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日本為什麼稱有關東和關西呢?

微笑178271


日本關東和關西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習慣,語言也不完全相同。雖然日本國土比較小,但是區域方面還是又一定的劃分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先從關東和關西的區分線來說吧。

關東和關西的界限

現在日本很多地方都主張自己的地方是關東和關西的界限,但是普遍的認為日本的“關之原”是關東和關西的分界線。在關之原,其文化是結合關東和關西而形成,其實有很多作證的證據來證明這個地方是兩個區域的分界線,比如從歷史上來看,關西這個詞語在奈良時代就已經被人使用,越前的愛發關、美濃的不破關、伊勢的鈴鹿關以西的部分稱為關西,在那個時代,關之原正是處在其分界之處。

再比如,日本人是來自南亞繩文人和北亞彌生人。繩文人指紋多是蹄狀,彌生人指紋多是漩渦狀。日本一般按照此方式來區分東日本人和西日本人,在關之原,蹄狀和漩渦狀指紋人口的比例相等,從遺傳學上來講,關之原也是分界線。

為何會有關東和關西

說完了基礎知識,我們就主要說一說,為何會有關東和關西。

關東的“關”,指的是關所,關東就是:關所以東的區域。現在的關東地區為:東京、神奈川、千葉、埼玉、茨城、栃木、群馬。(一都六縣)在日本的江戶時代有三座關所,分別為:『箱根関所』、『小仏関所』、『碓氷関所』。

  • 箱根関所:是現在神奈川縣和靜岡縣的縣境;

  • 小仏関所:是現在神奈川、東京都、山梨縣的縣境;

  • 碓氷関所:是現在群馬縣和長野縣的縣境;

在上述三個關所以東的區域,稱為“關東”。其實上文也說過,在江戶時代以前,關東區域是越前的愛發關、美濃的不破關、伊勢的鈴鹿關以東的地區。

由此就形成了所謂“關東”“關西”的說法,關所是日本以前以“軍事防禦”為目的而修建的“建築”,672年日本發生了壬申之亂,673年天武天皇正式定下愛發關、不破關、鈴鹿關的位置,不破關就是在“關之原”。

結束語

其實自古以來,關東和關西的具體分界線在哪裡,並沒有官方的說明而已,至於關西和關東的分界線,更多的也是根據歷史由人們推測而出的,官方也沒有界定。其中的關所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會發生著不同的改變的。

部分文章介紹:

《走入日本的“中國城”,我發現了這些》

《 日本人:中國人“變了”!》

《在日本的中國人,都是怎麼掙錢?》


日本二三事


關東地區主要包括東京、神奈川縣等地區,而東京是在明治維新之後才作為日本的首都的,是一個比較新的城市;關西主要包括大阪、京都、奈良等城市,而京都、奈良又曾經是日本古代的首都。

日本的關東和關西這個名稱在個別地方。奈良時代“逢坂的關”:京都和滋賀的縣界以西的地方被稱為“關西”,當時還沒有被稱為“關東”的地方。室町時代以後成立了一個被稱為“關東“的地方。

江戶時代現在的關東地區被稱為“關隘八州”。這個關隘是“箱根的關”。現在在“關東”和“關西”之間有“中部地方”。

在日本沒有那麼明確的區別。 關指的是一個地方,叫關原。關原是關東和關西的分界線,以東為關東,以西就是關西了。


情書銀行


關東是秋葉原的霓虹燈影,是淺草寺的香火,悠悠,也是上野公園的四季陶然。

關西是伏見道稻荷神社的紅色鳥居,是花見小路上藝妓的花色衣袍,也是春日大色裡的呦呦鹿鳴。

關東關西景色和特色是有分別的。


易說人生999


「關東」和「關西」的說法是日本人常用的分辨地區的一種表達方式。這種說法明確顯示的概念是「關東」和「關西」中的「關」字所表示的分界線。「關」是指「關卡」,具體地說在東西日本之間對來往行人進行檢查的關卡有三處:東海道鈴鹿(Suzuka,三重縣)、北陸道不破(Fuwa,岐阜縣)和東山道愛發(Arachi,福井縣)。三處關卡以東叫「關東」,以西叫「關西」。

據說這種說法始於十二世紀。後來,不知何時劃分東西的標誌又將這三處關卡改為以京都、大津(滋賀縣)之間的逢坂(Osaka)關卡為基準了。但是,從過去一直以京都為中心的日本歷史來看,關卡是為保衛都城而設的,所以把京都一側叫做「關內」,把外側叫做「關外」似乎更為合適。

原來並沒有「關西」的說法,京都一帶被稱為「畿內」,因為「畿」就是「都」的意思。再擴大範圍,那一片地區就稱為「近畿」。這個名稱沿襲到今天。進入鎌倉時代以後,掌權者離開了京都,人們開始有了京都在西邊的意識,於是「關西」的說法應運而生。

如上所述,關於「關東」和「關西」的分界,雖然資料很少,但是有可以進行說明的根據。不過,只是單純地這樣考慮問題的話,那麼就會認為「關西」就是指西日本,「關東」是指東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