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兩位潛伏敵營的福州籍中將

兩位潛伏敵營的福州籍中將

吳石將軍

吳石(1894-1950),福建省閩侯縣螺洲人。曾任臺灣“國防部”參謀次長,解放戰爭時期加入“民聯”開始為中共工作,代號“密使一號”,他把國民黨的“臺灣海防”“幾十萬潛伏大陸的武裝特務”等重要情報轉交給中共。1950年6月10日,被國民黨以“通共罪”殺害於臺北,被毛澤東稱之為“虎穴忠魂”。吳仲禧(1895-1983),福建省閩侯縣南臺吉祥境人。曾任國民黨國防部中將部員,1937年“七七事變”前,42歲的吳仲禧在嘉興入黨,從此開始潛伏敵營12年。北伐戰爭時吳仲禧的戰友蕭克上將說:“吳仲禧作為黨在敵方工作的一顆‘冷棋子’,在鬥爭的關鍵時刻,果然發揮了人們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後,他曾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學生軍戰友

吳石、吳仲禧兩人關係十分密切。他們是同鄉、同姓、戰友(一起在辛亥革命時期參加了福建北伐學生軍),還是保定軍校第三期同學,兩人還曾幾度同事,抗戰中後期,兩人同在第四戰區(轄兩廣,司令長官張發奎)司令部工作,吳石是中將參謀長,吳仲禧是中將軍法執行監。解放戰爭時期,他們又同在國民黨高層任職,吳石任國防部中將史料局長,吳仲禧任國防部監察局中將首席監察官。

1911年9月中旬,福州光復了,革命黨組織了福建北伐學生軍,正在福州小學學習的吳石、吳仲禧報名參加了學生軍。由於吳石、吳仲禧兩人年紀較輕,均不足17歲,都是高小還差一年畢業的學生,個子也較矮小,編隊時就同編在一個小隊。兩人就是這個時候相識的,並開始一起過集體生活。

福建北伐學生軍於1911年年底經上海開赴南京,同浙江學生軍合編為陸軍入伍生隊。接著,就參加了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隆重典禮。吳石、吳仲禧兩人第一次見到了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形象,還擔任了開國典禮的警戒任務,心情十分激動。

不久,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北洋軍閥奪走了,1912年3月初袁世凱就任大總統,4月孫中山辭職,6月初南京守備兼陸軍部長黃興辭職。

吳石、吳仲禧等人人心惶惶,不知何去何從。幸虧黃興在離職前,以陸軍部長的名義通知陸軍入伍生暫時遣散回籍,待武昌第二預備軍官學校校舍建成時入學報到。於是,吳石、吳仲禧同舟回到福州等待。

軍校同窗

1912年8月,吳石、吳仲禧接到武昌軍校入學通知,兩人從福州來到武昌第二預備軍官學校學習了2年,結業後又一起被選拔入保定軍校第三期學習。保定第三期的學員大都是從各省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學生軍中選拔來的,白崇禧、張治中等人和吳石、吳仲禧是同屆同學。從這時起,兩人和白崇禧建立了比較密切的關係。吳石在武昌預備軍校和保定軍校的4年,無論是年終考或畢業考試,總是名列全校第一。

吳石和吳仲禧在軍校學習期間,一邊努力學習軍事,一邊關注政治。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殺,吳石、吳仲禧十分氣憤,兩人相約一起回福建參加“二次革命”,後因海上交通斷絕而未成行。同年7月,李烈鈞在江西發動“二次革命”,但很快失敗了。吳石、吳仲禧的一位江西籍同學雷英秘密回九江參加起義,失敗後被捕犧牲。吳石、吳仲禧知道後即在校內秘密召集一批閩贛同學開追悼會。當時軍校監控嚴密,這類帶政治性的活動是被嚴格禁止的,但兩人甘冒違反軍紀之險,撰寫了一副輓聯,祭祀後火化了。1915年春,兩人在保定軍校學習時,一名同學偷看反北洋政府報刊,被反動校長髮覺,結果被當眾責打了40軍棍,全校譁然,幾乎當場和校方發生衝突。這事更激起學員反袁思潮,不少人乘清明放假之機到各省參加護國運動。吳石學業優秀,事先受到警告不準請假,就留校作為南方同學的聯絡員。吳仲禧和幾位同學到湖南平江準備策動一位營長起義,因為勢孤力單未果。6月,吳仲禧接到吳石來信,知道袁世凱死了,反動校長辭職了,學校已經通知各地學員返校上課,吳仲禧於7月返校,其他南方同學也有不少接到吳石通知回校。

吳石從保定軍校畢業後,東渡日本陸軍大學留學。吳仲禧則被派回福建寧德某部當候補軍官,1934年參加了“福建事變”,1937年在浙江嘉興由王紹鏊介紹秘密加入中共。此後,吳石、吳仲禧分別了20多年(1916-1940)。

兩廣共事

1940年3月,分別多年的吳石和吳仲禧,一起在韶關參加南方各省部隊整訓會議。由於兩人相知較深,又有同鄉、同宗、同學、戰友關係,雖然時隔多年,但依然一見如故。吳石以優異成績從日本畢業回國後,一直未受到重用。抗戰開始後,他看到國民黨的腐敗、無能現象,更是滿懷憤懣,無所顧忌地向吳仲禧發了一番牢騷和感慨。吳石認為自己研究軍事20多年,但一直未有兵權,被人譏諷為書呆子。同學白崇禧賞識他的學識,但也沒給他帶兵的實權。估計是他不會搞逢迎拍馬、官場應酬。吳仲禧也和他以誠相見,除了沒有暴露自己在1937年6月入黨的秘密,其他對時局和人事的看法都毫無保留。兩人私下談了三四個晚上。

1941年初,張發奎的第四戰區司令部從韶關遷到廣西柳州,白崇禧推薦吳石擔任了第四戰區的參謀長,吳仲禧這時調任第四戰區中將軍法執行監。這樣,兩人又開始同事了。皖南事變發生後,兩人均對蔣介石發動的反共高潮表示不滿,認為國共兩黨聯合抗日已感到力量不足,再要反共,只有亡國。

當時的第四戰區司令部分為幾派:一派是以陳誠親信、政治部主任梁華盛為首的特務系統,他們是秘密監視張發奎思想言行的特務,經常向上打密報;張發奎也有一批親信,為他出謀劃策、掌握要害部門;還有一大批比較開明,擁護統一戰線的原四軍舊部,如陳寶倉、麥朝樞等;此外,從戰地服務隊來了一批進步青年組成中共特別支部。在四戰區內部的矛盾鬥爭中,吳石、吳仲禧團結進步力量和梁華盛等特務進行鬥爭,保護中共人員和進步分子。有一次,抗敵演劇隊在柳州演出,劇中諷刺了一些不抵抗主義者。政治部特務認為要修改臺詞才能繼續公演。吳石對此發了火,特意約同吳仲禧、陳寶倉(副參謀長)一起去觀看,並在謝幕時上臺和演員握手、拍照,以示支持。政治部特務要修改臺詞的事只好作罷。

提供情報

抗戰結束後,吳石調任南京國防部史料局局長。1946年春,上海中共地下黨領導潘漢年指示時任軍事參議院參議的吳仲禧,要他設法通過吳石的關係調到國防部任實職,以便更好地開展情報工作。

吳仲禧找到吳石,提出軍事參議院完全是個虛的機構,連個辦公地點都沒有,請老友設法幫他在國防部謀個實缺。吳石答應盡力而為,說他雖無實權,但人脈廣,學生多,推薦一下還是可以辦到的。1946年9月,吳石通知吳仲禧,已經幫他設法在國防部監察局謀到中將監察的職務,要他立即去南京任職。吳仲禧到南京後,有機會到各地視察部隊,為黨的情報工作創造了很便利的條件。

不久,軍統特務、廣東第九區行政專員兼保安司令蔡勁軍因為吳仲禧查了他部下的案件不滿,又抓不到吳仲禧什麼把柄,就指使人憑空誣告吳貪汙。而監察局局長彭位仁是陳誠嫡系,也趁機排斥吳仲禧。吳石親自派車把吳仲禧接到家裡住下,並當面責問彭位仁:哪有無證據而逮捕高級將領的道理?後來當然查不出什麼,吳仲禧繼續在國防部任職。

這段時間,吳石介紹吳仲禧認識了在武漢白崇禧“華中‘剿匪’指揮部”情報科任科長的胡宗憲,胡宗憲是桂系將領廖磊內侄,吳石的學生,對吳石很尊敬,每次由武漢到南京,都要來探望老師。他聽說吳仲禧是吳的至交,也以長輩視吳仲禧。有一次,吳石不在家,吳仲禧問胡最近的工作,胡宗憲說情報科每星期都要蒐集各部隊送來的材料,編印成“敵我雙方兵力位置要圖”,送給白崇禧參考,並且每次都寄一份給吳石老師指點。吳仲禧就同他約了通訊地點,以後果然不論吳仲禧在南京、上海、廣州,都不斷有“戰報”寄來,這些材料既有國民黨軍隊部屬位置,又有“華中剿總”估計我方兵力部署的判斷,情報價值很高。渡江戰役前夕,吳仲禧還從國民黨“京滬杭警備司令部”獲得湯恩伯簽署給江陰至蕪湖一帶江防作戰任務和後勤補給的命令。

1948年夏,吳仲禧以國防部中將部員的職銜派往徐州行營服務。吳仲禧到南京見了吳石,吳石說徐州行營主任劉峙的參謀長李樹正是他的學生。他給吳仲禧寫了一封很有分量的介紹信。於是,吳仲禧帶著這封信找到了李樹正。吳仲禧到徐州時,正好“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副總司令杜聿明都到前方視察去了,李樹正出來接待。李見了吳石的信,對吳仲禧格外客氣殷勤,親自帶他到總部的機要室看作戰地圖。吳仲禧見二萬五千分之一的軍用地圖上,詳細標明國共雙方部隊的駐地、番號、兵種等,把東起海州、西至商丘的整條戰線的形勢反映得清清楚楚。吳仲禧暗中把主要部署記錄下來,憑記憶寫出《徐州剿總情況》上報中共中央。

1949年春,吳仲禧向吳石表明了其中共地下黨員身份,吳石開始直接給黨提供軍事情報。4月,吳仲禧回到廣州,吳石也隨南京政府南遷來到廣州,就住在吳仲禧家裡。兩人長談了幾個晚上。當吳仲禧講到戰爭形勢時,吳石打斷他的話說,國民黨大勢已去,我早已不想跟著它走了。只是我的決心下得晚了一些。他還告訴吳仲禧,地下黨已派人和他聯繫,要他做海軍林遵艦長的工作,他已經策反林遵,林遵也答應在適當時機起義。吳仲禧十分高興,便把謝筱迺介紹給他,叫他把情報交給謝,吳石點頭應允。不久,吳石就任福建綏靖公署副主任一職。吳石在福建表現十分積極,通過謝筱迺給我黨提供了不少重要的軍事情報,中央十分重視。

最後一面

1949年6月下旬,吳石從福州來到香港找到吳仲禧,帶來兩份情報:一份是國民黨部隊留存西北各地部隊的番號、駐紮地點、部隊長姓名、現有人數和配備、準備整編的計劃,另一份是國民黨部隊在長江以南川、滇、湘、粵、閩各省的部隊建制和兵力。翌日,中共華南分局派人來見吳石,吳石把兩份情報當面交給他們。

吳石告訴吳仲禧,他已被調任國民黨國防部次長,將赴臺灣。為了避免嫌疑,他的夫人王碧奎和兩個小兒女也要一起去臺灣。留下大兒子王韶成,大女兒王蘭成在大陸,雖已做了安排,還請吳仲禧在必要時給予照顧。此外,吳石還將他畢生研究的軍事,斷斷續續寫的一批軍事著作和詩詞稿等交給吳仲禧,希望能幫助他收集、整理、刊印。幾天後,吳石由香港乘船赴臺灣,吳仲禧一直送他到船上。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吳仲禧任廣東省高級法院副院長。不料幾個月後,吳仲禧突然得到吳石在臺灣被公開處決的消息,讓他十分震驚、惋惜和哀痛。吳仲禧歷任廣東省人民法院副院長、代院長,省司法廳廳長、黨組書記,省參事室副主任,省政協常務委員、副秘書長,第五、六屆省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民革廣東省委副主任委員,當選為廣東省人大代表,因病於1983年6月15日在廣州逝世,終年88歲。吳仲禧在逝世前幾個月,回憶和吳石相處的往事,寫下《回憶吳石烈士》一文,以寄託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