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治癒國人傷痛的百年民族品牌,1瓶白藥變市值千億,今吃老本遇困


治癒國人傷痛的百年民族品牌,1瓶白藥變市值千億,今吃老本遇困


過去的優勢不再,同時又有強敵壓境,雲南白藥如何實現逆襲?

文 | 華商韜略 魏峰

陷入增長瓶頸的雲南白藥,讓越來越多投資人失去信心。

2月26日,雲南白藥宣佈,平安人壽在3個月內減持了公司1082.14萬股,不再是雲南白藥持股5%以上股東。

1.

一塊招牌,就是一段傳奇。

幾十年走來,兩面針、中華牙膏、統一潤滑油、哈爾濱啤酒等很多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民族品牌,發展到今天,要麼已經沒落,要麼已被外資收入囊中。

然而,雲南白藥從1902年曲煥章創制至今,卻不斷創造輝煌。

早在1917年討袁護法運動中,來自雲南的蔡鍔將軍將雲南白藥用於士兵療傷,就讓這一“療傷聖藥”名聲大震。5年後,滇南戰爭期間,傷兵發現只要把傷口洗乾淨,撒上白藥,一個月就好。從此,雲南白藥更是成為將士必備藥品。


治癒國人傷痛的百年民族品牌,1瓶白藥變市值千億,今吃老本遇困


舊稱:百寶丹

1930年,四川發生瘟疫,雲南白藥更是大展神威,蔣介石還曾親自題寫“功效十全”的匾額。之後,雲南白藥先後“服役”於長征、臺兒莊戰役、九一八等重大歷史場景。

解放之後,雲南白藥的應用範圍延伸到更多的領域,工業化建設以及體育運動中的外傷救治也成為雲南白藥的用武之地。

然而,隨著現代醫學不斷髮展,外科醫療手段提升與抗菌消炎藥物普及,過去“把傷口洗乾淨,撒上白藥”的“原始”救治手段,越來越不受歡迎。曾經備受三軍追捧的“聖藥”逐漸失去用武之地,雲南白藥陷入空前的困境。

一度固守傳承百年的散劑不放手的雲南白藥,年銷量也從鼎盛時的幾千萬瓶,銳減至1999年的幾百萬瓶。

禍不單行,雲南白藥不僅失去了治療“大傷”的市場,對於輕微的“小傷”,老百姓也更願意選擇更便捷、實惠的創可貼。

從1992年進入中國到2005年,邦迪創可貼在國內一直佔據絕對統治地位,甚至邦迪二字一度成為創可貼的代名詞。社會風雲變幻,留給雲南白藥這款老藥的生存空間更小了。

過去的優勢不再,同時又有強敵壓境,雲南白藥如何實現逆襲?

2.

“有藥好得更快。”這是雲南白藥創可貼做出的承諾。

1999年,上級的一紙調令將37歲的王明輝推到雲南白藥總經理的位置。這家百年老字號迎來新的轉機。

外傷救治不可能在回到過去“原始”階段,而云南白藥的核心競爭力仍是止血、治傷。儘管邦迪已經是創可貼領域的巨無霸,不過,雲南白藥還是看到了自己的獨特優勢。

傳統創可貼只能提供保護作用,減少細菌和雜質侵入,而云南白藥卻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能夠實現“從保護到治療”。

方向選對了,最後還得需要人去執行

為了改變過去的風氣,王明輝在內部推行創業機制,他把全國市場分成15個分公司,讓銷售人員競爭上崗。此外,他還推行末尾淘汰制,連續3個月排名墊底記一次黃牌,兩次黃牌則直接辭退。

通過銷售“倒逼”生產、研發等部門乃至整個公司的變革,也確實收到了成效。2007年,雲南白藥創可貼市場佔有率已達40%,成為全國市場的新科狀元。


治癒國人傷痛的百年民族品牌,1瓶白藥變市值千億,今吃老本遇困


創可貼的成功,標誌著這家百年老品牌,從此走上了一條與時俱進、迎合新時代消費需求的創新之路。

成功是可以模仿的,雲南白藥更大的成功來自於牙膏。路子和創可貼基本一致。

據悉,王明輝是在一次偶然中得知:有人因為牙齦出血,刷牙時會將白藥撒在牙膏上來止血。他立刻有了將白藥加到牙膏裡的想法。

不過,在牙膏市場上,雲南白藥面臨更強大的競爭對手。2003年,雲南白藥牙膏問世時,高露潔、佳潔士、中華等品牌已經控制了2/3以上的市場,並且,它們背後站著寶潔、聯合利華等國際巨頭。

但是,傳統牙膏只關注牙齒問題,對於牙齦和口腔軟組織幾乎無能為力。雲南白藥牙膏卻主打對牙齦出血有療效,還能防止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牙齦炎、口臭等口腔問題。


治癒國人傷痛的百年民族品牌,1瓶白藥變市值千億,今吃老本遇困


正因如此,雲南白藥牙膏上市後,市場反應出奇得好。此後,業績節節攀升,到2015年,銷量已突破40億元,市場份額僅次於黑人牙膏。

繼牙膏之後,雲南白藥又推出護膚品、沐浴露、急救包等,產品線進一步擴展,旗下產品一度超過300種。王明輝領導下,在國內外競爭對手“圍剿”中,

雲南白藥從一家傳統藥企,蛻變成為一個橫跨醫藥和日化兩大行業的多元化公司。

然而,有了成就之後,雲南白藥又陷入了新的“困境”。

3.

這是典型的吃老本模式。

調研發現,最近10年,雲南白藥研發支出佔營收的比例長年維持在1%以下,在A股醫藥股中排名倒數。只有2013年、2014年、2018年高於1億元,其餘年份均只有幾千萬。

與此同時,雲南白藥卻很熱衷分紅。從1993年上市,27年內累計分紅24次,累計淨利潤為232.7億元,分掉72.3億元,分紅率為31.08%。尤其是最近6年,分紅率持續提升,到2018年已經高達63.31%

因此,業內人士稱之為“吃老本”。

有了300多種產品,多元化之後的雲南白藥,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回想2000年——2013年,雲南白藥營收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6%,利潤增速更是接近35%,成績的確喜人。然而,從2014年,雲南白藥的業績增速就開始變低了危機已經顯現。


治癒國人傷痛的百年民族品牌,1瓶白藥變市值千億,今吃老本遇困


尤其是在2016年,隨著醫保控費、兩票制等政策影響,

雲南白藥最核心的藥品板塊出現首次負增長

為了突破業績發展瓶頸,2016年,雲南白藥推進國企改革。“覬覦”雲南白藥多年的福建前首富陳發樹迎來進場機會。歷經資本運作,陳最終以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獲得雲南白藥25.14%的股權,這一持股比例與雲南省相關部門完全相同。

此後,雲南白藥進入雲南省相關部門、陳發樹及眾股東一起參與討論決策公司的新階段。

混改之後,受制於企業管理、產品佈局、原有產品增長空間、新產品研發迭代等方面的限制,但陳發樹一直未能給雲南白藥業績帶來明顯變化。

投資人等了多年,始終見不到轉好的明確跡象。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雲南白藥第三大股東雲南合和、第四大股東平安人壽紛紛推出減持計劃。

2020年2月26日,平安人壽已減持了1082.14萬股,不再是雲南白藥持股5%以上股東


治癒國人傷痛的百年民族品牌,1瓶白藥變市值千億,今吃老本遇困


圖源:雪球

2020年,由於疫情各醫藥龍頭股漲勢兇猛,雲南白藥卻遠遠跑輸核心藥股。

這家千億市值的百年老品牌,未來該如何去走?

還要讓投資人等多久?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