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豔銘傑是得什麼病英年早逝的?為什麼?

用戶9122468679098


豔銘傑,著名評劇女小生,豔派創始人。生於1933年,幼年常隨父親到戲園看戲受到薰染,漸漸地喜歡上了評劇,十六歲拜著名評劇演員筱荷花為師。1950年後在"共同戲院"得到了張豔雲和筱月影的提攜,17歲時就聲名鵲起。

評劇,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流傳於中國北方,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有人認為是中國第二大劇種。2006年評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豔銘傑從1952年到1955年,曾多次與他人合作先後演出了《老媽辭活》《十八里相送》《相思樹》《梁祝》等劇目。她的表演風流瀟灑,扮相英俊;音域寬音質純淨,嗓音甜脆、高圓明亮,行腔典雅;其身段、表演、唱腔,揉進了著名女小生演員袁鳳霞的演唱技巧。特別是在新音樂工作者的幫助下,革新創造了新的板式和唱腔。她的代表劇目有:《梅香》《唐伯虎》《珍珠塔》《人面桃花》等,1953年與花淑蘭合作演出《紅樓夢》飾演賈寶玉;《茶瓶記》演單寶童;與筱俊亭合作《井臺會》扮演小王子;均獲東北地區匯演表演獎。1982年秋,瀋陽評劇院在北京演出她與愛人王少巖移植的古裝喜劇《珍珠塔》,年近五十歲的豔銘傑扮演小生方卿,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豔銘傑長期的全身心地投入表演藝術事業,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太關心,不幸患上了糖尿病,這個病一得就折磨了她四十年。她每當排戲時經常是抱病工作,一次在排演珍珠塔時,因有糖尿病飲食受到控制,而在方卿離開陳府時路遇壞人時的舞蹈動作幅度很大,身體常常堅持不了,於是她就在家裡煮幾個雞蛋,繼續排演。珍珠塔演出成功了,可她的病情卻更加嚴重了。 文化大革命中豔銘傑也受到衝擊,並被下放到一個邊遠山村去改造,身體受到摧殘,她平反後帶病重返舞臺,立即忘我地投入到演出和排練中去。在排演人面桃花時,正趕上她大病初癒不能下地,只能在床上練寫毛筆字,為了能在舞臺上雙手寫字,她起早貪晚地練,毛筆用禿了十幾支,因為腿部未全好時上臺表演,上臺時還有些顛腳,她就借自己的病腿設計出了崔護帶醉意上場的行走步來控制自己。在表演上儘量不留缺憾,她的這種作風嚴謹,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高尚職業情操和忘我工作精神著實讓人感動不已。

豔銘傑這位在中國平劇舞臺上做出了重要貢獻的一代戲劇大師於1997年不幸病逝,至今已有22年了。雖然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但是我們對平劇大師豔銘傑的懷念卻未曾減少,她將永遠伴隨著我們充滿信心的去迎接中國戲劇春天的拂面而來!






老劉


豔銘傑,著名評劇女小生,豔派創始人。原名魏桂蘭。1933年生於錦州市郊區,幼年隨著父親在戲班裡經常看京劇、評劇、梆子等戲,使她漸漸喜愛上了評劇。她由業餘票戲到十六歲拜著名評劇演員筱荷花為師。1950年後在共同戲院得到了張豔雲和筱月影的提攜,17歲的豔銘傑到哪裡紅到哪裡。

豔銘傑這個藝名是自己起的,從錦州轉到瀋陽,在瀋陽評劇院演小生直到去世,終年六十六歲,因為豔銘傑老師刻苦鑽研,對藝術精益求精,對評劇內容有所創新,使評劇小生唱腔有了很大的發展。五三年東北地區觀摩演出時她與花淑蘭老師合作排演茶瓶計打破了生腔只有簡單上下句的傳統唱法,她注意表現人物,根據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思想變化逐字逐句地研究,大膽實踐,成功地塑單寶童的人物形象,豐富了小生唱腔,得到了東北地區觀摩演出的表演獎。一九五八年,在外地演出時看到地方一個越劇團上演梅香。豔老師和花老師多次看到此劇,和領導提出要移植此劇。經過同意,豔老師和王少巖老師對劇中二公子角色進行了認真研究,設計出了二公子的優美唱腔。結果演出相當成功。豔銘傑一心撲在演出上,對自己的身體關心不夠,得了糖尿病,這個病一得就是四十年,她每當排戲時經常是抱病工作,一次在排演珍珠塔時,因有糖尿病飲食受到控制,而在方卿離開陳府時路遇壞人時的舞蹈動作幅度很大,身體常常堅持不了,於是她就在家裡煮幾個雞蛋,繼續排演。珍珠塔演出成功了,可她的糖尿病卻嚴重了。十年動亂,豔老師也受到了衝擊,並被下放到新城子一個邊遠山村去改造,身體受到摧殘,平反後,她帶病重返舞臺,並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演出和排練中去,在排演人面桃花時,正趕上她大病初癒,(她是因為糖尿病引起了腿部蜂窩組織炎左腿做了十幾次手術),不能下地,她只能在床上練寫毛筆字,為了能在舞臺上雙手寫字,她起早貪晚地練,毛筆用禿了十幾支,因為腿部未全好時上臺表演,上臺時還有些顛腳,她就借自己的病腿設計出了崔護帶醉意上場的行走步來控制自己。在表演上儘量不留缺憾。豔銘傑老師對待藝術是嚴謹的,在人面桃花復排時,當崔護去杜宅門前討水喝時,老劇中的崔護似一個風流酒鬼,豔老師覺得不妥,她認為儘管崔護喝醉,但他仍懂禮節,於是她去掉老戲中的不足,重新塑了新的崔護形象,使這個人物擺脫了低級趣味的束縛,真正成為了一個光彩照人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