的一处寺院,而在如今的武侠电影中,少林寺已经有了新的标签——侠义之地,在众多影视作品中,少林寺几乎都代表着正义的一方,少林寺在武林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

在众多武侠电影中,有很多关于少林寺侠义故事的讲述,江湖门派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需要到少林寺找高僧主持公道,身负家仇国恨的年轻人要不远万里到少林寺拜师学艺进而成就一代宗师,不可一世的富家纨绔子弟拜入少林寺之后会变成行侠仗义的大侠,杀人如麻的大恶人进入少林寺之后会改邪归正救人于危难之间,乱世之中走投无路的皇子受到少林寺的帮助成就一代霸业……小到为江湖恩怨,大到国家情仇,电影中的少林寺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正面角色。

少林寺系列电影的特有标签与模式演变

少林寺

二、少林寺——武侠电影中高手云集的武术圣地

“万法归宗——少林”这一说法一直在武侠的世界颇为盛传,武侠电影里也一直都将少林寺定义为练武学武的“最高学府”,出自少林的僧人个个都身怀绝,身手不凡,所以少林寺一直都是武林中人学习技能的理想之地,所有以“少林寺”为主题的电影中也会有学武、练功、打山门、十八铜人等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武侠电影中,少林武功代表了一种武学的高度,少林寺这个高手云集的武术圣地,有着诸多独门武功是其他门派仰望而不可及的,而最初的少林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武功,唯一的传说是相传达摩祖师在少林寺传了一套武功让僧人研习用来保护寺院,在后续的武侠电影中,越来越多的武功招式被创造,也就有了现在诸如易筋经这样特定的标签了。

少林寺系列电影的特有标签与模式演变

少林寺

三、俗家弟子——少林故事扩展的另一种可能

虽说少林寺是武林武术圣地,又是学武的最高学府,但这就会有一个问题:因为少林寺是佛门,所以少林的高手就都会是和尚,这对于武侠电影来说,就太过限制了,整个武林那么大,若是只是将少林限制于寺院之内,很多故事的扩展就会有困难,于是少林电影就有了一种新模式——少林俗家弟子电影,比如《少林童子功》、《少林俗家弟子》等。

少林寺系列电影的特有标签与模式演变

少林寺

少林寺电影的很多故事都是虚构的,少林俗家弟子的故事当然虚构成分更多,可就是这么一个突破,使得少林故事的扩展有了另外一种可能,咱们姑且可以将电影中的少林俗家弟子认为是少林寺除了正式出家人之外,还设立的“特训班”。

总体来看,在这些标签的定义下,少林寺电影已经拍摄有上百部,但真正能成为经典艺术的却少之甚少,究其原因,一个是由于影片对于少林寺内部的故事表现得太少,尤其是在武术之外的故事延展太少;另一个是关于禅学和禅理的表达有限,电影中除了“阿弥陀佛”、“我佛慈悲”之外,就很难能看到其他的阐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