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在天津吃飯,總愛講究個“追本溯源”,這道美食怎麼來的?有嘛好玩兒的故事?有多少年的歷史?非得說出個“子醜寅卯”來才覺得過癮。好在天津這“能吃的歷史”可是不老少的,除了大夥兒熟知的“天津三絕”之外,天津這些流傳甚廣的“非遺美食”,一隻手你都數不過來!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舌尖上的歷史

天津非遺美食

非遺,大夥兒應該都比較瞭解,但非遺美食您了知道多少?到底怎麼才能算作非遺美食,這可是有規定的!

按照相關規定,非遺項目必須滿足的申報條件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三點:

一、歷史性:至少要百年曆史,三代傳承;

二、傳承性:傳承脈絡清晰,確實有史可考,不能是杜撰傳說;

三、非物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圍包括口頭傳統,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作為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天津經歷600餘年,獨特的漕運文化衍生出特別的美食文化,而這些美食傳承百年了仍歷久彌新。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除了煎餅果子外,其實還有很多你熟識的美食,也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號呢!

蛤蟆吐蜜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它看起來像是燒餅,但其實是一種酥脆的點心。蛤蟆吐蜜最早源自北京,卻在天津落地生根。它的每一個點心都咧著口,形似一隻只大肚蛤蟆,很是招人喜愛。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可能您乍一聽有點摸不著頭腦,“蛤蟆吐蜜”?嘛玩兒?但是當你看到實物再細細一琢磨,嘿!太哏兒了!看那些麵點張著“大嘴”,有餡料露出來,您可別以為這是“露餡兒”了的殘次品,這可是造型!像不像是蛤蟆的舌頭耷拉在外面?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頭上”還頂著一個“小紅帽”,整整齊齊的“蹲”在一起,別提多喜慶了!越看越覺得“蛤蟆吐蜜”這名兒真是起的惟妙惟肖!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楊村糕乾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楊村糕乾是京津地區流傳的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風味小吃,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因其潔白細膩,鬆軟可口,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與中藥茯苓有異曲同工之效,因此亦稱楊村茯苓糕乾。

楊村糕乾採用優質大米、白糖為原料。經過浸泡、碾壓、籮篩、攪拌、發酵、成形、加熱等十餘道程序加工製作而成。其製作過程基本上保持了原工藝製作方法。

大福來鍋巴菜

沒想到吧?大福來鍋巴菜也是天津的“非遺美食”!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以綠豆、小米水磨成漿,攤成薄厚均勻的煎餅,用刀切成柳葉狀,介就是“嘎巴”。再澆上用十幾種調料製成的滷汁,還有芝麻醬、醬豆腐汁、香菜葉,愛吃辣的再來勺兒辣子。呵!倍兒美!

義聚永

可能現在的年輕人對於這個牌子知之甚少,但老一輩兒天津人可是非常熟悉這個牌子!義聚永始建於1880年,前身為大直沽義聚永燒鍋的天津義聚永酒業釀造有限公司,繼承了大直沽700年的釀造史。2006年12月,義聚永酒業釀造有限公司獲得國家商務部首批命名的中華百年老字號。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1912年後,義聚永的資本和人員規模已穩居天津酒業之首。1920年前後,創始人劉鑫讓長子劉桂森接手酒莊,劉桂森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增加了新品種。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在原有的高糧酒、五加皮、史國公、玫瑰露的基礎上,外請名師,精選淨料,先後開發出蓮花露、木瓜露、佛手露、陰沉露等品種,形成了獨特的產品系列。這個廣告,不知道你們還記得麼?

冬菜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南方有梅乾菜,東北有酸菜,而天津,冬菜則是一絕!話說“冬菜到底是個嘛菜”,今兒就來告訴你,它其實就是我們最常見的大白菜!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白菜在天津,衍生出了另一種冬季美味:冬菜。青麻葉,大白菜的一種,口感厚實,筋細口甜,用它製作冬菜再合適不過。天津的“陳官屯冬菜製作技藝”就是非遺美食呢!但它的製作手法,卻要相對複雜一些:白菜切碎曬乾,加上紅皮大蒜和海鹽,味道鹹鮮,更加適合天津人的口味。很多天津人冬季下飯都少不了它。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除了當鹹菜下飯,冬菜還有更好的用途:佐菜調料。天津人吃早點,喜歡往餛飩里加一點冬菜,提鮮增味,很受歡迎。冬菜也成了紅燒肉、燒豆腐中的“常客”,它能吸收多餘的油脂,讓菜品的味道更好。

子火燒、一品燒餅

子火燒、一品燒餅是天津薊州地區特色傳統小吃。其體形圓扁,形狀如算盤子,色澤金黃,內裹油酥,皮酥脆,餡香甜,味道極佳 。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這可是當年乾隆親賜御名的美食!到現在這麼多年了,味道還是那麼好!

美食小故事

1774年,乾隆皇帝拜謁東陵途中入住盤山行宮。當時還是乾隆皇帝身邊侍衛的和珅,便把酥餅和子餑餑進獻給乾隆,並告知乾隆,這兩種小吃曾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乾隆嘗過酥餅之後,覺得香甜可口,並稱讚道“夠一品”,旋即將酥餅定名為“一品燒餅”。吃過子餑餑,乾隆皇帝又給它改名為“子火燒”。之後他又傳下聖旨,把“一品燒餅”和“子火燒”賜為御用貢品,馬家也由此顯赫一時。

連乾隆爺都說好的美食,您不嚐嚐麼?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赤土扣肉

據瞭解,赤土扣肉的前身始源於清代的宮廷御膳萬字扣肉。清朝滅亡後,宮廷御廚四散流落民間,此前一直秘不外傳的宮廷佳餚也漸為百姓所知,並得以傳承。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赤土扣肉最早的傳人可追溯到100年前的著名“農村婚宴大廚” 張友林師傅,他將最初的宮廷萬字形改為六塊見方形的扣肉後得到了群眾的喜愛。他的徒弟魏紹起在延續傳統做法的同時,在用料和製作上加以改進,將扣肉改形成最為今人所熟悉的“一字橫刀條肉”。

駱駝房子燒雞

駱駝房子燒雞,是以安徽省宿縣符籬集燒雞配方為基礎,經李秀芬、韓廷玉多代傳人流傳,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傳承人劉金柱師傅說:“這鍋老湯配方流傳一百多年了。我總覺著,好東西,尤其好吃的東西,不能丟了。”在熏製的過程中,劉師傅沒有選用電爐,而是採用了最傳統、最耗時的人工方式。將鍋燒熱、撒上白糖,熱氣、糖分將已經入味的雞肉披上一層顏色,也增加了煙燻的味道。

據瞭解,駱駝房子燒雞精選生長一年以上的健康老母雞為主料,以熱水褪毛,使用專用鑷子擇淨雞全身毛錐、絨毛,最後用清水浸泡,除去血漬,再用具有150多年曆史的獨特配方秘製而成的老湯燉制180分鐘才算完成。

獨流老醋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天津靜海區獨流鎮有一種別樣“非遺美食”,但嚴格來說它並不是美食,但要想做美食,它可必不可少!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獨流老醋。在天津人心中,最好吃的醋就是獨流老醋,它有一種難以割捨的味道:醇香不膩,酸而不嗆,味甜柔和。

獨流老醋以優質的元米、高粱為主要原料。並選用以小麥、大麥、豌豆製成的優質大麴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醋酸發酵、陳釀、淋醋等14道工序,並要歷時三個伏天,業內也稱其為“三伏老醋”。

津津有味|吃飯竟然還帶學歷史的,也就天津能做到了!

生在天津是幸福的

不僅因為有很多好吃的

而且這些好吃的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有時間的話,就讓我們約上三五好友

去吃吃這些美食

滿足口腹之慾之外,還能感受歷史的魅力

小夥伴們!約起來吧!

文|哏兒都

編|龐荔馨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審核|郭茹

轉載請註明來源“天津市旅遊局”(tianjin-tou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