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哺乳仔豬,整窩都表現出拉黃白色稀便,有腥臭味但是母豬採食正常,是怎麼回事?

畜禽幼兒園院長


哺乳仔豬,整窩都表現出拉黃白色稀便,有腥臭味但是母豬採食正常,是怎麼回事?

農村養的母豬也好,養殖場養殖的母豬也好,仔豬發生黃白痢疾是普遍現象,是經常發生的,是仔豬常見病和多發病,主要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這種病多發生於出生後7—14天內的哺乳仔豬。一般整窩或者半窩以上的仔豬同時拉稀,糞便象漿糊一樣,開始是黃色,以後變成灰白色或者黃綠色,到後來變成純白色,並且有特異腥臭氣味。患病的仔豬逐漸瘦弱而死亡,久病的仔豬即使治好,多數生長髮育也受到阻礙甚至變成僵豬。


引起仔豬拉黃白色稀便的誘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母豬方面的問題,喂母豬的飼料太好和母豬缺乏運動,正常母豬過肥,乳汁過濃,乳內脂肪和蛋白質後來比較高,仔豬吃後消化不了引起下痢。或者沒有及時供給仔豬飲水,仔豬喝了汙水和尿液等引起白痢。也有母豬年老體衰或者營養缺乏,胎兒發育不良,母豬泌乳不足,仔豬出生後營養不足,消化器官發育不全引起白痢的。


二是飼養管理方面的問題,母豬飼料營養不全或者飼料黴爛,使乳汁質量改變。豬圈沒有打掃,糞便沒有排除,積有汙水,仔豬吃了汙水和糞便;仔豬開食料調劑不當,引起消化不良。豬圈陰暗潮溼、寒冷,墊草不足,母豬乳頭不乾淨,沒有清洗等原因。


三是季節方面的問題,仔豬白痢一年四季都可發生,由於氣候的突然變化或者感冒的影響,所以在冬天、夏天炎熱的季節、早春和初秋發病比較多。


根據仔豬下;痢的發生和發展規律,改善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因此要加強對妊娠母豬和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給予容易消化和富有營養的飼料。以保證母乳的質量。在母豬分娩前三天,將豬舍徹底清掃,並用10—20%石灰乳或3%的氫氧化鈉進行消毒,分娩後也應根據具體情況經常消毒。豬舍要保持乾燥,發現病豬及時隔離治療,並找出發病原因,採取措施,以防擴大傳染。


養豬的朋友們在生產實踐中存在什麼問題,有什麼難題就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解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更多更實用的養殖技術、飼料製作、種植技術,請關注老周說三農,咱們共同探討。


老周說三農


一看你描述的症狀很容易就確定是黃白痢,黃白痢的確定主要是根據仔豬的日齡,仔豬三到10天一般為黃痢,十天以後一般為白痢,這些病症都是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主要是因為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比較差而造成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比較高。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


①加強平時的管理:主要是妊娠母豬還有就是哺乳母豬,防止有黴變的飼料,糞便糞尿等及時清理,並且嚴格執行相應的消毒免疫制度。

②仔豬出生以後臍帶一定要消毒乾淨,45分鐘之內儘量讓吃初乳,吃初乳前可以口服兩毫升青大黴素。

③給仔豬提前進行補飼,這樣有利於它們的消化器官早期的發育,從而進行合理的營養搭配,有利於提高他們的抵抗力(另外補鋅,補鐵要注意。)在豬的飼料當中也可以加入土黴素。


④搞好圈舍衛生,尤其是蚊蟲,及時清理糞便,儘量按照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不要讓無關人員進廠。

無論是黃痢還是白痢他們的治療率都非常的高,在治療的過程當中防止其它的他的豬隻感染,如果是出生後不久就發病就趕緊淘汰。治療這樣的病土黴素,磺胺甲基嘧啶,磺胺脒等都是可以治療的。不過對於黃白痢,最重要的是重在預防,尤其是妊娠母豬產後,產前的護理。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哺乳仔豬,整窩都表現出拉黃白色稀便,有腥臭味,母豬採食正常怎麼辦?

通過上面題主的描述,母豬沒有任何症狀,只有仔豬表現出黃白色稀糞,屬於典型的哺乳仔豬黃白痢。要解決仔豬黃白痢,建議按照如下方案進行:


1、母豬疫苗免疫

母豬可在產前45天和產前15天后海穴分別免疫一次大腸桿菌疫苗。同時注意母豬的健康度,若是眼屎淚斑嚴重,背部有出血點問題建議給母豬飼餵扶正解毒散10天左右時間。

2、母豬藥物防控

可在母豬產前7天到產後7天,每噸飼料中加入1公斤苦參止痢顆粒和500克林可大觀黴素。

3、仔豬三針保健

仔豬出生後一日齡、14日齡和斷奶時分別肌注0.5ml、1ml、1ml長效土黴素,可以有效預防哺乳階段的各種細菌性疾病,就包括仔豬的黃白痢。

4、加強產後護理

仔豬黃白痢的主要發病原因是因為仔豬接觸了含有大腸桿菌的母豬糞便,加強產後護理就是減少仔豬接觸母豬糞便的可能性,比如仔豬吃初乳之前使用0.1%高錳酸鉀擦洗母豬乳房,及時清理母豬糞便,儘量減少糞便在產床上的停留時間。



果然悠


哺乳仔豬,整窩都表現出拉黃白色稀便,有腥臭味,母豬採食正常怎麼辦?頭條號“微養殖”為您解答:

聽題主的描述,這應該是典型的仔豬黃白痢,這是由致病性的大腸桿菌引起的,是養豬場常見的傳染病之一。仔豬黃痢主要是發生在出生後數小時至5日齡以內的仔豬發病,以1-3日齡的仔豬最為常見,7日齡以上的仔豬很少發病。仔豬白痢主要發生於10-30日齡的仔豬,以10-20日齡的仔豬發病率最高,7日齡內或者30日齡以上的仔豬發病較少。

本病主要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而且大腸桿菌廣泛存在於養豬環境中,如被糞便汙染的地面、水源、飼料及其其他物品之中,經過消化道傳染本菌,一年四季皆可發生,但是一般以嚴冬、早春和炎熱季節發病率較高。

1、不從有黃白痢病的豬場引進能繁母豬,平時做好圈舍及其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及消毒工作,積極改善仔豬和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最為主要的就是保持豬舍清潔衛生。

2、加強母豬的飼養管理,防止母豬過肥或過瘦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反應,同時及時淘汰掉生產性能差的母豬,同時為母豬提供充足、優質、乾淨的飼料。

3、做好母豬產仔前後的護理工作。母豬產仔前將圈舍打掃乾淨,徹底消毒處理,或用火焰噴燈消毒鐵架和地面。母豬乳房用消毒液或溫水洗淨、擦乾。

4、提前做好免疫預防,在有條件的可在發病前使用高免血清進行治療。,也可使用恩諾沙星、環丙沙星和諾氟沙星等提前預防治療。

5、一旦出現仔豬黃白痢的產生,可使用藥敏實驗篩選出抑制本豬場病菌的最佳抑菌作用的治療藥品。


微養殖


小豬腹瀉,好像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下面我來談一下我的整體思路

  1. 如果確定是黃白色,沒有灰色,那大部分是由於大腸感覺引起的黃白痢,如果有灰色,那就要把球蟲這一塊考慮進來。
  2. 環境是非常重要,常消毒,保暖,乾燥,減少產房細菌壓力!是非常關鍵一換!
  3. 母豬可以在產前一個月左右注射K88,K99,987P三價疫苗進行預防,也可以母豬臨產前三天開始飼料帶蒼朮香蓮散效果不錯帶一個星期。
  4. 有一些母豬會在產後一個星期左右發情,這一個要注意觀察,一旦發情泌乳減少,小豬因為飢餓而拉黃白痢,此時需要給母豬注射縮宮素,重新下乳

  5. 仔豬剛出生在喝奶前,口服半顆土黴素或口服兩毫升慶大黴素,預防腹瀉效果不錯。
  6. 仔豬在吃開口料時,適當補充益生菌,可以提前在腸道內佔位,抑制有害菌的增殖,預防腹瀉也有不錯的效果。
  7. 發生腹瀉時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腹瀉傳染很快,飼養員應該仔細觀察,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非常重要,大腸桿菌屬於革蘭氏陰性所以我們選擇氨基糖苷類,例:慶大黴素,新黴素等,因為氨基糖苷類,在腸道內不容易被吸收,所以口服就可以,不要去打針。林可十慶大口服效果也可以。
  8. 恩諾沙星小豬最好不要用,會造成小豬軟骨症,而且注射時會引起小豬急性死亡,這個主要跟製藥工藝的載體有關
  9. 小豬發生腹瀉時,千萬不要忘了補液,不要非要等到腹腔補液時才去補液,應該在發現小豬腹瀉時就應該考慮補液,好多小豬不是病死的而是脫水死掉的。補液不宜過多,小豬在兩分鐘左右喝完就可以,根據腹瀉的嚴重程度,一天補液兩到三次。現在市場上就有成品口服補液鹽對於腹瀉作用獨到,而且不貴。


  10. 如果小豬兩到三天,拉稀沒有好轉需要人工腹腔補液,同時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小豬後海穴注射地米,阿托品,慶大1:1:2混合注射效果不錯
總的來說,如果豬場黃白痢比較流行。建議母豬注射疫苗,小豬用藥的整體思路,能預防就不用藥,能口服用藥就不打針,做好補液工作是為治療爭取時間,常消毒,保持豬舍乾燥!

獸醫小孟


前提偽狂疫苗必須做好!先口服慶大,若有效,是細菌性!若無效肝源性腹瀉居多即母豬肝臟毒素太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27fa900001c29e280ecb5\

實效聯絡員李軍林


比較小不能打針的小豬,可以口服慶大黴素或者諾氟沙星。

也可以口服醫用碳或者蒙脫石,注意要防止小豬脫水,給豬補充一些亞硝酸鈉維生素E也有輔助治療作用,給母豬用土黴素,白頭翁散,以免又通過母豬感染病原。

可以打針的豬可以用阿莫西林(青黴素也可以)加黃芪多糖混合肌肉注射,半小時後慶大黴素加乙酰甲喹注射。

預防本病,做好環境,衛生,母原,溫度的管理,這個病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