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俄羅斯最失敗的人質營救行動,擊斃31名綁匪,導致333名人質遇害

“戰鬥民族”俄羅斯素以態度強硬、作風彪悍著稱,最著名的三支特種部隊-格魯烏、阿爾法和信號旗,在歷次人質營救活動中,也將這種性格完全展現出來。不過從實際戰績來看,俄羅斯的人質營救活動很多並不成功,有些甚至可以說是徹頭徹底的災難,其中最失敗的案例,無疑是別斯蘭人質事件。

俄羅斯最失敗的人質營救行動,擊斃31名綁匪,導致333名人質遇害

別斯蘭地理位置圖

​別斯蘭位於北高加索地區,俄羅斯北奧塞梯共和國中東部,南距首府弗拉季高加索約15公里。別斯蘭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位於頓河畔羅斯托夫到巴庫的鐵路之間,既是通往弗拉季高加索鐵路支線的起點,又是車臣、印古什兩個自治共和國向西通往黑海地區的必經之路。正因如此,車臣匪徒在這裡製造恐怖事件,絕對有其深意。

車臣人是北高加索地區的土著民族,主要信仰伊斯蘭教,以民風剽悍、好勇鬥狠著稱,到19世紀中期時,沙俄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才將其征服。二戰期間,由於部分車臣人試圖與德國軍隊合作以謀求獨立,由此遭到斯大林政權的報復。1944年3月,在蘇聯軍隊的押解下,全部車臣人被驅趕至條件惡劣的西伯利亞和中亞哈薩克地區,直到赫魯曉夫上臺後,才被重新允許回返家園。

俄羅斯最失敗的人質營救行動,擊斃31名綁匪,導致333名人質遇害

杜達耶夫宣佈車臣獨立

​在沙俄及蘇聯時期,車臣人不僅飽受民族壓迫,而且由於政策性歧視,他們的生存權益長期遭到忽視,生活、文化水平遠遠落後於其他民族,由此激發他們強烈的不滿。正因如此,等到蘇聯解體、外高加索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佈獨立時,時任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總統的杜達耶夫,也在1991年11月自行宣佈獨立,但並沒有得到俄羅斯的承認。

為捍衛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在長達15年的時間裡(1994-2009年),俄軍曾發動過兩次大規模的平叛戰爭,近乎摧毀所有車臣叛軍的有生力量。但是,在杜達耶夫被打死後,以巴薩耶夫、馬斯哈多夫等為首的殘餘叛軍依託深山老林,跟政府軍打起了游擊戰,並在車臣及其周邊地區連續製造恐怖襲擊,意在迫使俄羅斯撤出車臣地區,並允許其獨立。而別斯蘭人質事件,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俄羅斯最失敗的人質營救行動,擊斃31名綁匪,導致333名人質遇害

別斯蘭人質事件的幕後主使是馬斯哈多夫

​2004年9月1日,在匪首馬斯哈多夫的授意下,32名車臣武裝恐怖分子潛入別斯蘭,並迅速攻佔該市第一中學,將參加開學典禮的約1200名師生扣作人質。很快,恐怖分子通過扔出的紙條,向俄羅斯政府開出釋放人質的條件:俄羅斯從車臣撤軍,釋放6月因襲擊印古什而被逮捕的恐怖分子。同時,恐怖分子要求北奧塞梯總統扎索霍夫、印古什總統賈濟科夫抵達別斯蘭跟他們進行談判。

俄羅斯政府得知消息後,火速派扎索霍夫、賈濟科夫趕往別斯蘭進行談判,同時命令兩支特種部隊-“阿爾法”、“信號旗”前往從事人質解救行動。按照最初的計劃,首先需要談判團隊跟恐怖分子進行談判,儘量爭取和平解決人質事件,就算是不成功,也要儘可能地拖住他們,以便為更加安全地解救人質,留下充足的時間。萬萬沒想到,就在雙方談判期間,一場意外卻打亂了全部計劃。

俄羅斯最失敗的人質營救行動,擊斃31名綁匪,導致333名人質遇害

全副武裝的學生家長們

​原來,經過將近2天的談判後,恐怖分子的立場出現鬆動,不僅釋放了26名人質,而且還允許向其他人質提供食品和飲水。但就在此時,憂心如焚的家屬們卻開始“添亂”,不僅大聲恫嚇恐怖分子趕緊放人,而且還紛紛拿出武器準備衝進學校,準備自己解救人質。對於這些家屬的舉動,行動指揮部沒能及時進行制止,由此引發大災難。

就在恐怖分子警惕家屬們發動強攻之際,埋在教室外面的一顆炸彈突然爆炸(可能是引信壞了),導致他們誤以為外面已發動強攻,於是便拼命地向外面開火。此時,趁著局勢的混亂,部分人質開始拼命地向外逃竄,結果遭到恐怖分子的射殺,一時間死傷慘重。在這種情況下,兩支特種部隊只好硬著頭皮發動強攻,跟盤踞在學校內部的恐怖分子展開“白刃戰”。

俄羅斯最失敗的人質營救行動,擊斃31名綁匪,導致333名人質遇害

俄羅斯特種部隊實施強攻

​從恐怖分子射擊人質開始,到俄軍完全消滅恐怖分子為止,戰鬥持續3個多小時(9月3日13時至16時),最終導致333名人質死亡、958人受傷。而32名恐怖分子中,有31人被擊斃,只有1人被生擒。從傷亡情況來看,“別斯蘭人質事件”的結果比2002年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造成130名人質死亡)還要慘,堪稱俄羅斯歷屆人質營救行動中最失敗、最糟糕的案例,至今仍令其蒙羞。

資料來源:《別斯蘭人質事件與俄聯邦的民族、宗教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