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张琨: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张琨: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李书记登门排查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二〇二〇年的春节被“新冠”肺炎闹得成了史无前例的“禁足”节了。有人无奈地调侃:过去,人类把动物困在了笼子里,今年春节,动物成功地把十四亿中国人困在了“笼子”里。现在想想,这个春节,被困在“笼子”里的我们是多么安全和幸福!

大家没忘记十七年前的“非典”吧,谁不谈“典”色变?但十七年后的这个“新冠”病毒,完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传播速度,传播途径,还是传染源、潜伏期,都是异常诡异,它又一次挑战了当今世界医术。由于短时间内无法摸清它的属性,传染性又高,没有特效药,重症患者的逆转率极低。所有这些,我们不得不吸取“非典”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立即采取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防控病毒传播的办法——隔离。国家启动了“一级防控”。要知道,“非典”期间,国家也没启动“一级防控”。“新冠”,全国统一“一级防空”。封城、封村、封路,全民居家隔离,共抗“新冠”疫情,没有一个局外人,这意味着形势的严峻。一时间,人心惶惶,谁不害怕?

不管病毒多么狰狞、凶险,总有一群人逆行而上,真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被困在家里的我,每天窝在温暖的床上,不停地刷着“新冠”的动态。每天的确诊人数,死亡人数,疑似患者人数,医学观察人数,所有这些数字的飙升都刷新着你的想象力,恐惧感填满内心。一个个“逆行者”的身影时常让我泪目,每天都被普通人感动着。我能做点什么?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我也决定加入志愿者行列。于是我加入了我们蓝色雅典小区门口的卡点服务。

在卡点服务的这些日子里,我认识了这样一群人,一群平凡的“逆行者”。他们没有丰功伟绩,他们都是真真实实的平凡人,但在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中,他们奋战在一线,说他们是在用生命保护着生命,一点都不过分。我们小区面积很大,都是小高层,无电梯。常住户一千三百五十一户,人口三千五百多人,无一人发热、咳嗽,无疑似病例。但从武汉返回本小区的有12人。在谈“武”色变的当下,这个数字是多么恐怖。怎样保证实现小区病例0输入,0感染,确保整个小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是扛在小区管控一线这群平凡的“逆行者”每个人肩上的重要责任。

张琨: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大学生志愿者宣传防控疫情知识

首先是小区管控临时支部的书记李剑桥,从本小区封闭管控的第一天,他就出现在这个卡点。作为一名下放干部、临时支部的书记,他的工作可没有半点儿“临时”的想法。把工作做扎实,绝不疏漏一人一车,是他给自己提出的要求。他说:党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我定不辱使命。他带领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最新的抗疫精神和决策部署,讨论决定本小区的有效防控策略,列出防控重点,合理分工,细化职责,让本小区防控工作有条不紊,扎实进行。作为临时支部的书记,他并没有把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上,相反,他事事身先士卒,最艰苦、最困难的工作他总要亲力亲为。到武汉回阜家里去排查登记,这要近距离接触的、可能的、最危险的传染源,讲句心里话,谁愿意?他对那些年轻人说:你们年轻,孩子太小,不能让你们冒这样大的风险。他对年长的老同志说:我比你们年轻,身体抵抗力更强,这个工作不能让你们去做。好吧,年轻的、年长的都不适合,只有他自己最适合。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应该是这样的诠释吧!有时,在排查登记中,有的人可能不了解防控工作的具体精神,会有种种顾虑,他们就故意不配合,甚至说话粗鲁。遇到这种情况,李书记总是耐心与其沟通。从关心他、保护他的角度去感动他,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进行思想疏导,让他明白道理。这样,一个年近五旬的大汉,摇身变成了温暖的心理导师。工作做好了做实了,他才肯放过自己。

张琨: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作者和卡点领导在一起

防控卡点的工作,白天还比较好过一点,夜岗怎么办?当我们夜里睡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外面的风裹挟着大雪呼啦啦的声响,有谁知道李书记一个人裹着军大衣,坐在伞棚下严防死守着?周围的塑料布怎能抵挡住风雪的扫荡?寒冷与病毒都不能让他却步。他说,因为他是共产党员。

有其父必有其子。在李书记的感召下,他刚上大一的儿子也“先斩后奏”加入了防控志愿者的行列。早晨,父子俩骑着单车,一起来“上班”的身影,让你不由得佩服这对“父子兵”的伟大!

在疫情防控的初期,工作十分繁重,他们根本没有下班回家吃饭的时间。吃泡面,带保温饭盒是常有的事。一天中午,忽然一位大姐骑着三轮车,送来了一大箱自己做的包子和一锅杂粮粥。大姐打开箱子,招呼大家都来吃饭。那升腾的热气裹着肉包的香味儿,把每个人的心都暖化了。大家一边吃一边感谢志愿者大姐。第三天下大雪,中午,那位志愿者大姐又送来了自炸的油条和咸肉粥,大伙真是感激不尽。天气虽寒,但每个工作人员的心中却是暖的。直到大姐蹬上三轮车,李书记的儿子喊:“妈,您路上注意安全!”这时,全场的人都错愕了。居委会张书记问:李书记,您还能从家里搬几个兵?李书记只是笑笑。李书记的儿子在一旁说:“家里还有我爷,快九十了。他不知道我和我爸做这个工作。怕他担心,也不让我妈讲。”听到这,您想说什么?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一个多月来,下放干部已经有两次轮换休息的机会,都被李书记拒绝了。他说,他情况都掌握清楚了,工作熟了,其他人接手,工作生疏不好做。他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用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防控工作,没有谁的工作是轻松的。本居委会有4个小区,29个从武汉返乡人员,分布在各个小区。作为本居委会书记的张效友书记和办事处的包点领导张磊主任,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每天都要到几个卡点巡回督查工作,了解各卡点的居民健康、出行情况,检查工作中各种信息的记录是否有疏漏,以及巡查辖区各种营业场所是否有违规的,迎接上级领导的明察暗访,调节防控工作中工作人员和业主之间发生的不理解、不愉快的问题......诸多事情焦头烂额,但宗旨只有一个:确保0输入,0感染,让人民满意,让上级放心。为了工作,谁曾想,张书记的胃病从年前就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吃不好饭,有时胃痛难忍,家人多次催他去做个胃镜检查,但作为居委会书记的他,在这共克时艰的非常时期,他哪里脱得了身,一直拖到现在,也没能去医院。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书记来说,他要求工作中不允许有一丝失误,肩上的责任永远比自己的健康重要。张书记,您太累了,连续日夜奋战了一个多月,您该关照一下自己的身体了。此刻,我真的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赞美您,只想给您深深地鞠上一躬!

张琨: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李书记雪中检查车辆情况

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莫过于管控好武汉回阜人员,了解他们每天的健康和生活,这项工作就落在了居委会副书记邹标书记的肩上。邹书记除了卡点的各项日常工作,还要帮助居民收送快递,尤其一天要两次带着卫生院的护士到武汉返乡的12人家中,给他们测体温,了解他们的健康和生活状况,随时做好记录。当他们家里“弹尽粮绝”时,一日三餐都由邹书记亲自给他们送去。五、六层高的步梯楼,每天不知道要爬多少次。其中有一户人家,家中有一位高龄老人,身体比较虚弱,邹书记很担心老人的身体。为了给老人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抗住这个非常时期,邹书记也是操碎了心。他隔三差五从家里带来妻子炖的排骨汤,鱼汤之类的,特地送给老人。这样工作细心又暖心的的邹书记,用他的热忱和担当,温暖着他周围的人。

小区的防控工作虽复杂繁琐,却有条不紊,当然离不开一群志愿者的辛苦付出。测体温,做疏导,不停地宣传疫情,宣传防控知识等,他们样样参与。在这群人中,不仅有年轻的学生,也有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他们都在为小区的防控工作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他们虽然不是熊熊的火炬,但微弱的光源汇聚一起,同样能照亮夜空。

一个多月的防控,我们小区乃至整个社区“新冠”肺炎0输入,0感染,大家被安全地保护着。我忽然想起美国著名外交家在《论中国》中的一句话:中国人民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是呀,我们正是被身边的这群最平凡而又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张琨: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李书记,张书记等迎接区里检查

这是有史以来最安静的春节,你在家里足不出户,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团圆的温馨。你除了刷疫情的动态,被前方一线的医护人员感动着,你是否想到,在你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这样一群平凡的人也同样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什么都不需要,不需要鲜花和赞歌,甚至连一声“谢谢”都不需要,他们只需要打赢抗疫战,国家无恙,人民安好!

鸟的名声清脆,鲜花枝头正闹,草长莺飞的春天已经来到。愿你我再坚持时日,有着春光待我们拥抱。那时,我们定能看到这群死守阵地的平凡人,笑容如春光妖娆。

他们说,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谢谢你们,你们已经给了我们整个春天!

张琨: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作者简介:张琨,女,安徽省阜阳市人,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文学爱好者。有散文发表于“西散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