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俄羅斯允許其他加盟國獨立而為什麼不允許車臣獨立?

十萬個為啥嘛


胳膊擰不過大腿。

1991蘇聯解體其他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這些加盟共和國在蘇聯成立之初以獨立自主的國家的身份加盟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或者在二戰結束之後,以東歐獨立自主國家身份加盟蘇聯。車臣地區不一樣,在1859年車臣地區最後一個伊瑪目國被俄國消滅,車臣就就被俄羅斯併入版圖。蘇聯解體車臣的身份是俄羅斯的自治共和國,沒有權利獨立。而且在不要忘了俄羅斯境內還存在21個自治共和國,一旦車臣要獨立成功,其他20個自治共和國紛紛效仿鬧獨立,俄羅斯國土將四分五裂。

由於車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位於北高加索山區,是一個交通樞紐,連接高加索三國石油管道和鐵路都路過車臣境內。到1991年蘇聯解體時,車臣人看準俄軍虛弱的時機發動第一次車臣獨立戰爭,到2001年第二次車臣戰爭結束,俄羅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最終取得車臣戰爭的最終勝利,大部分車臣人認識到離不開俄羅斯,車臣獨立的想法就此破碎。


陸棄


車臣是俄羅斯聯邦的自治共和國,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很多人對蘇聯和俄羅斯聯邦有誤解,以為兩者是一回事。但其實蘇聯和俄聯邦不完全是一回事。


蘇聯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一個聯邦制國家,俄羅斯只是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的中的其中之一。對於蘇聯的那套模式,俄羅斯人和葉利欽那幫俄聯邦的高層,也有很大的意見。

1990年3月11日,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立陶宛最先宣佈獨立。當時蘇聯中央的回應是立即對立陶宛進行了經濟封鎖,停止石油和電力供應,逼迫立陶宛收回獨立宣告。經過數月的封鎖後,立陶宛果然扛不住嚴苛的經濟封鎖,被迫撤消了獨立法案。

正當蘇聯中央洋洋得意時,結果是天算不如人算,俄羅斯這時候也反了。

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蘇維埃發表《國家主權宣言》,以法律形式宣佈俄羅斯聯邦在其境內擁有“絕對主權”。等於在法律意義上脫離了蘇聯。(事實上沒有)

由於俄羅斯這個大塊頭反了,蘇聯自然就顧不上立陶宛這個小角色了,蘇聯中央開始與俄羅斯領導人掐架。這一掐就是大半年。

因此可以這麼說——如果當時俄羅斯領導人不挑這個頭,葉利欽不在私下裡挖牆角,蘇聯未必會解體的那麼快。



1991年4月9日,格魯吉亞也宣佈獨立。這個時候宣佈脫離蘇聯的蘇聯加盟共和國有三個了:立陶宛、俄羅斯、格魯吉亞。

1991年6月12日,葉利欽再次火上澆油,他以極高的支持率,當選為俄羅斯總統。他的正式上臺,無疑是給蘇聯中央一擊重錘,讓蘇聯中央的一些人再也坐不住了。

緊接著,發生了8·19事件。這次事件,葉利欽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當時的葉利欽認為,如果僅有俄羅斯、格魯吉亞、立陶宛在下邊鬧,蘇聯還是不會那麼容易解體。於是他煽風點火,鼓動各個加盟共和國也一起鬧。他這一煽動,立馬就有八個加盟共和國加入了進來。

1991年8月20日——愛沙尼亞獨立;

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獨立;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獨立;

1991年8月25日——白俄羅斯獨立;

1991年8月27日——摩爾多瓦獨立;

1991年8月30日——阿塞拜疆獨立;

1991年8月31日——烏茲別克斯坦獨立;

1991年8月31日——吉爾吉斯斯坦獨立;



當這些國家先後宣佈獨立後,蘇聯的解體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了。當時僅存的四個還沒有宣佈的獨立加盟國只有土庫曼斯坦、亞美尼亞、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

這些加盟共和國遲遲不宣佈獨立,主要還是考慮到獨立之後,他們薄弱的經濟未必能適應國際市場環境。所以這幾個國家的領導人很是糾結。(蘇聯搞分配製,各加盟國的經濟比較單一,中亞的加盟共和國害怕失去了蘇聯中央的援助,無法自立生存)

葉利欽害怕出么蛾子,就很“大度”,跟那些不願意獨立的加盟國說,你們能拿多少拿多少,我不在乎。在他看來,只要儘快能拆散蘇聯,他可以大出血。(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態度,所以才給車臣人一種自己也能獨立的錯覺)

於是,在葉利欽的表態下,又有三個加盟國宣佈了獨立。

1991年9月9日——塔吉克斯坦獨立;

1991年9月23日——亞美尼亞獨立;

1991年10月27日——土庫曼斯坦獨立;

截止到這裡,就只剩下一個哈薩克斯坦還在猶豫要不要獨立了。不過由於只剩下哈薩克斯坦一個國家了,所以葉利欽也沒有拿它當回事。

萬事俱備,只欠最後一鏟子,按照葉利欽當時的思路,蘇聯被他搞解體後,他再搞一個新的聯盟,由他當聯盟老大。這個新聯盟相當於就是“蘇聯2.0版本”。

不過,由於當時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的堅決反對(美國承諾援助烏克蘭),他不同意搞聯邦制,於是葉利欽的計劃告吹。

1991年12月8日,葉利欽修改思路後,和他的兩個好基友,烏克蘭領導人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羅斯領導人舒什克維奇在白羅斯首都明斯克開會,三國簽署了《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佈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

此宣言相當於蘇聯正式解體,取代蘇聯的“獨聯體”正式成立。(獨聯體是一種很鬆散的邦聯制組織)

↓《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簽署現場



不過由於這次會議只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領導人私下會晤的產物,所以這一宣言發佈後,立馬遭到了不少加盟共和國的堅決抵制。其中反應最強烈的,就是中亞的五個斯坦國。

當年當月,土庫曼斯坦的總統尼亞佐夫牽頭五國,聯合抵制俄羅斯和烏克蘭,不承認葉利欽的宣言。於是在蘇聯解體的前三天,在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圖,十一個蘇聯加盟國又開了個會。(波羅的海三國沒參加這次會議)

在會上,中亞五國強烈要求搞聯邦制,要求有一個聯邦中央。但烏克蘭總體克拉夫丘克認為自己的經濟基礎好,而且又得到了美國的經濟援助的承諾,所以他強烈反對。於是在會上一通爭吵後,葉利欽表示只要先把蘇聯搞死,一切好說,俄羅斯會在日後給中亞國家提供資金扶持。最後,中亞國家領導人妥協,獨聯體的形式最終確立。

1991年12月25日聖誕節那天,蘇聯正式宣告解體。


就在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那幫領導人在關於蘇聯是否解體的問題上爭論不休時,車臣悄然生息的宣佈了獨立。

1991年11月,即蘇聯解體前,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的杜達耶夫發表了獨立宣言。(沒有得到俄羅斯的承認)

當時杜達耶夫認為自己能獨立的理由是:既然外高加索三國都獨立了,那麼車臣這種身為俄羅斯聯邦的自治共和國也應該像鄰近的亞美尼亞或格魯吉亞一樣,享有獨立國家的地位。再加上過去在前蘇聯年代裡,車臣人一直受到壓迫,造成車臣人要求獨立和反俄羅斯人的旺盛心態。於是,杜達耶夫便順應民意,宣佈了車臣獨立。

面對車臣的獨立,俄羅斯選擇了妥協。

1992年5月25日,杜達耶夫政權與俄羅斯簽署了《關於撤軍和車臣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分配財產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俄羅斯聯邦一切行政機構全部撤出車臣。等於是變相默認了車臣的獨立地位。

備註:據一些資料顯示,葉利欽上臺後,他曾經派人會見過杜達耶夫,當時杜達耶夫假意表示車臣只是想自治,沒打算從俄羅斯獨立,也沒有和俄國翻臉的打算。葉利欽信以為真,便對車臣的獨立置之不理。(葉利欽當時忙於爭權,也無暇管車臣)

但是由於杜達耶夫的野心不止於讓車臣脫離俄羅斯,他對隔壁的印古什也有企圖。於是俄羅斯方面認為不能再縱然,決定收回車臣的實質獨立地位。

後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車臣領導人和俄聯邦領導人反覆撕比,最終葉利欽在權衡利弊後決定:出於車臣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考慮,俄聯邦出兵車臣,維護俄聯邦的領土完整。



總的來說,車臣是俄聯邦的自治共和國,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後者和俄羅斯在蘇聯內部是平級的地位,獨立與否不需要徵求俄羅斯的意見。而車臣並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雖然解體沒有了,可俄羅斯聯邦政府還在。所以車臣要獨立,需要徵求俄羅斯的同意。而車臣由於地理位置重要,俄羅斯當然不能讓它獨立了。(承認獨立了,等於又給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樹立了一個死敵)

順帶一說,其實車臣在俄羅斯內部的地位一直很微妙。雖然俄聯邦政府軍在第二次車臣戰爭當中打敗了車臣軍隊,可是車臣依然是半獨立地位。車臣名義上歸屬於俄聯邦,但其實就是個獨立國家。


Mer86


蘇聯允許其他加盟國獨立為何車臣不可以?

其實早在1956年之前,蘇聯還有一個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之後,這個共和國加入蘇聯取消主權資格。但同時這個共和國還有一個其他共和國有明顯相比的特點。名義上加入的是蘇聯,但實際上卻成為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共和國由於蘇聯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由15個成員國組成,並且地位平等,理論上都應該被理解為主權國家。其實這種國家加盟的模式是由列寧提出的。目的就是為了杜絕大國沙文主義。



實行民族和國家平等同時也實行民族自治。但同時這種國家時的民族自治也給蘇聯帶來了無盡禍患。在蘇維埃剛剛建立全國統治之後。為了邀請各加盟國加入蘇聯,共和國也想有很多特殊權利。首先就是個加盟國,可以擁有自己的憲法,但是憲法不能與蘇維埃政權相牴觸。同時還可以保留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更為重要的是各加盟國擁有退出蘇聯的權利。而且各加盟國相互尊重之間的領土主權和完整。各加盟國保持獨立,可以擁有本國公民自己的國籍,也有權利與其他國家進行平等的外交往來。這就是蘇聯這個有十幾個國家,所組成的政治聯合體。



而斯大林建立起自己的模式之後這種政治上的約定不復存在,蘇聯依然沒有躲過列寧所避免的大國沙文主義。並且由於僵化的體制使得蘇聯最終解體。在蘇聯臨近解體時期,財政近乎崩潰。中央不得不從俄羅斯加盟國拿出大量的預算去補貼其他共和國,這也造成了俄羅斯是直接推動蘇聯體的主要力量。畢竟當時俄羅斯的日子也不好過。而俄羅斯的總統也極力推動,俄羅斯的獨立。最終宣佈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蘇聯垮臺。可以說在當時所有的蘇聯加盟共和國都宣佈獨立。




而其中還有一些共和國被稱為自治共和國這些自治共和國是沒有主權的,它的權力來自於中央授權。而當時的俄羅斯境內有坦達斯坦共和國和車臣共和國。這些共和國就是自治共和國,他們擁有自己的法律,都來自於中央政府的授權。但是當蘇聯垮臺之後,所有的共和國都要謀求獨立蘇聯政府不存在自然在一些自治共和國看來授予自身主權的主體已經不復存在那麼中央就沒有效力阻止自己的獨立。當時俄羅斯境內的很多,自治共和國都謀求獨立,而當時的俄羅斯非常虛弱中央政府,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獨立問題,但是車臣拒絕與中央政府的談判爆發了兩次車臣戰爭。



車臣無奈的是中央政府擊敗了車臣的獨立勢力。但至今仍保留著共和國。那麼俄羅斯為何一定要阻止車臣的獨立呢?首先車臣的地理位置是十分重要的,而且當初沙皇摔大軍攻下車臣也付出了慘重的待價。在俄羅斯的戰略佈局當中,車臣是高加索山脈的關鍵點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時也是交通樞紐。如果車臣獨立,那麼石油管道都會遭受威脅。而且俄羅斯聯邦也拒絕承認車臣所說的其加盟共和國的授權主體已不復存在中央授予共和國的統治權力依然被俄羅斯所繼承。



當然,在普京的領導下車臣的管理也讓俄羅斯費了不少心,尤其是為了瓦解車臣地區的反對勢力,而對車臣地區進行大規模的財政補貼成本並不算低,而且在車臣附近也部署了集團軍和步兵師。不得不說,俄羅斯普京為了防止車臣獨立而下了相當大的功夫。雖然車臣短期內還會維持自治共和國的地位。但是雙方的矛盾並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未來可能還會爆發相應的爭端。


世界史圖鑑


當年蘇聯解體的時候,其實形式還真的挺複雜。最開始葉利欽是想通過解體現有的蘇聯重新搞一套,來攆走戈爾巴喬夫自己幹。只是當時烏克蘭的總統克拉夫丘克高度不配合,最後沒辦法,只能解體了。

當然了當時俄羅斯社會的普遍心態都是覺得其他的加盟共和國簡直都是包袱,俄羅斯要是甩掉他們日子能過的更好。

就是這兩種心態交織之下,其他加盟共和國鬧獨立也就鬧了,反正俄羅斯人真的是都不關心了。

還有一條非常關鍵,想當年蘇聯的憲法專門認真的界定了一下子,什麼樣式自治共和國什麼樣算加盟共和國,並且明確的規定了加盟共和國是有權利脫離蘇聯的!!當然了,自制共和國滿足一定的條件情況下,也能升格成加盟共和國,不過在蘇聯和俄羅斯的法律體系裡,可沒有說自治共和國就能脫離。

因此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還算是有法理基礎,到了車臣的頭上事情就變得徹底不同了,完全是打算靠著鬧來搞獨立。

杜達耶夫在車臣鬧獨立,引起了許多其他的自治共和國大有紛紛響應之勢,如果容得這種於法無據,只是靠鬧就能得到獨立,俄羅斯真心受不了。

因為俄羅斯的正式稱呼是叫俄羅斯聯邦。有88個聯邦主體,其中裡面有22個是自治共和國,面積佔了俄羅斯1/4到1/3左右,其他的一些什麼自治州之類的,實際上也跟自治共和國差不多。如果讓他們也隨便愛獨立就獨立去,那還有俄羅斯嗎?


千里巖


俄羅斯與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在法律層面是平等的,也就是說都是蘇聯下面的類似我們“省級”的行政區。所以,比如愛沙尼亞、格魯吉亞這些加盟共和國獨立,俄羅斯是管不著的。

但是車臣不一樣,車臣一直作為俄羅斯下屬的一級政區,不嚴格的比喻下,就是“蘇聯國”下面的“俄羅斯省”的“車臣市”,車臣本身就是俄羅斯的一部分,那俄羅斯當然不會允許車臣獨立。

車臣併入俄羅斯的過程非常血腥,而且信仰還不一樣,車臣人信仰伊斯蘭教,俄羅斯則為東正教。所以車臣人對俄羅斯帝國及後來的蘇聯認同度沒那麼高。二戰之中,還與德國人配合,期望藉助德國人獲得所謂“解放”。不過倒黴催的站錯了隊,二戰後,斯大林震怒,取消車臣這個自治共和國,將車臣人流放西伯利亞去啃冰塊,直到赫魯曉夫時代才重新得以恢復,不過斯大林的做法無疑也是加劇了仇恨。

到了蘇聯解體那段時間,車臣鄰近的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都獨立了,也刺激了自身的獨立傾向,於是也想搞個獨立玩玩。但是忘了自己就不是蘇聯下面的共和國,而是俄羅斯下面的共和國。蘇聯亡了,但是俄羅斯可沒有完。那自然的結果就是俄羅斯的鎮壓,於是也就有了慘烈的車臣戰爭。


北玄武


這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問題提到了其他加盟國,這些加盟共和國從法理上講,是擁有獨立權利的,而車臣在法律上的身份一直是自治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85個一級行政區之一,並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獨立權利。

第二、法理上的問題在俄羅斯首肯的情況下不是不能解決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車臣比較重要,位於北高加索山區的車臣共和國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作為交通樞紐,俄聯邦3個外高加索共和國印古什、達吉斯坦、北奧塞梯-阿蘭的鐵路幹線從這裡通過,裡海沿岸到黑海地區的石油管道也從這裡經過,此外,車臣本身擁有豐富的以油氣資源為代表的礦產資源。

第三、退一萬步俄羅斯讓車臣獨立,車臣就會成為一個示範,勢必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這是俄羅斯怎麼也不願意承受的。


談古論金




車臣曾經是俄羅斯的“心痛”,一天到晚喊著獨立,在普京上任後,車臣被普京強勢鎮壓,於是,不得已繼續在俄羅斯聯邦待著。

但,問題是,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國紛紛獨立,為什麼就不讓車臣獨立,俄羅斯是不是有點欺負人?

車臣是俄羅斯的自治共和國,而俄羅斯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車臣和前蘇聯加盟國完全不一樣,它在早期是屬於俄羅斯的,所以,它想獨立得過了俄羅斯這一關。

為了把事情說清楚,我們換一種通俗的方式。

如果蘇聯是一個大家長,是一個父親,那些加盟共和國,比如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立陶宛、愛沙尼亞等國家就是蘇聯的兒子們,自然,俄羅斯就是長子。而車臣卻是俄羅斯聯邦內的自治國,相當於俄羅斯的兒子。



蘇聯這個大家庭維持不下去了,於是,“兄弟們”四分五裂,各自獨立,畢竟老爹蘇聯病入膏肓,活不下去了。但,此時,蘇聯的“孫子輩國家”車臣也喊著要獨立,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因為車臣國家的老爹俄羅斯身體還不錯,車臣如果要分家(獨立),必須得到老爹俄羅斯同意。

俄羅斯明顯不同意車臣獨立,但車臣這個兒子很逆反,非得要獨立,那就別怪老子俄羅斯的板子了,於是俄羅斯幾次收拾車臣,最後有普京將車臣完全制服。

車臣地理位置太重要,因此俄羅斯堅決不同意車臣獨立



車臣的地理位置特別重要,它在俄羅斯西南部高加索山脈的北側,南面與格魯吉亞為鄰,它連接著南高加索三個國家的石油管線和鐵路幹線,被稱為“連接外高加索的生命線”。

車臣還有一個神奇的油田,那就是格羅茲尼油田,這裡生產大量的優質原油,而且有一個超級石化中心,放棄這裡,俄羅斯人腦子還沒壞。

車臣有58%的人信仰伊斯蘭教,他們桀驁不遜、自由豪放,而且同周邊的那些俄聯邦自治共和國關係不錯,如果允許車臣獨立,那麼達吉斯坦共和國怎麼辦?印古什共和國怎麼辦?北奧賽梯共和國怎麼辦?

如果允許車臣和周邊幾個共和國獨立,俄羅斯就丟失了裡海的出海口,更丟失了黑海的出海口,那黑海艦隊該去哪裡?控制不了黑海,俄羅斯對歐洲的影響力將小的可憐,地緣風險也會成倍上升。



車臣是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不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這樣的地方,俄羅斯是絕對不會允許其獨立的,哪怕開戰都在所不惜。

也正是因為普京曾經強勢平定車臣之亂,所以現在的車臣才變得老老實實。未來,以後,俄羅斯都很難允許車臣獨立。


藍風破曉




車臣雖然屬於俄羅斯領土,但是車臣鬧獨立,因為俄羅斯對它的民族融合是失敗的。尤其車臣信仰伊斯蘭教,與周邊國家的伊斯蘭聯合,增強了反抗俄羅斯的力量。再加上蘇聯解體,車臣也趁機獨立。正是因為境外伊斯蘭極端組織向車臣滲透的結果,讓車臣境內形成了強大的伊斯蘭極端勢力。更加加劇了民族和宗教矛盾。西方國家提供的雙重標準,也為伊斯蘭極端主義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一直謀求車臣獨立。



俄羅斯不讓車臣獨立的重要原因就是車臣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車臣跟俄聯邦三個外高加索連接,有裡海沿岸到黑海地區的石油管道,更是一個交通樞紐。車臣境內石油資源豐富,製造業也非常發達。除了以上原因之外,俄羅斯為了自身的領土完整,也不會允許車臣脫離俄羅斯。


國際時評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準確,不是俄羅斯允許其他加盟共和國獨立,而是俄羅斯本身也屬於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


俄羅斯是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之一,俄羅斯和其他十四個小國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當時蘇聯並高層並不想解體,但是手底下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卻非常想獨立。俄羅斯當時的最高領導人葉利欽也是一個離心力非常強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以當時葉利欽的實力和能力不可能取代戈爾巴喬夫成為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如果葉利欽想掌握最高權力,就只能脫離蘇聯成為獨立國家。葉利欽若想成功脫離蘇聯,也需要其他加盟共和國的支持。當時的俄羅斯只是一個較大的加盟共和國,葉利欽並不能左右其他加盟共和國。如果其他加盟共和國真的要撇開俄羅斯獨立,從法律和道義上說俄羅斯也無可奈何。在分裂蘇聯這件事情上面,俄羅斯和其他加盟共和國是盟友,是合作關係。


1991年,原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共和國轟然倒塌,龐大的蘇聯一下子分裂成為十五個國家:立陶宛,格魯吉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烏克蘭,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摩爾多瓦、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俄羅斯本身也屬於聯邦制國家。俄羅斯聯邦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車臣共和國是俄羅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解體之時,不少俄羅斯的加盟共和國也蠢蠢欲動。車臣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共和國。車臣也希望自己能夠獨立,擺脫俄羅斯的統治。1991年,車臣領導人杜達耶夫發表了獨立宣言,但是遭到了俄羅斯的拒絕。車臣為了獨立還曾經爆發了戰爭。1994年,葉利欽指揮俄軍攻打車臣,車臣戰爭爆發,這場內戰持續了20個月之久。到了1996年4月,杜達耶夫在這場戰爭中被打死。此後的車臣的獨立傾向一直沒有削減,反而以各種方式繼續謀求獨立。1999年普京指揮軍隊攻入車臣,短時間內控制了車臣全境。2000年普京簽署命令,對車臣實行總統直接治理。此後雖然車臣一部分人一直尋求獨立,但是車臣已經沒有能力再一次尋求獨立。


俄羅斯之所以不同意車臣獨立,主要原因在於車臣本身就是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俄羅斯已經脫離蘇聯,自成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車臣獨立的話,不是分裂蘇聯而是分裂俄羅斯。分裂蘇聯,跟俄羅斯沒有關係,車臣獨立就和俄羅斯有關係了。俄羅斯做為主權獨立統一的國家,自然不允許國內存在分裂勢力存在,自然不會允許車臣獨立。

俄羅斯本身是一個多民族的聯邦制國家。俄羅斯境內多個聯邦共和國在俄羅斯的武力下被糅合在一起,這些民族和加盟共和國不少想脫離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如果俄羅斯對車臣的獨立不管不問,或者無力鎮壓,任由車臣獨立成為一個國家。車臣就有可能推到俄羅斯分裂的第一塊多骨米諾牌。其他加盟共和國一看車臣可以獨立,為什麼我不可以?更多的加盟共和國有可能以各種方式要求獨立。即使其他加盟共和國無法獨立,俄羅斯內部也不會安定。所以俄羅斯一定要掐滅車臣獨立的念頭,同時威懾其他加盟共和國。


依稀說史


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有15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是其中之一(此時不是主權國家),15個加盟共和國屬於第一級行政單位,車臣自治共和國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屬於第二級行政單位。

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加盟共和國分離趨勢越來越強,波羅的海三國最先宣佈獨立☞成為主權國家。隨後各國相繼宣告獨立,蘇聯解體,俄羅斯也成為主權國家。

俄羅斯地域廣闊,擁有85個聯邦主體: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這些行政區具有同等的聯邦主體地位。車臣僅僅是其中一個自治共和國。

就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23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一樣,是一級行政單位(類似於俄聯邦主體)。☞中國行政單位:國(中央政府:國務院),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市,縣,鄉。


車臣問題事關俄羅斯高加索諸多共和國穩定,一獨立,美國在俄羅斯“本土”插入了一顆釘子,事關國家主權,這是俄羅斯內政,所以俄政府不可能讓它獨立。

☞(喜歡我的回答,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聚焦國際時事,點評熱點事件,用客觀、公正的心看待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