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一等獎 教案+教學精彩片段+反思

拉到文末點擊【瞭解更多】直接下載本文檔到手機。

《朱德的扁擔》一等獎 教案+教學精彩片段+反思

文本分析:

本文講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戰士們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擔”為題,於細微處見精神,語言簡潔平實,娓娓道來,既展現了一位以身作則、吃苦在前的紅軍指揮官形象,也表現了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關心、敬愛之情。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簡要揭示當時的背景和形勢:朱德和毛澤東同志會師井岡山,紅軍在山上,敵人在山下;第2自然段主要講為了鞏固井岡山根據地需要儲備足夠的軍糧,紅軍戰士們爭著到寧岡的茅坪去挑糧;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講述了朱德同志與戰士們一道兒挑糧,戰士心疼他,藏起了他的扁擔,他卻又找來一根扁擔繼續挑糧;第4自然段講戰士們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教學中,可緊扣“朱德的扁擔”這一看似平常卻又不平常的扁擔,從學生的好奇心入手,從這根扁擔有什麼特別之處著眼,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瞭解到紅軍戰士、朱德同志不畏困難、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朱、德”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難”,會寫“扁、擔”等8個字,會寫“扁擔、同志”等10個詞語。藉助圖片和生活實際理解“會師、斗笠”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懂得為什麼大家越發敬愛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品質,對革命先輩產生敬意。

3.學習動賓短語的搭配並積累運用。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懂得為什麼戰士們越發敬愛朱德同志。

2.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格。課時安排2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朱、德”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難”,會寫“扁、擔”等8個字,會寫“扁擔、同志”等10個詞語。

2.藉助圖片和生活實際理解“斗笠、山高路陡”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要點把握

1.識記生字,寫好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導語:同學們還記得一年級學過的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嗎?那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對關心人民疾苦的革命領袖毛主席產生了敬愛之情。今天,我們將認識一位和毛主席同時代的偉大領袖。

1.課件出示朱德像。(板書:朱德)

2.師生交流關於朱德的資料。

(1)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談談對朱德的瞭解,一兩句話即可。

(2)教師相機簡介朱德: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深受人民愛戴。大家親切地稱他為“朱德同志”。

(3)教學“同志”。

①順口溜記住“志”:“志”分上下“士”和“心”,紅軍戰士心連心,大家互相稱同志。

②學生齊讀:朱德同志。

3.出示扁擔圖片,板書“扁擔”,指名讀。

正音:“擔”在這裡是輕聲。(板書:dɑn)

過渡:人們常常用扁擔來幹什麼?對,人們用扁擔挑水、挑糧食,所以可以說挑一擔糧食、挑一擔水。人們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東西裝在籮筐或桶裡,掛在扁擔的兩頭,把扁擔的中間挑在肩上,這樣行走起來就比較方便。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朱德和扁擔之間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1)自由輕聲讀課文兩遍,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標好自然段的序號。

(3)想一想:課文講了朱德的什麼事情?

2.學生用手勢告訴教師,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4個自然段。)

3.請4名學生接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明確:課文主要講了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挑糧的故事。

三、檢查識字,指導書寫

(一)識字

1.出示詞語,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認讀。

同 隊 恩 人 山高路

走 先 打 心 不 愛

2.鞏固識記。

(1)出示兩位革命領袖的照片,讀名字加深印象:毛澤東、朱德。

(2)繞口令識記“扁擔”。

扁擔長,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扁擔沒有板凳寬。扁擔要綁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

(3)出示句子:朱德同志帶領一支隊伍與敵人打仗。(識記“同志、隊伍、敵人、打仗”4個詞語)

(4)結合生活實際認讀詞語: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課件出示陡峭的山路圖)擴詞:陡(陡坡)(陡立)(陡峭)(很陡)

(5)多音字:“難”在“災難”一詞中讀nàn,在“難走”一詞中讀nán,可擴詞“難過、為難、難忘”。

(6)學生提出難理解的詞語,教師結合圖片或具體語境解釋。

①斗笠:遮陽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寬的邊,用竹篾夾油紙或箬竹的葉子等製成。(出示斗笠圖片)

②不料:沒有想到。

用“不料”練習說話:早上還是晴空萬里,不料午後下起了暴雨。

(7)用生字組詞,再讀一讀。

德(品德)(美德)(公德) 志(立志)(志氣)(志向)

擔(重擔)(挑擔)(擔子) 扁(扁豆)(扁圓)(看扁)

根(樹根)(根本)(草根) 爭(爭論)(爭吵)(鬥爭)

料(木料)(笑料)(材料) 敬(尊敬)(敬重)(敬愛)

疼(疼痛)(心疼)(頭疼)

(二)寫字。

1.按類別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

(1)獨體字:士(2)上下結構的字:志、軍

(3)左右結構的字:擔、伍、師、戰(4)半包圍結構的字:扁

2.仔細觀察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書寫時該注意什麼。

3.教師重點範寫“志、軍、戰、扁”4個字。

“志”的上部是“士”,不是“土”。下面心字底的臥鉤一定要“臥倒”,不能寫成豎彎鉤,中間一點要寫在豎中線上,右點要寫在臥鉤的外邊。

禿寶蓋的橫宜長,覆蓋下面的“車”字;末筆豎在豎中線上。

左緊湊右舒展。斜鉤從豎中線起筆,寫至右下格向上提,似彎弓待發,末筆點勿丟掉。

上窄下寬。戶字頭要寫得略小,長撇向左下伸展,給下邊部件讓出足夠空間。

4.學生描紅、臨寫。全班交流評價,再根據反饋意見修改。

四、課外延伸,作業設計

1.拓展相關資料,鼓勵課外閱讀。

過渡:《朱德的扁擔》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艱苦奮鬥的明證。1958年,72歲的朱德同志還親臨十三陵水庫勞動,和大家一起挑土築壩。(課件出示圖片)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對朱德同志說些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大家還想知道更多關於朱德同志的故事嗎?課下可以閱讀《朱德的故事》《我的父親朱德》《朱德的非常之路》等課外書。我想,朱德同志的高大形象一定會再一次深深地印在大家的腦海裡。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品讀課文,懂得為什麼戰士們越發敬愛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品格,對革命先輩產生敬意。

2.學習動賓短語的搭配並積累運用。

要點把握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為什麼戰士們越發敬愛朱德同志。

教學過程

一、介紹民謠,導入新課

1.出示老歌謠。

導語:同學們,在當年的井岡山地區,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朱德挑谷上山,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課件出示民謠)

2.教師範讀民謠,再指名讀、齊讀。

過渡:同學們知道這首民謠唱的是什麼故事嗎?(生:朱德挑糧。)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看看圍繞著一根扁擔,發生了什麼令人感動的故事。

二、瞭解背景,理解詞語

1.介紹故事的背景,課件出示會師圖。

過渡:這個故事發生在江西的井岡山。井岡山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簡筆畫)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2.結合文段,理解“會師”的含義。

過渡:請同學們快速默讀第1自然段,哪個詞語描寫的是這個場面?(出示:“會師”。指導讀好“會師”)現在,這兒有了兩支隊伍,人數增多了,力量更強大了,大家心情會怎麼樣?(生答:開心。)是呀,大家多開心啊!讓我們也高興地讀一讀這句話。(生齊讀第1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3.教師補充介紹相關背景知識。

過渡:會師後不久,這兩支隊伍就被整編成立了“紅軍”,朱德任紅軍最高指揮官——軍長。此時,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生接:就是敵人)。

朗讀指導:“不遠處就是敵人”要重讀強調,突出井岡山根據地當時的嚴峻形勢。

4.出示相關語句,理解“圍攻”“鞏固”。

(課件出示)紅軍要鞏固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圍攻,需要儲備足夠的糧食。

(1)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挑糧的原因。)

導學: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敵人離紅軍這麼近,想攻打紅軍。敵人可狡猾了,他們分佈在山下的好幾個地方把紅軍團團圍住,這就叫“圍攻”。(出示詞語“圍攻”,指導讀好)敵人要圍攻,紅軍就要守住井岡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這就叫“鞏固”。(出示詞語“鞏固”,指導讀好)敵人把紅軍緊緊圍住,就是想把紅軍困死、餓死、凍死。紅軍要鞏固根據地,就必須有糧食。

(2)指導讀好這個句子,“鞏固、粉碎、足夠”要重讀。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一)感受挑糧的艱難。

(課件出示)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1.聯繫生活體驗,讀出路途之長。

預設:學生可能對五六十里山路沒有概念,可告訴學生,走平路的話,如果從早上六點鐘出發,不停地走,一般要走到中午十二點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話,時間就更長了。再引導學生練習朗讀。

2.結合圖畫,想象“挑糧路”之險。

預設:課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岡山山路圖片,展示“山高路陡”、地勢險要的情況。走這樣的險路,還要挑著糧食,所以文中說——“山高路陡,非常難走”。指名讀出山勢之高,路途之險。

3.體會戰士不怕困難的精神。

思考:這麼遠,這麼難走的挑糧路,紅軍戰士害怕嗎?(不害怕。)哪個字表現出來了?(爭。)

4.齊讀這兩個句子,讀出山路難走,戰士們不怕困難、爭相挑糧的情景。

(二)學習描寫朱德挑糧的句子。

1.認真讀課文第3自然段,邊讀邊找一找描寫朱德挑糧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課件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思考:從兩個“一塊兒”,你體會到了什麼?(體會到了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2.板書短語,再完整地說說朱德挑糧的情景。

挑著糧食 穿著草鞋 戴著斗笠

明確:這是三個動賓短語,其結構是“動詞+名詞”,可讓學生說說類似的短語,如:揹著書包、披著外套、唱著小曲。

3.朗讀指導。

這兩句話第一句概括,第二句具體介紹,兩句話緊密關聯,朗讀時語氣要連貫。

(三)找出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理解朱德“找扁擔,寫名字”。

過渡:當時井岡山上缺糧,戰士們爭著去挑糧,朱德也跟大家一起去挑糧。可是,戰士們為什麼要藏他的扁擔呢?再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找一找原因。

1.課件出示相關句子,理解句子。

白天挑糧爬山,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

(1)學生自由讀,談談讀後的感受。

明確:“整夜整夜”說明朱德同志白天挑糧,晚上還要熬夜,利用休息時間研究怎樣打仗,他該多辛苦啊!

(2)朗讀指導:“白天、晚上、整夜整夜”要重讀強調,以凸顯朱德同志夜以繼日的辛苦,強調朱德同志與戰士們的不同,晚上也得不到休息。

小結:作為軍長,朱德比戰士們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儘管如此,他還要去挑糧。他和戰士們打成一片,這樣一位可親可敬、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麼能讓紅軍戰士不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這麼辛苦,難怪戰士們要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一個“藏”字,體現了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關心和尊敬。

2.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最後一句話,討論。

戰士們心疼朱德同志,就藏起了他的扁擔。為什麼朱德同志又找來一

根扁擔,還要寫上自己的名字?

明確:他要與戰士們一起挑糧,儲備足夠的糧食,粉碎敵人的圍攻。

3.懷著對朱德同志的敬佩,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思考:為什麼戰士們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明確: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用一種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訴戰士們不要再藏他的扁擔了,同時也表達了自己與大家同甘共苦的決心。戰士們理解他、尊重他、敬佩他,也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4.你覺得朱德同志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練習講述,總結全文

1.教師幫助學生提煉每段的關鍵詞,同桌合作,練習講述課文中的故事。

第1自然段:會師、紅軍、敵人。 第2自然段:挑糧、爭著。

第3自然段:白天、晚上;藏、找。 第4自然段:敬愛、不藏。

2.指名講述。

小結:朱德爺爺的這根扁擔,讓我們學習到了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相信讀了這個故事的人都會和同學們一樣受到教育。課後可以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小夥伴聽,講給你的家人聽,講給你周圍的人聽。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朱德的扁擔》一等獎 教案+教學精彩片段+反思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緊扣關鍵詞,體會人物品質(教學重點)

師: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裡?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

生1: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朱德工作很忙,現在還要走這麼多路,說不定會累出病來。

生2:而且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師:什麼是“山高路陡”?

生1:山很高,路也不平。

生2: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在的水泥路、柏油路這麼平坦。

師:再想想,這兒的陡,除了不平之外,還有什麼意思?(做了個手勢)

生1: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

生2: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了。雨後路滑,他們還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師:大家通過想象,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在我們的面前。現在,你們能用讀表現出來嗎?(生讀)

師: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麼呢?

生1: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

生2: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

生3: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

師:真是“藏中見真情”哪!戰士們的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

生:沒有。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生1:不料。

生2:也就是沒有如願以償。

生3:朱德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師:朱德又找扁擔讓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1:朱德做事不怕困難。

生2:朱德做事有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生3: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

生4:朱德很愛戰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師:是的,朱德願意與戰士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

生: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了。

師:朱德的一個“找”,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賞析:課文記敘了朱德同志與戰士們一起挑糧的事情,讚揚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品質。如何更好地突破這個重點?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一改傳統的逐段分析的教學模式,代之以抓住重點字詞“陡”“藏”“找”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思中感悟,同時還展開想象,體會人物當時的行為、當時的心情,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會到了朱德同志的高尚品質。

【教學反思】

本文旨在通過記敘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因為文章的篇幅稍長,加之課文講述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經歷相去甚遠,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教師教學也不容易把握分寸。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比如在課堂上給學生介紹朱德這個人物以及時代背景,在此基礎上講讀重點段落(第3自然段)。學生對於不常見的扁擔也充滿了好奇,教學中我著眼於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瞭解紅軍戰士不怕困難、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逐步培養。在教學本課時,我還通過“多效引導,讀中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句感悟,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獲得與眾不同的感悟,促進語文能力的發展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朱德的扁擔》一等獎 教案+教學精彩片段+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