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張琨: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張琨: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李書記登門排查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二〇二〇年的春節被“新冠”肺炎鬧得成了史無前例的“禁足”節了。有人無奈地調侃:過去,人類把動物困在了籠子裡,今年春節,動物成功地把十四億中國人困在了“籠子”裡。現在想想,這個春節,被困在“籠子”裡的我們是多麼安全和幸福!

大家沒忘記十七年前的“非典”吧,誰不談“典”色變?但十七年後的這個“新冠”病毒,完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是傳播速度,傳播途徑,還是傳染源、潛伏期,都是異常詭異,它又一次挑戰了當今世界醫術。由於短時間內無法摸清它的屬性,傳染性又高,沒有特效藥,重症患者的逆轉率極低。所有這些,我們不得不吸取“非典”留給我們的血的教訓,立即採取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防控病毒傳播的辦法——隔離。國家啟動了“一級防控”。要知道,“非典”期間,國家也沒啟動“一級防控”。“新冠”,全國統一“一級防空”。封城、封村、封路,全民居家隔離,共抗“新冠”疫情,沒有一個局外人,這意味著形勢的嚴峻。一時間,人心惶惶,誰不害怕?

不管病毒多麼猙獰、兇險,總有一群人逆行而上,真是: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被困在家裡的我,每天窩在溫暖的床上,不停地刷著“新冠”的動態。每天的確診人數,死亡人數,疑似患者人數,醫學觀察人數,所有這些數字的飆升都刷新著你的想象力,恐懼感填滿內心。一個個“逆行者”的身影時常讓我淚目,每天都被普通人感動著。我能做點什麼?經過艱難的思想鬥爭,我也決定加入志願者行列。於是我加入了我們藍色雅典小區門口的卡點服務。

在卡點服務的這些日子裡,我認識了這樣一群人,一群平凡的“逆行者”。他們沒有豐功偉績,他們都是真真實實的平凡人,但在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中,他們奮戰在一線,說他們是在用生命保護著生命,一點都不過分。我們小區面積很大,都是小高層,無電梯。常住戶一千三百五十一戶,人口三千五百多人,無一人發熱、咳嗽,無疑似病例。但從武漢返回本小區的有12人。在談“武”色變的當下,這個數字是多麼恐怖。怎樣保證實現小區病例0輸入,0感染,確保整個小區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是扛在小區管控一線這群平凡的“逆行者”每個人肩上的重要責任。

張琨: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大學生志願者宣傳防控疫情知識

首先是小區管控臨時支部的書記李劍橋,從本小區封閉管控的第一天,他就出現在這個卡點。作為一名下放幹部、臨時支部的書記,他的工作可沒有半點兒“臨時”的想法。把工作做紮實,絕不疏漏一人一車,是他給自己提出的要求。他說:黨把這項艱鉅的任務交給我,我定不辱使命。他帶領臨時黨支部全體黨員,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省委、市委最新的抗疫精神和決策部署,討論決定本小區的有效防控策略,列出防控重點,合理分工,細化職責,讓本小區防控工作有條不紊,紮實進行。作為臨時支部的書記,他並沒有把自己擺在領導的位置上,相反,他事事身先士卒,最艱苦、最困難的工作他總要親力親為。到武漢回阜家裡去排查登記,這要近距離接觸的、可能的、最危險的傳染源,講句心裡話,誰願意?他對那些年輕人說:你們年輕,孩子太小,不能讓你們冒這樣大的風險。他對年長的老同志說:我比你們年輕,身體抵抗力更強,這個工作不能讓你們去做。好吧,年輕的、年長的都不適合,只有他自己最適合。這是一種什麼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應該是這樣的詮釋吧!有時,在排查登記中,有的人可能不瞭解防控工作的具體精神,會有種種顧慮,他們就故意不配合,甚至說話粗魯。遇到這種情況,李書記總是耐心與其溝通。從關心他、保護他的角度去感動他,從社會責任感的角度進行思想疏導,讓他明白道理。這樣,一個年近五旬的大漢,搖身變成了溫暖的心理導師。工作做好了做實了,他才肯放過自己。

張琨: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作者和卡點領導在一起

防控卡點的工作,白天還比較好過一點,夜崗怎麼辦?當我們夜裡睡在溫暖的被窩裡,聽著外面的風裹挾著大雪呼啦啦的聲響,有誰知道李書記一個人裹著軍大衣,坐在傘棚下嚴防死守著?周圍的塑料布怎能抵擋住風雪的掃蕩?寒冷與病毒都不能讓他卻步。他說,因為他是共產黨員。

有其父必有其子。在李書記的感召下,他剛上大一的兒子也“先斬後奏”加入了防控志願者的行列。早晨,父子倆騎著單車,一起來“上班”的身影,讓你不由得佩服這對“父子兵”的偉大!

在疫情防控的初期,工作十分繁重,他們根本沒有下班回家吃飯的時間。吃泡麵,帶保溫飯盒是常有的事。一天中午,忽然一位大姐騎著三輪車,送來了一大箱自己做的包子和一鍋雜糧粥。大姐打開箱子,招呼大家都來吃飯。那升騰的熱氣裹著肉包的香味兒,把每個人的心都暖化了。大家一邊吃一邊感謝志願者大姐。第三天下大雪,中午,那位志願者大姐又送來了自炸的油條和鹹肉粥,大夥真是感激不盡。天氣雖寒,但每個工作人員的心中卻是暖的。直到大姐蹬上三輪車,李書記的兒子喊:“媽,您路上注意安全!”這時,全場的人都錯愕了。居委會張書記問:李書記,您還能從家裡搬幾個兵?李書記只是笑笑。李書記的兒子在一旁說:“家裡還有我爺,快九十了。他不知道我和我爸做這個工作。怕他擔心,也不讓我媽講。”聽到這,您想說什麼?我除了感動還是感動。一個多月來,下放幹部已經有兩次輪換休息的機會,都被李書記拒絕了。他說,他情況都掌握清楚了,工作熟了,其他人接手,工作生疏不好做。他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用共產黨員的高標準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地奉獻著自己!

防控工作,沒有誰的工作是輕鬆的。本居委會有4個小區,29個從武漢返鄉人員,分佈在各個小區。作為本居委會書記的張效友書記和辦事處的包點領導張磊主任,他們的壓力可想而知。他們每天都要到幾個卡點巡迴督查工作,瞭解各卡點的居民健康、出行情況,檢查工作中各種信息的記錄是否有疏漏,以及巡查轄區各種營業場所是否有違規的,迎接上級領導的明察暗訪,調節防控工作中工作人員和業主之間發生的不理解、不愉快的問題......諸多事情焦頭爛額,但宗旨只有一個:確保0輸入,0感染,讓人民滿意,讓上級放心。為了工作,誰曾想,張書記的胃病從年前就出現各種不良症狀,吃不好飯,有時胃痛難忍,家人多次催他去做個胃鏡檢查,但作為居委會書記的他,在這共克時艱的非常時期,他哪裡脫得了身,一直拖到現在,也沒能去醫院。對於一個六十多歲的老書記來說,他要求工作中不允許有一絲失誤,肩上的責任永遠比自己的健康重要。張書記,您太累了,連續日夜奮戰了一個多月,您該關照一下自己的身體了。此刻,我真的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讚美您,只想給您深深地鞠上一躬!

張琨: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李書記雪中檢查車輛情況

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莫過於管控好武漢回阜人員,瞭解他們每天的健康和生活,這項工作就落在了居委會副書記鄒標書記的肩上。鄒書記除了卡點的各項日常工作,還要幫助居民收送快遞,尤其一天要兩次帶著衛生院的護士到武漢返鄉的12人家中,給他們測體溫,瞭解他們的健康和生活狀況,隨時做好記錄。當他們家裡“彈盡糧絕”時,一日三餐都由鄒書記親自給他們送去。五、六層高的步梯樓,每天不知道要爬多少次。其中有一戶人家,家中有一位高齡老人,身體比較虛弱,鄒書記很擔心老人的身體。為了給老人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抗住這個非常時期,鄒書記也是操碎了心。他隔三差五從家裡帶來妻子燉的排骨湯,魚湯之類的,特地送給老人。這樣工作細心又暖心的的鄒書記,用他的熱忱和擔當,溫暖著他周圍的人。

小區的防控工作雖複雜繁瑣,卻有條不紊,當然離不開一群志願者的辛苦付出。測體溫,做疏導,不停地宣傳疫情,宣傳防控知識等,他們樣樣參與。在這群人中,不僅有年輕的學生,也有六七十歲的退休老人,他們都在為小區的防控工作做著力所能及的事。他們雖然不是熊熊的火炬,但微弱的光源匯聚一起,同樣能照亮夜空。

一個多月的防控,我們小區乃至整個社區“新冠”肺炎0輸入,0感染,大家被安全地保護著。我忽然想起美國著名外交家在《論中國》中的一句話:中國人民總是被他們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是呀,我們正是被身邊的這群最平凡而又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張琨: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李書記,張書記等迎接區裡檢查

這是有史以來最安靜的春節,你在家裡足不出戶,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團圓的溫馨。你除了刷疫情的動態,被前方一線的醫護人員感動著,你是否想到,在你的身邊,有這樣一群人,這樣一群平凡的人也同樣付出了很多很多。他們什麼都不需要,不需要鮮花和讚歌,甚至連一聲“謝謝”都不需要,他們只需要打贏抗疫戰,國家無恙,人民安好!

鳥的名聲清脆,鮮花枝頭正鬧,草長鶯飛的春天已經來到。願你我再堅持時日,有著春光待我們擁抱。那時,我們定能看到這群死守陣地的平凡人,笑容如春光妖嬈。

他們說,白鴿奉獻給藍天,星光奉獻給長夜,我拿什麼奉獻給你?謝謝你們,你們已經給了我們整個春天!

張琨: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作者簡介:張琨,女,安徽省阜陽市人,小學語文一級教師,文學愛好者。有散文發表於“西散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