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别再吹了 刘德华和吴镇宇的《东方华尔街》真没那么好

看到好多人都在热捧《东方华尔街》的时候,小编立马补了两集,结果发现这样的状况特别像当初《人民的名义》开播时观众的反应,就是那种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欣喜感,但客观来说,小编真不觉得《东方华尔街》有厉害到那种程度(《人民的名义》就更不用说了),也不值8.3分,甚至它让小编很失望。

别再吹了 刘德华和吴镇宇的《东方华尔街》真没那么好

先说点好的吧。

首先,《东方华尔街》的阵容确实牛叉:刘德华这几年除了拍电影之外,还经常扶持新导演(《疯狂的石头》、《我的少女时代》)和港味十足的电影(《桃姐》、《拆弹专家》),完成从对演员的影响到对行业的影响,非常了不起。很多人喜欢把他和梁朝伟放在一起对比,经常说他的演技不如梁朝伟,其实还真低看了华仔,单看演技华仔是稍微输了一点,别说华仔,就算整个华语影视圈,能跟伟哥抗衡的人也少之又少,梁家辉算一个。可从个人魅力来说华仔稍胜一筹,伟哥的魅力主要体现的电影角色上,他单纯喜欢表演这个东西,而华仔是热爱这个行业,热爱这个世界。

吴镇宇,台湾金马奖影帝,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三届金像奖影帝提名,是当之无愧的影帝级人物。张孝全,模特出身的实力派演员,在演技派这条路上越走越好,除了台湾口音真的有点重。

别再吹了 刘德华和吴镇宇的《东方华尔街》真没那么好

另外,还有罗家英、谭耀文、张可颐、桂纶镁,余男,两岸三地,群星荟萃,仿佛看到了神剧的潜质。

其次,《东方华尔街》对焦的是金融,这对香港这个自由市场经济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了,经济中心,自由贸易港,尽管08年金融海啸之后香港式微,但强大的金融能力和独特的历史环境还是给这部剧提供了完整准确的素材。

该剧的故事就是发生在1997-2018年这段时间香港的金融战争里,其中1997年和2008年是两个重要关键点,剧情也紧贴两个时间点做出人物关系和矛盾的调整。

别再吹了 刘德华和吴镇宇的《东方华尔街》真没那么好

1997年,吴镇宇饰演的经济学大学教授叶抱一和张孝全饰演的大学生韦航面对金融大海啸,在政府的呼吁下挺身而出,用外汇对抗索罗斯并取得成功,这次合作让他们看到了金融大亨的可怕和平民的无力,于是成立白武士团队,旨在帮助散民赚钱。

但到2008年金融风暴再次来袭时,这个组织因叶抱一的能力太突出遭到地产大亨和政府官员的威胁利用,被迫解散,有成员死于非命,最优秀的团员韦航远走缅甸避难。

时间到了2018年,已经坐上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的叶抱一继续发扬官商合作的优良精神,做尽坏事。股市萎靡不振之下,叶抱一请韦航回港帮忙,已经创办了缅甸交易所的韦航带着复仇的目的回到香港,准备和叶抱一算账。

别再吹了 刘德华和吴镇宇的《东方华尔街》真没那么好

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地产商洗白现金,同时炒热股市。表面上,他们维持着师徒般的友好关系,暗地里各自打着算盘。

应该说,《东方华尔街》对金融、股市和经济的种种展示都相当专业,比如说股票时:

“股票就是讲故事,只需要用谣言和新闻就可以炒热一支股票”。

说媒体和演艺圈炒作时:

“拍电影要钱吗?其实,你就随便找个人人都知道的演员,找个人人都知道的导演,再找个人人都知道的故事,世界名著随便挑一部,故事怎么样不重要,重点是你百传媒一毛钱都不用花就能赚到钱,这个世界股票比钱更有价值,你没钱,就把股票给这些导演明星,股份当片酬,百传媒现在5元一股,你半价卖给那些明星导演,摆明让他们捡便宜货,电影大卖股价上涨,到时候期权合约到期,他们按合约卖回给百传媒,赚一倍,如果到时候股价涨过5元,他们可以直接沽货,总之,不管怎么样他们都赚,还能过老板瘾,如果他们答应,百传媒就从财经版炒到娱乐版,连宣传费都省了。”

别再吹了 刘德华和吴镇宇的《东方华尔街》真没那么好

从这些专业和准确的结果来看,是无愧于剧本准备3年多,修改13版的过程的。

在人物刻画上,叶抱一的博学、深沉,韦航的天赋、勇敢,其他配角的出彩均是《东方华尔街》的出色的地方。同时,立足于香港,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制作,在运镜、构图、后期效果上,努力学习顶级美剧的制作方式,难怪很多网友评论“美剧般的质感”。

更在主题上提出了古希腊神话“西西弗斯的悲剧”来概括经济大潮里的芸芸众生,人性欲望,思考自由市场和人为干预的平衡,格局之大,实属罕见。

别再吹了 刘德华和吴镇宇的《东方华尔街》真没那么好

但是,但是,但是,用了三个但是来表达小编的可惜之情。金融的专业性是基础,要让一部好看最核心的是戏剧性,如何把握专业性和戏剧性就是导演和编剧的功课,戏剧性说白了就是冲突。《东方华尔街》的冲突是建立起来了,但建立冲突也只是戏剧性的基础,如何让冲突的起承转合既符合人物设定又符合逻辑,更要符合电影艺术的标准,直到达到艺术品的水平就是区别导演的标杆。这也是小编可惜的地方,通俗来说,就是逼格高过了剧情。

为了区别传统港剧,该剧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快节奏,为了不影响观众看剧,每个重要人物出场还特意打了头衔。金融战争快节奏的方式要求演员在第一时间进入那个状态,根本没有时间去建立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角色就很容易没了生活,没了生活人物就飘起来了。从前面两集来看,仅有的一次吃饭场景是叶抱一和韦航在路边吃云吞面,吃面成了心理战,一句“我这次回来就是帮你买单”真真霸气十足。

别再吹了 刘德华和吴镇宇的《东方华尔街》真没那么好

可第二集的韦航回忆就拖垮了整部剧的节奏,他的全部感情生活是靠一首王菲的《暗涌》串起来的,活脱脱就是一部MV,而且很劣质,完全和之前的高逼格脱离。可以想象,导演为了压缩节奏,又想塑造人物和情节,可这个部分有多重要呢?要是没有韦航女友的死,韦航就不会和叶抱一结仇,这么重要的情节居然只给一个MV?

还有余男和罗家英还有其他地产商的戏份,没有铺垫,没有准备,急匆匆就上场表演,群像戏是不可能了,所以这些配角就会沦为鸡肋,你说可不可惜。

别再吹了 刘德华和吴镇宇的《东方华尔街》真没那么好

用上帝视角(编剧视角)来看,一方面可以用冲突吸引观众,一方面可以用逐渐铺垫的故事情节丰满人物和剧情。快节奏的剧情,千万不能因为节奏坏了故事,那就得不偿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