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農村老話說“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來源於現實生活,這也社會環境有關,作為這句話只能說是表述了一種生活現象,有沒有道理且不好說,只能說是本著自願結合的原則是可以接受和選擇這種方式的,說到這裡可能有一些朋友並不瞭解這句話的準確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兄死叔就嫂

這句話我們應該理解為,自己的哥哥亡故之後,弟弟有義務照顧嫂子和哥哥的孩子,如果正好弟弟沒有家室,兩個人有願意一起生活的話是可以在一起過日子的,並不是說哥哥亡故之後嫂子就一定要嫁給小叔子,這個在那個年代都要本著自願的原則,並不是一種習俗,只是在人們的理解中這種結合的話是有利於家族的,這樣的話哥哥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以免出現嫂子後期改嫁孩子被帶走或把孩子撇下的情況。


姐死妹填房

和上半句一樣,這一句也是說出一個好的建議,也就是說姐姐亡故之後,如果正好妹妹沒有成家,有願意和前姐夫一起生活,姐夫也沒意見的情況下,這樣是很好的結合,這樣可以更好的照顧姐姐的孩子,畢竟是自己的姨媽,就不會出現姐夫再結婚出現後媽對孩子不好的情況。

總的來說這句話只能說是一個好的建議,並不能作為一種通用的生活方式或習俗理解,這個不能生搬硬套的理解,畢竟兩個人在一起要符合條件和人的意願才能舉行結合,希望大家也發表不同看法。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呂家姐夫】,我們一起探討更多關於農村的問題。

呂家姐夫


農村老話”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意思是說哥哥不幸死亡,小叔子附就嫂子登記結婚過日子;姐姐不幸死,妹妹就去頂替姐姐的位子,嫁給姐夫。當然這兩者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年齡相當,兩相情願,也是為了雙方的家庭和未成年的孩子少受委屈。不能強迫,也並不是一種風俗。

以前,我們家族裡,一個大哥去荒郊野外刨荊子當柴禾,不慎從懸崖上掉了下去,摔成了重傷,那時候農村缺醫少藥,也沒錢醫治,不久就去逝了,撇下了一兒一女,在父母的撮合下,二哥跟嫂子重新組織了家庭,二哥比嫂子小兩歲,婚後又生了兩兒仨女,共七個孩子,叔嫂重組,兩人齊心協力,小日子過的風聲水起,兒女成家後都懂孝順知感恩,兩人晚年生活很幸福,前年冬天,兩個人相隔四十天相繼去逝,大嫂九十歲,二哥八十八歲。

我的一個王姓鄰居的兒子五年前 ,媳婦因肺癌去逝,年僅28歲,留下了一個二歲的女兒。當初談戀愛時,孃家人就不同意,結婚時更百般阻攔,兩親家打得不可開交,可是女兒非他不嫁,結婚後三天回門,都沒讓進家門,等於斷絕了母女關係。如今女兒去逝,岳父岳母覺得很對不起女婿,於是就讓小女兒(比女婿小四歲)嫁給女婿,一是為了小外甥女不受委屈,二是為了擬補以前的過錯。

鄰居的兒子欣然同意,婚後又生了個兒子,等於兒女雙全,兩親家也重歸於好,日子過得有滋有潤。




落英鄉間


這個說法在過去農村是很有道理的。並且受到家庭和鄰里提倡的。

1,孩子們不會受後爸後媽的虐待。親叔和親姨畢竟也是親情。

2,家產不外流。

3,有一定的感情基礎。

我來說一下兩家的婚姻逸事。

老王和老李兩人從小就是師兄弟,感情一直很好。

兩人後來娶妻生子,老王生了四個兒女,兩男兩女,老李生了一男一女。孩子們從小在一塊玩耍,好的象一家人一樣。

孩子們慢慢長大了,後來逐漸產生了感情。老王和老李看在眼裡,心裡都有了些默契。

同一天,老王託媒人到老李家說親。老李託媒人到老王家說親。實際上就是走個形式,婚期很快就定下來了。

當年八月,兩對新人同一天結婚。兩家都是又娶媳婦,又聘閨女。熱熱鬧鬧,歡歡喜喜。

婚後,兩對新人相敬如賓。不久一家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老王和老李更是高興的不得了。又親孫子又親外孫。

天有不測風雲,老王家的大兒子在窯場燒磚,磚窯倒塌!大兒子被埋在底下,救出來時已氣絕身亡。時間不長,老李家的媳婦也因病身亡。兩家都沉浸在痛苦之中。兩個孩子更是讓老王和老李心疼。

喪事辦完,老弟兄倆坐在一起默黙抽菸。兩家都象塌了天一樣。這時老王本家大爺過來和他倆說:不如按老傳統讓兄弟娶了嫂,讓小姨子嫁給姐夫。老王老李心裡願意,但又怕孩子們委屈。本家大爺說,孩子們的事我找人探探底。結果幾個孩子都沒有意見。找了幾個本家親戚,在一起吃了頓飯,就算辦了婚事。

兩個孩子,一個叫叔叔叫爸,一個叫姨姨叫媽。日子又恢復了往日的紅火。


朱增林呀


先說一下“兄死叔就嫂”的意思。這話就是說,如果哥哥因某種情況突然去世,撇下嫂子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日子不容易,作為丈夫的弟弟,嫂子的小叔子,如果還沒有成家的話,有責任幫助哥哥照顧嫂子,把孩子拉扯大。生活中這樣的事情,還真是不少。嫂子嫁給小叔子也算是適得其所,孩子不用改姓,還是丈夫家的孩子,公公婆婆也還是原來的公公婆婆,大家還是原來的一家人。而且作為孩子的叔叔,照顧自己的侄子侄女,也是心甘情願,畢竟有血緣上的關係。



姐死妹填房這樣的事情,在農村同樣的屢見不鮮。假如姐姐因病去世,撇下親外甥無人照顧,再給親外甥找個後媽,還不如讓自己的親姨媽來照顧更放心一些。如此說來,也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問題是有的小姨子,等不到姐姐死就想去填房。有的人姐姐還活著的時候,妹妹就想雀佔鳩巢,實在是荒唐之情。

記得在我上學的時候,我們村裡就有這樣一對姐妹,姐姐沒有公公婆婆,生完孩子坐月子的時候,就把妹妹叫到自己家裡來伺候月子。一個月子伺候下來,妹妹的任務完成了,本該回家了,可是這個時候的妹妹卻離不開姐夫了。等姐姐回過味來的時候,什麼都晚了,只好出了月子直接去離婚,把家倒出來給妹妹。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了,那時候的人還沒有現在這麼開放,那個小姨子還會感到羞恥,覺得自己對不起姐姐。



現在有的小姨子,似乎就沒有了這份羞恥之心,跟姐夫睡在一個被窩裡的時候,絲毫沒有覺得自己是缺德鬼。我就認識這麼一個小姨子,仗著自己比姐姐年輕有文化,跟姐夫勾搭在一起六七年。後來被姐姐知道了,姐姐回家求助於父母,但是妹妹根本不聽勸阻,照樣跟姐夫混在一起。她這個姐夫掙錢也比較多,給小姨子花起錢來絲毫不心疼,真是做到了心在哪裡錢就在哪裡。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農村人還是比較貧窮落後的,那時候很少有人穿真皮衣服,人家小姨子就穿著價值幾千塊錢的真皮貂領大衣。



聽說她姐姐為了供兩個外甥讀書,省吃儉用,每年春節連件新衣服都捨不得買。我們這裡有正月初三閨女回孃家的習俗,每年正月初三,這個小姨子的三個姐姐姐夫,都要回孃家。所以每年正月初三這一天,為了避開湊在一起的尷尬場面,這個小姨子就躲出去不回家。等到姐姐姐夫們都各自回家了,她才回來。他們的關係一直持續了很多年,直到這個小姨子重新嫁了人以後,才慢慢疏遠了。


靈子


“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這說法是在古代:

由於那個時候,在整個社會的風氣都是這樣,女人不管什麼原因,大部分人都只能結婚一次,結婚一次的女人,被認為是高尚的女人,會被歌頌的。

而再婚的女人,不管是喪偶還是離婚,等什麼原因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男人願意娶的。所以在那個時候再婚的女人是很悲慘的,基本沒什麼人願意娶。

在那個時候由於婚姻制度裡允許男人多個老婆,很多達官貴人都有很多老婆。這就導致了很多社會底層的男人,是很難娶到老婆的。特別是一些家庭困難的男人。

這時候,一些家庭困難的,兄長死了後,嫂子再婚沒什麼人要,就算有也難找到好的人家。而弟弟卻因貧窮而娶不到老婆。於是,在家人的撮合下,嫂子就嫁給了弟弟。



山農狼仔


開篇語:


“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主要還是封建思想遺留的產物。在古代女人地位一直比較低,甚至女人是男人的財產,結婚前在家要三從四德,結婚後在夫家也要三從四德。很多生活不是自己可以選擇做主的,這是一時代女性的無奈與悲哀。


兄死叔就嫂

意思是:家裡有兄弟兩個人,大哥如果去世了,小叔子如果未婚,可能就會被撮合跟嫂子一起過日子,結成新的夫妻。

第一、在很多朝代弟弟娶哥哥的遺妻,是被整個社會認可的,這不是道德問題。因為弟弟繼承哥哥的東西,哥哥的遺妻也算是一種繼承品。和現在妻子能繼承家不一樣,這是一直社會時代的問題。“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在過去的某些時期,女人可以說是男人的附屬品,就像衣服一樣和首飾一樣,地位低的可以隨時休掉或者送給別人。

第二、如果大哥有生下孩子,撇下嫂子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日子不容易。作為丈夫的弟弟,如果還沒有成家的話,有責任幫助哥哥照顧嫂子把孩子拉扯大。嫂子嫁給小叔子也算是適得其所,孩子不用改姓,還是丈夫家的孩子,公公婆婆也還是原來的公公婆婆,大家還是原來的一家人。而且作為孩子的叔叔,照顧自己的侄子侄女,也是心甘情願,畢竟有血緣上的關係。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姐死妹填房

意思是:如果有姐妹兩個人的話,姐姐去世了,小妹可能就被撮合跟姐夫在一起過日子,兩個人結為夫妻。

第一、姐死妹填房這樣的事情,在農村同樣的屢見不鮮。假如姐姐因病去世,撇下親外甥無人照顧,再給親外甥找個後媽,還不一定真的對孩子好呢。畢竟是麼有血緣關係的,在古代還是很看重這點的。那還不如讓自己的親姨媽來照顧更放心一些。如此說來,也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不過這也是要經過長輩的同意的,畢竟在古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第二、如果姐姐死了後,父母覺得這個大女婿,人品很好,或者可以帶給自己家族利益時,就會讓自己的小女兒嫁過去填房,來維持這種親戚關係。當然了,這個一般都是需要大女婿同意,不同意的話,也不能強嫁的,當然也不排除直接把小女兒送上門的,畢竟要攀高枝嗎!


其實這種“兄死叔就嫂,妹填房的事”,在現代社會里也有發生。只是現代是因為感情到位了,才會發生。而且,還要受到周邊人的質疑。


卷尾語

總之,在那個時代,女人就像是一種物品,不僅被用各種所謂的道德來支配思想,還連自己的人生也無法做主。以前女子從小就被教育嫁人後要安守本分,三從四德等等。這是一個社會陋習,反映了當時封建社會女人的地位低下。


愛讀書的小蛋蛋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第一、下一代的培養和教育。畢竟都是一家人有血緣關係,你會很用心的培養下一代。如果跟隨外人的話,孩子從內心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愛。甚至有些後爸後媽對孩子拳打腳踢,在孩子這一塊兒身心受到很嚴重的傷害。


第二、肥水不流外人田。這一個家庭生活這麼久,各方面都習慣了,突然換一個家庭的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磨合與適應。能過得好就不說了,如果不好又是一段失敗的婚姻。人生能有幾次重來的機會?

第三、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姐妹從小一起長大,肯定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某種意義上講也能從兄妹身上找到配偶的影子。而且本來大家平常就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間交往也很頻繁,肯定也會有很好的感情基礎。

所以從各方面綜合考慮,我覺得這樣還是挺好的。我們不要被道德的枷鎖所束縛,主要的還不是自己過的開心幸福快樂?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留言。我說的有道理,請點個贊,謝謝!


鐵柱帶你回農村


“兄死弟就嫂,姐死妹填房。”這句農村老話,我們老家也有如此說法。它說的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如果哥哥年輕時因故去世了,孩子還小,留下孤兒寡母的沒人照顧,當弟弟的就應該接著娶嫂子,一起將哥哥留下的孩子養大;如果姐姐不幸去世,當妹妹就要與姐夫再組家庭,一起將姐姐留下的孩子養大。這句古話不僅流行,而且還很吃香似的在農村蔓延開來,比較常見。



我們村有一戶人家,哥哥在一個夏天勞動後到水庫洗澡,也許因為天氣太熱,人幹活後大汗淋漓,跳入冰涼的水裡後手腳抽筋,再也沒能起來。留下不算漂亮但勤勞吃苦的老婆和一個五歲的孩子後走了。後來,他們家弟弟娶了嫂子。兩人相差六歲,婚後嫂子對弟弟非常的好。他們新組家庭後又生了兩個孩子,全家五口人過得幸幸福福的,還令旁人羨慕呢。很多人為此都有了話題,總說娶女人就該娶年齡大的,甚至還用上了那句很多人都知道的老話,什麼老話呢?“女大一,抱金雞,女大三,抱金磚。”大家在談說他們時,又加上了一句:“女大六,抱金牛!”



這是弟弟娶嫂子的幸福例子,對於妹妹嫁姐夫的情況,在我們村及周邊就有三家,總體來看他們都還是很幸福的。比如我們村有一家姓李的,二女兒不幸年輕去世,拋下才三歲的孩子就離開了。家人一合計,讓老三頂了上去,老三當時高中畢業還沒訂婚,內心也樂意接過姐姐的班幫著照顧孩子。沒想到他們也過得很幸福,不僅通過做生意掙了錢,還在鎮上和市區都買了房子。他們的婚姻,在我們村裡村外也是大家的榜樣。



通過觀察發現,這樣的家庭比外面世界的再婚家庭更親密、更和諧、更幸福。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以我看來,關鍵在於有親情,是一種親情的延續。嫂子被娶回家,來到陌生的家庭,日積月累與家人都熟悉了,與家裡的每個人都形成了親情的關係。姐夫呢,也是同樣道理,娶媳婦後與岳父家裡每個人都形成了親情的關係,包括小姨妹。哥哥因故離開,姐姐因故離開,弟弟與嫂子新組家庭,妹妹與姐夫新組家庭,都能很快的融洽一起。更關鍵的是,弟弟撫養哥哥的孩子,妹妹撫養姐姐的孩子,都是視如己出的親上加親,都能很好的對待孩子。我覺得,這是關鍵所在!





我們再來看看外界的其它重組家庭,很多過得不幸福,兩個不相識的人組合一起,還帶著自己不熟悉、沒親情的孩子,是很難融合一體的大難題。一方面男人或女人難容對方孩子,另一方面是孩子很難認可一個完全的陌生人,這就是導致他與她很難同時接受兩個或多個完全陌生的人,並且孩子還是沒有共同語言、沒有親情基礎的人,相處起來的確不容易。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農村比較認可“哥死弟就嫂,姐死妹填房”的奧妙之處吧!有什麼道理?易於相處、融合一體,導致家庭幸福,這就是道理!


種植天地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哥哥死了,小叔子要娶嫂嫂為妻;如果姐姐死了,妹妹要嫁給姐夫。


這句話不存在“有沒有道理”的問題!因為,這既不是“硬性”的約定俗成;也不是法律規定。畢竟婚姻是自由的,願意娶誰和願意嫁誰都是自己說了算。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們同一個村民組的胡某某在十多年前駕駛拖拉機上山拉石頭,因剎車失靈翻車墜溝。胡某某當場死亡。

胡某某死後,剩下老婆帶了兩個兒子艱難度日。半年後,經家人提議,將胡某某的老婆與其打“光棍”的哥哥胡小某撮合。誰知竟撮合成功了。現如今,哥哥與弟妹在一起已經十多年了。至於說幸福不幸福老胡不知道,反正他們還在一起生活著。



我以前有個女同事李某某就是在姐姐死後嫁給姐夫的。據她稱,她的姐姐死於難產。在姐姐死後,她仍然把姐夫當親戚看待。在她年滿19歲的時候,他的姐夫仍然沒有再婚,她出於對姐夫的“同情”(她的原話),她決定嫁給自己的姐夫。剛開始她的父母並不同意,後來在她的堅持並且已經懷上姐夫的孩子後無奈同意了她的決定。不過,據她自己聲稱,她與姐夫的結合也許是一種錯誤。因為,他們過的並不幸福。


在農村的許多老人看來,這種婚配是親情的“延續”,是一種“最佳”的結合方式。這些老人的理由是:兄弟姐妹之間有血緣關係,如果一方有孩子,另一方會“視如己出”,會使血緣關係得到“延續”。

不過,在老胡看來,這種結合方式不一定很科學。因為婚姻的“穩固性”是需要“愛情”的,這樣的結合方式不一定就有“愛情”。正如我以前的女同事所說——後悔死了!盲目嫁給姐夫後連半點兒幸福感都沒有。因此,老胡並不贊同這樣的婚姻。


綜上所述,這種婚姻結合方式在有些農村老人看來是非常不錯的結合方式。但老胡並不贊同有些農村老人的觀點。畢竟婚姻是兩個人一輩子的事情,有誰能夠保證這種結合能使兩個人都得到幸福呢?


老胡說三農


農村老話說‘’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是過去農村出現的情況,在貧窮時期,娶媳婦不容易,有些家庭遭遇了不幸以後,就會用這種小叔子娶嫂子,小姨子嫁姐夫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過去兒子好幾個的家庭,娶媳婦是當娘最愁的一件事情,假如家中的長兄如果遭遇不測,特別是已經有了孩子的長兄,家裡留下來嫂子和侄子,此時,做為兄弟的小叔子就應該擔起替哥哥扶養孩子的義務,照顧嫂嫂養大侄子侄女,而且對於家庭來說,也不用費事去找媳婦了,應該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嫂子願意嫁給小叔子,多半是為了孩子,因為守寡的她自己可能養不起孩子,要是改嫁別人,孩子會是拖油瓶,會被人家嫌棄,更怕被人家虐待,當孃的為了孩子,覺得嫁給小叔子最合適不過了,一家人瞭解脾氣,小叔子也肯定會對孩子如親生,所以這樣的兄長沒了,嫂子和小叔子結婚過日子的事有。

姐死妹填房,過去的農村姑娘接觸人不多,接觸的男人更少,姐夫大概是她們接觸最多的外姓男子了,一般情況下對姐夫印象不錯。

當姐姐意外去世以後,留下可憐的外甥和姐夫過日子,丈母孃心疼外甥們,更害怕女婿另找媳婦,俗話說的好,有了後孃就有了後爹,意思是說如果男人再找個媳婦回來,肯定對孩子們不好,那麼孩子的親爹也會慢慢對孩子不好了,只掛著疼媳婦。

為了杜絕這種現象,往往丈母孃會打自己家沒出嫁的閨女主意,惦記著讓閨女去替姐姐養大孩子,反正也是要嫁人的,嫁給姐夫還能照顧自己親外甥,於是就有妹妹去給姐夫填房的事發生了,當然了姐夫更是何樂而不為呢,小姨子再怎麼說也是黃花大閨女,比自己死去的媳婦年輕,往往還更漂亮。

意思是為了不讓缺了父親或者母親的孩子們別受委屈,哥哥的責任由弟弟來擔起,姐姐的任務由妹妹來完成。

應該說這種做法在過去還是靠譜的,悠然附近村裡有小叔子和嫂子一起生活的,孩子培養的很優秀,而小姨子嫁姐夫更不消說,親姨娘親姨娘,肯定對姐姐留下的孩子盡心盡力扶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