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姓家奴呂布弒義父,四姓皇帝弒母誅良將,搶奪兒媳,其子怒殺之

姓是表明一個人的家族和身份的標誌,在我國傳統思想中,姓非常重要,據統計,我國單姓有6931個,複姓則有上萬個,但人數相對較少,複姓中除了兩字姓,居然還有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六字姓、七字姓、八字姓、九字姓、十字姓,但是字數越多,姓越少,九字姓只有七個,而十字姓只有一個,即

夥爾川扎木蘇他爾只多,這是我國第二長姓,第一長姓有十七個字,令人吃驚,能一口氣把這個姓喊出來的人應該比較少。鑑於姓的重要性,人們一般是不會輕易改姓的,畢竟這是老祖宗的傳下來的。

說到改姓,最讓人熟知的應該是東漢末年的呂布,呂布武力非常高強,被稱為“義父剋星,”當他義父的人都被他親手殺死了。

三姓家奴呂布弒義父,四姓皇帝弒母誅良將,搶奪兒媳,其子怒殺之


呂布出於於九原,因為弓馬嫻熟、驍勇尚武而被招入行伍,後在丁原手下任職。呂布認丁原為義父(《三國演義》,非《三國志》),丁原非常重用他,常讓他侍奉左右。董卓入京後,丁原起兵攻打董卓,雙方僵持不下,董卓派人找到呂布,誘使呂布殺了丁原,董卓吞併了丁原的部隊。

入職董卓的呂布,又拜在董卓門下,認董卓為義父,呂布也是常侍董卓左右,保護董卓的安全,後來呂布與董卓的婢女有染,怕被董卓發現,在王允的挑唆下,呂布又殺掉了自己的義父董卓。

呂布不忠不義,反覆無常,最終在下邳被曹操斬殺。

呂布三姓家奴的稱號來自《三國演義》和民間,正史中無記載。

三姓家奴呂布弒義父,四姓皇帝弒母誅良將,搶奪兒媳,其子怒殺之


正史中有一個四姓皇帝,比三姓家奴的呂布還多一姓,這個皇帝殘暴不仁,殺害母后並殺盡其族人,殺害忠臣良將,好奪人妻,連自己的兒媳都不放過,最終被兒子所殺。

大家在翻閱《宋史》、《遼史》、《金史》、《西夏書事》等書籍時,會發現這個皇帝時而姓李,時而姓趙,時而姓嵬名,幾本史書記載這個人的人事蹟都差不多,這不是寫史書的人寫錯了,而是他名字太多,先是姓李,後姓趙,後又姓嵬名,死前一年又姓李。現在大家統一叫其李元昊。

李元昊是西夏的開國皇帝,他並不是漢人,是党項人。

宋真宗鹹平六年(1003年),李元昊出生於靈州一個党項貴族之家。他家族原本不姓李,是因為祖先拓跋思恭,曾經幫助唐僖宗平定黃巢起義有功,被唐僖宗賜為李姓,封西平王。

三姓家奴呂布弒義父,四姓皇帝弒母誅良將,搶奪兒媳,其子怒殺之


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諸侯爭霸對李元昊家族的影響並不大,最大的影響是其內部的混亂,由於家族矛盾,李元昊的祖先歸降北宋,宋太宗便賜其祖上兩兄弟趙姓,李元昊因此在宋朝的史書中又多了一個趙姓。

李元昊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看不慣自己父親對宋朝唯唯諾諾,他想割據稱帝。其父李德明死後,李元昊繼任西平王,但背地裡他在為稱帝做準備。

為了團結党項人,他廢除了唐、宋賜給党項王族拓跋氏的李姓、趙姓,改為嵬名氏,自己叫嵬名曩霄,又因其字嵬理,也有書籍記載其名為嵬名嵬理。

李元昊翅膀硬了後便與宋朝決裂,宋景祐五年(1038年)李元昊在興義府稱帝,建立大夏。

三姓家奴呂布弒義父,四姓皇帝弒母誅良將,搶奪兒媳,其子怒殺之


1039年李元昊以臣子的身份上書宋仁宗,希望他承認自己皇帝的身份,宋仁宗拒絕,並下詔書剝奪所賜趙姓以及所封官爵,懸賞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

史書記載李元昊“文武雙全”,李元昊實際上距離文武雙全還差一大截,但是他武這方面還是比較牛,他領兵打敗回鶻,擴大了西夏的疆域,在與宋朝的戰役中也是勝多敗少,面對宋朝名相范仲淹、名將韓琦都不相上下。

勇猛尚可,智謀有所欠缺,曾被宋朝名將種世衡用一個小小的反間計就除掉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李元昊是一個生性多疑,殘暴不仁的人,為了排除異己,防止外戚篡權,李元昊用毒酒毒死自己的母后,誅殺了其母后一族衛慕氏族人。

三姓家奴呂布弒義父,四姓皇帝弒母誅良將,搶奪兒媳,其子怒殺之


李元昊還非常好色,妻妾成群仍不滿足,經常搶奪他人之妻,這個暴君最後還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兒媳身上,他看到自己兒子寧令哥的妻子非常貌美,便將沒移氏搶進宮,並將其冊封為新皇后,舉國上下的人都嘲笑李元昊,而且笑話還傳到了宋朝,宋人給李元昊取了一個“爬灰皇帝”的外號。

李元昊這個做法最後招致寧令哥的仇恨,在一次外出途中,寧令哥趁機給李元昊一刀,李元昊不愧是征戰沙場的人,他一閃躲過了這致命的一刀,但是鼻子卻被削掉了。

李元昊雖未當場斃命,但是後還是因這一刀而斃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