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曾仕強先生:道德經中之5善,合乎天道

生活中,我們都很喜歡那些會做人會做事會說話的人,羨慕他們情商高,羨慕他們走到哪裡都很受歡迎。

而且會做人會做事會說話,也是大部分人都在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那麼,這樣的人有什麼衡量標準呢?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這就是五善。

一個人具備了這五善,就是一個會做人會做事會說話,冥冥中暗合天道的大人物。

曾仕強先生:道德經中之5善,合乎天道

1、善 行

“善行無轍跡”,善行,就是善於做事的人,行,是行事;善,是善於。轍跡,車走過的痕跡。

善於做事情的人,一定能夠以簡馭繁。

他們可以把很繁雜的事情,弄得很簡單,讓大家都看得懂,而不是把很簡單東西,搞得很複雜,讓大家都看不懂,想配合也無從下手。

順著正道,做事不留任何痕跡,這樣叫作善行。

現在的人,剛好相反,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那不是上乘之人。以前的修道人,所經過之處,一點兒痕跡都沒有。

他們做事情,方法正確,方式也合適,輕鬆愉快,就好像船在水上駛過去,一點兒痕跡都沒有。

現在的人,凡走過去的,必留下一大堆後遺症,這個後遺症,讓後邊的人感覺到很為難,不知道怎麼下手,不知道怎麼處理。

大家可以看看工廠遍地建起來以後,所造成的嚴重的水土汙染、環境汙染,是不是這種情況?

我們真的應該好好讀讀老子這一句話,做事不著痕跡,不留後遺症,才是真正厲害的人物,否則後遺症一大堆,害人害己。

曾仕強先生:道德經中之5善,合乎天道

2、善 言

善言,不是教我們要會說話,老子是不鼓勵會說話的,因為言多必失。

“善言無瑕謫”,意思是說話謹慎的人,不會留下任何毛病讓別人來指責。

現在的人,一講話就漏洞百出,一講話就被別人批評得一文不值,實在非常糟糕。

一個人講話要發乎真心,要合乎天理,不留任何把柄,沒有任何毛病,不能讓別人指指點點,認為是胡說八道。

更重要的是,句句還能說到點上,這才是真正會說話的人具備的修養。

曾仕強先生:道德經中之5善,合乎天道

3、善 數

“善數不用籌策”。籌,是籌碼;策,是計算的工具。

一個很會計算的人,根本不用計算機,連算盤也不用,因為他心中有數。

現在的人非常依賴工具,好像沒有工具,就一籌莫展。

中國人以前心算是很厲害的,現在卻越來越糟糕。工具越來越方便,人們過度使用並依賴,這就是向外去發展,卻把內在的東西忘記了。

而且更可怕的是,我們創造出了某些工具,卻很快變成了這些工具的奴隸。

比如,電腦普及,我們變成電腦的奴隸;手機普及,我們變成手機的奴隸。還有汽車的奴隸,電子遊戲的奴隸……真的太多了。

一定要知道,工具真正的作用是幫助我們內修道德的。要善用它,不要躲避,不要變成它的受害者,這才叫智者。

曾仕強先生:道德經中之5善,合乎天道

4、善 閉

“善閉無關楗而不開”。關楗,是指門上面把門拴住的木栓。

真正會關的人,不用任何機關,不用任何門閂,可別人就是打不開。

曾經有一個人做了一個盒子,盒子是可以打開的,但人們從四方八面看來看去,卻找不到關楗在哪裡,讓人無從下手。這是高人。

大家都知道一個故事叫庖丁解牛。外人看著他只是用手接觸,用肩膀倚靠,用腳踩,用膝蓋頂……然後嘩啦一聲,牛的骨肉就分離了,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庖丁就是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冥冥中暗合天道。

曾仕強先生:道德經中之5善,合乎天道

5、善 結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一般來說,要把東西捆綁起來,最起碼得拿個繩子,才能捆綁牢實。但是別人只需一把刀,就可能砍斷繩索。

一個善於捆綁的人,是不用繩子的,可別人就是解不開。

為什麼?因為這是心結,既是心結,哪裡去找繩子呢?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很厲害,實際上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老子告訴我們,一個人有這五善,是可以救人救物的,所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聖人了不起的地方就在於他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來救人救物,他不會把人丟掉,並且能夠依照自然規律來救物,因而沒有任何被拋棄的東西。

這是聖人承襲天道的一種表現。

所以他沒有結可解,沒有法可施,沒有約要定,而是真正發自內心來待人待物。

我們中國人常常講,冥冥中暗合天道。
通俗一點講,合天道就是憑良心。一個人憑良心,無私無我,就能無為而無不為。


注:來源網絡,僅作分享,如有侵權,告知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