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孫髯翁:他是昆明大觀樓長聯的作者,最後以算命為生,窮困潦倒

孫髯翁:他是昆明大觀樓長聯的作者,最後以算命為生,窮困潦倒

孫髯翁:傲天下名士,書第一長聯

上世紀90年代,應訂貨廠家之邀,有幸去了趟昆明,閒暇之餘,獨自一人來到聞名遐邇的大觀樓,一睹心儀已久天下第一長聯。

於此聯雖早已是如雷貫耳,但當時還是不能背誦的,只是在不知道在哪本書中識得,那時沒有現在這麼方便,沒有網絡,也沒有手機拍照和記述,遂花了不少時間逐字地抄寫了下來,利用當日乘車的時光及夜晚賓館中臨睡前的閉目吟誦,終於熟背於心,時情時景,至今記憶猶新。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巾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防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孫髯翁:他是昆明大觀樓長聯的作者,最後以算命為生,窮困潦倒

郭沫若曾經評價這個長聯是:“長聯猶在壁,巨信筆如椽。”對它的欣賞和讚美那是汗牛充棟,無須我在此贅言,它上聯寫景,下聯述史,對仗整飭,合韻押仄,音韻鏗鏘,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

作者用180字的精雕細琢,雖然最後落筆體現的是那“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情懷,但它盡摹滇池景象,極言千年滇史,狀物則物勢流轉,辭采燦爛,文氣貫注;寫意則意氣馳騁,沉鬱頓挫,一掃俗唱。

時人載,此聯一出,震聾發聵,四方驚動,昆明士民,競抄殆遍,蔚然滇中盛事,這在在文禁森嚴的雍乾之際,實為奇觀;然而不但在後世,即使在當時,對此聯的作者,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孫髯翁,字頤庵,號髯翁,昆明人,主要生活在清乾隆年間,滇南名士,約90歲時終老於雲南紅河州彌勒縣。

孫髯翁:他是昆明大觀樓長聯的作者,最後以算命為生,窮困潦倒

對他的生平事蹟的記載,散見於一些雜書筆記,其中不乏很多的臆測之詞,比如說他出生時便有髭鬚,這個能有幾人相信?難道是怪胎不成?

孫髯翁活得夠久,比現在國人平均壽命還要長出許多,對他的名字其實也有著很多的疑問,“髯”是鬍鬚之意,給一個剛出生的幼兒取這個名字,怎麼看都很是怪異,更不可能給一小兒取“髯翁”之名了,您說是吧。

即使他叫孫髯也有些不可思議,定是因為他如那後世的于右任一般,長有漂亮的長髯,故人們尊稱為髯翁,久而久之,便呼為孫髯翁了,也就想當然地稱他叫孫髯,反正他的名和字,都在這“髯翁”兩字中打旋了。

對此,古人其實早有懷疑,據《耕硯田齋筆記》載:“孫髯翁,未詳名,雲南昆明布衣,善指頭畫,學究天人,精奧不求聞達,有《髯翁集》。”

由此看,他只是姓孫,至於名和字都不得其詳,只是說他“善指頭畫”一說不見其畫作,想必是後來的他以算命為生,是否是卦卜之時畫給人看的那種桃符類的東東也未可知。

孫髯翁:他是昆明大觀樓長聯的作者,最後以算命為生,窮困潦倒

他出生在陝西三原縣,明末之時,其父參加李自成的農民軍,後來又跟隨著張獻忠的部將孫可望來到雲南,孫可望降清後,一家人流寓昆明。

孫髯翁的家境在其父親健在時應該還是很好的,因為他曾刻有一枚閒章,上書“萬樹梅花一布衣”句,來源於他家中有一園,遍種梅花,所以,由此推斷,至少是個小康之家吧。

他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上本人又聰穎過人,博讀經史,能詩能文,很早就小有聲名。

作為一平民階層中人,想要出人頭地,必須走科舉之路,這是讀書人升遷的唯一通道,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說孫髯翁參加過科考,原因據說是因為考生入場要搜身,他認為這是一種恥辱,於是憤然罷考,退而歸隱。

對此我是百思不得其解,我雖然不知道現在考生在進入考場時是如何一個場景,但明清時考生作弊那是出了名的,五花八門的招數那是令人眼花繚亂,所以,搜身是必須的無奈之舉,似乎也是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舉措。

孫髯翁:他是昆明大觀樓長聯的作者,最後以算命為生,窮困潦倒

如果此事為真,那隻能說明孫髯翁的思維異於常人,說白了就是過於偏激,倚仗著自己的才高,挑戰當時的“規矩”,從而將自己的科舉之門徹底地關閉,其作法是否妥當,一眼便知。

作為一個讀書人,孫髯翁於治家定是不太在行的,隨著父親的離世,家道隨之敗落,加上他本人豪爽,交遊又廣,對家中的經濟來說,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沒奈何,他便在昆明設帳授徒,才高八斗的他可能是教授有方,四方學子慕名而來者眾,他所教授的弟子都成為有用之才,能文之士,一時不但生計無憂,且弟子在官家行走者亦是多多,於是,孫髯翁在昆明是聲名鵲起。

有一則記載說他曾經入京面聖,這個我是根本不相信的,但作者說得是言之鑿鑿,權錄於此,就教於方家。

說當時的乾隆帝因孫髯翁聲名而召其問國計,“孫髯翁默然,聖上不悅。孫髯翁辭退,”後來他的學生問他為何如此,他回答道:“昔巢父洗耳,堯不能協;夷齊採微,武王不明為逆。人各有志,難相強耳。”

孫髯翁:他是昆明大觀樓長聯的作者,最後以算命為生,窮困潦倒

從他的回答來看,他是以隱士自居,行的是枕雲聽泉,南山賞菊之路,不願意同朝廷合作,顯示的是孫髯翁不願踏入那相互傾軋,汙穢不堪之地的高潔人品。

這個就有點說不通了,不願意合作可以不去北京啊,不可能他是被強行押解著去的吧?再說了,一介書生,有何國事可問其計?他能對廟堂之事瞭解多少,能出啥定國之策。

如果說乾隆是因為孫髯翁的詩文之名而召見,這個就更說不通了,那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之人,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儘管無一精彩之作,但這“十全老人”身邊的一堆馬屁精,那可是把他捧上了天的,感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詩人呢,這樣的人如何能看上那邊遠之地的布衣之人孫髯翁。

孫髯翁性格高傲,不肯隨俗,潔身自好,不願乞憐於人,對於清政府及其所屬官吏,總是不俯就苟且,遇到不順意的地方,他不是詈罵,便是嘲諷,才高心傲,大家對他也是敬而遠之。

乾隆初年,昆明大觀樓落成,孫髯翁書寫了180字的天下第一長聯,由昆明陸樹堂書寫刊刻,懸掛樓前柱上,時年孫髯翁已年過半百。

孫髯翁:他是昆明大觀樓長聯的作者,最後以算命為生,窮困潦倒

長聯給孫髯翁帶來更大的聲名,可惜,名聲再大也飽不了肚腹,他生活困頓,飢飽不均,所有的一切都變賣後,他更加地貧困潦倒,所幸,昆明圓通寺的老和尚同他交好,讓他住在寺後的螺峰咒蛟臺上的一座樓閣上,於是他就更號為“蛟臺老人”,大書一招貼“蛟臺老人測字賣卜處”,每天在寺內以算命為生。

以孫髯翁的聲名,朋友們也都想幫助他,可他生性孤傲,不吃嗟來之食,即使是寺中可食免費齋飯,他也不去,所棲小屋門口書一副楹聯:“百尺高樓,一片崗巒千點樹;滿城春色,半邊海水四圍山。”依舊過得是詩意陶然,時人記其是,“每出遊心以書自隨,累累盈路。”

其實他還是有資金來源的,不至於窮困如此,比如當年省督府要寫一篇感謝朝廷蠲免錢糧謝表,以50兩銀子的價格請他來代寫,這對孫髯翁來說自是小菜一碟,一揮而就。

但是,這本可以維持他幾年吃喝的銀兩一到他手後,便又舊態復萌,呼朋約友,天天詩酒作樂,沒多久便揮霍得個精光,昆明城依舊還是有一個算卦卜筮的老者,行走在大街小巷的喧囂之中。

孫髯翁:他是昆明大觀樓長聯的作者,最後以算命為生,窮困潦倒

貧困的日子一天天地挨,他兒子在瀘西縣做小生意,要接他去共住,他堅辭不去;他的好友苗漪任昆明育才書院山長,請他去共聚,他婉言謝絕;最後是他嫁在彌勒的女兒一家將他接去,他先還不想去,無奈他的老夫人隨他難以餬口,只得從女度日。最後他也只好去了彌勒。

於是,他便在彌勒縣重新設帳教書,數年後在彌勒辭世,墓前一碑書“布衣孫髯翁之墓”,友人撰一聯雲:“城西荒冢留傲骨,滇南名士一布衣。”

孫髯翁一生特立獨行,鶴立雞群,著作頗豐,但留下的文集卻不多,作為一個視功名利祿為糞土的人,對自己的作品不是很上心也很自然,但據說是他去世後,老伴在清理他遺物時,唯見一堆的斷卷殘篇,一氣之下,將手稿全部火化,只是不知是真是假。

“山中若有王侯地,難得揀來葬髯翁”,當年的孫髯翁是草草下葬,但云南人民是記得他大名的,後來的彌勒知州將他的墓地重新修繕,民國年間也稍有整飭,但可惜的是,毀於“大躍進”那個火紅的年代。

孫髯翁:他是昆明大觀樓長聯的作者,最後以算命為生,窮困潦倒

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得以重新修復。並將墓聯改為孫髯翁生前為自己所書的輓聯:

這回來得忙,名心利心,畢竟糊塗到底;

此番去甚好,詩債酒債,何曾虧負著誰!

岳陽樓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聞名,黃鶴樓仗崔灝的《黃鶴樓》詩聲振,滕王閣仰王勃的《滕王閣序》顯赫,而大觀樓,正是以孫髯翁的這一天下第一長聯為世人所知。

一幅湖山來眼底,昆明布衣,傲視蒼穹,好聯受萬眾欽羨;萬家憂樂到心頭,滇西狂士,美哉髯翁,天下有幾人識得?

孫髯翁:他是昆明大觀樓長聯的作者,最後以算命為生,窮困潦倒

但是,只要有這大觀樓上的長聯,他的名字便光耀千古,憑欄遠眺,思古悠情,眼前奔來的豈是五百里滇池;心頭湧上的,又何如數千年往事,那是髯翁百感交集的人生況味;正如前人在一首詩中有贊:“鐵板銅琶韃鞺聲,髯翁才氣劇縱橫;樓頭一百八十字,黃鶴留題萬古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有趣的是,自孫髯翁的長聯之後,不服之人及效仿之人多多,在這眾多的楹聯之中,倒也不乏佳作,比如下面這寫於華嚴閣的楹聯,世稱淨樂長聯,亦是對仗工整,平仄精當,雖不能同髯翁一較高下,但其中滿滿的禪意和肅穆之情,倒也別是一番光景,權錄於下,以作此文結尾。

疊閣凌虛,彩雲南觀,皇圖列千峰拱首,萬派朝宗,金碧聯輝,山河壯麗。視晴嵐掩翠,曉霧含煙,升曙色于丹崖,蒼松鶴淚;掛斜陽於青嶂,石廠猿啼,暫息煩襟,凝神雅曠,豁爾謳歌叶韻,風月宜人,性靜幽閒,互相唱和;得意時指點此間真面目;

層樓映水,佛日西懸,帝德容六詔皈心,百蠻順化,昆華聚秀,宇宙清夷。聽梵唄高吟,法音朗誦,笑拈花於鷲嶺,理契衣傳;儕立雪於少林,道微缽受。久修淨行,釋念圓融,歷然主伴交泰,凡聖泯跡,心源妙湛,回脫根塵,忘機處發揮這段大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