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老師,教學反思原來是這樣寫的!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學反思分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

如何做好教學前反思?

在教前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如何做好教學前反思?

一要加強系統的理論學習。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和迷惘,往往反映出理論的理解的淺陋和偏離,只有將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上升到理論高度加以剖析,才能尋根究源,使立體的理論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這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學習與提高的過程。只有通過教師自我實踐的反覆反思和訓練,才能得到和確認。

二要積極主動地向優秀典型學習。突出的典型形象具有很強的示範性。他們將活生生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方法的範型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如果我們經常地利用適宜的機會,對他們的教學案例進行剖析,我們便會從這些具體教學活動中反思自己的差距,尋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三要在科研活動中學會反思。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提出各自關注的問題,使課題研究成為教師生活和工作的組成部分。主動與其他教師共同分析,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後得到的方案為所有教師共享,使大家的專業化水平在教學反思過程中得到提高。

老師,教學反思原來是這樣寫的!

如何在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主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在教學時,要根據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其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在這樣教學中進行反思才有意義。在教學中反思內容豐富多彩。

於永正老師教學中的反思一則――評價,值得供鑑。於永正老師說他班裡有一個學習很好的孩子,這位學生第一次作業做得讓他感到很滿意,於是他便很認真地在這位學生的作業後面寫道:“好樣的!老師看了你的作業感到非常欣慰,希望你再接再厲,在班上起到火車頭的作用!”於老師認為他的言語一定能激起這個孩子的信心。可是第二天,於老師問這位學生對自己的評語高興嗎,該生說不高興,接著解釋道老師對自己作業只感到欣慰。對此於老師開始對教學中的評價進行反思。回想起來,以前的那些評語中不知道“傷害了多少小幼苗”。

現在我們老師在教育學生時,語言是那麼真誠,那麼苦口婆心,那麼掏肝掏肺,那麼的富有寓言哲理。而孩子呢?明白我們的話的,或許會在短期內指導他們的行動;不明白的,有可能把好話當成壞話,把壞話當成好話,這樣不是在誤導孩子嗎?於是於老師改變這種出力不討好的現象,及時以學生為本,送他們所需,投他們所好。

在再給學生的評語中,他就寫這樣類似如下的簡單評語“你真行!你真棒!太好了!”或者寫上“加油!再努力!加把勁!”學生看了這樣的鼓勵語言,就知道自己作業做得怎麼樣。於永正老師不愧為時代一流名師。

怎樣在教學後反思?

在教學後反思就是有批評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教後反思的集成品就是我們經常要做的教後記。寫好教後記,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又一有效方法,它是我們老師的“備忘錄”,又是來自教學一線的寶貴的教學檔案材料。

一要及時記載。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人的暫時性記憶和持久性記憶都是有限的。老師的工作十分繁忙很容易產生遺忘,在組織學生學習某一內容後將收穫、體會、教訓等及時記載,就能避免出現“可能的遺忘”。實踐證明,及時做好教後記,是我們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藝術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要突出重點。我們要結合課改綱要所要突破的重點和難點寫,這樣既可以使我們及時發現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同時又能夠為我們進一步的理論探討積累第一手的寶貴資料。

三要講究方法。為了體現出直觀、清晰、可讀性較強的魅力,應做到語言精練和條理清楚。

四要歸納整理。教後記可分成功與失誤兩大類,這樣查閱起來有目標,也是我們溫故知新、總結提高的過程。

老師,教學反思原來是這樣寫的!


經驗+反思=成長

教前、教中和教後反思三者是有聯繫,是辯證的:教前、教後都是為教中服務的,教前為教中準備了條件,教後為教中作了理論指導;同時教中也為教前提供案例,供教前反思選用,也為教後提供寶貴經驗,供教後總結,不能把三者割裂開來。

如果處理好這三種關係,就會促使自己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如果處理不好或不去反思,即使他的教齡再長、教書再好,也只不過是機械的重複。

世界著名學者波斯納說得好“經驗+反思=成長”,因此必須倡導教學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