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江西名樓多,撫州有一座,如今是城市地標,過去又為何而建?

江西名樓眾多。南昌有滕王閣,九江有潯陽樓,贛州有鬱孤臺。

在撫州則有一座擬峴臺,如今的知名度雖不及前三者,但建築規模毫不遜色,歷史文化底蘊亦相當深厚,在歷史上,曾與河北的幽州臺、山西的鸛雀樓等齊名。

擬峴臺始建於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已經是第七次重建後的模樣,仍為宋代風格。

江西名樓多,撫州有一座,如今是城市地標,過去又為何而建?

只見一座穩重而氣派的樓閣矗立在高大寬厚的石砌臺基上,處處雕樑畫柱,極盡裝飾之能事。登上頂樓,從不同角度望去,可飽覽臨川美景。向東眺望,一條銀帶似的河流從鄱陽湖出,不知去向哪裡,那是撫河;向西看去,高樓林立,構成了一副充滿了活力的撫州城市圖景。到了夜晚,擬峴檯燈火輝煌,明豔無比,與整座撫州城的夜景交相輝映。有人說此時的擬峴臺是古今的交匯點,一方面它凝結了古臨川的歷史與文化,另一方面,它又是新臨川的地標建築,彰顯城市的活力。

擬峴臺的新全在這氣派的樓宇之中,那它的古呢?

我們先從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一首詩說起。

江西名樓多,撫州有一座,如今是城市地標,過去又為何而建?

擬峴臺夜景

王安石,出生在臨川,世人稱他是臨川先生。儘管人不在家鄉,但他心繫臨川,一首

《為裴使君賦擬峴臺》就是當時臨川的一件大事所作的詩一首。

從詩中我們得知,擬峴臺由裴使君修建。裴使君即時任撫州知州的裴材。“君作新臺擬峴山”意思是裴材仿造峴山建造了一座石臺。峴山確有其名,在今湖北省境內。那麼,裴材為何要仿造一座來自異地的山呢?

原來裴材調來出任撫州知州的第二年,他發現城的東面,山水之形態酷似峴山。而峴山曾是西晉開國元勳羊祜最愛遊覽的名勝之一。這位羊祜博學能文,清廉正直,作證今湖北襄陽時,一改當地窮兵黷武之風,施行德政,寬待臣民,深得人心。羊祜死後,人們在峴山為他建廟立碑,供人祭祀。

江西名樓多,撫州有一座,如今是城市地標,過去又為何而建?

登頂擬峴臺看到的景象

“君作新臺擬峴山”的後半句“羊公千載得追攀。”言外之意是說裴材建擬峴臺是為表自己實施仁政的決心。

不管是羊祜,還是裴材,其為政的理念無疑與王安石先裕民而後富國的思想不謀而合。王安石為何一直對擬峴臺情有獨鍾,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了。

裴材在任的幾年,確實也施展了他的抱負,領導臨川人民,建設了美好的家園。擬峴臺也一度成為名樓,曾鞏、陸游、謝逸等人物都曾登上高臺、留下詩篇無數。

然而,擬峴臺卻命運坎坷。從建起至今,屢建屢毀,共歷經了七次大修,今之面貌與往昔相比,應該是有很大的不同。但臨川人民對其呵護有加,自始至終,都把擬峴臺推舉到很高的位置上,尤其在當下,樓不僅作為撫州的象徵,樓內更成為歷代名宦政績、古擬峴臺文化的展示區。

我們有理由相信,今之擬峴臺昭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就像一位巨人,在未來,將走得更遠、站的更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