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古代總喜歡說攻破樓蘭,樓蘭究竟是個什麼地方?

用戶6821404659


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一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至今讀起來還是那樣蕩氣迴腸,讓人們感嘆大唐雄風震懾西域的同時,也更能體現出唐人的豪邁與自信。

樓蘭,一個坐落在新疆羅布泊的邊境小國,有何本領能讓大詩人王昌齡如此看重,並且把攻破樓蘭來比喻為自己建功立業的雄心?

夾縫中生存的樓蘭古國

樓蘭國,是秦漢時期在我國西域地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在秦朝之前,由於諸侯紛爭,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中原地帶,致使西域的歷史很少有人過問,當時的人們甚至都不知道秦國以西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直到漢朝統一了天下,由於漢初常年與匈奴作戰,從俘虜的匈奴人口中才得知了西域原來有大月氏、烏孫、樓蘭、大宛等國家,並且根據匈奴人的描述,漢朝人甚至都覺得有些恐怖,原來西域國家的這些人都有著黃髮白膚,簡直炸裂了漢朝的“三觀”。

要不是匈奴的咄咄逼人,也不會有後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沒有漢武帝自然也就不會有張騫出使西域,更不會有後來有關西域的一切史料。

當年漢武帝為了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共同對付匈奴,他通過往返於西域和中原的商人處得知,在西域有一個大月氏國,這個大月氏國本也是強國,只不過中了匈奴的詭計,國王被匈奴人殘忍殺害。

並且把頭顱割下來做成了酒器,大月氏經此劫難,不得不選擇西遷,以避免匈奴的打擊。漢武帝認為如果能說服大月氏從西線加攻匈奴,自己的壓力不但可以變小,而且能趁匈奴兩線作戰徹底解除60年來匈奴對於中原的威脅。

在派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樓蘭古國第一次和中國發生了關聯。原來樓蘭早就變成了匈奴的附屬國,國王不但對漢使惡語相向,而且還派兵襲擊漢使的隊伍,這讓漢武帝大為惱火。

果然,天子一發怒,樓蘭只有等著血流成河的下場,只不過樓蘭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他知道自己與大漢相比不過是螞蟻比之於大象,等漢軍一到,國王就開城投降了。

並且把王子送到長安充當人質。然而,此時的匈奴在西域的勢力依然很強,可以說,漢朝和匈奴哪一個都是小小的樓蘭得罪不起的,樓蘭不但向漢朝稱臣,還同時跪在匈奴人的腳下。

小國的外交自古就是如此,只能在夾縫中取得一絲生存空間。

“雖遠必誅”不止是有陳湯

之所以如今有很多人崇拜漢宣帝,不止是他是一個來自於“監獄”的沒落皇子,深知民間百姓疾苦,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帶領下,漢王朝又一次帶向了鼎峰。

如果說漢武帝徹底消滅了匈奴的有生力量,而漢宣帝則是將匈奴隱患徹底消除的關鍵人物。在他做皇帝時期,陳湯“假傳聖旨”脅迫甘延壽出兵剿滅了一直對抗漢王朝的郅支單于,並且留下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千古名言。

無獨有偶,在宣帝的上任昭帝時期,樓蘭國就提前感受到了這句話不僅僅是漢王朝的說說而已。由於匈奴勢力在西域的復甦,樓蘭國再一次倒向了匈奴,又幹起了劫掠漢使的勾當,這一次漢王朝沒有再給他留一絲情面。

於是,昭帝派傅介子手持天子詔書出使樓蘭,樓蘭國王自恃有匈奴撐腰,對漢使相當傲慢。傅介子沒有當面發作。到酒過三巡以後,他悄悄的接近樓蘭王,並宣稱皇帝有財物賞賜給他,樓蘭王信以為真,就和傅介子來到後帳。

可沒想到的是,傅介子隨即掏出一把匕首,直接捅向了樓蘭王的心臟,然後提著樓蘭王的腦袋出來,大聲說到:

“漢軍已在城外,樓蘭王殺害漢使,罪不容誅,如有反抗者,漢軍一到必定玉石俱焚”!

樓蘭的大臣哪裡見過此等陣勢,紛紛表示願意投降漢朝。

而傅介子帶著樓蘭王的首級回到長安,霍光重重的賞賜了他,並且派兵佔領了樓蘭,把樓蘭改名為鄯善,樓蘭從此徹底納入到了西域都護府的管轄之中。

樓蘭古國消失之謎

從西漢一直到西晉,不管是中原戰亂也好和平也罷,樓蘭國經過上次的教訓再也不敢與中原王朝叫板,而真正讓樓蘭徹底脫離中原王朝是發生在五胡亂華時期。

由於晉武帝選擇接班人的失敗,白痴皇帝司馬衷就如同一個懷揣鉅款的娃娃在鬧市中行走一樣,誰都會起搶奪之心。

先是有八王之亂徹底動搖了西晉的統治根基,然後五胡亂華讓漢人丟掉了北方大好河山,樓蘭國也徹底與中原王朝失去了聯繫。

直到後來北魏派兵攻滅了樓蘭,這個在中原王朝的記載中存在了600年之久的古國就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有人說是因為樓蘭人長期的亂砍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為了尋找水資源,原來的都城就荒廢了。也有人說樓蘭國爆發了嚴重的瘟疫,致使樓蘭人口大面積死亡,僥倖生存者也被迫遷徙,後來完全融入到了其他民族。

不管怎麼說,樓蘭古國的消失在史學界仍然是莫衷一是,也只能期待日後科技的發展能給我們還原一個真實的樓蘭古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