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宋軍為何能堅守釣魚城二十年之久?為何蒙古軍困不死他們?

於無聲處34


李白曾寫“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然而在可怕的蒙古人面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蜀道卻形同虛設,蒙古大軍全面攻宋後,巴蜀地區在相當一段時期成為蒙古攻宋的首要目標,在蒙古軍的肆虐下,四川守軍幾無還手之力,只不過無敵天下的蒙古軍卻在一個小城吃了大虧,這個小城還引發了一系列蝴蝶效應,幾乎改變了世界歷史的走向。



被稱為“上帝折鞭之處”的釣魚城建城過程。

自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國後,率領蒙古鐵騎四處征戰,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軍成了橫掃歐亞大陸的無敵軍隊。

成吉思汗死後,他的第三子窩闊臺成為蒙古帝國大汗,繼續其父的遺志擴張領土,在滅掉金朝後開始了伐宋的步伐。

1235年蒙古軍在西征東歐、東征高麗的同時,也大舉興兵南下攻宋,窩闊臺的次子闊端率領右路軍,先後招降了原金將據守的秦、鞏二十餘州,破金、蘭、定、會等州,打敗宋將曹友聞後,蒙古軍進入了錦城成都,闊端令人占卜後,得出“民心不歸,成都是四絕之地,若住,不過二世,不若血洗而去。”的卜語,成都因此慘遭蒙古軍焚燒屠城。


面對蒙古軍在四川肆虐,曾寫過《黑韃事略》的彭大雅對蒙古人頗有研究,1240年,時任重慶知府的彭大雅帶人鞏固城防,深具戰略眼光的彭大雅將目光鎖定了嘉陵江上游的合州,在合州有一座小山,地處三江匯流,雖然只有2.5平方公里,卻是峭壁千尋,是個很好的防禦要塞,這座山就是釣魚山。

彭大雅於是派人到山上修築城寨,這就有了釣魚城的雛形,彭大雅後遭人彈劾革職。1242年,兵部侍郎餘玠被南宋朝廷派到四川,主持全川防務,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餘玠入川后也對釣魚山戰略地位很重視,1243年請來了隱居的建築大師冉氏兄弟,在釣魚山上築城,將彭大雅所建城寨擴建,山上城牆層疊互為犄角,還利用釣魚城依山傍水的優勢,在城裡挖井取水,開墾荒地,囤積糧食。

一座小城從建成到陷落,經歷了整整36年,在南宋滅亡後還堅持了三年,靠的是地勢險要、城池牢固、軍民同心,還有四川的天氣。

1258年,成吉思汗之孫蒙哥大汗覺得過去二十年來對宋戰爭的進展太慢,於是親率一路軍馬進攻四川,意圖先蕩平四川再揮師東進,入川后蒙古軍勢如破竹,幾個月的時間川西盡皆失守,所向披靡的蒙哥鐵騎於1259年二月來到了釣魚城下。

釣魚城的主將是王堅,副將是張珏,王堅和張珏被餘玠派來駐守釣魚城後,將釣魚城的城牆從1.5米加厚到5米,加厚之後的釣魚城對於蒙古軍的回回炮起到了很好的防禦作用。

蒙哥到了釣魚城下,對於這個彈丸之地根本沒放在眼裡,覺得拿下這座小城只是舉手投足之間的事。

面對來勢洶洶的蒙古軍,王堅他們並沒有慌亂,依靠釣魚城的地勢沉著應戰,因為釣魚城三面臨水,蒙哥決定水陸兩路進軍,陸路由汪德臣率領,水路由史天澤率領。


釣魚城居高臨下,俯視著城下的蒙古軍動向,蒙古軍的大殺器回回炮因為地勢的原因,對釣魚城沒有作用,蒙古軍只能採取最古老的攻城方式,搭雲梯強攻,南宋軍民在王堅和張珏的帶領下,對蒙古軍進行頑強的抗擊,蒙古軍無法越雷池半步。

蒙古軍的鐵騎優勢在釣魚城面前也沒了作用,而水戰畢竟不是蒙古軍的本行,此後蒙宋雙方進入鏖戰,蒙哥還從各地調來兵力,就這樣時間進入了四月份,四川溼潤的天氣讓習慣了北方天氣的蒙古軍極不適應,再加上水土不服,軍中瘧疾橫行,還連下了20多天大雨,有人建議放棄攻打釣魚城,不過蒙哥不肯。

六月份的時候,王堅和張珏將兩條三十斤重大魚和上百斤麵餅從城上扔下,還寫信讓蒙古軍同吃共飲,意思是你們慢慢圍,我們有的是吃的。


圍困一個小城居然用了幾個月都沒打下來,蒙哥也愈發急躁起來,六月二十一日,蒙古軍總帥汪德臣又跑到城下想勸降王堅,被宋軍發炮擊傷,沒多久就一命嗚呼了,失去汪德臣後,蒙哥急怒攻心,居然登上高樓擂鼓助威,王堅對這種難得機會怎麼能錯過,命炮手對擂鼓之人炮擊,鼓聲戛然而止,也就是這次炮擊後,蒙古軍開始撤軍,蒙哥死於軍中,在蒙哥死後,蒙古內部為了爭奪汗位,展開了激烈的內鬥,引發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蒙古汗國不得不從歐亞戰場撤軍,阻止了蒙古大軍的步伐。


此後釣魚城靠著城池牢固,地處天險,城內又能自耕自種,再加上軍民一心,抵禦著蒙古軍一次又一次的圍攻,在南宋滅亡後三年,1279年正月,釣魚城終因寡不敵眾,最後一任守將王立以不可屠城為條件,開城投降,這座小城從1243年開始建成,到1279年才陷落,在數十年的抗蒙鬥爭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被歐洲人譽為“上帝折鞭處”!


歷史紅塵


合州釣魚城是一個很奇特的地方,雖然地方不大,也不起眼,但是位於嘉陵江邊的山崖上。以現代的軍事科技,釣魚城根本算不上軍事要塞。但是在700多年前,這裡曾經震驚世界。

不可一世,縱橫天下的蒙古大軍,就在這小小的城堡前,苦苦耗了30年,未能越雷池一步。囂張不已,頑強固執的蒙哥大汗也戰死在了這裡。因為蒙古大汗的死,導致蒙古各王為爭奪汗位放棄了繼續征伐天下的步伐,收縮軍隊回去搞政治鬥爭了。要說一個小小的釣魚城改變了世界形勢,延緩了宋朝滅亡,一點也不誇張。

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在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的派遣下,甘閏在合州東十里的釣魚山上築寨,這就是釣魚城的雛形。淳祐三年(1243),冉璡﹑冉璞兄弟(今貴州遵義市綏陽縣人,是同父異母兄弟)獻策四川制置使餘玠,將合州(今合川區)遷於釣魚山依山建城,加固城池,原來的釣魚山正式城市化。冉氏兄弟認為,“積蓄糧草固守,可抵十萬大軍,如是,西蜀可保”。

餘玠同意了該方案並向朝廷奏報獲准,封冉璡為承事郎、權遣合州,冉璞為承辦郎、權通判州事,由他們二人築城遷址,在此駐以重兵,控扼嘉陵江要衝。餘玠堅守釣魚城近十年,寶祐元年(1253)被朝廷猜忌要調走,含恨而亡。冉氏兄弟也因此失勢,去職還鄉,當年冉璡因病身亡。

擴建以後,釣魚城成為合州行政中心,分內城外城,外城築在懸崖峭壁之上,城牆繫條石壘成,堅不可摧。城內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絕的豐富水源,周圍山麓也有許多可耕田地,規模相當大。其實當時在川東與川北多山的地區,並非只有一個釣魚城,還有如雲頂城、運山城、大獲城、得漢城、白帝城、青居城及苦竹隘等,當時通稱為四川“八柱”。

寶祐二年(1254)名將孟珙的手下王堅任合州守將,在餘玠病故後,鎮守荊州的孟珙從京湖制置使司調撥六千精兵和十萬石糧食入蜀支援,派去的主將就是王堅。王堅和副將張鈺在餘玠的基礎上再次大規模擴建設防。陝南﹑川北民眾紛紛遷來,形成軍民達數十萬的重鎮。

當時的釣魚城的情況,已經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釣魚城景區的情況,現在的釣魚城在山上,面積約為2.3平方公里,根本不可能供那麼多人生活,也無法固守那麼多年。當時的釣魚城的格局,跟我們在水滸傳中看到的水泊梁山差不多了,城外有城,寨外有寨,城寨互通聯防。要知道,蒙古大軍圍城攻城時間長達三十多年,要守住釣魚城,首先還不在於軍隊有多能打,而在於糧食、水源能不能支撐的下去。

1258年秋(宋理宗寶祐六年),蒙哥大汗率軍四萬從六盤山出發南下。蒙哥經陝西入川,加上在蜀中的蒙軍及從各地徵調來的部隊,號稱十萬,相繼攻克劍門的苦竹隘、長寧山城(今四川宜賓市長寧縣)、蓬州運山城(今四川南充市蓬安縣)、閬州大獲城(今四川閬中市)、廣安大良城等,進抵武勝山(今四川廣安市武勝縣城附近),快速逼近合州。

蒙哥的計劃是速戰速決,快速平定南宋。但是,蒙古軍經過一番試探和勘察,已經有人發覺釣魚城不好攻取,術速忽裡就建議蒙哥避開這裡,迂迴夔州(今重慶奉節)直接東下。但蒙哥自視出動這麼大陣勢,兵力眾多,不相信一座山城能夠阻擋蒙軍鐵騎,堅持攻下釣魚城,打破宋人頑強固守、對抗到底的信念。

從二月起,雖然在蒙哥親自督戰下,蒙古軍隊捨生忘死的進行攻打,也攻克了一些地方,但是遇上大雨,一下就是二十多天,攻克的地方又被王堅率軍奪回。宋理宗聞訊下詔嘉獎,鼓勵合州軍民,蒙古軍隊的第一階段強攻以失敗而告終。

蒙哥雖然又組織了幾次強攻並打敗了從重慶率軍朔江而上的呂文德援軍,但是依然沒有任何進展,而且守城將令王堅不但死守,多次勸降的人都被他殺死,還搞夜襲。北方的蒙古人受不了南方的溼熱暑氣,大量人員生病,攻城中,蒙哥也被飛石擊中受傷,不久後因傷病死亡。

那麼縱橫天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蒙古大軍為什麼拿不下一個小小的釣魚城?而且兵困30多年為什麼沒有把他們困死、餓死?

那是因為,當時釣魚城的防禦體系是依照山城原始地貌進行全面修建,相互間能夠聯動策應。釣魚城不是一個孤立的城堡,以重慶為中心,南宋軍隊在東起夔門, 西至嘉定的長江上游, 以及在由北往南匯注於長江的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江沿岸,選擇險峻山勢築城結寨數十座。釣魚城地處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匯處,由陝西翻越秦巴山區進入川北後,南下的水路彙集於此,扼守通往川東及三峽地區咽喉,如果蒙哥採用下屬建議,跳過釣魚城直接攻擊下游的重慶,就很容易腹背受敵,蒙哥堅持攻打釣魚城,一來是因為尊嚴,二來想借此摧垮南宋軍民的抵抗信心,第三也是顧慮到怕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

釣魚城的城牆在冉氏兄弟初建時厚達1.5米,後來改擴建加固,城牆增厚達5米左右,在冷兵器時代,簡直就是銅牆鐵壁。釣魚城通過南北兩道一字城牆連接山體懸崖,外有環繞的江水,這樣就構成了一個閉合的一字城牆。便於釣魚山頂給養、兵力的運輸通道,同時擴大戰略縱深。

外圍是外城,然後登山上去山頂建造的是內城。這種通過擴建加固的城防是把整個突出的山城半島都納入一體,因此可以有很大面積提供給軍民生活。人們到處挖池塘養魚,開墾一些土地種田,開鑿水井,長期固守這裡才能不被困死。

而且釣魚城的地勢只能從正面進攻,兩邊都是懸崖峭壁,由於地勢狹窄險要,蒙古大軍的大規模騎兵衝鋒根本施展不開,回回炮也不好擺放,無法規模的架起來。但是守城軍隊還可以用投石機往下發射石頭,蒙哥大汗就這樣屈死在那些小小的石頭下。

由於釣魚城三面環水,一面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山上城區有大量人口、水源、可耕地面積,不缺吃少穿,有自給自足的生產供應體系,才能讓不可一世的蒙古大軍圍城三十年不能越雷池一步,望城興嘆。


謝金澎


1259年7月,釣魚山熾熱難耐。戰無不勝的蒙古勇士們有些焦躁不安,他們血戰了大半年,眼前這座城依然巍然不動。

忽然,迷茫的蒙古士兵看到城頭上的宋軍熱鬧了起來,他們向城下拋下了包裹。宋軍將士蔑視地說:“遠方來的豺狼,辛苦了!我們送點魚蝦慰勞你們。鮮魚二尾,蒸麵餅百張,你們慢慢圍,不急!我們城裡吃的喝的都很豐富,你們再圍個十年也沒關係!”

這可不只是心理戰,宋軍並沒有吹牛!


如果只是一般的心理戰,了不起也就是一段佳話罷了。可是,釣魚城戰場模型,可是特意放在了中國軍事博物館裡!

釣魚城能長期堅持,既不被攻破,又不被困死,還真得從他的築城說起了。

餘玠臨危而起,扛起救亡大旗

平江南,先平蜀,這幾乎是歷代北方發起統一戰爭的常規套路。

這個套路,蒙古人知道,宋人也知道,所以,蜀中防禦極為重要!

偏偏,此時宋軍在蜀中的防禦基礎十分薄弱。


1242年,窩闊臺時期,蒙古軍小試牛刀,隨手一打,就攻破四川大片區域。

危難之際,朝廷以餘玠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重慶府事,準備抗蒙。

餘玠上任後,招賢納士,革除弊政。在招賢中,得到了來自播州的冉璡、冉璞兄弟。


播州,自唐末開始就依其山地之險,保持相對獨立。因此,築城、堵口子、造炮塔什麼的,出身播州的冉家兄弟可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餘玠,採納了冉家兄弟之謀,開始沿江河,選擇要害之地,星羅棋佈地打造了一套山地防禦系統。

鬼斧神工釣魚城

這個山地防禦系統的核心,就是釣魚城。


嘉陵江、渠江匯聚,山勢險要,大家看圖,我就不囉嗦了。此地,剛好擋住了入川蒙古軍“繞道西南”的通道。

同時,因山依水,可以搭建起完整的山地江河防禦系統。

最關鍵的是:你困不死他。


如圖所見,在城西門內,有大量的良田。

原來,1254年,王堅再次修城。他在城西門內因溝為池,周長一百多步,“名曰天池,泉水汪洋,旱亦不涸,池中魚鱉可調舟舉綱”。同時,又開了小池十三處,井九十二眼,泉水不幹,春夏秋冬足備!城中的居民春天可以出去中地,秋天就把糧食收回來備戰!

因此,當年宋軍請蒙古軍吃魚時,“再守十年也不怕”的豪言,是真的有底氣!

鐵打的釣魚城

防禦系統搭建好了,靠譜不靠譜,還得實戰來檢驗!


1258年,蒙哥來了。他多路攻宋,但他依然堅持“取蜀則無江南”的傳統套路,親自坐鎮西路,指揮蜀漢攻略。

蒙古軍也確實猛,“蜀中之地,三得其二”,急吼吼地打到了釣魚城下。

勸降無果,開打!

征戰一生的蒙哥眼光很賊。他選定一字城牆為攻擊重點。一字城牆,連結山城與水軍,也是進行補給運輸的通道。同時,攻破一字城牆,蒙軍還可以繞到掉玉城城後,多面攻城!。

想法很好,問題是:打不下!


打關鍵點打不下來,就找薄弱環節!隨後蒙哥又在各個門都打了一遍,尋找薄弱環節。

沒有薄弱環節!

那就來硬的!

於是,蒙古健兒一頓猛攻···沒用!

上炮灰!

千戶董文蔚率領鄧州漢兵上了。還就是這些漢兵給了同胞像樣的威脅!

董文蔚激勵士卒,履過險阻,挾雲梯直撲城下···損失慘重敗歸。隨後,董文蔚的侄子帶病再戰,居然登上了城牆!苦戰良久,不支而退!

上帝折鞭

面對難以突破,術速忽裡建議:不打這裡了,趕緊東下吧!去會和忽必烈。

去找忽必烈?想法很好。問題是:蒙哥大汗不要面子是吧!不聽!接著打!


重臣汪德臣可能打得昏了頭。居然單槍匹馬跑到城下勸降。宋軍當然不會放過這樣刷經驗的機會,矢石招呼!汪德臣受傷,不久就掛了。

蒙哥汗也在這憤怒中患病去世(也有受傷去世的說法)。

上帝折鞭,南宋得救,歐羅巴得救!

持久戰,政治混亂的南宋逐漸勢弱

蒙哥死後,蒙宋在釣魚城進行了一段長達20年的拉鋸戰。

蒙古軍改變了急攻釣魚城的方針。轉為政治誘降+築城封鎖。


汪良臣等人積極接觸宋軍將領。此時南宋賈似道實行“打算法”,宋許多將領心不自安。守瀘州的劉整就投降了蒙古,使四川抗蒙形勢一度惡化。

劉整的投降,帶來最大的惡果是:宋軍的水軍不再處於絕對優勢的地位。宋軍在四川依託山地和水師共同防禦的套路優勢遭到削弱。

築城封鎖。汪良臣以釣魚山險絕不可攻,就近築武勝城與武嘯城,封鎖釣魚城對外聯繫。

隨後,劉整與夏貴就釣魚城的外圍進行了漫長的激戰。夏貴率戰屢敗,最終敗走。

1267年9月,汪良臣立寨毋章德山,當釣魚之衝,對釣魚城的封鎖基本穩定下來!

蒙古軍以其國力的優勢,趁南宋政治的混亂(餘玠本人就含冤於內鬥),逐漸佔據了對釣魚城的優勢。

把握蒙古軍的軟肋,長期堅持

面對劣勢,接任餘玠的張珏極力以巧取勝,堅持長期抗戰。

張珏親自抓生產,派兵護田,保證自給自足的補給能力;

隨後,張珏抓住了蒙古軍的軟肋,不失時機地發起反擊。


耐寒不耐暑蒙古軍多在夏季離開“火爐”,所做的工事,多留漢兵把守,力量削弱。

張珏把握規律,趁機週期性的喘息之機,騷擾元軍,或加築工事,或對生產進行調整。


儘管蒙古軍在大勢上佔據了絕對優勢,但釣魚城依然巍然不動!

孤臣淚

元軍修改戰略,轉為從襄樊方向突破滅宋。很快,臨安淪陷,南宋滅亡。

此時,釣魚成附近州縣也多有投降的。

但張珏依然堅持作戰!他居然還出兵收復了瀘州、涪州,並派人去尋找出走的二王蹤跡。

隨後,他利用元軍內部不合之機,連續擊敗元軍,收復了涪州等地,並解了重慶之圍!

解重慶之圍後,張珏進入重慶,釣魚城由王立守護。


可是,畢竟勢力懸殊。很快,重慶城破,張珏巷戰不敵後,找毒藥自殺未成,於是小舟走涪,遇到敵人後,跳水自殺,又不成,被俘!

元軍詐稱張珏已降,勸降釣魚城!

恰也是天亡釣魚城。連續兩年的旱災,使得釣魚城嚴重歉收,外援已絕,內存不足···

王立在得到保全釣魚城百姓姓名的承諾後(蒙哥臨死前曾令,一旦破釣魚成,滿城皆屠),舉城投降!

最後,說一口張珏。1280年,被俘2年後,元朝廷押解他到安西時,張珏在趙老庵廁所裡,解弓弦自盡!

釣魚城古戰場的模型安靜地放在博物館,任後人學習。


面對這段歷史,更需要紀念的,難道不是這些英雄人物的氣節與豪氣嗎?

技術有過時的一天,但氣節和豪氣,穿越千年,浩氣長存!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釣魚城可真可謂用老話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句話最能顯出釣魚城為何能堅守20年之久。釣魚城乃是四川重慶一所重鎮,重慶是什麼?號稱“山城”那麼山體必定是連綿起伏,相輔相成。再加上其特殊的地理構造,那真是當時第一要塞。
(宋軍 劇照)


宋軍在釣魚城一共堅守了幾十年,歷大小戰役數百次次,蒙古軍隊是什麼強大的戰鬥力?橫掃歐亞大陸,連號稱是“戰鬥民族”的俄羅斯都臣服於蒙古帝國,可見蒙古人強大的戰鬥能力。可是誰也沒想到,誰也瞧不上的弱宋就硬生生的將蒙古軍隊擋在城外,而強大的蒙古軍隊看著這一小小的城卻無能為力,要不是天意所歸,釣魚城面臨大旱,再加上忽必烈對釣魚城嚴重承諾,絕不屠城!可見,釣魚城再守個百八十年不成問題。
(佈防圖)

釣魚城特殊結構情況

釣魚城坐落在今四川重慶的合川區的釣魚山頂,山勢險峻,山下南、北、西三面環水,分別為嘉陵江,渠江,涪江。 居於山頂的釣魚城周長十二、三里,石牆高達數丈,南北各建一條延至江中的一字城牆。 這一座壁壘森嚴的釣魚城,正處在水陸要衝之地,上可控三江,下可護衛重慶,是支撐四川戰局的重中之重。也因其特殊位置,才能長達堅守如此之久。

釣魚城不怕沒補給嗎?

釣魚城內完全不用怕,裡頭的設施應有盡有,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況且巴蜀之地的天府之國不是白叫的,如果不是面臨百年旱災或者災難的話根本不用慌。所以釣魚城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對蒙軍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釣魚城遺蹟)

總結:

1.釣魚城建在山頂,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2.由於宋軍對釣魚城的苦心經營,外有堅固的工事,內有充足的糧草,人心穩定,長治久安。

3.蒙哥(大汗)曾親自率領大軍征討釣魚城,結果戰死釣魚城下,導致蒙古帝國內亂。對南宋解了燃眉之急。

(蒙軍)


鵬正


750年前,蒙哥大汗(成吉思汗的孫子)遵照成吉思汗的遺願開始南征,企圖滅掉南宋。他帶領4萬蒙古大軍,千里迢迢穿過大漠草原,由陝西入中原,一路徵召駐紮在川的蒙軍,匯聚成十幾萬人馬,準備進攻四川重慶。而釣魚城,則是蒙古大軍的必經之地。

釣魚城位於重慶合川附近的山上,佔地2.5平方公里,通過釣魚城沿著嘉陵江順江而下5公里就是重慶。而以王堅為首的宋軍,在釣魚城堅守了20年,創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釣魚城因此被譽為"上帝折鞭之處"。

關於釣魚城的歷史,還有一些未解之謎,但根據現有的史料,以及釣魚城遺址的特性,我們基本可以歸納出,宋軍堅守釣魚城20年的原因:

一、宋軍佔地利

1.地形和防禦工事有利

釣魚城要塞的設計者,充分利用了釣魚山的天然地理優勢,在2.5平方公里的城塞上,共設有8道城門,城門都修築在懸崖峭壁上,峭壁之下是高高的陡坡,任何大型攻城器械都無法靠近。

每個城門前面沒有路,都是由人工搭建的棧道,宋軍在戰時就把棧道收起來,敵人就上不來了。整個城塞有內外多道城牆,都建在絕壁上,內外城牆之間的區域又是隔絕的。攻進任何一個區域,都不能佔領整個外城。

宋軍大營在內城,內城修建有四通八達的馬道通向外城牆。一旦城頭告急,援軍可以順馬道迅速調動。而外城牆內側地面與城頭齊平,在任何地方軍隊和守城物資都可以直上城頭。

所以釣魚城這樣的地形,是極難攻上去的。蒙哥御駕親征時,一共組織了三次大規模的進攻,但都以失敗告終。

2.有水源,有田地

據史料記載,當年釣魚城城中有14處天池和92眼水井。最大的一處天池,甚至可以撒網捕魚,因此釣魚城不缺水。夏秋之際,守將王堅組織百姓們搶種搶收,將糧食提前送進釣魚城兼併清野,所以釣魚城也不缺糧食。據說,王堅的副將張珏,曾經命人將大餅和鮮魚拋下城牆,並附信說,你們再圍10年也攻不下釣魚城。這就能解釋,為什麼蒙古軍困不死釣魚城裡的宋軍了。

二、宋軍佔天時

重慶合川周圍的早春,陰冷多雨,連續的陰雨讓城下陡坡溼滑,會極大的遲滯進攻的速度,增加進攻的難度。

據史料記載,蒙哥從1259年2月初開始攻擊,一直到5月初,此時合川的天氣悶熱潮溼,導致蒙古大軍軍中痢疾和霍亂流行,大大削弱了蒙古大軍的戰鬥力。

三、守將王堅及其帶領的軍隊作戰給力

1.王堅和蒙古軍作戰經驗豐富

守將王堅,十幾歲就參軍了,早年跟隨南宋名將孟珙與金兵及蒙古軍作戰。據《宋史·孟珙傳》記載,王堅曾潛入敵後,火燒蒙古軍用來造船準備渡江的大批船載。

1240年入川后,王堅多次在四川境內與蒙古軍激戰,並大獲全勝,戰功卓著。

1254年,王堅晉升為釣魚城主將,就任前後,曾率部擊敗敵軍對釣魚城的三次大規模進攻,蒙古都元帥帶答兒殞命軍中。

2.王堅的軍隊精銳,軍民一心,作戰氣勢高昂

王堅統領的釣魚城守軍,是川北失利後撤下來的四個戎司中的興戎司,是四川宋軍的精銳。作為主戰派,他們寧死不降,與眾多不戰而降的南宋將領截然相反。

王堅的軍隊不僅很會打仗,還能團結逃到城中避難的百姓,讓他們共同禦敵,講軍民對屠城的恐懼,化作血戰到底的意志!人人拼命,攻城談何容易?

3.王堅有勇有謀

1259年5月,王堅親自率領一支宋軍的精英小隊,趁著夜色悄然潛出黃洞(一條隱秘的汙水排洩口),奔襲的目的地,竟是距離黃洞出口2.5公里處的蒙古大軍大本營。

史料記載,被偷襲的蒙哥大汗十分震驚,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蒙哥強悍的宿衛們,拼死護駕,抵擋住攻擊。然而王堅的死士來勢洶洶,就在這關鍵的時刻,駐在那附近的蒙古林兆甫都元帥趙阿哥潘,帶領他的將士及時趕到。王堅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只能撤退。

若是無勇無謀,王堅哪裡敢這麼做呢?

正是有了上面這些因素存在,釣魚城才能夠堅守20年之久。真正讓蒙哥無計可施,灰溜溜撤退的人,並不是楊過,而是王堅。


渭水徐公


釣魚城,一個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角落。當蒙哥帶著數萬蒙古軍南下,準備強攻並一舉拿下釣魚城徹底摧毀南宋上下的抵抗信心時。當戰鬥展開,不但蒙古軍的鋒芒被挫,戰事陷入膠著,連著蒙古大汗蒙哥都死於釣魚城拋出的石頭之下。而隨著蒙哥的戰死,蒙古軍開始收縮戰線,不但南宋得到喘息的機會,連著歐洲以及中亞地區的民族都得到重生的機會。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在戰鬥中屢次失敗的宋軍可以頑強的守住釣魚城,挫敗蒙古強攻的軍事計劃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釣魚城防禦森嚴



我們仔細看釣魚城之所在,其坐落在山林之中,以山為城,外城套內城,人工的防禦技巧與天然的崇山峻嶺完美結合。釣魚城內諸山寨彼此呼應,互為犄角,夠成了嚴密的防禦體系。暫且不論釣魚臺的其他防禦設施,光是其防禦城牆便超過了五米之厚。



並且南宋為了加強釣魚城的防禦,從今天的陝西以及四川調來了大量的百姓,再加上南宋從各地徵調的軍隊,釣魚城的軍民數量遠遠超過蒙哥帶領的軍隊人數。

而且釣魚城有著完善的補給設施,自給自足。

二:蒙古軍無法發揮其戰鬥力



釣魚城處於山丘地帶,這種地形最適合宋軍進行防禦作戰。但是向來講究機動性的蒙古軍在面對銅牆鐵壁的釣魚城時,也是有勁使不上。只能面對城牆不斷嘆氣。

無論是騎術多麼精湛,面對城牆時也只能下馬作戰,這對於不可一世的蒙古騎兵來說不能不算是一件非常窩囊的事情了。

總結:



南宋在戰爭幾乎很少能取得進攻性作戰的勝利,因為南宋馬匹的缺失導致南宋騎兵戰鬥力的低下。當南宋發動進攻時,面對呼嘯而來的蒙古騎兵只能素手就擒。

但是當南宋進行防禦性作戰時,南宋強大的步兵足夠彌補騎兵的不足,而蒙古騎兵面對城牆時,騎兵的優勢也變成了劣勢。這便是釣魚城能夠堅持20多年的原因。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宋軍堅守釣魚城20年的說法過於誇張——1259年釣魚城之戰後巴蜀再無大戰

釣魚城能夠堅守除了釣魚城三面環江的地形之外,最大的關鍵就在於重慶。釣魚城最大作用是作為重慶的屏障。

要攻下釣魚城,關鍵是攻下重慶。攻下了重慶,釣魚城就毫無意義。

這一點,在釣魚城之戰後期時蒙哥想通了。只是因為蒙哥的死,導致蒙古軍不得不放棄攻下重慶。《元史 憲宗本紀》:

“是月,帝不豫。秋七月辛亥,留精兵三千守之,餘悉攻重慶。癸亥,帝崩於釣魚山,壽五十有二,在位九年。”

蒙哥軍兵力4萬,3千防守釣魚城,3.7萬圍攻重慶。蒙哥在釣魚城之戰後期相通了,釣魚城的根本在於重慶。

如下圖:

當時成都和川北地區已經被蒙古攻佔,重慶是南宋在四川的大本營,釣魚城是川北三條河流的聚合地。

一般來說,攻下釣魚城,有利於蒙古利用三條河流進行輸送糧餉軍械,順江而下攻打重慶、宜昌、荊州、武漢、建康等地。因此才有南宋降將楊大淵在晉國寶招降合州守將王堅失敗後提議進攻釣魚城的建議。

從1259年2月到6月,蒙古軍圍攻了釣魚城5月之久。6月蒙哥生病後,7月才改為進攻重慶,12天后蒙哥去世,軍事行動也就取消了。


忽必烈時期對重慶行動的記錄

1、1259年,忽必烈攻打襄樊時南宋守將呂文德就是從重慶調遣:

“大將拔突兒等以舟師趨嶽州,遇宋將呂文德自重慶來,拔都兒等迎戰,文德乘夜入鄂城,守愈堅。”

2、1267年至元4年招降:

“又詔嘉定、瀘州、重慶、夔府、涪、達、忠、萬及釣魚、禮義、大良等處官吏軍民有能率眾來降者,優加賞擢。”

3、1270年至元7年蒙古川陝兵和南宋作戰:

“癸卯,陝西籤省也速帶兒、嚴忠範與東西川統軍司率兵及宋兵戰於嘉定、重慶、釣魚山、馬湖江,皆敗之,拔三寨,擒都統牛宣,俘獲人民及馬牛戰艦無算。”

當年12月南宋重慶制置朱禩孫勸降蒙古的南宋降將張大悅,但被張大悅拒絕:

“宋重慶制置朱禩孫遣諜者持書榜來誘安撫張大悅等,大悅不發封,並諜者送致東川統軍司。”

4、1271年至元8年,蒙古所屬四川兵進攻重慶等地,以配合蒙古進攻襄陽,牽制南宋救援襄陽:

“五月乙丑,以東道兵圍守襄陽,命賽典赤、鄭鼎提兵,水陸並進,以趨嘉定,汪良臣、彭天祥出重慶,札剌不花出瀘州,曲立吉思出汝州,以牽制之。”

5、1275年1月招降南宋重慶等地守將:

“丁亥,樞密院臣言:“宋邊郡如嘉定、重慶、江陵、郢州、漣海等處,皆阻兵自守,宜降璽書招諭。”從之……詔諭重慶府制置司並所屬州郡城寨官吏軍民舉城歸附。”

6月:

“戊午,詔遣使招諭宋四川制置趙定應:“比者畢再興、青陽夢炎赴闕,面陳蜀閫事宜,奏請緩師,令自納款,姑從所請。今遣再興宣佈大信,若能順時達變,可保富貴,毋為塗炭生靈,自貽後悔。”庚申,遣重慶府招討使畢再興持詔招諭宋合州節使張珏、江安潼川安撫張朝宗、涪州觀察陽立、梁山軍防禦馬野。”

6、1277年蒙古四川兵進攻重慶並攻下重慶城:

“甲戌,西川行院不花率眾數萬至重慶,營浮屠關,造梯衝將攻之,其夜都統趙安以城降。張珏艤船江中,與其妻妾順流走涪州,元帥張德潤以舟師邀之,珏遂降。”

蒙哥死後,忽必烈從來沒有大舉進攻四川,攻打的重點都是在襄陽。對南宋所屬的四川的戰爭只有1270、1271、1277三次戰爭記錄,都是以陝西、四川當地兵力為主的中小規模作戰的消耗戰。

不管是襄陽,還是釣魚城、重慶,這些地方蒙古軍之所以難以攻下,主要原因是南宋水師對蒙古軍的優勢。南宋可以利用長江水系發揮南宋水師的優勢,快速而低成本的輸送士兵、糧餉和軍械等到重慶、襄陽、揚州、兩淮等地。而蒙古只能使用陸地輸送的高成本而慢速的運輸方式。

簡單說,南宋的水師優勢,可以讓南宋實現東西快速部署;蒙古的騎兵優勢,對於南宋水師,沒有發揮的餘地。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巴蜀地區地勢險要,李白的詩裡就寫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蒙古人面對蜀道之難,卻沒放在眼裡,他們全面攻打大宋之後,巴蜀地區曾成為蒙古進攻的首要目標。蒙古軍肆虐橫掃,四川守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但是無敵的蒙古軍,卻在攻打一個小城時,吃了大虧,這就是釣魚城。在這裡,宋軍竟然堅持守城二十年之久,靠的是地墊險要,軍民一心。真是應了天時地利人和之說。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率領鐵騎四處征戰,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軍成了橫掃歐亞大陸的無敵軍隊。

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後代繼續擴張領土,滅掉金朝後開始伐宋。

當時,成都慘遭蒙古軍焚燒屠城。時任重慶知府的彭大雅,帶人鞏固城防,深具戰略眼光的他把目光鎖定在嘉陵江上游的合州,這裡有一座小山,地處三江匯流之地,雖然只有2.5平方公里,卻地墊險要,是一個良好的防禦要塞,這座山,就是釣魚山。

彭大雅派人到山上修築城寨,這是釣魚城的雛形,後來彭大雅後遭人彈劾被革職,兵部侍郎餘玠,被南宋朝廷派到四川,主持防務。


可謂英雄所見略同,餘玠入川后,也很重視釣魚城的戰略地位。他請來隱居的建築大師冉氏兄弟,在釣魚山上築城,把城寨擴建,還利用釣魚城依山傍水的優勢,在城裡挖井取水,開墾荒地,囤積糧食。

所以,這一座小城從建成到陷落,經歷了36年。即使在南宋滅亡之後,它還堅持了三年,這主要靠的是地勢險要,城池牢固,更重要的是軍民同心。


釣魚城依靠城池牢固,地處天險之地,城裡面能自耕自種,加上軍民一心,共同抵禦蒙古軍多次圍攻,在南宋滅亡後三年,1279年釣魚城終因寡不敵眾,最後一任守將王立,以不可屠城為條件開城投降。

這座小城從1243年開始建成,到1279年陷落,在數十年的抗蒙鬥爭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


江水趣談


作為一個重慶人,釣魚城之戰也許是重慶地區有史以來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事情了,雖然在重慶這塊土地上尚武精神非常隆厚,袍哥文化也異常火爆,男的耿直女的漂亮,古有巴曼子提頭借兵的舉世壯舉,今日更有上帝之鞭止戈於釣魚城下而一戰成名。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滅亡西夏前不久死去,後三子窩闊臺繼任大汗。窩闊臺於1235年派遣其兄朮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萬大軍再度西征。西征軍很快就徹底滅亡花剌子模,殺札闌丁。


蒙哥汗畫像

不久又大舉征服俄羅斯,攻陷莫斯科、基輔諸城,並分兵數路向歐洲腹心挺進。

1241年,北路蒙軍在波蘭西南部的利格尼茲(Legnica),大破波蘭與日耳曼的聯軍。拔都親率蒙軍主力由中路進入匈牙利,大獲全勝,其前鋒直趨意大利的威尼斯,導致全歐震驚,稱為「黃禍」,歐洲人驚恐地認為,這是上帝的懲罰之鞭。

蒙古騎兵踏平歐洲路線圖


與此同時蒙古大汗蒙哥親率10萬大軍進入四川,蒙哥打算先取長江上游,然後揮師東下,直接平定江南。

然而,蒙古大軍統一天下的腳步卻在一座嘉陵江上面積僅2.5平方公里的小城意外地停止了。 1259年六月,蒙軍大汗蒙哥被小城的少許守備官兵擊成重傷,於七月死於軍中,為了自己出口惡氣其在臨終前留下“若克此城,當赭城剖赤,而盡誅之”的遺詔。

而這座小小的城就是今天的釣魚城。 南宋淳右4年,蒙古鐵騎預備攻打南宋,已經向四川蠢蠢欲動,四川安撫制置史餘玠,積極籌劃備戰,他接受部將建議,在釣魚臺構築釣魚城抗敵。他調集17萬軍民,巧妙運用地形特徵,以山為壘,在絕壁上砌石建城,建好的釣魚城地勢險峻,氣勢雄偉,像一把尖刀刺在江面上。

蒙哥汗南侵路線圖

重慶三江交匯,是四川盆地向東的關健節點,蒙古鐵騎佔據四川,若想東進,物資、軍隊必須依靠水運。要想安然享用水道,就必須拔掉釣魚城這個釘子。

蒙古大汗蒙哥,親率10萬主力部隊,進攻四川,不到十個月就佔領成都、川西北。正是雄心勃勃之時,小小的釣魚城根本不入他眼,他命令蒙軍總帥汪德臣,帶領數萬軍隊十天拿下釣魚城。

蒙哥大軍攻宋路線圖

宋開慶元年二月,蒙軍由渠江雞爪灘渡江,向釣魚城東面的石子山發起進攻。可是剛一開打,汪德臣就傻眼了,無論從哪個方向進攻,都是面對懸崖峭壁,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在此毫無用處,戰場空間非常狹小,只能靠靠射箭,架雲梯攀登。

釣魚城守將王堅指揮高明,軍民團結一心,英勇奮戰,誓死抗敵,南宋軍隊的火炮、鐵雷,滾木、擂石,像傾盆大雨,鋪天蓋地,蒙軍死傷累累,雲梯盡折,整整數月,沒能前進一步。

雙方交戰畫像

時至夏天,重慶高溫,暑氣炎熱、潮溼,蒙軍瘟疫流行,嚴重減員。謀士們都建議:暫時繞過釣魚城,水陸東下,直撲南宋京城。 此時的蒙哥大汗已經輸紅了眼睛,他斷然否決這種提議,當時的蒙軍所向無敵,己徵滅中亞、西亞、歐洲四十多個國家,節節取勝,他是大汗,怎能敗在彈丸之地的釣魚城。

蒙哥汗畫像

他下令重振軍威,發起總攻。 六月,蒙軍總帥汪德臣,在鎮西門被飛石擊中至死。蒙哥痛心疾首,親臨前線,七月,在一次登樓暸望偵察中,被宋軍主帥王堅發覺,命令炮火轟擊,蒙哥當時身負重傷,而後王堅製作麵餅,投擲城下,並致信說:“爾北兵可烹鮮食餅,再守十年,城亦不可得也”。

導致蒙哥汗受傷的釣魚城

蒙哥汗聽文後又急又氣,新仇舊怨加上自己又受傷嚴重,一時之間竟然一口氣提不起來,病死於軍帳之中,蒙哥汗在釣魚城下的敗亡,導致蒙古這場滅宋戰爭的全面瓦解,使宋朝得以延續20年之久。

大帥以死導致進攻四川的蒙軍全部被迫撤軍,護送蒙哥汗靈柩北還。 東路軍突破長江天險,包圍了鄂州的忽必烈,為與其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也不得不撤軍北返。從雲南經廣西北上的兀良合臺一軍,一路克捷,已經進至潭州(今長沙) 城下。

由於蒙哥之死,該軍在忽必烈派來的一支部隊的接應下,也渡過長江北返。蒙古的南北兩支軍隊基本上是按預定計劃進軍的,只因西邊主攻戰場的失敗而功虧一簣。

在西南亞方面,蒙哥在1251年即大汗位後,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亞地區,頭等目標是消滅木剌夷國(Mulahida,在今裡海南岸的伊朗北部)。

1257年,蒙軍蕩平木剌夷之地,並揮師繼續西進,攻陷報達(Baghdad,今巴格達),屠殺八十萬人,滅亡歷時五百餘載的黑衣大食(Abbasids)。

此後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聖地麥加,攻佔大馬士革,其前鋒曾渡海收富浪(即今地中海東部的塞浦路斯島)。



本來他還要進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伐宋陣亡的消息,便率主力班師。 蒙哥汗曾留下遺言,日後攻下釣魚城,當盡屠城中之民。

後來蒙元以不可殺城中一人的條件,讓守軍放下武器,終止抵抗。


1279年守將王立棄城投降,釣魚城才落入蒙古之手。 棄城後,守城的32名(一說36名)將軍全部拔劍自刎,可謂忠烈千秋!

這次戰爭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這位令小兒夜啼止哭讓全歐洲的人懼怕的人物居然在重慶這個叫釣魚城的地方止弋於此不得寸進反而將命丟在了這裡。


公子小可


一點個人淺見,還望不喜勿噴!

釣魚城軍民能夠堅持幾十年,到最後都沒有被蒙軍攻陷(經談判後投降,蒙軍承諾不傷軍民一人)。最大的原因有兩點:

其一,佔了地利,釣魚城三面環水,四周都是懸崖峭壁,在缺乏現代器械的古代可稱為天險,蒙軍從下往上進攻,只有被動挨打,而蒙軍騎兵最擅長的穿插衝鋒和迂迴包抄戰術又毫無用武之地,所以對蒙軍來講作戰極為不利。而城內宋軍可以時不時利用各種密道派出小股部隊對蒙軍進行突襲作戰,一戰即撤,這種疲勞騷擾戰雖然對蒙軍殺傷不大,但是可以起到騷擾蒙軍的作用,挫傷敵人攻城鬥志的同時又可以提高己方軍民的士氣!而釣魚城雖然是個軍寨,但是城內軍民一切吃喝基本可以做到自給自足,所以蒙軍封鎖釣魚城的效果並不好。(釣魚城只是當時南宋為了抵抗蒙古侵略者而在四川地區修的眾多軍寨中的一個)



其二,佔了人和,兩宋時期,雖然常被後人詬病對外軍事軟弱無能(到底是不是軟弱無能,這裡不詳談),但是兩宋朝廷統治者厚待士大夫幾百年,所謂的“刑不上士大夫”。而民間經濟繁榮而少酷刑,所以大宋子民從上到下都覺得大宋官家是仁厚之君,大家的幸福感滿滿,大家生活在一個禮儀之邦。而當時蒙古人被視為蠻夷之人,所以蒙軍入侵釣魚城時,全城軍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抗擊蒙軍幾十年。


上圖就是那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洞口,當時宋軍小股部隊突襲蒙軍就是通過此路出入。

最後補充一點,天時地利人和,釣魚城佔了兩個,但是不得不承認蒙古人佔了當時的天時,那些年蒙古人滅國如喝水,南宋最後滅亡也是時也命也,但是至少當年那些英勇奮戰、浴血犧牲的英雄事蹟流傳了下來,久而久之成為了我們的傷疤,但是也成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勳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